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1页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2页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3页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4页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I人类的史前时代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一节:人类的起源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第四节:文明的产生第五节:史前文化PART ONE人类的起源PART ONE人类的起源原始生物太古代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元古代脊椎动物古生代哺乳动物中生代人新生代从猿到人的转变达尔文 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生物进化论恩格斯 唯物主义观点劳动创造人第三纪渐新世猿类从猴类分出原上猿埃及古猿森林古猿巨猿die林栖动物西瓦古猿die腊玛古猿(可能变成人)南方古猿人最早的人属南方古猿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猿人)智人砍砸器 石器 用火遗迹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晚

2、期智人(现代智人/新人)现代人种形成(蒙古利亚、欧罗巴、尼格罗)PART TWO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更新世 打制石器为主早期中期晚期?二三十万年前二三十万年前约四五万年前约四五万年前至15000年前最早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砾石打制石器舍利文化能用火石砧打制石器用石叶制作工具磨制石器出现PART TWO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狩猎围猎(晚期学会用陷阱)采集相对稳定的食物源狩猎肉食来源火照明、取暖、烧熟食洞穴、岩厦天然遮蔽所中期开始出现棚屋骨针已能制作衣服人类向美洲、澳洲迁徙PART TWO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晚期美洲亚州东北部过白令海峡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戈人澳大利亚中国华南地

3、区经东南亚迁入氏族制度的形成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血缘家族 旧石器早期和中期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晚期 有考古材料 美国易洛魁人群体生活,近亲通婚禁忌氏族通婚禁忌PART THREE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PART THREE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中石器时代全球气候转暖经济活动内容扩大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石器制作技术提高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开始栽培作物(BCE.8000-BCE.3500农业出现)世界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西亚东亚中南美洲大麦、小麦、小扁豆驯养动物粟、水稻豆类、葫芦、黄瓜玉米(今墨西哥)豆类(今秘鲁)马铃薯(今玻利维亚)PART THREE新石器

4、时代畜牧业的起源:中石器时代或更早时候,人们已开始驯养小动物 如狗、绵羊新时期时代出现真正的畜牧业西亚 BCE.7000 绵羊和山羊西亚和欧洲的希腊等地 猪土耳其、希腊等地 牛乌克兰草原 BCE.4000 马南美 骆马、羊驼中国 BCE.7000 河姆渡 猪、狗等农业革命的影响:人类经济 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 食物采集者食物生产者依靠、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 迁徙定居为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社会分工、物品交换、积聚财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PART THREE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工具制造和生产力发展:陶器的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标志)

5、早期:手制 晚期:轮制聚落与房屋出现 中国:半地穴居址、地面建筑、架空居住面的干栏式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对偶婚出现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长的妇女担任;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PART FOUR文明的产生文明的产生PART FOUR文明的产生金属的冶炼:新时期时代末期开始使用金属 后来学会冶炼铜(红铜) 金石并用时代BCE.3000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已普遍使用青铜器BCE.1400两河流域的米坦尼王国发明炼铁技术从金石并用时代开始,原始社会进入解体阶段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锄耕犁耕游牧部落出现剩余产品出现并积累农业和畜牧业部落间出现经常性交换私有财产出现手工业纺织、制砖、制陶、建屋没有形成

6、独立的部门生产日趋复杂,手工业和农业逐渐分离PART FOUR文明的产生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基础:生产力的增长男女性别间出现了新的分工实现方式:新的婚姻和家庭形式“从夫居”对偶婚逐步过渡为一夫一妻婚父系氏族公社仍保留着氏族社会的民主性质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出现剩余饰族部落的首长和家长将集体财富攫为己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人出现 私有制发展 阶级产生,生产资料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PART FOUR文明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的出现私有财产和奴隶劳动的存在使战争频繁发生军事首长个人权力扩大战争促成社会分化 阶级对立和矛盾出现 国家作为调节阶级

7、利益冲突的强直机关而出现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设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关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组织没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PART FIVE史前文化史前文化PART FIVE史前文化宗教的萌芽宗教是最古老的意识形态之一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萌芽 (埋葬私人的风俗)原始宗教形式: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死人崇拜、巨石崇拜、动物崇拜、性器官崇拜等 原始宗教现象: 巫术专司宗教事务的僧侣集团出现PART FIVE史前文化史前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形式: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狩猎与野兽在身上涂花纹手镯、项链文身、割痕呼声、言辞重复旋律再现生活和生产由简到繁单色到多色手

8、法:用雕刻器/浮雕、立雕、透雕涂饰固定的装饰活动的装饰声乐器乐具有巫术意义PART FIVE史前文化科学知识的萌芽初步的地理知识具体性的语言计数和数字概念尚处于萌芽状态文字的产生刻痕和结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最早的文字:BCE.4000末 西亚 苏美尔人CHAPTER II最初的文明(上)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一节:早期埃及第二节: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PART ONE早期埃及PART ONE早期埃及一、埃及文明的发生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三、中王国时期和第二中间期埃及文明的发生自然环境和居民孤立性“尼罗河的赠礼”上、下埃及文明创造者: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人中融合而成高身材、

9、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 与古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不同PART ONE早期埃及文明的发生经历旧、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为农牧业混合型文化BCE.6000-5000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使用铜器涅伽达文化I期,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 出现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涅伽达II期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阶级分化明显 象征王权的白冠出现 出现了文字;涅伽达文化II后期出现小国家 蝎王 可能南方征伐了北方并统一了上下埃及早王国时期曼涅托的记载 31个王朝近代埃及学家的划分 第1-2王朝为早王朝时期 BCE.3100-BCE.2686美尼斯 建孟斐斯城,守护神普塔赫

10、考古资料 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权标头 带象征上下埃及的白、红冠;帕勒摩石碑直至第二王朝末期,上下埃及才完全统一(上埃及的神:塞特;下埃及的神:荷鲁斯)PART ONE早期埃及新设国家机关以国王为中心;王位世袭制出现,王权神化加强,国王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马斯塔巴式王墓和贵族墓;国王大多有两个墓,一个在阿卑多斯,一个在萨卡拉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时间:第3-6王朝 BCE.2686-BCE.2181 建都孟斐斯开始修建金字塔并修建了最大的金字塔奴隶制经济大发展 水利灌溉、农作物品种、农具手工业 门类、水平建筑业、采矿业和运输业畜牧业以物易物,实物工资,对外贸易与掠夺相结合P

11、ART ONE早期埃及经济成分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支配地位土地占有情况:国家占有、国王占有、神庙占有、官僚贵族占有等形式土地用途:国家行政开支 神庙祭祀、祭司报酬 官僚贵族自身消费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PART ONE早期埃及国王控制军队、司法、地方行政(诺姆)古王国末期地方贵族势力增强,有的诺马尔赫表现了极大的分离主义倾向在诺姆与中央之间,有时设有官邸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国王对臣民有无限权威;王权进一步被神化(荷鲁斯名、拉、与王名圈)国王维西尔(宰相)官吏官吏官吏金字塔的建造PART ONE早期埃及金字塔式的宗教意义:灵魂升天第3王朝至第二中间期乔赛尔金字塔斯涅夫鲁时期胡夫、

12、哈佛拉、孟卡拉金字塔第3王朝萨卡拉第4王朝麦杜门;达淑尔;达淑尔第4王朝孟斐斯附近马斯塔巴角锥体;菱形;真正的角锥体哈佛拉金字塔前狮身人面像古王国的衰落和第一中间期PART ONE早期埃及原因:阶级矛盾激化,神庙和贵族势力膨胀,王权衰落;战乱频仍,生产遭到破坏;外族入侵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逐渐强大,建立了第9-10王朝;开发法雍地区;未重新统一埃及;后被底比斯打败文稿:涅菲尔涅胡语言、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第一中间期赫拉克列奥波利底比斯第7、8王朝第9-10王朝第11王朝中王朝时期和第二中间期中王朝时期王权和地方势力的关系首都:底比斯 崇拜:阿蒙神统一后试图削弱地方权力,但贵族还有强烈的独立性和分

13、裂主义倾向第12王朝起王权开始强大 支柱:新兴中小奴隶主阶层“强有力的涅杰斯”再次开始对外战争PART ONE早期埃及社会经济状况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灌溉系统的恢复与发展法雍犁的改良对尼罗河水观察范围的增大手工业青铜器使用更广泛纺织业中卧式织布机的使用玻璃制造业出现对西奈铜矿开采的加强国内贸易的发展中王朝时期和第二中间期社会经济状况对外贸易同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交往同巴比伦建立 了商业联系同地中海上克里特岛扩大商业关系同东南方的蓬特(今索马里)建立商业联系同努比亚 还开凿了多条运河PART ONE早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私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中小奴隶主阶层:“强有力的涅杰斯”出现涅杰斯阶层分化

14、中王朝时期和第二中间期中王国的衰落原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战争促进了阶级分化劳动人民同统治者的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很尖锐结果:在第13王朝时,埃及重又陷入分裂状态发生了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PART ONE早期埃及喜克索斯人的入侵组成行政入侵主要是塞姆人的游牧部落首都在三角洲东部行政机关的情况几乎毫无资料首领:“牧人王”“拉之子”受埃及影响方式:可能是和平渗透式最初与第13、14王朝对立,也可能曾迫使南方的第13、17王朝向它称臣纳贡PART TWO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发生自然环境与居民地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古希腊语称美索不达米亚干旱地带 需要灌溉 春季冰雪融

15、水造成泛滥最早人种不明 约BCE.5000年后半夜南部已有人居住,称“欧贝德人” 不久,苏美尔人迁入BCE.3000年左右阿卡德人迁入此后,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迁入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向文明过渡约BCE.4300年,继哈雷夫文化之后,南部的苏美尔人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埃利都欧贝德时期前4300前3500年乌鲁克时期前3500前3100捷姆迭特那色时期前3100前2800年掌握初步灌溉技术畜牧业和渔猎活动仍起重要作用石器、骨器为主,出现铜器军事民主制人工灌溉技术发展铜器大量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社会分化加剧神庙规模增大居民中心出现血缘氏族组织农村公社苏美尔楔形文字产生战俘是努力的主

16、要来源南部形成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苏美尔城邦社会经济状况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政治制度首领:“恩”、“恩西”、“卢伽尔”,兼有世俗和宗教双重职能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仅有神话与考古证据,贵族会议在公民大会去之上,公民大会在政治生活中起不了重要作用祭司贵族:神庙是城邦的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 ;在城邦贵族会议中,祭司贵族起重要作用形态神庙的地位以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村镇拥有较多土地,是氏族部落的共同财产分三类:祭田、口粮田、出租地神庙人员占城邦人口比重大神庙经济控制在奴隶主贵族手中农村公社规模较小,经济地位不及佘淼苏美尔文明的发生城邦争霸战争和内部阶级斗争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大批公民因长期战争破

17、产;乌鲁那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和祭司贵族的措施卢伽尔扎吉西的入侵;阿卡德的兴起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基什拉伽什南方同盟与北方同盟阿卡德王国阿卡德王国的统一BCE.2371BCE.2191 创立者:萨尔贡 直接统治地限于两河流域南部被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库提人所灭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政治和经济状况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组建了两河流域的第一支常备军。任命新旧贵族社会经济发展:灌溉网扩大和完善;南部两河流域统一;交通和对外贸易发展,远达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发展、战俘奴隶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和王权的加强库提人未统一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各邦逐渐复兴乌尔第三王朝

18、时期,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增强;颁布了现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原先的城邦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地方官员由国王任免,从神庙领取俸禄,向国家缴纳贡赋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社会经济状况青铜器普遍使用水利网进一步扩大和改善农业上出现带播种器的犁商业贸易有所发展,商品种类很多,白银成为商品价值公认的尺度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国王直接控制全国3/5以上的土地,建立奴隶制大经济;私有奴隶制也有发展;自由民内部分化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尼亚的统一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埃兰人退回,阿摩利人入侵,接受了苏美尔阿卡德文化,一些阿摩利人的国家兴起,长期混战古巴比伦王国最后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的统一事业PART TWO

19、两河最初文明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庞大的官僚机构:设立中央政府机构,派总督和行政长官到地方;汉谟拉比严密控制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组建常备军:分给士兵份地;严禁军官侵吞士兵财物 汉谟拉比直接掌管军队调动经济方面:对地方征税;将水利系统置于统一管理之下;从各地征调劳力;审查地方神庙账目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经济发展,各城邦开始以法典代替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吸取各邦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柱上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PART T

20、WO两河最初文明等级制度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度拥有者:王室、富裕的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买卖现象很普遍,与牲畜一样被视为主人的财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用过婚姻、收养、缴纳赎金等方式获得解放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土地制度国王一半以上为王室服务的祭司、商人、手工业者及公务人员纳贡人不得买卖继承士兵士兵里都、巴衣鲁古巴比伦王国租赁制、雇佣制与自由民的分化租赁关系:1,房屋、车、船、牲畜 2.土地大多数出租者是阿维鲁契约关系、雇佣关系都以契约为基础高利贷活动盛行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少数人上升为奴隶主,多数人生活日益恶化,许多自由民沦为债务努力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大规

21、模暴动,奴隶逃亡,下层自由民反债务奴役斗争激烈东部山区的加喜特人开始侵袭苏美尔巴比伦文化PART TWO两河最初文明文字文学科学知识建筑和雕刻乌鲁克时期图画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神话和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咏正直受难者的诗主人与努力的对话天文数学几何学苏美尔塔庙:两河流域建筑的重要特征古巴比伦王宫建筑苏美尔雕刻手法刻板,人物呈静态古巴比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CHAPTER III最初的文明(下)最初的文明(下)第一节:印度河流域文明第二节:爱琴文明的发生第三节:黄河流域的夏王朝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二、哈拉巴文化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历史

22、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波斯人、希腊人泛称这一地区为印度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早期人种复杂,包括矮黑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利亚人和达罗毗荼人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发现1921年,在旁遮普地区发现哈拉巴远古遗址;1922年在信德地区的摩亨佐达罗也发现远古遗址大小遗址数百处,范围不限于印度河流域。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下游,东起朱木拿河上游,西至巴基斯坦西南沿海。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时间: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哈巴拉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但已发现的印章上的文字至今没有破译哈拉巴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农业石器与金属器手工业商业主要经济

23、部门仍有许多石器,但也有大量铜器和青铜器纺织和制陶黄金从南印度输入,银从阿富汗、伊朗,金从南印度、俾支路作物: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稻椰枣、水果驯养有牛、山羊、绵羊、猪、驴、狗等工具、武器、首饰纺毛、棉,有纺锤和纺轮有染缸陶器主要为轮制,也有手制有陶坯、陶窑陆路交通用牛车与两河流域有商业往来,通过海路进行,有船哈拉巴文化的城市国家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特点:包括卫城和下城两部分最大、保存最好的:摩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下城建筑物人口西部高台上中心为大公用浴池;浴池建有排水沟道四面有许多建筑物大街笔直,垂直相交,每个街区有若干小巷有灯柱、下水道网络 建筑物临街一面不开

24、窗大小不一,小的只有两间小房,大的以院子为中心还有像营房一样的单间有些房子有两或三层根据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的遗址规模,可能两城各有约35000人,是不大的城市国家哈拉巴文化的衰亡PART ONE印度河流域文明推测原因有:气候变干自然灾变印度河改道人类活动过分破坏自然文明的富足引来了山地部落的入侵雅利安人入侵(但这发生在BCE.1500年之后,此时哈拉巴文化已衰亡)文明创造者至今未明。衰亡原因至今未明。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自然环境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名称,本土是诸海环绕的半岛爱琴文明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两地为主,亦称

25、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地中海东部的西北角,东接小亚细亚,西连希腊半岛,南与埃及、利比亚隔海相望。与希腊组成统一的文化区:古希腊文化区,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自然环境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通过海路很容易与东方先进文明建立联系东航经叙利亚接触巴比伦文明,克里特岛向南向东可达埃及地理特点: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温和晴朗的地中海气候夏天的爱琴海成为远古航海业的天然摇篮,冬季则风暴频繁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自然环境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中希腊文希腊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东北端迈锡尼在爱琴文明后期代克里特而起希腊本土和爱琴诸岛各自建立数以百计的城邦,

26、始终未统一,但民族、语言、文化、风俗较一致东部希腊最靠近东方,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有优势爱琴海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位置优越、海运方便,成为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枢纽。希腊本土分为北希腊、中希腊和南希腊三部分。早期居民和向文明的过渡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前3000年初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前2000年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后在克里特和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驯养绵羊、山羊、猪;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经小亚半岛传入,可能伴随农业移民新石器文化中各处多有黑曜石石器,说明早在公元前

27、7000-前6000年,爱琴海上就开始互通有无早期居民和向文明的过渡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爱琴文明分期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中期)5)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早期居民和向文明的过渡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从语言学研究看,早期居民并非希腊人,他们被称作“地中海民族”,与小亚细亚半岛居民关系较大前2500年后,一批操希腊语的人大约从多瑙河流域来到马其顿地区,其中一部分在前3000年代末分批进入中、南希腊,与当地居民混合成为希腊

28、人早期青铜时代实质为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2500前2200年间,爱琴地区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金属器增多、人口增长、海上贸易更为频繁、近海地区出现较大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等克里特城市国家的兴起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文化受西亚和埃及影响前2000年出现最初的国家法埃斯特米诺斯王朝线形文字A农业以谷物、橄榄、葡萄为主,工商业和航海贸易也很发达城市以王宫为政治中心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前6000年公元前2500前2200年间,爱琴地区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金属器增多、人口增长、海上贸易更为频繁、近海地区出现较大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等克里特文明的繁荣PART TWO爱琴文明的发生首都与王宫王宫为米诺

29、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希腊神话中米诺斯“迷宫”新王宫时期商战和殖民点的建设海上霸权和海运贸易网PART TWO黄河流域的夏王朝中国文明的起点PART THREE黄河流域夏王朝可能是公元前21世纪前后中国史书写传统:从皇帝写起商代考古资料丰富,根据文献关系,推测夏的存在是可信的考古上有夏文化文献中的夏史与考古中的夏文明曙光PART THREE黄河流域夏王朝考古学中的夏文化主要范围:今豫西、晋南一带1959河南偃师二里头一直的发掘问题文献中:尧、舜、禹、启的故事史记与竹书纪年透露出,夏代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不再禅让,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夏为各诸侯拥戴的一个邦,可能处于从部落首领向君主过渡之中C

30、HAPTER IV早期文明的盛衰(上)早期文明的盛衰(上)第一节:西亚诸国第二节:新王国时期的埃及PART ONE西亚诸国PART ONE西亚诸国一、亚述二、赫梯三、巴比伦尼亚四、腓尼基五、以色列犹太国家早期亚述和中期亚述PART ONE西亚诸国早期亚述时期特点:商业贸易相当发达有商业殖民地,它们拥有自治权对周边多次进行过侵略性远征公元前16前15世纪衰落,分别隶属于米尼坦和加喜特人前15世纪末复兴,进入中期亚述时期地理概况:两河流域北部最早的居民是胡里特人,后来迁入讲塞姆语的亚述人早期亚述时期:前3000年末,阿卡德王国灭亡后早期亚述和中期亚述PART ONE西亚诸国中期亚述时期特点王权加强

31、,将埃及法老成为自己的兄弟由于赫梯的强大,不可能再在小亚建立新的商业殖民地,资本转入国内并发展为高利贷资本,导致农村阶级分化加剧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赫梯的兴衰PART ONE西亚诸国创造者: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前2000年迁入的讲涅西特语的涅西特人共同创造的地理位置:小亚细亚的波伽资科伊考古发现国家形态:前2000年兴起的奴隶制强国;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前3000年末至前2000年初亚述人在此建立了若干商业殖民地,并带入了楔形文字赫梯的兴衰PART ONE西亚诸国公元前16世纪后期,国王铁列平改革确定王位继承原则赫梯形成于前19世纪中叶,但最初是若干小国,并未统一和踢人

32、的历史传统把赫梯的远古历史同库萨尔联系在一起公元前1595年灭了古巴比伦王国战胜北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一个胡里特人国家成为当时近东大国赫梯的兴衰PART ONE西亚诸国此后,赫梯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席卷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亦被肢解前8世纪,赫梯被亚述帝国所灭最强盛的时期:新王国时期,前15世纪末前13世纪中叶战胜了小亚西南部的一些小国攻占米坦尼在叙利亚同埃及进行争霸战争卡迭什之战赫梯的兴衰PART ONE西亚诸国赫梯的国家形态根据新王国时期的一部法典赫梯法典可知,赫梯国内存在奴隶制度,大量战俘变成了奴隶奴隶从事农业、手工业、放牧牲畜、从事家务劳动赫梯国内的土地可买

33、卖加喜特人统治下的巴比伦尼亚PART ONE西亚诸国统治特点:王室有大量地产,其地产与贡赋构成加喜特巴比伦的经济基础将王室地产及其中的劳动者赏赐给贵族贵族免赋税和徭役贵族有维持王家军队的义务神庙也有相当多这样的土地一些巴比伦尼亚城市获得了特权古巴比伦被赫梯所灭后,在巴比伦尼亚曾兴起过一个海国王朝,后来被加喜特人征服加喜特人来自西部伊朗山区,前16世纪中叶以后逐步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国王无啦姆-布利阿什兄弟统治时期,灭海国王朝加喜特人统治下的巴比伦尼亚PART ONE西亚诸国对外关系同亚述和埃兰的关系变化不定、十分复杂加喜特巴比伦的等级结构统治结构特权人士农村居民战士腓尼基PART ONE西亚诸

34、国文明起源:古老的文明区前3000年代末开始,相继形成了乌伽里特等城市国家,国家之间很少来往,往往相互对立腓尼基意为“紫红色”,与染料有关指叙利亚巴勒斯言沿海地区前3000年说塞姆语的迦南人迁入并逐渐同化原居民古代腓尼基不是国家名称,只是一个地区、民族名称该地区从未形成统一国家腓尼基的政治情况PART ONE西亚诸国进入文明时代后常常处于外族统治之下前2000年末,埃及前1000年后,相继为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统治资料遗留甚少各小国大多是王国,权力的更迭表现为王朝的更替王国中,国王的权力很小,可能存在贵族议会一类的机构国王往往同城市最重要的神联系在一起腓尼基的贡献PART

35、 ONE西亚诸国早在前3000年就同埃及、两河流域和叙利亚的埃勃拉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同地中海西部、北非的贸易也十分活跃拥有当时一流的造船业、航海业、商业殖民活动发达发明并传播了腓尼基文字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以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玻璃制造业、金属加工业、木器加工业、陶瓷制造业、象牙雕刻以色列犹太国家PART ONE西亚诸国在巴勒斯坦,以色列犹太人经过长期战斗,占领了原有居民迦南人的很多地盘,一部分迦南人同以色列犹太人融合,另一部分长期敌对此时以色列犹太人尚未形成国家,为“士师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末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希伯来人圣经故事在埃及人的史料中毫无记载以色列犹

36、太国家PART ONE西亚诸国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横扫东地中海,其中一支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犹太人与其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建立强有力的机构的需要私有制也逐渐出现,阶级分化过程开始前11世纪,以色列犹太国家形成圣经故事:扫罗、大卫、所罗门所罗门死后国家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北方存在约200年后消失,南方断断续续存在到罗马人统治之初,但也多灾多难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之囚”以色列犹太国家PART ONE西亚诸国民族宗教:犹太教在本民族漫长苦难的历史中形成多神教到一神教(在被俘于巴比伦时期秘密传播)从氏族部落的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其上帝观从家族的、部落的保护神

37、变成护国神、民族神经典:圣经从犹太教演化为基督教时,上帝从民族神变为世界的神犹太教的经典圣经成为基督教中的旧约;同时在救赎理论和礼拜仪式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占领了中东地区PART TWO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和再统一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曼涅托残篇 喜克索斯人的残暴统治第17王朝末的反抗 卡尔纳尔书版、卡美斯石碑片段、涅西石碑铭文雅和摩斯建立第18王朝,埃及重获独立和统一,进入新王国时期帝国的形成和统治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扩张过程:雅赫摩斯一世,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蒙霍特普一世,南至第二瀑布,西方的利比亚图特摩斯一世,叙利亚巴勒

38、斯坦,米坦尼王国,尼罗河第三瀑布外图特摩斯三世,击溃由米坦尼支持、以卡迭什为首的联军,震撼了整个西亚,向南推进到第四瀑布外阿蒙霍特普二世,巩固了图特摩斯三世的战果赶走喜克索斯人后,开始转为对外侵略扩张第18王朝将疆域扩展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帝国帝国的形成和统治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政治统治: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形成的新兴奴隶主阶层涅木虎成为王权的重要阶级基础官吏更多地从整个统治阶级中挑选最高官吏仍是维西尔,其权力被一分为二。设置两个维西尔,一个管理上埃及和努比亚;一个管理下埃及和西亚属地维西尔之下有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或管理地方上以诺姆为主要单位,诺马尔赫的权力显然不如中王国之前军队不

39、仅由本土人组成,还有国外雇佣军;增加新军种:战车兵帝国的形成和统治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经济基础:向国内人民征税向被征服地人民收贡赋被征服地区派总督治理,有军队驻防也利用当地土著贵族进行统治每占领一地,将当地统治者的孩子带回埃及做人质,同时接受埃及教育,待父辈死后返回继位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商品货币关系有所发展但仍不充分铸币未出现物物交换还很普遍奴隶制度有很大发展:奴隶人数大大增加;拥有奴隶的人增多了,奴隶主的面扩大了;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奴隶的境况不完全一样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冶金业建筑业纺织业玻璃制造业运输农业商品货币关系、借贷关系、奴隶制土地关系同古王国时

40、期没有太大变化王权与神权的关系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结合 法老与祭司贵族相互利用新王国时期,阿蒙神是国家的主神,王权的主要保护神王权与神庙势力也会发生对抗冲突的典型: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及其彻底失败埃及与赫梯的争霸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前14世纪至前13世纪初发生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第18王朝起侵占巴勒斯坦;第18王朝后期埃赫那吞改革时有所中断;图坦塔蒙时期有所好转图坦塔蒙死后,寡后要求赫梯国王的一位王子来埃及与她结婚,王子到埃及后意外被杀,由此爆发与赫梯的公开战争19王朝初年继续与赫梯人争夺西亚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卡迭什之战,双方均损失惨重,争霸基本结束前1283年,拉美西斯

41、二世统治的第21年,双方缔结和约,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王国的衰落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与赫梯的争霸、“海上民族”的入侵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度尖锐,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的斗争又起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到第20王朝时,埃及的亚洲属地也已大部丧失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王位,第20王朝终结,新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时期埃及文化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创造(有24个字母符号,但未发展为字母文字由表意、表音、部首三部分符号组成文字只有辅音没显示元音对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影响在希腊化时代逐渐成为死文字)文学作品:诗歌、

42、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谕、传记、战记等应用科学天文历法、医学、数学与建筑艺术作品:建筑、雕刻与绘画埃及文化PART TWO新王国时期埃及宗教多神崇拜在进入文明时代时性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小国出现自己的主神;古王国时期出现全国统一崇拜的主神,原有各小国主神降为地方诺姆的神,但奥西里斯、普塔等神在全国受到崇拜统一国家各个时期的主神同时使国王的保护神不同的神成为统治集团斗争时的工具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过一神论,失败了古埃及的神不是抽象的;神与宗教有农业国家特点;反映了诸如来世永恒的世界观CHAPTER V早期文明的盛衰(下)早期文明的盛衰(下)第一节:吠陀时代的印度第二节: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

43、第三节:商周时期的中国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吠陀和雅利安人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时间: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以后只有传说材料,收集在“吠陀”文献中吠陀文献的编者自称为“雅利安人”,意为高贵的人 语言属印欧语系早期吠陀时代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氏族部落组织开始解体的时代经济上:畜牧业仍占相当地位,农业逐渐变成主要生产部门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交换已经发生,以牛、金属或装饰品作为交换媒介社会生活上:早期还存在氏族、部落组织私有制逐渐发生早期吠陀时代末,开始出现等级划分现象后期吠陀时代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逐渐向东向南扩张,分布于整个恒河流域至纳巴达河流域经济的发展:铁器出

44、现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分工发展交换发展,商业开始兴起,兼用以物易物和付偿购物两种方法,黄金常被用作支付手段后期吠陀时代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种姓制度,玄奘又译族姓制度,西方通常称作喀斯特制度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萌芽可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世袭,不同瓦尔那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后期吠陀时代PART ONE吠陀时代的印度婆罗门教:由早期吠陀时代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神的性质和地位有了变化,楼陀罗(湿婆、婆苏婆提)、毗湿奴、生主在诸神之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国王祭仪的改变祭祀典礼、马祭教义的改变梵我同一、业报轮回国家的发生从前的军事民主制机构变成了国家,军事首领

45、变成了世袭君主各小国王还远不是专制君主,理论上,王权还是由选举产生的国家都很小,而其数目很多,在前7世纪,印度河上游到恒河中游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PART TWO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PART TWO迈锡尼和荷马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 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约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半岛虽已进入铜器时代,但还没有建立国家在克里特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在前1600年称王立国竖井墓王朝圆顶墓王朝 前1500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PART TWO迈锡尼和荷马迈锡尼王国以迈锡尼城为中心,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考古资料 迈锡尼城“

46、狮门”文明分布广泛现存线形文字B的绝大多数材料为王室经济文书,说明迈锡尼社会时奴隶制社会迈锡尼文明自身的特点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欢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前1450年,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迈锡尼线形文字(线形文字B)多利亚人的迁徙和迈锡尼文明的灭亡PART TWO迈锡尼和荷马多利亚人和迈锡尼人同属希腊族,但他们居住在北部内陆山区,还处于原始社会末军事民主制阶段前1100至前800年,希腊的文明传统断绝了两三百年,各地又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因而又被称为“荷马时代”前1200年以后古希腊神话中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表

47、明,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特洛伊战争北方多利亚人南下荷马史诗PART TWO迈锡尼和荷马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传为盲人荷马所著是特洛伊战后和迈锡尼灭亡后数百年间口头文学的累积,混合了对迈锡尼的记忆和荷马时代的现实口头文学创作史诗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PART TWO迈锡尼和荷马荷马时代社会的积极因素:铁器的使用地中海地区最早使用铁器的是小亚的赫梯人,但它垄断冶铁技术,秘而不宣,直至前13世纪赫梯瓦解后冶铁术才在小亚流传开多利亚人入侵带给希腊铁器利于农业生产“黑暗时代”入侵部族的军事民主制社会组织严密,代替了迈锡尼的国家体制而遍布希腊全境部落和部落联盟内设:议事会、民众会、军事首长氏族内部,普通成员

48、靠小块份地卫生,贵族王族有大片良田;奴隶为主要劳动力PART THREE商周时期的中国商代历史概况PART THREE商周时期的中国考古资料:甲骨文青铜礼器、兵器和工具商原为长期与夏并存又从属于夏的方国前17世纪联合诸侯打败夏继承制的变化盘庚迁殷武王灭商西周的盛衰PART THREE商周时期的中国周幽王与西周的灭亡平王东迁与东周开始相传周始祖弃约与大禹同时,曾任后稷,以后子孙世代为夏后稷,夏衰,逃入戎狄之间前1046年武王灭商平定管蔡叛乱厉王与“共和”行政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年起开始逐年记事,为我国历史上有确切连续纪年的开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PART THREE商周时期的中国封邦建国 周王

49、朝在诸侯中的权威比夏商两代加强了,中国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也更为明显宗法制 商代至少没有像周代那样完整系统的宗法制王位原则上应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封诸侯王、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敬天保民思想PART THREE商周时期的中国商周时期的中国和当时的世界同时代,在南亚,印度河文明已经消亡,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解体,北部则有米坦尼和亚述先后代兴在埃及,经历了新王国的兴衰在小亚和地中海东岸,有赫梯的兴起及赫梯与埃及的争霸(同武丁时期),“海上民族”席卷东地中海中国的商周交替与其他古文明的变化有相似之处:经济、文化上先进的大国取代较落后的对手 不同之处:并非以早期铁器文化代替青铜文化,而是在商代

50、基础上青铜文化的继续发展。周代商,对商代文化有变革也有继承,没有出现文明中断现象CHAPTER VI上古西亚帝国上古西亚帝国第一节:亚述帝国第二节:亚述解体后的西亚与北非第三节:波斯帝国PART ONE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强盛PART ONE亚述帝国征服战争以野蛮和残暴闻名引起的矛盾:被征服地的反抗严重破坏了生产力,无法对被征服地区再剥削,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军事方面及对征服地区政策的调整前1000年代前期,埃及和赫梯相继衰落,巴比伦尼亚软弱无力,东方的米底和波斯尚未兴起在征服前派间谍了解各地情况前745年军事改革,将军队分成若干专门兵种,增强了军事力量确立西亚霸主地位

51、、打败以色列、乌拉尔图、镇压腓尼基人和犹太人起义、毁灭古巴比伦、征服埃及社会经济状况PART ONE亚述帝国奴隶制有很大发展(主要是战俘奴隶)奴隶主包括王室、军队和行政官吏、祭司等使用铁器,利于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 长期大规模对外掠夺战争带回大批财富和劳动力被征服地成为亚述的巨大市场和贸易通道巴比伦尼亚一些城市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其经济和政治失利有所增强,(因而能争得自治权)亚述帝国的灭亡PART ONE亚述帝国前626年,巴比伦尼亚独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米底人结盟,于前612年贡献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亚述帝国的灭亡PART ONE亚述帝国灭亡原因:军事

52、征服未能满足整个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反而破坏了发展基础征服政策野蛮,对被征服地剥削残酷,激起严重反抗晚期王室内部矛盾激化PART TWO亚述帝国解体后的西亚与北非后期古代埃及PART TWO亚述解体后包括第2126王朝(约前1085前525年)2125王朝时期,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独立第26王朝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政府埃及政治上软弱,无力重新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后期古代埃及PART TWO亚述解体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土地兼并债务奴隶制发展(第24王朝时曾改革宣布废除)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铁器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

53、城镇增多鼓励希腊移民试图开凿尼罗河至红海的运河乘船绕航非洲成功新巴比伦王国PART TWO亚述解体后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为新巴比伦国国王,争夺巴勒斯坦前586年,“巴比伦之囚”由迦勒底人建立(塞姆人的一支) 前1000年代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前626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发动了反对亚述的起义,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亚述灭亡后,新巴比伦王国分得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江山新巴比伦王国PART TWO亚述解体后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所灭对巴比伦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空中花园”(前3世纪被毁)新巴比伦王国PART

54、 TWO亚述解体后西巴比伦王国经济相当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十分发达埃吉贝商家的商业高利贷活动奴隶制有了较大发展 奴隶人数增多,奴隶主的剥削比过去多样化,较多采用了让奴隶独立经营的方式。不过奴隶仍是主人的财产,多数奴隶处境悲惨奴隶不是主要生产者,主要生产者是大量丧失了生产资料的自由民,他们租佃王室、神庙、奴隶主的土地吕底亚王国PART TWO亚述解体后当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亚述帝国时,吕底亚已是小亚半岛上的一个大国同米底王国为争夺亚述帝国的遗产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此后转而征战小亚西海岸各希腊城邦但波斯兴起,前546年灭亡了吕底亚及小亚各希腊城邦前1000年代前期兴起于小亚西部首都:萨狄斯 地

55、中海气候纺织、皮革制造等手工业发达富有金矿米底王国PART TWO亚述解体后前8世纪臣属于亚述帝国后取得独立后建立国家,推举国王从普拉欧尔铁斯时起开始向外扩张,政府了波斯,与新巴比伦联合灭亡了亚述前550年为波斯居鲁士所灭属印欧语系,与波斯人有亲属关系前2000年代来到伊朗高原米底无文献传世,情况主要见诸亚述的年代记和后来希腊作家的著作PART THREE波斯帝国波斯的兴起PART THREE波斯帝国前6世纪中叶,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印欧语系,与米底人关系很近前553年,居鲁士二世领导下反抗米底人统治,争得独立前550年灭亡米底王国前549年征服埃兰灭亡吕底亚灭亡曾与吕底亚介么摩纳哥的小亚希腊

56、诸城邦前545年前539年 向中亚扩张前539年远征巴比伦尼亚波斯的兴起PART THREE波斯帝国前526年远征埃及,第二年建立埃及第27王朝此后军事行动连连受挫波斯的兴起PART THREE波斯帝国暴动原因、目的不明,可能不是米底人反抗波斯人高墨达暴动前522年3月14日冈比西在埃及的军事行动受挫时,国内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方爆发暴动暴动得到各地人民响应大流士等七贵族杀死了高墨达及暴动的主要成员,平定暴动大流士改革PART THREE波斯帝国改革内容:确立君主专制将帝国划分为若干兴盛,设总督治理将全国划分为5大军区统一帝国铸币猪肚建立全国驿道制度拉拢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镇压暴动后,大流士成为

57、国王大流士时代,波斯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统治形式问题国家机构问题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复杂经济状况复杂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PART THREE波斯帝国发展极端不平衡性和复杂性奴隶制经济、游牧部落对帝国西部,维持了社会经济制度原状波斯本部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掠夺的财富战俘奴隶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入境内中间贸易得到了发展波斯帝国的文化和宗教PART THREE波斯帝国吸收了很多外来因素借用两河楔形文字,是西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境内语言复杂:古波斯语、古埃兰语、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阿拉美亚语等建筑使用希腊的工匠和技术,吸收希腊、两河、埃及风格艺术上,也受外来风格影响

58、很大 巴比伦、亚述、埃及、希腊的影响宗教 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起源不明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崇拜火在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波斯与希腊的矛盾PART THREE波斯帝国从形成直至灭亡,与希腊的矛盾贯穿始终起于居鲁士政府吕底亚时威胁了希腊城邦的独立后来征服了色雷斯,更威胁了诸邦安全;并控制了希腊与黑海的联系通道,损害了希腊人的经济利益前500年,米利都起义,大流士镇压了起义,并于前492前449发动希波战争前431前404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给波斯人插手机会。波斯人帮助斯巴达人建立了一支海军,战胜了雅典斯巴达人也曾插手波斯王位之争前399年斯巴达与波斯发生战争。波斯人联合希腊内部组成反斯巴

59、达的同盟。前395年科林斯战争后波斯又反过来支持斯巴达对付雅典波斯与希腊的矛盾PART THREE波斯帝国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兴起。希腊各邦一部分人寄希望于马其顿,期望它能使希腊摆脱城邦危机,并摆脱波斯的控制,于是形成一个亲马其顿派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灭了波斯帝国,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结束了希波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纷争波斯帝国与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PART THREE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进入文明时代若干小国家统一国家及君主专制的出现埃及,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亚述帝国,囊括两河和埃及两大文明区波斯帝国,包括两河、埃及和印度河三大

60、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制度铁器的使用与传播波斯帝国的形成是西亚和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波斯帝国也打乱了西亚北非奴隶制经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征服战争给帝国内居民带来巨大灾难;打乱了西亚北非地区交流的正常秩序和规则4世纪末希腊马其顿取代波斯帝国,标志了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CHAPTER VII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第一节:列国时期第二节:孔雀帝国的兴衰PART ONE列国时期列国的形势PART ONE列国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农业与畜牧业为主,各村内部事务由村议事会管理,村议事会选举村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