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案_第1页
社会工作教案_第2页
社会工作教案_第3页
社会工作教案_第4页
社会工作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大一学生授课时间5月10日授课课题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学时2个学时授课方法讲授法学生分析大一学生刚刚接触本专业,对该专业熟悉程度不够,一方面需要在课程讲解上详细具体,另一方面要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向学生传达抽象晦涩的概念,同时也适当地阐述社会工作专业的魅力和价值感,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目标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社会基础;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基础;了解社会工作作为一个

2、专业被确立的标准;2、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教学重点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实践基础教学难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基础: “济贫法”、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汤恩比馆”、“霍尔馆”等实践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学习新知课程小结巩固知识课后练习拓展升华教师活动在讲授时,强调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学生活动针对模糊的知识点可在课堂上提问。教 学 内 容【组织教学】 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上堂课“社会工作”定义的回顾,切入到本节新课当中。【导入任务】 认识一样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它的历史。【讲授新课】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欧美国家社会工作

3、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思想背景1、古希腊人、古罗马时期、古希伯来人的助人思想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例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人本性持乐观态度;天赋人权;社会改革(二)社会动力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社会工作的出现(一)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Poor Law) 1、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

4、,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济贫,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病患者、老人、残病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 失去依靠的儿童,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2、意义: 首先,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 其次,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

5、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救助原则与理念)。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职业化开端。 第四,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第五,该法尝试用个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今天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 1、1869年的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具体工作方法:(1)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主持救济分配工作。(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咨询部,供济贫法执行人员、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

6、济者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揭露那些同时向几个机构申请的贫民,以使救济资源更有效地发货作用; (3)各区派人对提出申请的人进行调查; (4)提高救济款物的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重要贡献:奠定了个案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基础 2、睦邻组织运动 (1)1884年英国伦敦巴涅特创立的“汤恩比馆”特点:设立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均与贫民共同生活。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尽量发动当地人才,培养其自觉的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社区睦邻中心不仅是服务中心,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国外文化。 (2)1888年,美国琼亚当斯在芝加哥创立了“霍尔馆”睦邻组织运动对专业社会工作发

7、展的意义: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谋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入手。社会工作随时依社区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全面改善为目的。社会工作进行的方法,不仅可运用社会个案工作的方法,而且应运用社会群体工作、社区组织等方法。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完善理论基础 里程碑:1917年,美国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1922年,玛丽里士满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第二,社会工作教育逐步发

8、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确立专业位置。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一)夏商周 1、保息六政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 2、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困;接绝 (二)秦汉至清末 1、秦朝吕氏春秋的“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 2、 仓储制:汉代“常平仓”;唐代“义仓”;宋元“广惠仓” 3、清朝“养济院”等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一)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例如: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制定法规政策对社会救助机构进行管理;留学生对个案工作的学习、参观访问慈善机构等。(二)典型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例如:191

9、2年张骞创办了第一所养老院;熊希龄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福利生产体系逐步产生,其模式可概括为“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1988年,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课堂小结】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是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实践不断丰富的过程。板 书 设 计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根源(二)社会动力二、社会工作的出现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内容2、意义欧美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1、1869年的慈善组织会社(cos)(具体工作方法)2、睦邻组织运动(1)1884年英国伦敦巴涅特创立的“汤恩比馆”(特点)(2)1888年,美国琼亚当斯在芝加哥创立了“霍尔馆”(意义)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一)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发展(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三)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一)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