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栽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得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特点。当然,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我们翻开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就会发现它的诗和骈体赞文,要

3、比后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来得多,其中有一些被评者认为是多余的,标了“可删等字样。的确,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夫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一部分情节。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曲子,倘若我们跳过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

4、了一个荒唐的梦。第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它当成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诚语的意思也将不懂。有些诗词赋,表面看游离于情节之外,但细加寻味,实际上仍与内容有关。如警幻仙姑赋,就赋本身内容而论,确实像闲文,看不出多大意义。因为它仅仅把警幻仙姑的美貌夸张形容了一番,而且遣词造句也多取意于曹子建的洛神赋。但正是这一点所造成的似首相识的印象,让读者从贾宝玉所梦见的警幻仙姑形象联想到曹子建所梦见的洛神形象。原来此赋有暗示的性质,并非效翠古人而滥用俗套的。(摘编自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材料二:红楼梦中的韵文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为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

5、前八十回的诗、词、曲、赋、酒令、谜语、对句等就有一百九十余例。这些韵文突破了以往章回小说的旧套,呈现出新貌,不再是作者硬性附加上去的点缀,而是熔铸于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与小说的情节水乳交融,成为不可分割的散韵紧密结合的有机体。红楼梦中对人物事件品评的韵文,除个别情况外,已具有了特殊的结构意义。作者用全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总摄全书”,作为“根蒂”,形成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所依照的提纲。判词和曲词以别具一格的暗示手法创前人之所无,造成艺术悬念,调动读者的兴趣,为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的结局,认识作品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主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

6、说,不懂这些韵文,“则全书皆不可解矣”。以韵文对人物事件发表评论在章回小说中是最为常见的。比如三国演义,其韵文主要是进行评赞。小说里凡是露名人物,无论大小,在其身亡后作者定要站出来,以诗作评。在故事的精彩关目处,也总要插入韵文,或褒或贬,议论抒情一番。如果我们在阅读时略去这些韵文不看,或者干脆删去,并无伤三国演义之大体。红楼梦中的判词和曲词则与之有着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删去任何一首都会使全书筋骨大伤,直接破坏作者对于小说人物的完整艺术构思和故事情节的通盘设计规划。同具有品评性质的韵文一样,曹雪芹用以写景状物的韵文也是独步千古,表现了他真正的独创性。这方面,与艺术成就较高的水浒传相比,最能说明问题

7、。水浒传韵文部分主要是进行描写。如“林教头凤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籵场”一回中对雪和火的描绘。尽管这部分韵文没有完全脱离作品的人物与情节,但只是单纯静止地描写,大段大段的铺排夸张,使不断演进的情节中途停顿,出现了节奏的不协调。读者在阅读时往往略去这些韵文不看。还有不少韵文与小说的情节或人物关系不大,如对各种小酒店的描写,尽管写得洋洋洒洒,妙笔生花,却只能成为赘笔,任人随意增删。但是红楼梦却把写景状物的韵文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使人根本看不到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一切都是按照生活的原样实录下来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是集中描写大观园景物的,如果把此回中的韵文随心所欲地增删,定会使情

8、节面目全非,后果不堪想象。在曹雪芹笔下,写景状物的韵文不是那种单纯静止地描绘或铺排夸张,更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小摆设,它们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已同小说的人物、情节成为浑然一体,如不借助这些韵文,要想使“大观园记”写得如此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摘编自王绯从(红楼梦中的韵文看曹雪芹之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传奇之后,“文备众体”已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点,发展到红楼梦时“众体”才是应有尽有的。B.有别于其他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是可以删减的闲文,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C.三国演义在故事精彩关目处插入或褒或贬的韵文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

9、力,但删去后不会使全书筋骨大伤。D.水浒传中都是写景状物的韵文,这种单纯静止的描写和铺排夸张,因与小说情节或人物尤关而成为赘笔。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警幻仙姑赋在遣词造旬上多取意千曹植的洛神赋,表面看仅仅是夸赞警幻仙姑的美貌,实际上别有深意,仍与小说内容相关。B.夹入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有些读者没有耐心去看,喜欢跳过去,但如果看红楼梦也这样,就可能造成阅读障碍。C.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可看作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所依照的提纲。D.红楼梦中所有写景状物的韵文都是生活实录,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结合得天衣尤缝,读者不可随意增删。3.下列对红楼梦

10、中韵文作用的分析,最符合材料一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A.芙蓉女儿诔是宝玉祭奠晴雯而写的一篇祭文,作者借此“伤时骂世”,表达了屈原式的不平,爆发出志士般的愤怒。B.史湘云的对菊,探春的簪菊,黛玉的桃花行,宝钗的镑蟹咏,贾宝玉的妮婿词足见曹雪芹文学才华的多样性。C.黛玉葬花时作葬花吟,既是她宁死不愿蒙受垢辱心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孤傲高洁本性的体现,还是她最终命运的预言。D.芸儿所写的书信、贾环所制的谜语、薛蟠所说的酒令都尤不令人叫绝,这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们在笑过之余也能引发思考。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对如下红楼梦中两处韵文的作用给予点评。(6分)(1)

1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周大勇的生活杜鹏程太阳向陇东高原上喷火,路上的烫土发烧。蝉儿耐不住热,在草丛里树枝上,不歇气地叫唤。高原下边的川道里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簇簇小树林子。树下的荫凉地里,有战士在开会。河里有战士边洗澡边打水仗,他们欢乐的喊声,远处都能听见。周大勇在陇东高原上,经过近一个来月的行军打仗,脸色蚴黑,筋肉更结实,精力也更旺盛了。他迈着大步往连部走,又健壮又愉快。他经过一棵棵大树边的时候,总要停住脚站一站。天空飞过的小乌,起劲地叫旋黄,旋割他想从树叶

12、的空隙间,瞧瞧那叫旋黄,旋割的乌儿是什么形样。瞧了半天不见踪影,他拣了块石头扔上去,也不见乌儿飞起来。孩儿,你就有这份闲散心肠来,吃一碗凉面周大勇走进连部驻扎的院子,听见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是房东老太太。她端一碗凉面,站在那里,笑嘻嘻的又和善又亲热。老太太说你又要说不吃,是不是?我的大小子土地革命的时光就当了红军,这阵还在咱们队伍上哩。你住在我家,就跟我儿回来一样啊。你再要虚情假意地说不吃,我就要把你赶出我的门。看你敢不敢周大勇满脸稚气,调皮地瞪大眼,说我刚吃了晌午饭,肚里连口凉水也添不进去。饭不吃,情分我可领啦!”老太太恼啦:你不吃就不吃吧。从今向后,不管你也不管是你们连部的人,都不准帮我们

13、担水呀,劈柴呀,割草呀!你们谁来动手做活,我都不答应!”周大勇贴着老太太的耳朵说:老妈妈,王指导员回来,我们一道去你家里吃饭,只要你能管得起,我就吃十八碗!”那就好!”老太太看周大勇衬衣上有个纽扣吊着。她从针线包里拿出个针,说:孩儿,我给你缀两针。”她边缀边说:你们该不会再走了吧?”这可说不上来!”老太太缀好钮扣,用牙咬断线周大勇想,自己从小失去了家,失去了爹跟娘,可是到处都是自己的家,到处都是关照自己的爹跟娘。那天是端午节,是他十岁的生日。家里刚分到田地和几件衣服。娘把分到的一件细布长衫给他改做成一套衣服。他就乐得睡不稳,天不明就爬起来,穿上新衣服。娘还给他胳膊绑上了红布条,说这算是一个红军

14、了。他乐得像脱缰的马,跑出去跟一帮小孩子在池塘边用泥巴打仗,比赛爬树,那身新衣服扯得稀烂。娘把他一阵好搂啊!他性子强,躺在院子里从前晌哭到后晌。娘把他的衣服洗了,坐在院子里缝补。娘不忍心看他哭,把他抱拢来,边补衣服边讲故事。那是多美的故事啊!很久以前有个会作法的活神仙,那活神仙有一副好心肠:有人求他帮助,他慷慨相助。有一年,天上没雨,河也干了,庄户人活不了,都求他来搭救。他把自己的手指割破把血朝空中一洒,大雨咧咧下,河水渴渴流此后,周大勇成天想找那个活神仙去学法念咒,连做梦都梦见他:五六丈高的个子,力气大得出奇,很有同情心他时常做这个梦,一直到参加工农红军。亲人的音容,古老的传说,家乡的流水景

15、物,连家乡给了他的苦难,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像周大勇这些人,不仅没有因长期的战斗生活消磨掉那些朴素的记忆,而且是更强烈。因为他感觉到这记忆中的事物,是包含着辛酸的生活,沉重的劳动,美好的愿望和那不能遏止的生命力量。指导员王成德从团政治处开会回来,看见周大勇背朝门坐在桌子边写日记。他伸长脖子从周大勇肩头上望下去,只见他写得又快又齐整。王成德夺过日记本,翻了几页看:六月二十一日环县城郊今天团政治委员报告了陇东战役的情况:我们野战军,在陇东高原激战半月多,消灭了许多敌人。会上,有几个干部眉眼皱得像喝了黄连水,直喊困难,说什么部队疲劳得撑不住。有的人还说:我们营里有不少战士,在河边洗衣服,洗着洗着

16、,就打睦睡滚到河里去了。因此,要求休息一个时期。”李政委才回答的妙:我们到这世界上来,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战斗。同志们,战斗的生活告诉我们:伟大的目的会产生无穷的精力;艰难困苦会增加人民战士的光荣。”走!打!这就是目前生活中的一切。六月二十二日环县城郊今天读完铁流这本书。工作紧张,读书时间少。有时候,我睡觉前读十来页。工作一忙我就把学习丢开了,这是要不得的坏毛病。为了坚持学习这件事,在山西作战的时候,李政委把我狠狠地尥过一顿的。他说:这是一个缺点,一定要克服。战胜自己的缺点,哪泊这个胜利很小,也可以十倍地加强你的毅力。”我不能坚持学习,这就表示:我的缺点已经战胜了我很多次。没有比让缺点战胜自

17、己更可怕的事王成德一页一页翻着周大勇的日记。周大勇纯真的眼睛盯着王成德。王成德想起了前些时候李政委说过的几句话:对周大勇这样的人说来,生活是很单纯的:战斗、学习、前进,一共六个大字。他望着一旁,自言自语地说:不错,一共六个大字!(节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韶,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士们洗澡打水仗、周大勇驻足逗鸟,写出了战争年代难得的悠闲生活场景,表现了年轻战士大尤畏的革命精神。B.周大勇听了母亲讲的故事后,梦想成仙,直到参军后才明自:把改变命运寄托在虚幻的想象中注定会失败。C.陇东地区战争频繁又残酷,激战半个月的陇东战役结束后,周大勇身心疲惫,完全放弃了读书学习。D

18、.周大勇纯真乐观,质朴善良;他能虚心听取批评建议,积极追求进步,是革命队伍中众多年轻战士的典型代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周大勇与老太太的B常对话引出对母亲的回忆,再写指导员看B记,这样,把周大勇的生活表现得既具体又深入。B.小说通过老太太的“强硬逼饭”“细心缀扣”等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以老太太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与战士的深情厚谊。C.小说写周大勇家里刚分到田地、娘给他绑上红布条就算是红军,暗示了社会环境,说明娘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D.小说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通过一系列丰富而细致的B常生活场景的呈现,在B常生活中塑造革命,在革命中烛照B常生活。8

19、.小说节录周大勇的两则B记,各有什么作用?(4分)9.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王曰:吾惜,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毋,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毋,俯不足以

20、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昵,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盘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美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犀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乙】季氏将伐颇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颇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颇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颇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

21、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颇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节选自孔子季氏将伐频臾)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均尤贫和尤寡安尤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B.盖均尤贫和尤寡安尤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盖均尤贫和尤寡安尤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盖均尤贫和尤寡安尤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库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属私

22、立启蒙学校。古代官办学校称为“太学”。B.孝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梯”。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稷”后来指代国家。D.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萧墙之内”即家里,比喻内部。12.下列对两则短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是一篇对话记录节选,主要是孟子向齐宣王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B.孟子认为,先要让百姓有恒产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C.【乙】文节选的是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D.两则选文在说理方面义正词严,破立结合。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

23、有理有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4分)(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14.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实现政治主张都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措施,请结合选文中的语句加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渔家傲欧阳修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全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局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4、.人将红粉争花好”,写的是春暖花开时节,踏青的姑娘涂脂抹粉敢与百花争艳的豪情。B.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既描写了春游畅饮的情形,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怀。C.京城虽然繁华、热闹非凡,词人却要告诉行人不要羡慕,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D.词人听到禁城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发出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16.这首词上下两片描写的场景各是什么?词人这样写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旬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的,”是对秦朝统治者极力搜刮百姓、生活奢侈尤度的行为而发出的愤激的质问。(2)念奴娇过洞庭中,状写洞庭湖

25、如此广阔尤拫,个人如此渺小,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的旬子是,”。(3)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旬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屋顶在中国建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装饰性的壮丽也很早发现而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作用。在诗经里就有“如乌斯革,如晕斯飞”的句子来歌颂

26、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词句。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素来生硬尤趣发挥喜闻乐见B.历来生搬硬套发现脸炙人口C.历来生硬尤趣发现喜闻乐见D.素来生搬硬套发挥脸炙人口19.文中画波浪线的旬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的装饰性的壮丽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B.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C.它的装饰性的壮丽也很早就被予以发现而利用了。D.它的壮丽的装饰性

27、也很早就被予以发现而利用了。20.文章引用诗经中的旬子来说明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目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关爱教师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爱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条件,更需要CD,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五点半”放学将成为新的教育形态,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长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繁重的教研工作、管理工作让教师身心俱疲,造成超过六成的教师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学校可经常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开展朗读、舞蹈、歌咏、绘画等活动,借以提高

28、教师的身体素质,舒缓教师内心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习研讨、讲座交流等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Q),缓解或消减他们的心理负担。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旬,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高强度工作之后,教师要尽力缓解压力,让自己远离”职业病”。B.在教师高强度工作之后,要想办法缓解压力,防治教师罹患”职业病”。C.在高强度工作之后,教师应该如何缓解压力,如何防治”职业病”?D.在教师高强度工作之后,如何帮他们缓解压力,让他们远离”职业病”?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29、写作。(60分)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做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未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以上名言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联系现实,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参加本校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A项,从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唐传奇之后”的表述与原文“自唐传奇始”有

30、别;并且从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众体”应有尽有的特征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个体特点,不是红楼梦产生及以后所有小说的共有特点。C项,“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错,无中生有。D项,“水浒传中都是写景状物的韵文”错,水浒传中照样有“品评性质的韵文”。并且“单纯静止的描写和铺排夸张”的韵文不是“因与小说情节或人物无关而成为赘笔”,是“使不断演进的情节中途停顿,出现了节奏的不协调”。)2.D(“红楼梦中所有写景状物的韵文都是生活实录”错,“写景状物的韵文”写得再“真”也不是生活的原样,是“艺术真实”,原文“仿佛一切都是按照生活的原样实录下来的”中有“仿佛”二字。)3.C(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红楼梦中的诗词曲

31、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选项时,要从内容和情节两个方面入手。A项,证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借题发挥”的作用。B项,以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证明“曹雪芹文学才华的多样性”。D项,说明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具有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只有C项的分析角度与材料一中心论点一致,最能证明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4.材料二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1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简要阐述了红楼梦中的韵文极为丰富,突破了俗套(1分)。接着下文分别从“对人物事件品评的韵文”和“写景状物的韵文”两大类(来展开论证,论述了韵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结构上具有不可替

32、代的作用(2分)。(结构类型1分;分析3分。意思答对即可。)5.(1)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揭示两人的个性特点并预示了两人的命运结局。宝钗有“停机德”,黛玉有“咏絮才”,但都落得个令人同情叫人哀叹的结局。(人物正确1分,围绕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发表看法2分。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相关,答题意对即可。)(2)写的是王熙凤,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算计的性格特点并预示了其悲惨的结局。(人物正确1分,围绕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发表看法2分。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相关,答题意对即可。)(现代文阅读I命题说明:整本书阅读在高一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本块阅读从选材到命题都希望对语文教学有一个正

33、确的导向。特别是第5题希望大家理解,不管使用新教材之后的新高考命题会不会涉及整本书阅读,但按新课标要求上课、抓落实,应该是没错的。)6.D(A项,不能体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项,“把改变命运寄托在虚幻的想象中注定会失败”妄加推测,于文无据。C项,“完全放弃了读书学习”错。)7.C(C项,“暗示社会环境”应为“揭示社会环境”;“引路人”一说言过其实,有所拔高。)8.第一则日记重点写的是革命部队紧张而激烈的战斗生活,表达了革命战士要勇于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坚定决心。(2分,须紧扣“战斗生活”概括,大意正确即可。)第二则日记重点写的是革命战士在战斗之余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周大勇虚心接受意见、积极追

34、求进步的品质。(2分,须紧扣“学习生活”概括,大意正确即可。)9.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回忆交代了周大勇幼时的生活和家庭背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在故事情节方面,通过回忆将周大勇的儿时经历与现在的部队生活交织在一起来写,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结构富于变化,曲折有致。在主题上,用回忆和现实相交织的叙述方式,既写出了周大勇的现在,又呈现出了周大勇的过去,更全面地展现了革命者的成长经历,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分别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每答对一点给2分。大意正确即可。)10.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断句须把握文意,前

35、文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后文有“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可帮助理解文意。)11.A(“属私立启蒙学校。古代官办学校称为太学”错。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无论私办公办,小学高校。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12.D(【甲】文不能说“义正词严”,也不是“破立结合”。这与对话的对象有关,孟子对齐宣王说理较委婉、形象,孔子对学生则比较直接、严厉。)13.(1)对上不能赡养父母,对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仰”“妻子”“凶年”各1分,句意1分。)(2)老年人能穿丝绸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像这样还不能统一天

36、下,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或“那是没有的事情”)。(“衣”“王”,倒装句“未有之”各1分,句意1分。)14.孟子认为要“制民之产”;(1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分)孔子主张“修文德以来”远人。(1分)(若答“既来之,即安之”亦可给1分,满分3分。)15.A(A项中“踏青的姑娘涂脂抹粉敢与白花争艳”理解错误,“人将红粉争花好”,意思是踏青的小伙子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貌堪与百花媲美。将:带领。红粉:代指美女。争花好:指姑娘的美貌和百花一般美丽。)16.词的上片写的是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场景;下片写的是京城繁华纷扰的场景(2分)。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的快乐

37、与浪漫,下片则以沉重的笔调抒发人生易老的慨叹(2分);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朝廷官僚生活的厌倦(2分)。(上下片场景内容,概括正确各1分;上下片情感表达,分析正确各1分;整体情感表达分析正确2分。大意正确即可。)【宋词鉴赏】词的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暖日”写春天来了,白天更长了,花儿绽放了。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季节,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其实花儿美,人儿也美,只是“花不能言”,只好任凭人们品评,只能绽开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此时游春的人们正值青春少年,面对春花绽放的大好时光,金壶斟酒,畅饮开怀,享受着人

38、生的快乐。“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句,既是词人对当时春游畅饮场面的描写,也是词人的人生感怀。人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不要辜负了似锦年华。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车马”二句笔锋一转,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欧阳修久居京城,繁华上面涌动着的名利之争,让词人不禁生出如此感慨。而此时,词人听着禁城传来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这“催”着日出日落的声音,让词人深刻体会到时间在无情流逝,伤时伤逝之感油然而生。“长安城里人先老”,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的,这一深沉的慨叹,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人”的劝诫,也

39、饱含着这位几经宦海沉浮,如今身居高位却中年白发体衰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语言晓畅,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17.(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每句1分,若句中错、漏、多一字,该句不给分。共6分。)(古诗文阅读命题说明:这是命题结合课本最多的版块,古诗文需要及时落实,该读的读,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尽量将教材上的篇目学得通透些,这正是翻译题和默写题不超出“必修下册”的原因。学什么就考什么,对语文命题来说难以把握尺度,但值得探讨。如果高一年级的考试命题就远离课本,学生很可能不重视课本,不关注课堂学习。)18.A(“素来”,平常一向如此;“历来”,着重有历史以来。“生硬无趣”,不自然、没有趣味;“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发挥”,把内在的性能、作用、力量尽量表现出来;“发现”,发觉。“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摘编自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19.B(本句句子虽短,但有两处明显错误:一是语序不当,“装饰性的壮丽”应为“壮丽的装饰性”;二是句式有误,应为被动句“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20.诗句“如鸟斯革,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