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经典美文诵读方式_第1页
小议经典美文诵读方式_第2页
小议经典美文诵读方式_第3页
小议经典美文诵读方式_第4页
小议经典美文诵读方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 经典美文诵读方式初探语文科岑伟刚【摘要】:从2011年9月起,我参加由孙晶晶老师负责的研究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常态化之研究,本人在诵读教学中探索了一些经典美文诵读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作归纳整理,以备今后在诵读常态化教学中作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关键词】 经典美文 诵读 情感 节奏 重音 轻音【正文】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究竟什么是诵读呢?古人所说的诵读就是讲究节奏、韵律、神气的一种朗读,是一种既能得其辞,又能得其韵的读法,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阅读方式。到了现代,诵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反复朗读,熟读成

2、诵”。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足已道出“读”的重要性。另外,现代意义上的诵读还特别强调了要以理解为基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诵读就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活动,它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耳听,熟读精思成诵,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全面理解。而诵读经典美文,利用经典美文所涵蕴的深刻的社会内容、璀璨的思想光芒、完美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更能陶冶学生性情,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古人云: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经典美文,就要掌握一些诵读的方式:一、精选经典美文诵读经典美文,首先要精选经典美文。何为经典美文?广义的经典美文,是指在

3、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代表当时极高的艺术表现力的为后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狭义的经典美文就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美文(包括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宝库里,经典美文浩如烟海,但不是所有经典美文都适宜初中学生诵读,也不宜贪多滥读,造成诵读疲倦,所以要诵读经典美文首先要精选。我认为适合初中生诵读的经典美文应该是那些传统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富有音乐美(节奏感鲜明)的精短美文(3000字以内,超过此数可以节选)。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

4、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 HYPERLINK /s?wd=%E5%A4%A9%E5%A7

5、%B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经典美文,情文并茂,短小精美,诵读起来让人嘴角含芳,如听珠玑落玉盘,心中洋溢着美感,令人陶醉。此外,初中课文内的90多首诗词以及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爱莲说陋室铭等;初一名著导读推荐的冰心的繁星,春水都是传统的经典美文,很适合初中生诵读;此外还有学生喜爱并经他们大多数人推荐的一些流行歌词,如青花瓷等。但是一些经典美文如体现五四狂飙突进精神、入选初三语文课文的郭沫若

6、雷电颂: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我曾经让学生诵读,结果学生们多是演绎成义愤填膺的干吼。像这一类的经典美文我认为不适合让初中生诵读。二、掌握一些诵读技巧(一)传统美文的诵读技巧:1、语调:正确把握语调的多种表现形式,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因此,诵读的语气千变万化,才有语调的丰富多彩。但变化无规律,必须因作品的感情基调而变化。如诵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

7、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诵读“单是”一节时,语速、语调要比“不必说也不必说”稍微慢一些和高一些,这样才能突出“趣味”的重点在“单是”一节。2、顿连:是指诵读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会增加语言的表达魅力。标点符号是顿连的重要参考,但诵读者不能完全依靠标点,有时一句话没有标点,但需要语义上的停顿;有时有标点符号,却需要几句话一气呵成。如诵读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诵读时,除顿号要稍作停顿外,“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虽然没有标点,但是读到“都

8、开满了花”也要稍作停顿,这样稍作停顿,更能让读者和听者脑海里有一瞬间呈现百花争艳的意境,达到更佳的诵读效果。但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其间虽然有标点,但是要一气呵成,几乎不停顿,这样才能读出百花你追我赶争芳斗艳的情景。3、重音:为了实现诵读的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成为重音。重音绝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以重中见轻,高低相间,前后顿歇。如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 HYPERLINK

9、/s?wd=%E5%A4%A9%E5%A7%B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加点的词,都要重读,随着重读这些词语,一种热爱祖国母亲、赞美祖国母亲、保卫祖国母亲之情就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水到渠成。4、节奏:诵读中朗诵者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形成的,在声音上所显示的快慢、抑扬、轻重等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就是节奏。如诵读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诵读时,诵读长句的节奏稍微快一些,诵读短句

10、的节奏稍微慢一些,诵读骈句的节奏要一致,这样长短结合,短句一致,就能产生一种抑扬顿挫、反复回环的声律美,不仅享受到诵读的美育感,还更利于记住、理解该篇经典美文。(二)诗歌诵读的技巧。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再如如 HYPERLINK /s?wd=%E5%BE%90%E5%BF%97%E6%91%A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 HYPERLINK /s?wd=%E7%A6%BB%E6%84%81%E5%88%AB%E7%BB%AA&hl_tag=textlink&tn

11、=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 HYPERLINK /s?wd=%E5%BA%B7%E6%A1%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 HYPERLINK /s?wd=%E6%AF%8D%E6%A0%A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母校眷恋的深情。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

12、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诵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用慢一些的语速诵读它,更能表达简单朴素但真诚热烈的情感。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 HYPERLINK /s?wd=%E9%9F%B3%E6%AD%A5&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

13、v6v6zkg6 t _blank 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再以 HYPERLINK /s?wd=%E3%80%8A%E5%86%8D%E5%88%AB%E5%BA%B7%E6%A1%A5%E3%80%8B&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再别康桥为例: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 HYPERLINK /s?wd=%E8%A5%BF%E5%A4%A9%E7%9A%84%E4%BA%91%E5

14、%BD%A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加粗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4、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 HYPERLINK /s?wd=%E9%A1%BF%E5%8F%B7&hl_tag=text

15、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 HYPERLINK /s?wd=%E5%88%86%E5%8F%B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分号和 HYPERLINK /s?wd=%E5%86%92%E5%8F%B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 HYPERLINK /s?wd=%E7%9C%81%E7%95%A5%E5%8F%B7&h

16、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5、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6、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它们有严格的格律,讲究平仄韵律,指导学生诵读时,除了以上五点,还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经典名句理解诗意,根据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词、曲的韵律特点断句,标出重读音、轻音。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为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诵读的步骤如下:(1)想一想:这首送

17、别诗的颔联、颈联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感受到诗人作别故乡时的什么情感?(2)议一议:这首诗是朋友送别诗人?还是诗人送别朋友? 明确: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 HYPERLINK /search?word=%E4%BA%8C%E5%8D%81%E5%9B%9B%E5%B2%8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二十四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风华正茂的诗人,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作别故乡。诗中的颔联、颈联分别写了山、平野、江、大荒、明月、彩云这些景物,从中感受到年轻的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依依不舍和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首诗从

18、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给人以 HYPERLINK /search?word=%E5%9B%9E%E8%82%A0%E8%8D%A1%E6%B0%94&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 HYPERLINK /search?word=%E9%80%81%E5%88%AB%E8%AF%97&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你甚至读完了全诗,对于 HYPERLINK /search?word=%E5%88%B0%E5%BA%95%E6%98%AF%E8%B0%81&fr=qb_s

19、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到底是谁走谁送,还 HYPERLINK /search?word=%E6%B5%91%E7%84%B6%E4%B8%8D%E8%A7%89&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浑然不觉,可是诗题却又分明写着是“送别”!只有看到在诗的结尾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才豁然开朗: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全诗直到结束也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恨,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 HYPERLINK /search?word=%E8%B5%A0%E5%88%AB&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91%E5%AE%B6%E4%B9%A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向家乡告别。以这种形式来告别自己的家乡,除了李白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由此可见,该诗虽是作别故乡,但是没有半点离愁别绪,相反是充满着壮别的感情色彩,因而要朗读出豪迈之情。(3)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之后,然后结合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给该诗断好节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