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质++打造品_1__第1页
提升品质++打造品_1__第2页
提升品质++打造品_1__第3页
提升品质++打造品_1__第4页
提升品质++打造品_1_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2提升品质 打造品牌 师生共创学校文化新生态洵阳路小学创办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4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就进入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社会变革与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教育领域中深入而持久的改革与重建。在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背景下,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及优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2、)也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的这一教育需求,即着眼于“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上述政策精神及基本要求,对洵阳路小学的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为此,我校在前期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创办“普陀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新目标,并对具体创建工作做出如下规划。第一部分 背景与基础一、背景分析洵阳路小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原址洵阳路41号,根据区教育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于1995年和岚皋路小学合并,并迁址岚皋路216号。后又分别与石泉二小、中北六小及光新小学、新光小学的部分年级合并。学校地处石泉街道的中朱学区,原属上海“三湾一弄”地区,社区环境相对较差。随着社会变

3、迁与经济发展,周边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所对口的社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各方面资源较为匮乏,居民大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物质条件有限,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为了走出低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就形成了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励精图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进入90年代后,学校开始依托高校,走科研兴校之路。1992年,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联手开展了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继承和发扬教育科研优势的基础上,1998年,学校又投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立足校本,逐步形成了自己本土化的特色,走出了一条依靠科研力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道路。十多年来,在普陀区教育局

4、的领导下,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的三个提升。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办学行为、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稳步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可爱健康文明的师生群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受到市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普陀区科研先进单位”。二、已有基础1学校管理品质不断提升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着力建立有利于师生主动发展的制度,并向师生可能发展的空间开放。具体表现为: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发展能力;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多元化;不

5、断加强反馈、促进管理体制刚性与柔性的有机结合;关注制度体系的梳理、评价和重组,使其不断生成和调整。在体制建设方面,学校初步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本着“合并中层部门,实行功能整合”的原则,对原有的中层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取消教导处,设置“课程管理研究室”、“学生发展研究室”和“后勤服务保障室”三个部门,并对部门职责进行了重新定位。学校还下移管理重心,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下放管理权限,让教研组长自主规划教研组工作。在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初步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建立教师的民主参与机制,建立从决策、实施到反馈、反思、重建的发展性工作机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校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学校制度、学科

6、建设、学校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地投入变革性的实践研究,学校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都已经有了基本形态;学校的核心文化也已形成了,并深入全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初步实现了将学校办成“人文化的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这一办学目标。2011年我校被评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2师资队伍建设显现成效由于与多校合并,1997年又为民办学校输送了8名骨干教师,使得我校早期的师资队伍出现极不稳定的状态。面对这一具体状况,学校努力构建教师自主培养机制,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资源,依靠教研组团队的互助力量来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们采用了导师链锁的机制,“以专业引领专业”的教师发展理念,通

7、过不同梯队、层层带教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支“好学习、善研究,能合作,求发展”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级骨干教师29人,占全校教师的59.1%。其中上海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1人,“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4人、普陀区教育系统高级指导教师2人、教学能手3人、教坛新秀1人,校“阳光教师”19人。2007年至2010年,我校骨干教师在市区级教学竞赛中21人次获得等第奖。由于我校在教师自主培养机制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2010年5月,被评为“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3教育科研工作务实有效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学校参与叶澜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研究,依

8、托高校的力量自主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在学科课程建设和学生活动中我们充分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并促进学生成长需求的再成长。经过十多年的滚动研究,我们形成了大量的实践资源,市级课题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长程结构研究获得市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区一等奖的好成绩,该课题形成了20万字的成果,17本成果集。尤其在“高年级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和过程逻辑”这一子课题研究中进展和突破明显。除语文学科外,数学学科对知识结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长程两段、整体感悟、融合渗透的结构教学策略,形成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结构的创意与经验。英语学科则系统地开展了低年级词汇教学课型

9、、中高年级复习课型、中高年级阅读课型等研究,形成了品牌课型“节日文化课型”。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师发展,使教师的思维方式逐步实现了由“点状”向“综合”的转换,从“知识的教学传知”到“育人”的价值转化,从“机械执行”到“动态调整”的转换,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逐步提升。学校先后完成11项市、区级研究课题。今年,又有5项课题在市区立项。几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反思先后三次被编辑成册,并有102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得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4学生发展研究初显特色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设计学生活动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目前学校已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链,如校园主题活动、

10、年段系列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在整体设计和策划上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体验,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我们还通过“重心下移”,加大了年级组的研讨力度和频度,以“岗位建设”和“班队研究”为抓手,实现了不同年段不同的岗位价值需求,创生出丰富多元的班队研究类型。学校年段序列活动的不断更新、不断创生、不断完善、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产生了积极的节点意义。此外我们还通过阳光班主任和阳光少年的评比活动来进一步推动学生和教师的群体成长,目前我校有区骨干班主任2名,校阳光班主任10名,她们在区级、校级层面能充分发挥辐射引领的作用;每一年我们有近百名学生被授予阳光少年的光荣

11、称号;学校社团活动在市区各类活动中取得佳绩,合唱、舞蹈、口琴分别获市区艺术专场比赛一二等奖,此外我们还培养了一大批在科技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分别囊括了团体奖项40多个,个人奖项150多个。三、发展空间1学校文化“新生态”有待进一步营造。学校已形成核心文化,即“洵阳”文化,并将其融于师生生活的各方面,但学校文化创建是一项整体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探索。因此,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凝结新的学校文化精神、构建良性的学校文化生态,发展为具有现代品质的新优质学校,还有很大的挑战。2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前期已经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尝试开发校本教材,

12、但缺乏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因此,将进一步提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经验成果,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开发,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3骨干教师有待形成品牌,提升影响力。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全国、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教师较为缺乏。因此,如何提升骨干教师的知名度,打造品牌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4学生活动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有了年段研究的意识,形成了部分年段的特色活动,但缺乏整体性、序列性地推进。因此,还需围绕学生发展目标,开展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分年段系列教育活动建构研究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形成年段活动的序列化、精致化,打造个性学生、特色集体、品牌教师。5家校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13、。家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开拓了多项交流平台。但在组织、策划中还停留在校方层面,家长的参与缺乏广度与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社区教育的延伸力是后期需要提高的工作。四、创建价值1. 创建“普陀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办学品质,打造学校品牌,共创学校文化的新生态,满足师生生命成长的需求。2. 学校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优质教育成果、改革实践经验等优质资源对普陀区同等学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普陀区“圈链点”战略的实施。3. 学校是文化的绿洲,它应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社会文明的窗口,学校可以将多年来凝练出来的阳光文化辐射到社区,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

14、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第二部分 理念与目标一、办学理念学校曾经提出“寻阳”二字作为办学理念,其含义是“寻找阳光般的事业,寻找阳光般的人生”。在本规划制定过程中经过反思与研讨,进一步将学校办学理念确定为:润泽生命,洵美且异。“润泽生命,洵美且异”的意思是:一样的阳光,滋养学校每一个生命不一样的成长。它既照应了校名中的“洵阳”,又阐发出新的理念。“润泽生命”是阳光的功能。阳光是一切生命成长之源,它是七彩的、温暖的,它象征着希望、公平、博爱、乐观、积极、主动、和谐,它滋养生命,润泽生命,赋予生命成长的力量。教育本就是一项充满阳光的事业,我们的教育理想应该包含对生命的尊重与期待,包含着对生命成长的

15、执着追求。学校应该是一所充满阳光的家园,让鲜花和小草共享阳光的哺育。“洵美且异”出自诗经 静女篇,意为:实在是美,而且美得出奇。我们所追求的“美”是教育之美,是一种本真之美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洵美且异”中的“美”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个性之美、和谐之美;“洵美且异”中的“异”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异”,是基于共性的个性。我们期待通过生命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追求“洵美且异”教育境界。二、发展目标1.总目标坚持科研兴校,聚焦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品质;打造“润泽生命,洵美且异”的文化

16、内涵,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力争做出品牌、形成特色,营造学校文化新生态。2.分项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明理笃行 乐学善思 强体健心 怡情励志(2)教师发展目标:文质兼美 知行融汇 教学相长(3)管理团队发展目标:能谋善断 知类通达 敬业务实三、创建思路本规划创建“素质教育先进校”的思路是:“核心”引领、纵深推进、跨域融通、全中求实、优中取精“核心”引领,是指以学校文化转型的互动共生机制研究这一核心课题作为龙头项目,统领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班级、教师发展等各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核心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互动共生机制的模型研究以及这一机制在学校文化各层面运作的主体条件、过程与评价。纵深推进,是指在前期

17、研究的基础上纵深推进各领域精品化、特色化研究。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结构教学研究、班级评价研究、领导与管理的制度与机制研究。跨域融通,是指在管理、课程教学、班队等领域研究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关系思维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全中求实、优中取精,是指在全科、全员、全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课程与教学、领导与管理、教师发展、班级建设等;在已经取得的优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精品与品牌。第三部分 项目与实施一、领导与管理项目:阳光学校创建与组织制度变革(一)发展任务1.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沟通、多样化激励的管理格局,营造和谐共生的管理文化,实现制度管理向文化引领的转化。2.提升领导团队决策、

18、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等能力以及部门内、部门间合作意识。(二)具体措施1推进组织制度变革,促进新的文化生成(1)调整学校组织结构,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在原有组织机构调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应学校转型所需要的组织机构,及各组织内部的组织架构,尝试构架起相互渗透的管理策略,形成各组织部门内一系列更加清晰的组织运作规范。(2)完善创建非行政性组织,以提升学校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委员会”建设,成立“品牌工作室”,为学校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创造空间,促使学校改革中“成事”、“成人”这一价值目标在更多的教师身上体现。(3)修订完善学校制度手册,强化内部制度的规范激励功能根据学校发展方向通过删、改、并、补形成

19、新的洵阳路小学制度管理手册,将制度建设当做学校办学理念到师生行为的转化途径,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学校内在精神的更新与整体转型,从而促进人的生命成长。2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激励多主体参与(1)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参与环境建设: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机会,将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渗透到校园环境中,发挥环境布置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参与活动开发:在学生活动开展上,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价值导向,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创设开放灵活的活动机制,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拓展活动内涵、提升活动意义。参与学校管理:成立“红领巾智囊团”,并定期安排到各行政部门挂职,参与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2)激励

20、教师参与管理,激发教师民主意识完善教师民主参与机制,建立以职工为主体的质询制度、咨询和磋商制度。从学校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内容都体现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使每位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发展与创造的热情。将“具有一定教育思想,在教学上形成一定风格与特色,具备引领和指导年轻教师”的优秀教师吸纳进“学科专业委员会”,并赋予一定的职责。(3)鼓励家长参与管理,拓宽家校交流渠道建立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志愿团”,与学校教育形成多纬度的互助。借助家长委员会,及时传递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通过学校体育、文化教育硬件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为社区提供智力资源,而社区则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1、以及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源交流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3开放学校管理,促进多维度沟通(1)校领导通过定期组织以“人生价值、幸福追求”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开设网上专栏“我想对你说”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激发教师精神上的追求。(2)要求各部门长工作中除负责好本部门的行政工作外,积极关心部门内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及时反映教师的诉求,解决教师实际困难。(3)通过设立“家校热线电话”和“家校电子信箱”,举办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4变革评价机制,形成多样化激励(1)建立系统的“亮出我的风采” “阳光教师”、“阳光班主任”、“阳光团

22、队”评价机制,使每位教师、每个教研组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空间,使教师在价值取向上达到共识。(2)通过开展“感动洵小十大人物”的评选,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用先进事迹感动学生,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3)通过“阳光少年”、“阳光中队”的评选,使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主动策划和发展的意识,具备实现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二、课程与教学项目:阳光课程创建与学科教学改革(一)发展任务1.探索形成基础丰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阳光课程体系,以润泽师生生命健康成长。2以学习方式研究研究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生的课堂文化。(二)具体措施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

2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提出“一样的阳光,不一样的成长”的课程核心价值,深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研究,开发阳光校本课程,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架构,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为 “明理笃行、乐学善思、强体健心、怡情励志”的阳光少年。1优化基础型课程,打造润泽生命的“阳光课堂”根据必修的学科课程,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优化处理,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程教

24、材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打造润泽师生生命的“阳光课堂”。(1)深化研究的内容在前期学科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延伸研究的内容,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打造出新的学科教学品牌项目和成果。学 科表改为文字重点突破的内容语 文旨在提升思维深广度的写作教学研究数 学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数学教学长程结构研究英 语旨在提升言语交际与文化理解能力的英语课型研究(2)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教与学综合在一起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提出教学的整体设计与改革,势必带来教学方式的全新变革,我们提出“从局部改进走向整体建构”、“从研究教材走向研究学生”、“从实施教案走向多维互动

25、”的改革思路。(3)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研究学生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练习分层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建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提升学习能力由关注学生学习回答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实现学科之间融通的跨域学习开展学科教学间的整合研究,在课程建设中打破学科的界限,提出“学科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实现学科间的课程资源的统整。联合式:学生从不同学科的教师那里学到的内容是彼此联系的,从而将两个学科的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介入式:A学科教师在实施一个具体内容

26、的教学过程中,为更好达成目标,请B学科老师帮助完成一部分教学任务,A课的许多内容在B课上都有所了解 。整合式:A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将B、C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整合起来,学科界限模糊了。(4)为学生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和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创建“阳光网络学校”,让学生以网络资源作为学习内容,采用浏览、筛选、网络辅导、在线提问、在线交流讨论、网络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拓展、延伸,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2整合拓展型和探究性课程,建构润泽生命的

27、“阳光课程”(1)以阳光理念为核心,构建校本课程类型与目标围绕学生发展的十六字目标,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宗旨,设置四类阳光校本课程,即:阳光礼仪、阳光健心、阳光艺术、阳光创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历。这四类课程的目标是:阳光礼仪: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礼,懂礼,守礼,将学生培养成为明白事理,品性纯厚,心胸宽广的“明理笃行”的阳光少年。阳光健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阳光健身活动,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朗豁达的阳光心理,做“强体健心”的阳光少年。阳光艺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审美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成为“怡情励志

28、”的阳光少年。阳光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开拓,勇于尝试,乐于动脑,勤于动手,在创新实践中成为“乐学善思”的阳光少年。(2)基于阳光理念与本校特有课程资源开发成果,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在学校原有拓展课和探究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课程需求与教师资源的调研结果,围绕课程目标,学校根据阳光课程四大板块开设近40门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类型见附表课程名称阳光礼仪文明与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阳光健心运动与健康快乐运动短绳、长绳、毽子花式短绳、长绳、毽子健美操游 泳跨栏跑篮 球足 球心理健康阳光艺术艺术与鉴赏音乐合 唱名家名曲鉴赏口 琴拉丁舞儿童舞蹈美术儿童想象画刮 画写

29、生画版 画名家名画欣赏阳光创造科技与生活电子百拼生物标本制作Ppt 网页制作航模、车模、建模机器人物理小实验(3)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保障阳光课程的实施 课程需求调查建立课程管理网络 成立阳光课程领导小组,建立课程管理网络, 加强课程管理与保障,确保“阳光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按照符合逻辑以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逐步推进。建立课程制度保障 为确保阳光课程的实施,学校将制定相应的课程制度,如教师指导活动管理制度、选课制度、课程评价制度、课程审议制度等,保障阳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有序、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学校从人力、财力、物质条件、课时安排、活动空间、教育信息等方面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

30、程资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切实开展“阳光课程”的校本培训,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科学、合理的开展阳光课程教学,提高教师的课程和意识与能力。编写“阳光课程”学习手册在编写上力求能够做到能够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活动性和科学性。3.营造充满阳光的校园环境,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校园文化其实是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学校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及空间布置,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校风、班风,教师的治学态度、人生观、师表形象,校内民主氛围,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观

31、念、意识形态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隐性课程,这些将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三、教研与教师项目:跨域融通教研与阳光教师发展(一)发展任务1.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式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共享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合作相长的教师文化。2.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力争培养出市级骨干教师1-2名;“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名;区高级指导教师2-3名;学校学科带头人4-5名。(二)具体措施1加强专家引领,建立课题管理网络(1)专家引领,提升骨干教师独立引领课题的研究能力依托高校,邀请华师大专家对我校教师的研究进行临床式指导,教师们带着研究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零距离的

32、讨论与交流,以此提升骨干教师独立引领课题的研究能力。(2)形成课题四级管理网络由校长领衔骨干教师参与区级重点课题学校文化转型中的互动共生机制的研究,由学校课程管理研究室领衔学科教学的研究,教研组长领衔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一般教师主要参与教研组的应用性课题。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人员网络分布图校长室 学科专业委员会 课程管理研究室 语文教研组 数学教研组 英语教研组 综合教研组 参加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教师2开展菜单式培训,实施针对性策略菜单式的校本培训,为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把握教学第一线教师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的实际需求。(2)精

33、心选定座谈会、问卷调查中呈现的内容,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筛选,确定校本培训的“菜单”。(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4)根据校内教学调研将全体教师分为“发展成型期、转型蜕变期、尝试适应期”三种类型,并设计相应的培养策略详见附表。类型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成型期实践成型不断创新形成风格A、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B、担任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教研员”、区高级指导教师。C、搭建国家级、市级范围的实践平台。转型蜕变期自我规划专业进补逐步成型A、制定自我发展规划。B、加强专业知识的再学习。C、加大教学实践频率。D、开设骨干教师讲座。尝试适应期锤炼心态勇于实践反思改进新入职教师设计“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

34、发展滞后教师A、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B、教研组“骨干带教”。C、搭建校级、组级发展平台。3跨学科、跨领域的校本研修(1)跨学科跨学科教研意味着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动态教研机制,促使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多元化的组织建设: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同类关联:同学科的跨年级教研;确立若干研究专题或校本小课题,每个专题或小课题将一部分各学科的教师聚集到一起,共同开展研究,形成专题教研组。相近关联:性质相近的学科教师组织在一起。对比与互补关联:性质差异较大的学科教研组之间建立教研关系;教研组与年级

35、组之间建立关联。自主关联: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等自由组织。多视角的教研活动:通过全国、市知名教师、专家、“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与本校教师;校际之间团队与个体等互动方式拓宽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多内涵的专业发展: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学校出资送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通过经典阅读、参观画展、欣赏音乐会、强身运动、教师开展个人才艺展览等系列活动,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多内涵发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跨领域在语文学科与班级建设互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鼓励不同学科“走进异域”、加强课堂教学与班队建设的整合,形成双向互动,从而营造出更广域的教研文化

36、。寻找共通教育价值:在不同领域的个性化价值观中,寻找共通性元素,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拓展学科整合范围:在语文学科与班队建设整合的基础上,拓展至数学、品社、音乐、体育、美术、探究等多学科。探寻学科整合路径:鼓励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活动,参与班级建设,在学校、年级、班级等层面设计综合性的主题活动,促进各学科教师的主动参与。4优化教研合作方式,创造物质性文化产品用多维、多层、多群、多向的教研合作方式,打造“5+3+1”的教研文化从量的要求到质的要求。走向精,特产品。三个“五”:每个教研组每一学期要产出精品教学设计五份,精品课件五份,精品教学反思(随笔)五份。两个“三”:每个教研组每学年提供课型案例三

37、篇、并力争发表与课型有关的论文三篇。两个“一”:在三年的研究进程中力求开发或完善一个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每学年各教研组要策划和组织面向全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一次。四、班级与学生项目:班级生活共营与阳光少年成长顺序倒过来,先阳光。(一)发展任务1以成长需求研究的实证化、序列化推进年段活动的精致化。2提供发展平台,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3完善“阳光少年”、“阳光中队”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二)具体措施1以课题为引领,开展学生成长需要的实证化、序列化研究(1)深入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开展实证化研究以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分年段系列教育活动建构研究为引领,运用问卷、案例法了解学

38、生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的需求和幸福感。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开展活动设计,在阶段研究过程中以数据对比的方式呈现学生前后发展的变化,形成调研报告。梳理已有资源,分析研究基础,并进一步开展学生案例研究,通过实例的分析,丰富、充实学生成长的不同年龄段特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所表现出的特点整理出各个年段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制定具体的目标体系。(2)形成多维有效互动,推进年段活动的序列化节庆教育研究:通过节庆教育主题,提供活动菜单参考,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补充展开活动的内容。表格再好精致化一些节日提炼主 题节日名称活动菜单民俗文化教育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 宵春 节1了解节日的由来及习俗。2动

39、手制作富有节日特色的作品3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间的关系4开展节日文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愚人节圣诞节复活节了解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开展相应的节日文化活动感恩教育妇女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1知道节日的时间、内容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社会责任教育学雷日植树节儿童节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主题活动研究:借鉴艺术节的成功经验,将年段研究的领域拓展到科技节,打造富有年段特色的科技节主题活动,在科技与艺术两大领域中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序列化、精致化的品牌活动。2丰富学生班级生活中的角色内涵,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围绕各年段学生的角色意识,开展富有年龄特点的主题教育,通过多彩

40、的班级生活,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实现学生培养目标。(1)丰富角色内涵,进一步完善特色活动重点关注四年级班级建设,通过校内牵手一年级弟妹,校外自主成立社区服务队等形式,开展志愿者体验活动;同时,不断丰富、完善其余各年段的特色活动。年 级主 题仪 式班级建设一年级我是神气漂亮的小学生入学仪式 、入团仪式我有小岗位二年级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入队仪式我的岗位组三年级我长大了十岁生日仪式班委与岗位四年级我是小小志愿者志愿者成立仪式部门与岗位五年级我是自豪的毕业生毕业典礼校园小当家(2)加强班级建设,创造成长空间计划制定体现“以了解班级学生为前提;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形成有特色的

41、班级风貌。环境建设形成富有班级特色的标志与目标,人人知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将班级主题活动与环境建设相融合,形成阶段性、流动性的文化建设形态,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学生培养岗位建设。放第二,环境建设第三。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开展岗位轮换和干部竞聘,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为他人、为班级服务的意识。3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发展平台,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1)弹性化的研修任务设置,促进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专业提升发展阶段改为文字表述研修任务实施要求发展成型期区、校骨干班主任开设主题班会进行养成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开发家长资源整体设计班级主题活动,将四项研究任务融于期中,具有鲜明的班级活动特色转型蜕变期其

42、余班主任能合理安排研修任务并落实尝试适应期新入职及工作三以内的班主任在师傅的指导下逐一完成各项任务(2)设置多维度的研训模式,搭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成立工作小组,由学生部、骨干班主任及年级组长组建而成的一支校级工作委员会。召开一月一次的例会,研讨校主题活动的设计、各年段活动的策划等,把握各年级、各班级学生工作的有效推进。实施重心下移,为年级组长搭建成长的平台,以“任务驱动法”来带动年级团队的共同发展。围绕年级学生发展的主题,以年级组里长为核心,策划专题式的研讨。开展同伴互学,通过“班级文化参观活动”、“班级生活观摩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行骨干辅学,由区、校骨干班主任担任校本培训的“客

43、座讲师”,开设班主任工作培训课程,以教育专题的方式地开展培训活动。4完善评价机制以下四个方面是四个标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1)“阳光少年”的形象特征明理笃行:品行纯厚、心胸宽广、知礼守信乐学善思: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超越强体健心:爱好运动、乐观开朗、自信坚强怡情励志:热爱艺术、审美益趣、陶冶情操(2)结合按照“阳光少年”的形象特征,确立“阳光小队”及“阳光中队”的形象,形成个体与团队的一体化评价机制。(3)各年级制定相应的年级评价标准,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4)开展过程性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团队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差异进行比较,实现自我发展、快乐成长。(5)通过校园环境建

44、设、升旗仪式等多种途径树立、表彰典型,推进评价开展。五、学校与家社项目:助力阳光家庭建设与学校提升文化辐射力(一)发展任务1深化家校互动,促进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的交流2以学习型“阳光家庭”创建为平台,推进家、校、社教育资源集聚与辐射的文化互动,力争在三年内协助创建30个阳光家庭。(二)具体措施1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根据家长需求,学生成长问题从内容、形式上打破传统,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会。专家讲授型:邀请专家从家庭教育、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教学。沙龙交流型:捕捉家庭教育差异,形成家庭教育资源,家长间进行自由敞开交流。互动探讨型:围绕班级现象,确

45、立主题,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开展问题探讨,商议解决方法。(2)创建学习型“阳光家庭”评选,营造积极家庭文化氛围开展学习型家庭教育基础的问卷调查,真实地了解各个家庭的原有藏书量,亲子阅读时间,每月家庭实践活动量等基本情况,学期结束进行再调查,了解家庭学习的氛围变化。开展学习型“阳光家庭”系列评选活动,形成家庭教育文化氛围。学习型表改为文字“阳光家庭“评选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讲座进行读书习惯的养成指导开展“同建阅读角”的家庭读书环境的布置,拍摄照片利用校园网宣传组织“同购一期书”活动,每月订购书两本,杂志一本,报纸一份。组织“同读一本书”活动,每天有固定时间与父母亲一起进行阅读学习,每天关注时事新闻。学

46、期结束完成一份“我与父母共学习”的体会。学期末利用家委会活动召开亲子读书沙龙。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结合区“普陀大学堂”,由家长志愿者带孩子们深入社区参观、巡防,开拓眼界。总结学习型“阳光家庭”评选活动,编辑一期学习型阳光家庭评选活动的学校专刊,表彰宣传优秀个案,推广经验,并向社区街道推荐事例,评选社区“好家庭”。2汇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拓展学校教育资源(1)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让家校互动更和谐发挥家长资源,利用家长特点,形成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志愿团”,与学校教育形成多纬度的互助。家长辅导团:指导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或利用社区对学生进行技能辅导。家长讲师团:家长进入班级,年级对学

47、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讲授。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引导学生安全进校,出校 。(2)加强家委会管理,定期开展时事教育的讨论,交流,并向学校传递家庭教育热门话题,提出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便学校整理归类,进行教育疏导。3创建多项平台,促进学校文化与家庭、社区的互动(1)将学校文化通过“文化手册”的方式进入家庭,取得家长的认同。(2)开设“家校热线电话”和“校长电子信箱”、“家校互动平台”等,加强家校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多项平台了解学校动态,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形成家、社的监督网络。(3)以校报的形式定期向家长、社区街道宣传学校工作,传递学校教育信息。(4)设置家长接待日,通过每

48、两周与校长、中层领导的直接沟通及时解决家长困惑的问题。(5)制定家校活动指南手册,让家校互动达成共识。它的主要内容有三项内容:每学期根据学校、班级计划梳理活动的项目。家长根据活动的安排,结合自我的条件,自主选择参与学校活动、班级活动辅导的项目。家长参与活动记录家长对活动的评定(6)参与学校重大活动,让家长、社区街道人员走进教育。学校每学期的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鼓励家长全员参与,邀请社区人员参加,与孩子共同开展活动,并介入评选。同时每学年根据各年级成长角色的改变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进入课堂。通过听课,参加主题活动了解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洞察孩子的成长需求。年级开放内容一年级

49、快乐的小学生活二年级做自己的小主人三年级我十岁了四年级志愿活动乐成长五年级开启人生的新起点4牵手社区,拓宽校外教育工作新渠道(1)依托社区,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形成校外教育体系网改为网络图。校外教育体系网石泉警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86481武警部队队风队貌教育历届校友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人士(运动员、老革命同志等)生命成长教育社区退休老教师、社区干部社区建设、家庭教育(2)依托区教育资源,进入普陀大学堂,体验校外实践活动借区普陀大学堂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半日快乐活动课程,分年段进行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普陀大学堂引号基地名称适合年纪名称体验目标一年级河湾学堂苏州河梦清园环保意识的培养二年级红色学堂地下少

50、先队群雕队史知识教育三年级创新学堂石泉街道科普教育科普教育四年级公益学堂启星学校互助、爱心的培养五年级田园学堂安亭实践基地学农教育(3)以年级或班级学生家庭为单位成立社区小队、社区服务队,与居委共建,开展多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的保障与支持实施与保障简化标题。下同。本项规划的具体实施,将采取分阶段实施、逐步推进的具体策略,并在学校文化新生态生成过程中形成具体的规划实施保障系统。(一)分阶段实施及具体阶段目标实施阶段1.第一阶段:分析现有发展状态,形成新的发展目标深化理念,共筑愿景,制订新规划。新规划新格局新特色新生态(2011.1-2011.8)在这一阶段,要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代表性,对本校当前的发展资源进行反思,寻找在新的发展面前学校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困难,强化战略设计的意识,从整体、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我校未来三年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进行规划,确定实验项目、子课题网络和负责人,全面形成学校三年发展新规划。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及教师个体形成相配套的三年发展规划,使得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并通过自身发展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2.第二阶段:全面启动实验项目,提升办学品质(2011.9-2013.12)这一阶段,在原有组织机构调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应学校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