北京十一学校改革汇报材料_第1页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汇报材料_第2页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汇报材料_第3页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汇报材料_第4页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17荐者按:2014年2月27日上午,教育部在十一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一学校教育改革典型经验。现将新闻发布会散发的会议材料以与发布会后主要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新闻报道整理发布,请大家了解。十一学校改革的背景意义、过程、做法、效果、解决的问题在材料中都有涉与。我了解到,会后,全国各地有大批学校去十一学校了解做法,研讨交流。据了解,十一学校的改革并非个例,一些省份的很多学校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这些探索都将会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我们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角度看,这种改革将对高校师生的培养理念、思想、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法改革、评价

2、改革等都将全面产生影响。也对我们目前进行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容、形式产生影响。希望各位课程主持人花一点时间浏览所提供的材料,也许其中的一些信息会对我们的课程建设有所启发。虽然这些启发可能是压迫式的。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一 构建新型育人模式 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 十一学校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2010年被批准为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获批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2012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以来,学校以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为目标,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

3、组织形式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变革,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每一位学生个性成长的学校生态。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21世纪,我国进入激烈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另一方面,个性发展的诉求日益彰显,更加凸显个人在学习中的价值取向和主动性之重要。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幸福感和生命价值。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个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2004年,我国实施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千校一面”的状况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改革仍然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的修修补补

4、,并没有在教育理念、教学容、教育途径等方面取得源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突破与进展。学校转型任务紧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学校转型变革搭建了宽阔的政策平台,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我们开始了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实践。变革以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为起点,以制度变革为保障,最终实现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全方位的转变。二改革的过程1.第一阶段(20075-20098)通过全校师生参与,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为改革奠定思想基础;通过建设学科教室、数字化校园,为改革提供资源准备和技术平台支持。通过

5、国际比较和实践调研,形成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完成顶层设计,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2.第二阶段(20099-2010.8)实施选课走班,变革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班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面临着重建。随着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初步构建起形成各学科的课程资源体系。3.第三阶段(2010.9-2012.7)改革深入到各项管理制度层面,各项制度初步形成,确保学生选择权的落实。通过标准化,对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和固化。通过小班化和个别化教学策略的分享,使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深入推进到课堂的围观层面。学校课程方案在变革中不断完善。4.第四阶段(2012.8至今)改革深入到教师行为和学校组织文

6、化层面,初步形成全员育人、关注个体的新型的育人模式。初步呈现出群体的多样性与个体的独特性并存,各种影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校园生态。三改革的做法通过四年的改革实践,我们不仅呈现了一个崭新的现实的学校形态,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国情,面对共同的问题和困惑,我们摸索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改革之路,积累了一套具有操作性、普适性的路径和策略,为其它更多的学校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确立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改革是一种实践行为,但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在确立共同的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学校培养目标有一个符合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重新定位。立足“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成长,提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

7、的教育,以让每一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为价值选择,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教育是发现和唤醒,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唤醒他沉睡的潜能。搭建各种平台,利用各种刺激,去发现和唤醒他们的潜质,帮他们找到自我,认识自我,让学生在人生方向的引导下发展。这里,要让这样的观念成为全体成员行动的指导思想,大家共同认同是极为重要的。共同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学校的一切实践行动就有了文化元素和文化基础。为此,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参与讨论,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个价值观在学校每个成员的心扎根。并先后通过“育人目标确立年”、“课堂成长年”、“课程成长年”、“制度重建年”、“教学落实年”、“反思年”

8、等系列的年会主题活动,把这些价值观具体化,以更加清晰、可操作性的语言表现出来,通过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深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变革,让价值观与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在每一个课堂和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中落地。(二)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的载体。学校顶层设计的思想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与教师和学生发生关联。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形成包括目标、容、实施方式、评价等在的教育链条,也才能整合学校所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所以,课程变革是学校转型的基础,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针对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课程变革的诉求主要在于,增加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此

9、,我们首先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见下表)。以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提供给学生选择。表1 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设置课程类型科目分层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分类课程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体育、技术综合课程艺术、高端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游学课程特需课程书院课程、援助课程、特种体育这套由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选择性,除了少数的必修课程外,其它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不

10、仅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一位学生一课表。通过选课,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随着走班上课,这些课程得以落实在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堂里,带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随着配套的资源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的跟进,以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重建,确保课程链条上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系统,学生的选择权由可能变成为现实。 (三)实施大小学段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实施了“大小学段制”。每个学期分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大学段主要进行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两个大学段之间的小学段,为期2周,学生仍然到校学习,但不安排统一的学

11、习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进行自主学习;也有很多同学利用这段时间,走出学校,到社会和实验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学习等等。小学段给了每一位学生进行校外社会体验和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也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表2 高小学段安排一览表学年高一高二高三学期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高三(下)学段1A23B45C67D89E110E211F112F2F3(四)全面实施选课走班 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和保证。选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

12、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而老师们,则在各自固定的教室里等待学生上课。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和每一个时间点上,这时,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才真正由可能变为现实。正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推进,使学校转型从课程变革深入到管理制度,这才有了管理制度的重建等一系列其它方面的转型。在教学组织的变革中,学科教室的建设和准备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把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教室必须改变,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一方面,要从一种功能转变为上课、读书、实验、讨论、教研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要从一样的教室转变为各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室。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

13、各种学习资源进入教室,走进学生的身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学习资源的进入,带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带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将变革向更深处推进。(五)建立服务于师生的评价与诊断体系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评价体系的变革,从管理工具和手段,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服务。立足多元性、层次性、易操作、抓关键的原则,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随地的记录和反馈,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器,也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中,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其一是研发适合于本学科、不同的课程容,甚至是

14、每一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二是有多功能的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撑,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登录、记录与查阅。评价体系变革中的另一项重要容是学业诊断体系的建设。我们把考试转变为诊断,发挥考试的诊断功能,通过诊断分析,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找问题,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服务。诊断的改进从研究命题开始,我们成立了命题专家团队,对每一份诊断试卷精心设计,对试卷数据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帮助教师与学生发现问题和漏洞;同时,个性化的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也提供每一位学生不同角度的学业发展信息,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服务。(六)从管理走向领导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和自主发展的

15、动力在课程的选择中被激发出来,要求学校能够包容个性不同的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给每一位师生自由的空间,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有选择性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这种情况下,以注重效率,“成就事”为价值取向的管理,暴露出明显的不适合,学校要从“成就事”转向“成就人”,实现从管理向领导的转型。领导学校,首先要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描绘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实现价值领导。调整组织结构是学校转型的杠杆,课程与其实施过程的变革,凸显学校教与学的需求,迫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形成服务第一、师生导向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校长与师生直接对接,教学一线的需求能够得到

16、快速相应。领导更关注领导权力的下放与分享,淡化行政管理,注重团队领导,通过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科教室的建设者和领导者等方式,搭设各种平台,扩大教师的影响力。还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可选择的专业成长课程,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领导更注重搭建各种沟通的平台,建立沟通、对话、协商的机制,通过与组织成员建立关系,运用感情的力量去达成目标。(七)构建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随着选课走班的实施,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被打破,面对处于流动中的学生,管理的工作量陡然上升,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拥有了自主选择权的学生

17、,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日渐凸显,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但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经过摸索,我们逐渐建立起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从年级层面,我们实施了“分布式领导”模式,把年级层面上的教育教学管理事务分解为导师、咨询师、学科教研组长、小学段与研究性学习主管、过程性评价主管、终结评价与诊断主管、选课与排课主管、教育顾问(特殊行为问题)、自主研修主管、考勤主管、大型活动主管等多个岗位。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主动承担,既确保了年级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效、有序,又给每一位教师搭建了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消失,任课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大大增加。每一位教师从学科教

18、学走向了学科教育,他们不仅要负责学科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人际交往;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学生会学,要管理和领导学生的学习。当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者,学校就实现了全员育人。全员育人还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和谐的网络。选择权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但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按照“评优体系引导+基本行为规为底线”的思路,我们改革了评优体系,让具有不同潜质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展露出来,发挥优秀学生正能量的引领作用。而在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权利同时,更强调学生要懂得尊重规则,行为规。为此,我们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台了“学生在校基本行为规”,

19、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习并认真遵守。(八)推动每一位教师转型改革不仅是教育实践的变化、培养目标的重新构建和实现,而且是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没有一线教育实践教师自身的变化,要实现改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教师改变了,学校改革才能深入到每一个课堂中,每一间教室,每一个教育过程的变化,学校才能呈现出适合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生态。教师转型最根本的是观念的转变,当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的时候,教师的职责需要从单纯的传递知识的授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通过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发现和唤醒学生的动力,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咨询师,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

20、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变革更多的是对惯性的思维习惯的挑战,学校转型中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无法用传统的思维模式解决,只有转变思维方式,换一种思路,才能找到合适的办法。面对全员育人的要求,教师还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素养结构。学校转型把传统教育加在学生身上虚假的力量剥去,在一所充满学生选择权和决定权的学校,在一个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更需要从传统的职业尊严中走出来,寻找新的威信。每一位教师从观念的转变,策略的运用,方法的创新、借鉴都必须经历别人无法代替的过程,而由于个体的差异,这种经历的快慢、缓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转型更需要策略和方法。让一些学科或一些老师率先尝试,通过各种分享机制,让率先

21、获得的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让后来者在先行者的经验中起步。还要允许落后,给没有赶上的教师一个思考、彷徨、旁观的过程。四改革的效果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状态、教师情态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和2013年,师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专业人员先后组织了两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校转型变革的实践效果。1.课程的适切度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6月的调查显示,93.2%的同学认为目前学习的课程适合自己。2.学生的自我负责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90.3%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的课程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94.8%的同学认为“我能够根据学

22、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开放性和动态性营造了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负责的新型群体关系,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提升,2012年两会期间,学校“人大代表助理团”的同学在平时搜集舆情民意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8份提案,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宋鱼水提交到了两会。3.学校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在学校课程改革进行的初期,调查结果显示:该年度调查中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资源与支持、组织与领导和文化认同这六个方面的综合指数均处于C级水平。2013年,学校课程改革进入第四年,诊断结果表明,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后学校在整体质量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13年6月进行测查时,在师生关系、课程

23、与教学、资源与支持、文化认同维度均由C级进步为B级,组织与领导保持在B级水平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综合指数值(82.18%)也上升到B级水平。4.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2013年的调查显示,89.2%的同学表示“我对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满意”,95.8%的同学表示“我很喜欢我的同学们”。对和谐关系的体验,也在师生关系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5.资源服务于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2013年,对资源丰富性、开放性、安全性与使用性等方面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这几项重要学校资源的平均认可度达到92.7%。学校的管理服务现状以与管理空间的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环境氛围情况。对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的

24、满意度调查,得到超过90%的全体学生的认可,其中,同意“学校管理者愿意听我/同学们的想法”的学生比例由2009年的79.2%在2013年增加到91.8%。6.学校整体状况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可。2013年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的课程、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资源和设施、组织与管理状况、学校秩序与安全等整体氛围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5%,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学校氛围、社会声望、学校的特色优势等方面,学生的平均认可度高达97.5%。7.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出来,他们逐渐具有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五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创新育人

25、模式体系,解决育人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采用统一的育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下的教育的“标准件生产”特征越来越显示出与教育的宗旨、与人的成长规律南辕北辙。2.通过发现和唤醒,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解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正是由于培养模式单一,课程缺乏选择性,学生所学的东西不适合自己,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3.通过构建服务于师生的评价体系,解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技术落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一方面,评价标准单一。考试的成绩

26、仍然被普遍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分数片面、盲目的追求,严重制约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评价技术落后,评价信息无法为教与学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参考。新春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二 创新育人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十一学校现场发布会上的发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申继亮老师们,同学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十一学校作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在希贵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高扬改革旗帜,探索创新,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国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学校改

27、革的亮点很多,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人人成才。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人人,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决定方向,理念指导行动,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保障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目标的达成。 二是聚焦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将课程作为改革的抓手,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了包括400多门课程和272个社团活动的分层、分类、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做到了一人一课表,极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走班制、导师制与高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配套形成了新的育人模式,

28、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持续发展。制度化是改革成熟的标志。学校制定了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作为办学总纲领,使一切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基于学部的扁平式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有效机制。注重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调动了教师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制度建设为学校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一学校是新世纪以来众多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普通高中学校的代表和典型。十一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以课程为抓手的改革策略,迎难而上、求真务实的改革精神,值得广大高中学校认真学习和借鉴。 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

29、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和推广十一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其示引领作用。同时,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高中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五个统筹”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二,加强特色建设,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我们正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30、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将指导地方和普通高中努力构建学校特色鲜明、课程优质多样、资源开放共享、体制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第三,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将着力深化高考改革,建立基于统一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考试招生制度,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情况,更好地发挥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衷心希望十一学校紧紧抓住落实党的十

31、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利契机,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为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鲜经验。大家!市十一学校打破传统分班制,实行选课走班一个学生一课表 2014-02-28 来源: 人民日报 市十一学校与其他学校有些不一样,教室门口标牌上的容不再是“几年级几班”,而是学科名和教师的名字。学生们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一班一课表为一个学生一课表,课表由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没有固定班级,分层分类教学,学生自选适合的课程选课走班是怎么回事?就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其中,理科类课程分层,有的分3个

32、层次、有的分4个或者5个层次;文科课程分类,全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全校4174名学生,就有4000多不同的课程表。同一学科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个学科教室上课。仅高一年级就有217个教学班、69间教室。学生人手一本学生课程手册,手册介绍了学校全部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比如初中语文为必修课,如果有余力想进一步提高,可以选修名篇欣赏、演讲与口才、议论文写作、古典诗词欣赏等课程。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就细分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汽车技术、影视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9个模块。“我们开设了学科竞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每个年级都成

33、立自主研修学院,有些学科不需要学习的学生可以在此相互切磋。”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建云说。没有了传统的行政班,学生们的活动空间更大。高中二年级学生毛佳钰,数学、物理分别选择4级、3级,化学、生物均选择2级。她爱好建筑,自己创办学生社团少年建筑学院,并担任院长,会员有30多人。学校联系了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副教授为她做指导,毛佳钰完成了论文“钟鼓楼地区商业房屋改造研究与建议”。“选择”已经成为学校的主题词,课程通过选课走班可以选择,而且在一个学段之后学生可以再次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选择,既可以按常规天天在教室上课,也可以申请自修、免修或到书院里与同学切磋。学生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这也能够选择,

34、学校组织了30多个职业考察和体验活动,同学们慢慢认识了社会职业、认识了自我,理清自己的职业倾向,这又引导他们选择课程。校长希贵说,学校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原来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同时又有些学生听不懂,分层分类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学部、项目组分解责任和权力,师生自主权扩大没有了行政班,原来班主任的职责谁来承担?学生如何管理?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否减弱?为了与时听到师生的心声,做出正确决策,自2007年开始,市十一学校减少管理层级,年级学部成为骨干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副校级干部兼任年级学部主任。中层部门由管理部门变为职能部门,与初中年级学部

35、、高一学部、高二学部、高三学部、国际学部协商工作。学校用了近3年时间,把原有的十几个中层部门压缩到4个,即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学部、各部门双向选择,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在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位教师。学部下面分若干项目组,高二年级学部主任王春易说:“我们学部就分为自习、课程管理、咨询师、诊断与评价等项目组与学生管理学院,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咨询师、导师。”没有了传统的行政班,学校里少了些行政的硬力量,多了些平等的氛围。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班主任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导师和咨询师。学校对于学生侧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占对学生评价比的50%。高中

36、历史教师亮说,应对高考只是教师和学生的短期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未来,要学会学习,要有更高的理想,这是师生的长期目标。希贵说,学校领导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师生培养良好的感情,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当大家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时,变革之路上的坎坷才会被认为是暂时的代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体验、选择,引导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希贵说。学校秉持这样的理念把学校办成智慧勃发的场所,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公民。在这里,每一位师生都充满个性,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校管理层级调整后,教师觉得舒服多了。会议减

37、少了,过去,分管不同工作的校级领导和主持某项事务的中层部门主管就有近20人,人人都有权力召集教师开会。调整后的管理结构很难“顺利”贯彻错误决策,年级学部与主任代表着一线师生的意见,而且有全面充分的权力。毛佳钰认为,没有固定的集体,需要与许多团队合作,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更容易接触与沟通。“老师不再摆架子,而是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指出学生的一些小毛病,没有了特别严厉的批评和督促。”高二学生佳琪说:“学习是辛苦,但是,我没觉得是负担,因为自己选择的课程有意思、有意义,生活很快乐。”过去的自习课,班主任常常抽查,现在对学生放手了,学习自觉性反而提高了;由家长、教师逼着学生学习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心的目

38、标比过去更明确了。学校激发了学生的在动力。(本报记者 董洪亮)十一学校改革记 2014-02-28 来源: 光明日报 取消行政班、推行走班制,建立学科教室,取消班主任,实施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制度,设立大学先修课程、自修课程、枣林村书院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开办“银行”、广告公司、咖啡馆、书店,组织、导演自己的戏剧节,主持食堂饭菜质量评测这里的学生百花齐放:有学霸,更有营销强手、动漫奇人、卡丁车高手这里的校园别具一格:教师从容,学生自信,落落大方是他们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这一切,从何而来?记者深入市十一学校,研读她的不一样。4000多名学生,4000多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课程,是选择的。当选择成为校

39、园主题词时,思考便成为常态,每一位学生都无法回避9:43,十一学校高二学生天泽走在通往数学教室的路上。课间,奔向不同楼层的学科教室,“行走”成为学生最鲜明的动作。“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这样写明。独特的走班制,正是源于对课堂低效的反思。学校意识到:统一的课程无法满足不同个性的不同需求,必须因材施教,进行多元课程体系的开发。2011年,分级分类课程、走班选课在十一学校高一年级全面实施,现在已在全校推广。这是一个独特的课程体系,不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00多门选修课,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

40、社会、商学与经济学、综合实践等9个领域。33门职业考察课程,涵盖金融、经济、信息技术、法律、医疗等门类。对于语文、数学等“必修课”,学生可根据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层级的课程。比如数学由易到难分为1至5等,最易的数学1适合今后大学里读文科专业的学生选修,数学2、3是针对高考理科的课程,数学4是竞赛班的课程,最难的数学5,是大学先修课。班级统一授课消失了:4000多名学生,4000多独一无二的课程表。然而,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和给学生安排课程完全是两个概念。“毫不夸地说,我一开始是用脚趾头选的课,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天泽回味,“正因为如此,选择才显得如此重要。”15:00。天泽

41、来到艺术馆,他要上“影视编导与设计”课,同学们称其为“拍电影”。学校取消了原有的音乐、美术课,开设了以戏剧为主的综合艺术课程。非常喜欢电影的天泽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门课中。导演、摄像、编剧、美工、演员、剪辑等各个工种,是学生们从未接触过的。一学期后,每一个“剧组”都能完成剧本编写、实际拍摄、后期处理、宣传放映的各个环节。“这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带给我们很多欢乐,这是生命成长的渴望。”天泽说。“细细想来,十一学校给了我许多的机会和平台。她不把学生囚在教室里背书、做题、考试、在单一价值观里活着,她让我们知道:世界原来是这样。”泽平同学感慨。在这样的一个学期里,会有400多位同学和他一起上课。他可能在

42、数学5的课堂中是学霸,但在歌舞青春的戏剧课上可能成为被人支配的角色。学这些课程,不仅有分数的评价,还有分析报告,文字性的激励,提示下一步改进的“诊断”。“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发现,当学生在校园里被尊重、被信任、有选择的时候,他会变得更加自尊、自信。有选择才会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成长;有选择才会有自由,有自由才会有创造。”周志英老师说。校长语希贵: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延伸出来的,它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课程的独特价值就是应该尊重某一个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在不一样的生态环境里,这棵树才有可能变得不同于那棵树。没有讲台、讲桌,师生同处

43、学科教室任何一位老师都不可以轻慢学生、忽视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在十一学校的教室里,你不会发现讲台、讲桌。“它意味着,教师只能站在学生中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成为常态。”语文教师闫存林如此解读它们的消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中有文件把教育视为服务业,这让希贵吃惊不小。“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就必然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过去的教育,我们仅仅让上级肯定,或者让家长满意,孩子的苦累都是我们追求业绩的代价。今天不行了,我们必须把他们的酸甜苦辣放在心上,把创造快乐的校园当作我们共同的追求,由孩子们来评价我们的工作。”师生平等成为校园生态。惯有

44、的教师办公室没有了,学科教室出现了。学生们编撰的十一学校词典这样介绍学科教室:学科教室是每位老师的工作地点,不同学科的教室布置得各具特点。走班的同学根据课表前往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补充知识,每间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还放置这一学科的相关书籍。此外,功能教室还配有电脑、打印机和实验器材等设备。不一样的教室有不同的主题词,不同需求的同学有了不一样的去处教室,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214教室被学生称为“最像语文教室的教室”“最适合阅读的地方”。书画、书架、诗词墙,古雅之风扑面。而在王春易的生物教室里,学生们和这里的花草鱼蛙一起呼吸、生活。小鱼是怎么产卵的,花怎么忽然开了有发现,就会有探

45、索。地理教师汪春燕直呼,课堂动起来了。曾经的课堂,一个“主角”,多个“听众”,一个课件,多人复制。现在的课堂,人人都是“主角”。环境的变化带来教学的变革。“从实验中找知识,知识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知识,知识就成了点缀。”当学校成为智慧勃发之所,活力焕发了。即便是高三学生,也因此改变了复习方式。复习宝典换成了自主复习的学习规划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答疑解惑。高考结束的第二天,王春易来到生物教室。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来读书;一拨又一拨学生来给花草松土、浇水她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甜蜜。在十一学校,除了学习知识,还能获得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生活方式。这里很自由,课余时间也很丰富,学生们可以打球、看电影

46、、听讲座,或仅仅是聊天、发呆。小学段出现,更让人不可想象。所谓的小学段就是在一个学期中间,划出两周的时间,这是学生完全自由的空间,任何学科不得布置任何作业。有这样大块的时间随心所欲,不担心学生“撒欢儿”吗?回答是:当然会有无所事事,当然会有浪费。但放手,才会成长。在自主研修学院,段思迪同学意识到一个完善的计划是多么重要。“如果课余时间都在娱乐,那么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与玩之间做出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便获得了自我的约束能力,同时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我想这比学习更使我受益。”校长语希贵:我们在整个学校设计、课程设计上,有一个关键词叫“顶天立地”,上顶国家标

47、准,下立学生需求;既追求学生人格的健全培养,又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既顶在最卓越的学生,又立在后面的学生。每一类学生都能“活”下来的学校,就顶天立地。办一所有个性的学校,培养一群有个性的学生,当一名有个性的老师学校,必须留有空间。有时候因为敬业,有时候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力量,孩子们身上刚刚萌发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被过早地冠以“旁逸斜出”而扼杀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当学生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老师面前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会有怎样的摩擦?“确实捏了一把汗,尽管我咬着牙鼓励老师们,但是我心也非常担心。”校长希贵并不回避当初的窘境。刚开始推行走班上课的时候,为求平稳,既保留了班主任,又

48、新设立了导师。糟糕的事情出现了,保留班主任,不仅班主任失去履行原有职责的条件,导师的工作也难以进入。不破不立。彻底的导师负责制开始了。任课老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咨询师为学生的规划提供帮助这样一来,老师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化为教书育人。“老师专注的不光是专业,他要向教育者、教育家的方向转变。”学部主任于振丽认识到,学校所有变革的核心,就是从关注学科、关注学校转化为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一定程度的自由会让一些学生有随心所欲的感觉。一个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实在太过分了,于振丽禁不住想找他谈谈。“谈什么?”男孩反问。“谈你的学习,我觉得我得关注你。”“回头再说吧。”男孩漫不经心地回绝了。要不要用什么招“治”学生?“我只能等待,在等待过程中,创造条件,做工作。”在于振丽看来,做比没做说不定效果还差“你在学生心里引起积怨,他更不会真正从心里服你。”“其实,谁甘心自己在那个位置?只要他慢慢地看到原来跟他在一个水平的同伴发生了变化,这可比你给他树立那些优秀学生做榜样,对他的触动大多了。”老师的权威被削弱了,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更真实,自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