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北师大王磊)2022年7月_第1页
高中化学教材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北师大王磊)2022年7月_第2页
高中化学教材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北师大王磊)2022年7月_第3页
高中化学教材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北师大王磊)2022年7月_第4页
高中化学教材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北师大王磊)2022年7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 磊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组 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高中化学的学段、模块和学分的规划必 修 化 学(4学分)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系列2:化学与社会选修(0-4学分)0.5学分为单位系列1:实验化学系列3:发展中的 化学科学选择性必修(0、6学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新增合并保留高考要求毕业要求任选要求不分模块要选全选完全校本任意组合新课程结构方案的实施建议(1)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

2、位进行整体安排(2)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3)合理安排选必化学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4)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必课程的修习(5)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课程目标的修订整合三维目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探讨几个问题:1.与三维目标的关系;2.素养构成系统;3.素养与知识的关系;4.各维素养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认识和观念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平衡思想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三维目标(科学素养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类素养的关系更加整合更有功能更加具体明确更有学科内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素养与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模型创新迁移创新思维系统探究复杂推理应用实践简单设计推论预测分析解释学习理解说明论证概括关联辨识记忆课程、教学年级水平学科思想认识方式认识思路认识角度知识经验基础实质内涵能力活动及表现问题情境认识对象直接、间接;熟悉、陌生核心知识、活动经验王磊,教育研究,2016.9;王磊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示例:王磊、宁燕丹,高中必修宏微结合化学素养内涵构成与表现水平研究王磊

4、等著,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示例:科学探究素养系统构成模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系统构成及评价模型王磊、支瑶,教育学报,2016,第4期示例:“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化合价物质组元素不同元素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类别通性代表物周期律物质结构反应规律认识方式给定角度提示角度自主角度熟悉原型间接度简单变式陌生复杂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元素化合物熟悉度宏观-微观静态-动态定性-定量孤立-系统物质任务类型B1 分析解释A1 辨识记忆C3 创新思维A2 概括关联A3 说明论证B2 推论预测B3 简单设计C1 复杂推理C2 系统探究认识角度认识方式类别多角度宏观

5、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保存检验使用鉴定分离制备性质转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 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 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思维变量认识变量情境变量精神价值层面实践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课程内容的修订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学科大概念统领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删减、

6、调整、整合部分内容规定学生必做实验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关键: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 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必修课程内容修订前修订后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原有问题:化学1课时特别紧;学生实验不重视;有机内容和要求不太合理知识点导向、偏重具体知识学习要求模糊修订重点: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

7、体物质性质的知识;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素养导向、聚焦大概念、明确学业要求规定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原电池搭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必修课程具体知识内容的调整修订前修订后变化无机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减少铝、铜的系统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减少硅的系统认识有机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

8、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初步认识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实例认识甲烷、苯、甲醛、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应用。认识性质限定3种物质:乙烯、乙醇、乙酸物质结构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氯为例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增加对空间结构的

9、认识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主题一:认识化学科学与科学探究主题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三: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重点主题解读以主题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为例例:“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化合价物质组元素不同元素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类别通性代表物周期律物质结构反应规律认识方式给定角度提示角度自主角度熟悉原型间接度简单变式陌生复杂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元素化合物熟悉度宏观-微观静态-动态定性-定量孤立-系统物质任务类型B1 分析解释A1 辨识记忆C3 创新思维A2 概括关联A3 说明论证B2 推论预测B3 简单设计C1 复杂推理C2 系

10、统探究认识角度认识方式类别多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保存检验使用鉴定分离制备性质转化无机物核心知识、认识发展和能力表现的学习进阶学段基于结构和价健认识物质世界基于位构性认识物质性质基于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基于类别和价态认识物质性质基于代表物及分类认识物质性质化学键、微粒间相互作用、物质结构等元素周期律、表等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核心元素化合物知识具体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分类、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电化学、平衡(电离、水解、 沉淀)等解释、论证比较、预测解释、

11、比较预测、推论解释 描述、归纳、分析、预测设计、证明描述解释、预测认识发展核心知识能力表现基于反应原理认识物质性质学生无机物主题素养能力表现总水平人次分布水平等级水平描述6自主基于多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完成探究创新型任务5自主基于类别通性、氧化还原反应、周期律、反应原理等角度系统认识物质性质,完成应用实践或探究创新型任务4自主基于类别通性、氧化还原反应、周期律、反应原理等角度分析和预测物质性质根据题目暗示的认识角度对物质或反应体系进行说明论证3根据题目暗示的角度认识陌生物质或熟悉物质的陌生反应,实现知识的概括关联,完成应用实践型任务2根据题目暗示的角度认识熟悉物质或熟悉反应,实现知识的概括关联,

12、完成应用实践型任务1直接利用题目给定的角度解决简单问题具体知识的简单记忆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王磊等著,北师大出版社,2017.12无机物主题各能力要素得分率无机物主题各关键能力要素得分率无机物主题各核心认识角度得分率核心活动(物质性质探究)各活动经验得分率价态转化物质组元素不同元素具体知识类别通性相似性递变性守恒与平衡鉴定性质分离制备应用情景主题:无机物性质 和应用转化系统多角度自主运用提示角度给定角度物质分析解释创新思维概括关联信息提取说明论证推论预测简单设计复杂推理系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分类周期律/表反应规律环境健康材料能力活动任务水平实验探究保存使用检验重要概念化学思维与认

13、识方式基于化学核心素养选取组织教学内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杂陌生简单变式熟悉原型情景素材水平能源基于主题的核心知识、能力表现、素养发展要求内容标准(修订前)内容标准(修订后)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4.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5.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

14、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2电离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3 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4金属及其化合物

15、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2.7学生必做实验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学业要求 1.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

16、、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2.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5.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6. 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

17、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的教学关键问题及核心策略突出问题:(1)以听和记教师讲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代替学生亲自的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2)以反复背记化学方程式代替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理解和证据推理;(3)以题海训练代替真实的问题解决;(4)以单一的具体代表物的性质学习代替基于元素观的物质性质和转化的认识;(5)以去情境化和碎片化的教学代替真实学习背景和整体性学习。教学策略:(1)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18、2)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3)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4)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教学提示-学习活动建议必做的学生实验及探究活动:建议的实验及探究活动: 电解质的电离,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究,过氧化氢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浓稀硝酸的性质,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等。交流讨论、查阅资料与社会调查: 从含硫、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视角分析酸雨、雾霾的成因、危害与防治,分析调查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讨论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的保存与使用。教学提

19、示-学习情境素材建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打印/复印机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测;钠仓库着火的扑救,用钠用作强除水剂(制取无水乙醇)。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雷雨发庄稼”,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硝酸,氮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含氯消毒剂及其合理使用,氯气、氨气等的泄漏与处理,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汽车尾气的处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电离理论建立的化学史料,从燃素说到氧化还原理论,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各主

20、题修订重点主题一修订重点1.整合“认识化学科学”与“化学实验基础”为“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 建立科学探究的大概念(核心观念)3. 明确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内涵,规定学生必做实验4.明确实验探究能力的学业表现要求5.强调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安全意识的培养1.核心观念统领,聚焦学科大概念2.删减调整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3.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识与STSE知识的融合,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内涵实质4.明确素养导向的学业要求主题二修订重点主题三修订重点1.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2.基于化学键概念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3.

21、基于化学反应规律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主题四修订重点1.增加官能团概念,初步建立有机物的认识框架2.结合典型有机化合物分子,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分子结构的认识3.调整对典型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学习要求主题五修订重点1.建立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整体认识框架2.提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观念3.明确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具体能力表现期望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修订前修订后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

22、的性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模块2.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空间排布主题3 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模块3.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 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修订重点: 进一步聚焦学科大概念整合知识内容;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业要求; 厘清论证必修与选修之间、内容条目之间的关系; 关注 不同模块之间

23、,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规定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1.电解饱和食盐水2.制作一个简单的燃料电池3.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4.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5.盐类水解的应用6.简单配合物的形成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8.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9.糖类的性质选必1-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修订前修订后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在不同条件下须用不同的物理量(例如内能、焓等)来表征。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增加内能与焓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了解反应速率测定的简单方法。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

24、速率的影响。 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了解基元反应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加基元反应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的数值一般只与温度有关。知道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进行方向间的联系。增加浓度熵和平衡常数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例:

25、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内容标准】2.1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进行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2.2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反应速率测定的简单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3化学反应的调控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

26、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学业要求】1. 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2. 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3. 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能设计简单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能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 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

27、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5. 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教学提示】-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经历化学平衡常数模型建构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促使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常数在判断平衡状态、反应进行方向,分析预测平衡移动方向等方面的功能价值;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比较分析等温条件下平衡移动问题的基本思路。2.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结合具体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引导其体会理论模型建构的过程。3.组织学生

28、开展“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等实验活动,形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在开展“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4.结合生产实例,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的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从限度、快慢、能耗等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选必1-2:物质结构与性质修订前修订后变化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体会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做运动状态做更为清晰的阐述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删

29、减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删减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认识配位键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物质分离或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加强配合物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加强结构测定方法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区别。借助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以及混合型晶体普遍存在。原子晶体改为共价晶体;增加过渡晶体和混合晶体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删减例: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

30、用与物质的性质 【内容标准】2.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根据微粒的种类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结合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实例,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知道金属键的特点与金属某些性质的关系。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2.2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

31、形成共价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键和键等类型;知道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键长和键角可以用来描述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空间构型。2.3微粒的空间排布(连接方式及空间几何结构)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几何结构,并可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知道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道分子极性与分子中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2.4晶体和聚集状态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晶胞。借助分子晶体、共价晶

32、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以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的聚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料。【学业要求】1. 能说出不同形式的微粒间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等)的类型、特征和实质;能比较不同类型的微粒间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2. 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能从共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能运用离子键、配位

33、键、金属键等模型,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特征性质;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含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等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及其性质特点。3. 能根据给定的信息分析常见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是否具有手性,能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和键的极性来判断分子的极性,并据此对分子的一些典型性质和应用做出解释。4. 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能说明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能结合实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5. 能从微粒的空间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案例进行分析,举例说明

34、物质结构研究的应用价值,如配合物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氢键对于自然界存在和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教学提示】-教学策略1.关注不同类型微粒间相互作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建立这些概念所使用的关键证据,通过实验事实和数据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解释,促使学生反思原有的概念模型的局限,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模型的认识。2.借助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模拟、视频等多种直观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搭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等活动的作用,降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促进学生建立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3.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实验事实以及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相关案例作为素,激发学生的

35、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认识方式和学科核心素养。选必1-3:有机化学基础修订前修订后变化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认识官能团的种类(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羟基、氨(胺)基、碳卤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酰胺基),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种类明确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认识醇、醛、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卤代烃、酯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知道酚、醚、酮、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对不同物

36、质的认识做区分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增加合成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增加结构特点及核糖核酸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内容标准】2.1烃的性质与应用认识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它们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了解烃类在日常生活、有机合成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2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认识醇、醛、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卤代烃、酯在有机

37、合成中的作用,知道酚、醚、酮、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2.3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合成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2.4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学业要求】1. 能写出烃及其衍生物的类别通式、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及名称;能够列举各类有

38、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主要物理性质。2. 能描述说明、分析解释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3. 能基于官能团、价键类型、特点及反应规律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 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有机化合物推断、官能团检验、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任务。5. 能参与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与有机物性质应用相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并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判断和评价。【教学提示】-教学策略1.进行烃及其衍生物性质教学时,除了以典型代表物的具体反应为载体,通过类比迁移学习一类有机物的性质,还可以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预测可能的断键部位及相

39、应的反应,然后提供反应事实,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学习一类有机物的性质。2.进行有机反应的相关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官能团转化及断键成键的角度概括反应特征及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反应类型的规律判断、说明和预测有机物的性质。3.进行有机合成的教学时,素材选取要兼顾目标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活动类型要兼顾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结构对比,官能团转化和碳骨架建构;通过合成路线的评价活动使学生体会官能团保护、绿色设计思想。素养发展导向的教学评价建议提倡教学从知识解析为本转向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多样化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注重知识、认识思路及核心

40、观念的结构化;探索主题式和项目式教学;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材北师大“新世纪”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介绍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新版王 陈 a光磊 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实践研究原则:1. 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2. 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1. 编写团队教材及教学相关研究 2. 编写团队教材教学实证研究原则教材修订基础始终坚持体现化学课程立德树人的方向性和价值性;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的诠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素养导向教-学-评实践的引领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模型创新迁移创新思维系统探究复杂推理应用实践简单设计推论预测

41、分析解释学习理解说明论证概括关联辨识记忆课程、教学年级水平学科思想认识方式认识思路认识角度知识经验基础实质内涵能力活动及表现问题情境认识对象直接、间接;熟悉、陌生核心知识、活动经验王磊,教育研究,2016.9;王磊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教材本体内容系统教科书系统编写依据活动栏目标题系统编制理念支持系统问题活动知识系统图表系统实验活动习题评价资料栏目例证素材方法系统方法导引教材取向教科书系统科学构建核心素养发展进阶01聚焦大概念,设计知识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02建构认识模型,外显方法进阶,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03提炼核心经验,创

42、设活动和实践进阶,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04基于学科能力框架,搭建评价进阶,科学评价学科核心素养05精选丰富情境,实现素材进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修化学上册内容简介第1章 聚焦研究方法第2章 聚焦核心观念第3章 利用方法和观念认识和具体元素化合物,同时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必修化学下册内容简介必修下册是对上册建构的核心观念的螺旋式发展,从单要素孤立或多要素关联水平到多要素系统化;到指向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平。鲁科高中化学教材修订版的特点教材修订后的新特色:修订后的教材在继承和发扬原版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特别凸显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特色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诠释化学学科核

43、心素养的内涵和发展 1.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彰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2.建构认识模型,设置“方法导引”,外显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 3.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每章设置“微项目”,融合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4.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能力活动任务体系,科学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5.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相融合 6.精心选取教材素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化学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44、价值明确各册教材承载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及其进阶定位合理设计各核心内容主题在教材中的学习进阶精心设计教材章内和节内的学习路径注重模块间的相互关联,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1.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课标要求的5种元素化合物知识采取两段式编排方式,钠和氯放在第1章第2节,承载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功能,并为第2章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和氧化还原变化观的建立补充必要的具体和感性的知识基础;铁、硫、氮三种元素及其化合物都依次编排在第3章的第1、2、3节,呈现有简单到复杂,由关联到系统的学习进阶。既是第二章核心概念和学科观念的应用实践,又是迁移创新发展。

45、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第二节到第三节,从原子结构到元素周期律再到周期表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构-位-性”系统模型。微项目“海水提碘与海水提溴“。必修下册是对上册建构的核心观念的第二次螺旋式发展,从单要素孤立或多要素关联水平向多要素系统化和指向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观念内容编排1.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通过建立化学键模型,重新认识物质分类,以及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第二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

46、本质及其重要应用化学电池。本章微项目“设计汽车用燃料和安全气囊“,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第二章的核心知识分析和解决汽车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必修下册是对上册建构的核心观念的第二次螺旋式发展,从单要素孤立或多要素关联水平向多要素系统化和指向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观念内容编排1.聚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根据修订后课标,本节比修订前增加了官能团和典型分子的空间结构;第 二 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本节教材依据修订后课标,以乙烯为重点物质,并简要介绍甲烷、苯、高分子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应用。第三

47、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全面介绍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微项目自制米酒体验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必修下册是对上册建构的核心观念的第二次螺旋式发展,从单要素孤立或多要素关联水平向多要素系统化和指向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观念内容编排1.聚聚焦大概念,设计合理学习进阶,凸显核心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已有研究表明,核心知识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因此具有发展学生素养的价值,但是需要将知识结论变为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角度、认识思路和推理路径、推理判据,所以,我们认为围绕核心概念,建构认识模型,设置方法导引,将能彰

48、显核心知识的素养发展价值。建构认识模型,例如必修课程的“常见无机物性质和应用”这一认识主题,聚焦“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核心概念,建构了“价类二维图”的认识模型,并将这一认识模型贯穿必修化学上册的各章节。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随着各节学习内容依序设置了系列化的“方法导引”,如“基于物质分类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基于化合价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思路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价类两个视角”等,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并发展科学合理的认识模型,外显了“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核心概念对于无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和思维功能,彰显出核心知识的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49、的价值。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建构认识模型必修下册,围绕“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表”的大概念,每节教材依序帮助学生构建“位-构-性”的认识模型,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模型认知素养。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另外,本套教材围绕“有机化合物性质”“有机合成”“原电池”“水溶液”等大概念以及重要的“活动探究”和“微项目”都设置了“认识模型”和“方法导引”。这些都是以我们教材编写团队多年的学科认识发展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作为支撑的。第1章第1节的交流研讨,结合屠呦呦诺奖研究过程,启发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研

50、究的内容和方法;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1章第2节以钠和氯的性质探究为载体,展示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2章第1节结合物质分类和各类物质性质探究活动,提供根据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导引;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2章第3节学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后设置探究双氧水的性质的活动探究,并给出方法导引“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

51、,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2章第3节在全章微项目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方法导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3章第1节结合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探究活动,给出方法导引“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两个基本角度”,引导学生从化合价与物质类别通性两个角度相互联系起来研究物质性质,并开始将价类二维认识模型贯穿应用于全章教材。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3章第2节硫的转化,提出“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

52、相互转化”的思路,引导学生运用“价-类二维认识模型”研究物质转化;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第3章第3节氮的循环,综合多角度分析和探讨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氮的固定、氨的转化和硝酸的性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进而完成微项目“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必修化学上册2.方法线融合贯穿教材始终,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

53、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

54、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1.遵循学习科学和科学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科能力。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18个学生必做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

55、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实验,一般的教材编排方式是把学生实验集中编排。本套教材对这些学生必做实验则采取的是分散编排+特殊标记的方式。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这些必做实验的探究教学功能,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有关的核心知识;其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简单照方抓药式做实验,重复实验浪费时间。 采取特殊标记是为了与其他的活动探究栏目相区别,也方便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是集中开展实验还是分散进行实验教学。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

56、。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个学生必做实验都兼具核心知识探究、特定化学探究活动经验获得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功能价值,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精心设计问题任务、学习支架、方法导引、记录表格,避免简单照方抓药,兼顾探究思维与动手实践,兼顾专业规范与低成本现实可行,所有必做实验都经过了教学试用。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

57、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套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任务、提供学习支架、方法导引、记录表格,避免简单照方抓药做实验,兼顾探究思维与动手实践,兼顾专业规范与低成本现实可行,所有必做实验都经过了教学试用。2.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价值,提炼核心活动经验,将科学探究实践与化学观念建构相融合。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

58、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每章设置“微项目”,转变教与学方式,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真实、陌生的和不确定的问题任务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态度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目前,项目式教学被认为是最具有核心素养融合发展效力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真实、陌生的和不确定的问题任务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态度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另

59、一方面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目前,项目式教学被认为是最具有核心素养融合发展效力的教学方式。模块第1章微项目第2章微项目第3章微项目必修1探秘膨松剂一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必修2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实现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应用价值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多角度认识和应用化学反应自制米酒体验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选择性必修化学反应原理探究载人航天器的化学电池与氧气再生方法化学反应中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利用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化学反应的选

60、择与条件优化探秘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化学平衡思想的创造性应用选择性必修有机化学基础模拟和表征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于模型和图谱的探索探秘神奇的医用胶有机化学反应的创造性应用改进手机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有机合成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选择性必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甲醛的危害与去除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测配合物的使用价值青蒿素分子的结构测定晶体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3.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每章设置“微项目”,转变教与学方式,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丰富活动和实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每章设置一个“微项目”,每个项目下设项目学习目标、23个重点项目活动任务,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