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第一节 光环境 一、照明对工效的影响 1照明与疲劳 合适的照明,能提高近视力和远视力。因为亮光下瞳孔缩小,视网膜上成象更为清晰,视物清楚。当照明不良时,因反复努力辨认,易使视觉疲劳,工作不能持久。眼睛疲劳的包觉症状有:眼睛乏累、怕光刺眼、眼痛、视力模糊、眼充血、出眼屎以及流泪等。眼睛疲劳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球发胀、头痛以及其它疾病而影响健康,工作失误甚至造成工伤。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提高照度,改善照明,对减少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适当的照明可以提高工作的速度和精确度,从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差错。舒适的光线条件,不仅对手工劳动,而且对要求
2、紧张的记忆、逻辑思维的脑力劳动,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照明与工作效率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某些依赖于视觉的工作,对照明提出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增加照明并非总是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联系。照度提高到一定限度,可能引起目眩,从而对工作效率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照度增加到临界水平,工作效率便迅速得到提高;在临界水平上,工作效率平稳,超过这个水平,增加照明度对工作效率变化很小,甚至会加重视疲劳,使工作效率下滑.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年龄增加将导致眼睛调节时间延长,如果所从事的是视觉特别紧张的工作,则高龄人的工作效率比青年人更加依赖宁照
3、明。 3事故与照明 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事故统计资料表明,事故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照度不足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我国大部份地区,在11月、12月、1月这三个月里白天很短,工作场所人工照明时间增加,和天然光照明相比,人工照明的照度值较低,因此事故发生的次数在冬季最多。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人眼在亮度对比过大或物体及其周围背景发出刺目和耀眼光线时,即在眩光状况下,会缩瞳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并在大脑皮层细胞间产生相互作用,使视觉模糊。 眩光在眼球介内质内散射,也会减弱物体与背景间的对比,造成不舒适的视觉条件,进而导致视觉疲劳。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夜间运行的汽车,当驾驶
4、员为交会来车而将本车前照灯变换到近光时,由于50米距离以外的路面照明急剧降低而导致形成“黑洞”效应,因而在510秒的时间内将丧失识别障碍物的能力,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实际上是盲目行车,极易造成事故。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4照明与情绪 据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照明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人的一般兴奋性和积极性,从而也影响工作效率。一般认为,明亮的房间是令人愉快的,如果让被试者在不同照度的房间中选择工作场所的话,一般都选择比较明亮的地方。眩目的光线使人感到不愉快,被试者都尽量避免眩光和反射光。许多人还喜欢光从左侧投射。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总之,改善工作环境的照明,可以改善视觉条件,节省工作时间,提高
5、工作质量,减少废品,保护视力,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避免或减少事故,有助于提高工作兴趣,改进工作环境。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二、工作场所照明设计1照明形式的选择照明一般的三种形式 :1、天然采光、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 源,解决作业场所照明. 2、人工照明、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来 解决作业场所照明.3、混合采光,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合 用. 2人工照明方式的选择1)一般照明 ,全面照明 它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采用这种照明方式,可使作业者的视野亮度一致,视力条件好,工作时感到愉快。它的一次投资费用较少但耗电较多。它适用于对光线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工作点较
6、密集或者作业时工作点不固定的场所。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局部照明 它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由于它靠近工作面,故耗电少而照度高,但要注意直接眩光和使周围变暗的影响。一般来讲,对工作面照度要求不超过3040勒克司时,可不必采用局部照明。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综合照明 它是指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构成的照明。其比例似1:5为好。若对比过强则将使人感到不舒适,对作业效率有影响。对于较小的工作场所,一般照明的比例可适当提高。综合照明是一种最经济的照明方式,常用于要求照度高,或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固定工作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4)特殊照明 它是指应用于特殊用途,
7、有特殊效果的各种照明。如透过照明、不可见光照明、色彩检查照明、彩色照明等。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光源选择 室内天然采光是通过天窗和侧窗接受户外的光线。作为光源,自然光(阳光及天空光)是最理想的。但是天然采光会受到时间、季节和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作业环境内常常要用人工照明作为补充光源。 常用的人工光源可分为两大类: 1)白炽灯:发出的光以红黄两色光为 主,因其可改变物 体自然色,故 不适合颜色分辨要求很高的场合。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荧光灯:接近自然光的一种人工光 源。发热量小,发光面大,可使视野 的照度均匀,采光效果较白炽灯高 34倍,因而经济性好。但是,荧光 灯发光时会产生导交流电频率相
8、同的闪 烁。由于闪光频率高于眼睛的闪光融合 频率,故人并不都能知觉到闪光。 当安装辅助元件或者同时使用两 个以上的荧光灯,则可减弱闪光现象, 使光强变化。任何作业只要时间较长, 就不宜使用单根荧光灯进行照明。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光源不可见闪烁时,从最大亮度到最小亮度的变化程度(指在一个周期内),叫均匀值。完全不闪光的光源,均匀值为1,荧光灯的均匀值在0.20.6之间,白炽灯则在0.9以上。 照明不宜使用有色光线。在有色光照明下视力效能降低。如白光下视力效能为100%,则在红光下视力效能仅达90%。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按光线与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及透射光源三种。 直射光源的
9、光线直射在加工物件上,因向光部分明亮,背光部分黑暗,故照度分布不均。 反射光源光线的90%至更多的光都照在天花板和墙面上,通过反射来照明,故不会产生阴影。 透射光源的光线经散光的透明材料使光线转为漫射,以减轻阴影和眩光,使照度分布均匀。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4、眩光 物体表面产生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叫眩光。 眩光多来源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工作面上的直射太阳光常常产生使眼睛无法适应的眩光。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眩光的影响有如下几点:1)使眼睛的瞳孔直径减小,在视野内亮度 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了视网膜上的照度。2)眩光在眼球媒质内散射,减弱了被看对 象与背景间的对比;3
10、)视觉细胞受高亮度光源的刺激,使大脑 皮层 细胞阔产生相互作用,因而使对对 象的观察模糊。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限制光源亮度。当光源亮度大于16104 坎德拉/米2时,无论亮度对比如何,都 会产生严重眩光现象。对眩光光源应考 虑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减少其亮度或 遮住直射光线;2)合理分布光源。应尽可能将眩光光源布 置在视线外微弱刺激区,采用适当的悬 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光线转为反射。光线经灯罩或天花板及 墙壁漫射到工作场所; 4)对于反射眩光,则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 或工作面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 内。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材 质或涂色 来降低反射
11、系数,避免反射眩光;5)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5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 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睛感觉舒适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保证照度适宜、光源布局合理、无闪光、不产生目眩等要求。 1)光的数量 光的数量就是指在作业面及其周围光的照度。不同的视看对象要求不同的照度,而在同一条件下照度值愈高愈好。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提高照度,不仅能减少视觉疲劳,而且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起着很大作用。当照度超过1000勒克司时,将造成反光干扰,此时阴影深暗,对比过于强烈,而这些都对作业不利。由于照度愈高,电力消耗愈大,所需的投资费用也愈大。所以,照度的确定,既要考虑视觉需要,也要考虑经
12、济上的可能性和技术上的合理性。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照明的均匀性 视觉是否舒适愉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照明的均匀性,即在视野内大面积的亮度对比和其分布于视野的情况。对于单独采用一般照明的工作场所,如果工作表面亮度很不相同,则眼睛从一个表面移到另一个表面时要发生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不仅使人感到不舒适,而且眼的视觉能力要降低。如果经常交替适应,则整个视力将发生困难。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研究表明,当亮度对比达到1:5时,眼睛的效率受到损害(以觉察最小亮点的能力测量),眨眼频率增加,说明眼睛有不舒适的感觉。照明的均匀性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来解决。对于一般作业来说,当有效工作面大体为3040平方厘米的
13、范围时,其照度的差异应不大于30%。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照明的稳定性 照明的稳定性指照度保持标准的一定值,不产生波动,光源不产生频闪效应。照度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照明质量的提高。为此,在设计上要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照度不低于标准值,就要考虑到光源老化、房间和灯具受到污染等因素,适当增加光源功率,采取避免光源闪烁的措施等,同时还应指明使用维护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4)光色效果 光源的光色包括色表和显色性。色表就是光源所呈现的颜色,如荧光灯灯光看起来象是日光色、高压钠灯灯光看上去象是金白色。当不同的光源分别照射到同样一种颜色物体上时,该物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光源的显色性。也
14、就是说,物体的颜色是会依照明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物体的本色只有在白色光(天然光)照明的条件下才会不失真的显示出来。如果照明是有色的它就会发生变化。物体颜色的辨别还与照明的强度有关。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在弱的照明条件下,暖色调接近红色,冷色调接近绿蓝色。在微光视觉条件下,除天蓝色外,其它颜色是辨别不出来的。因此对需要进行辨色的场合,如何选择光源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5)亮度分布 在视野内存在不同亮度,当有足够的反差时,就容易分辨前后、深浅高低和远近。能够大大增强工作的典型性。当工作和周围环境存在明暗对比的反差、柔和的阴影时,心理上也会感到满意。但是,如果亮度差别很大,就会
15、使眼睛很快疲劳。从工作方面看,亮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环境会使人感到愉快。动作变得活跃。如果只是工作面明亮而周围较暗时,动作会变得稳定、缓慢。只有四周很昏暗时,在心理上才会造成不愉快的感觉。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三、照明标淮 照明标准是照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趋向于采用高的照度标准。这是因为照度水平提高后,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中所得到的经济利益,大于照明装置的投资。总的趋向虽然是提高照度标准,但各国的标准并不统一,必须以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表11-1 德国与美国照度标准 (勒克司)作业种类德国(DIN)美国(IES)低精度装配250320精密
16、度装配10005400超精密装配150010800低精度机动车床操作250540精密机床操作5005400超精密机床操作100010800工程绘图10002200图书馆、办公室5001600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表11-2 工厂的照度标准 作业种类作 业 举 例综合照明只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一般照明超精密超粗密机械操作,超精密检查,半导体微型件装配,精密雕刻。5000100010050精密精密机械操作,金属检验,排字,电视机等小型产品装配,暗乐布检查,裁缝。1003008040汽车装配修理,暗色物纺织,精密油漆作业。200100普通机械加工,铸工造型,明色布检查,裁缝,控制盘。3001006030
17、金属热处理,造纸,化工,喷绘,明色物纺织。10050粗粗木工,钣金,印刷100504020金属冶炼,铸造,化工炉5020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第二节 温度环境 作业区的温度环境是决定人的作业效能和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所处的温度环境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风速)和热辐射等四种物理因素,一般又称微小气候。在作业过程中,不适当的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人的工作情绪、疲劳程度与健康,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造成工作失误和发生事故。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一、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当气温低于2loC时,人一般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加,这时温度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35oC
18、)时,空气的流动则能增加人体的散热。而当气温高于皮肤的温度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空气的流动能增加人体的散热,而另一方面通过对流的方式,又使人体吸热增加,而且气温愈高,吸热量就愈多。因此,温度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要作综合的分析。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1空气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根据有关测定,气温15oC21oC时,是温度环境的舒适区段,在这个区段里,体力消耗最小,工作效率最高,最适宜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和习惯的人,这个区段值有所不同。如对习惯于空气调节环境下工转的人的测定,最佳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人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是27.6oC。当有效
19、温度为30oC时(空气温度约为35oC),工作效率就显著下降。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但是,对不习惯于空气调节环境下工作的人,他们的最佳工作效率却出现在有效湿度821oC的时,而当有效温度为27.230oC时,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办公室的室温宜在19.522.8oC之间。一般认为20oC左右是最佳的工作温度25oC以上时人体状况开始恶化(如皮肤温度开始升高,接着出汗,体力下降,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发生变化),30oC左右时,心理状态开始恶化(如开始烦闷、心慌意乱);50oC的环境人体只能忍受一小时左右。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湿度对人体的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温或
20、低温的条件下,高湿对人体的作用就更为明显。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人体散热困难,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若湿度降低就能促使人体散热而感到凉爽,低温高温下人会感到更加阴冷,若湿度降低就会有增加温度的感觉。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在3070oC之间时感到舒适。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气流速度(风速)对人体的影响 空气的流动可促使人体散热,这在炎热的夏天则可使人感到舒适。但当气温高于人休皮肤温度时,空气流动的结果是促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这对人体热平衡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在寒冷的冬季则气流使人感到更加寒冷,特别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如果气流速度大,则会因为人体散热过多而引起冻伤。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在热环境
21、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征,就是空气的新鲜感。据测定,在舒适温度区段内,气流速度达到9米/分,即可感到空气清新,有新鲜感。而在室内,即使室温适宜,但若空气不动(速度很小),也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4热辐射 任何两种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都有热辐射存在,它不受空气影响,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辐射,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平衡为止。热辐射包括太阳辐射和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当物体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热量从物体向人体辐射而使人体受热,这种辐射一般称为正辐射。反之,当热量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从人体向物体辐射,使人体散热,这种辐射叫负辐射。人体对负辐射的反射性调节不很灵敏,
22、往往一时感觉不到,因此,在寒冷季节容易因负辐射丧失大量热而受凉,产生感冒等症。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二、人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 人的体温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恒定不变的,人的脑、心脏及腹内器官的温度比较稳定,称为体核温度,但仍在37oC附近有微小变化。稳定的体核温度是保证生命功能的前提。为了保持稳定的体核温度,人体必须适应温度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中,血液循环系统起着运送热量的作用。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血液的调节机能关键是皮肤处的血液循环,通过皮肤表面的汗分泌来散热。当人体受到寒冷的侵袭时,肌肉的不随意运动称作战栗。战栗加速了肌肉的代谢过程。从而产生更多的热,因而也起到体
23、温调节的作用。尽管人所处的热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但人体却无时不对36.5oC的目标值进行自动调节,因此人的体温波动很小。如果得不到这种平衡,则要随着散热量小于或大于产热量的变化,体温即上升或下降,使人感到不舒适,甚至患病。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舒适域 舒适是指在不同温度下,人的某种感觉。对于所有恒温动物而言,由于温度高而引起的不舒适感觉则具有生物防御机制的意义。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迫使动物寻找一个不冷不热的栖息地。人类除了穿衣以外,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从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不舒适时可以改变人的觉醒状态,从而影响整个人体。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气温过高会引起疲倦,降低作业效 率,增加人为 错误,人体因
24、此而减 缓活动,以降低体内产热。 气温过低,冷的刺激使人不得安静, 降低人的警 觉,分散人的注意力, 对脑力作业的干扰尤其大,人体因此 而加剧活动,以增加体内发热。舒适域: 使人体热交换处于平衡的温度范围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 1)季节。舒适温度在夏季偏高,冬季偏低;2)劳动条件。不同的劳动条件下的舒适温 度也不同。 下面是在室内湿度为50%,某些劳动的温度指标:坐着从事脑方劳动:(办公室、调度台)1824oC;坐着从事轻体力劳动(操纵、小零件分类).1823oC;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站着从事轻体力劳动(车工,铣)1722oC;站着从事重体力劳动(沉重零件安装)1521oC
25、;很重的体力劳动1420oC。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性别、年龄等。女子的舒适温度比男子 高0.55oC; 40岁以上的人比青年人约高0.55oC。其它诸如衣服、地域等因素也对舒适的温度指标有着不同的影响。 关于舒适的湿度,一般为6040%。湿度在70%以上为高气湿,在30%以下为低气湿。在不同的空气湿度下,人的感觉不同,温度越高,高湿度的空气对人的感觉和工作效率的消极影响越大。据某学者推荐:室内空气湿度(%)与室内气温t(oC)的关系应为:1887.2t(t26)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三、气温对人的影响1)高温对人的影响 (1)循环系统在体温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人在高温下为了实现体温调节,必须
26、增加心输出量,因而使心脏负担加重,脉搏加速。 据抽样调查结果,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如冶炼、轧钢),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的工人高。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人在高温下,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引起消化道相对贫血。 由于出汗排出大量盐分及大量饮水,致使胃液酸度下降。在热环境中,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吸收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胃肠疾患的增加。(3)温热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条件反射的潜伏期限长,注意力不易集中。严重时,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疲劳乃至虚脱等症状。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低温条件对人的影响3)在冬季,无论工厂还是家庭,都
27、存在着因采暖而带来的空气干燥问题。当房间内的温度为恒温时,相对湿 度应为4050%时才比较舒服。若湿度低于30%,就会 损害鼻腔和咽喉的粘液膜,对健康极为不利。 4)个体对中暑的抵抗能力差别很大,肥胖的人中暑的危险要比瘦条的人大的多。若体重超过普通人25千克,则中暑的危险性将增加约6倍。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四、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 当有效温度高时,人的判断力减退,当有效温度超过32oC时,作业者读取误差增加,到35oC左右时,误差就会增加4倍以上。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有效温度的变化与下列组合条件有关:1)空气温度与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2)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3)空气温度与空气流动的速
28、度。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表4 不同作业的有效温度作业种类脑力作业轻作业体力作业舒适温度(oC)15.518.312.718.31016.9不适温度(oC)23.723.921.123.9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表5 工作场所的允许风速室内温度湿度基数允许风速(米 /秒)温度(oC)湿度( %)1840600.22040600.252240600.32440600.42640600.5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2作业场所的适宜温度及湿度 作业的种类温度(oC)湿度(%)组装电气产品22.24045一般印刷2526.750棉纺织作业26.77085毛精纺作业26.77580尼龙织造26.75060人造丝织造
29、26.75065胶片贮藏21.123.94065啤酒酿造 (瓶装啤酒)457275以上火柴干燥21.123.940洗涤物品干燥79.481.22540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工作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由于生产作业环境与自然环境不一样,它是一种人为的环境,生产设备散发的热量要传给人体,这就破坏了人体体温与外界气温的平衡。特别是当在生产过程中处理高温物体时,人受辐射的影响显著升高,此时如果湿度也相对增大,则汗液就难于从人体皮肤表面蒸发,散热困难,使操作人员的生理机能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发生障碍,破坏了正常的体温平衡。人体温度升高,使操作者心理上感觉不舒服而显得闷热、心慌、眼花、头昏等,事故频率度增大
30、,谬误增多。为此,就必须加强对作业环境的改善。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当在寒冷的气候下进行露天作业时,人体为保持正常体温,心脏就得十分辛苦地加倍工作,这将导致因心脏过劳而感到紧张,操作会变得呆滞,事故频率度也会增高。 温度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情绪及智力均有影响。有的地理学者认为,由于温带的气候条件适于人的健康,因而居民精神振奋,文化发达,故居于北纬25o55o之间的民族,强盛的居多。过此以北,能量只能供给人体生理的要求,因而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第三节 色彩环境 颜色是物体的一个属性,人们通过颜色视觉能从外界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因此,颜色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实
31、践证明,颜色不是可能可无的装饰,而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管理手段。好的颜色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差错,提高人对信号、标志的辨别速度,并且可以恢复人的视觉能力,减少疲劳。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一、颜色的形成与特性 在亮度较高的条件下,人眼能够辨别出不同的颜色。视觉的形成有赖于光线给眼睛的刺激。大凡所谓看见,都是在光线的作用下,眼睛对被看对象的反应。光、对象、眼睛是构成所谓看见的视觉现象的三要素,且缺一不可。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因此,首先是凭借了光线的照射,如光线一旦消失,颜色也就随之消失。所以有光才有色,无光也就无色彩可言了。其次,颜色与人眼的生理机能有关。在人眼结构中,也有专门感受光的细
32、胞,当人眼受到不同强度的色光刺激后,就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总之可以说,没有光线刺激,就没有形成颜色的条件,而没有人眼的感色细胞,一切颜色也就不能形成。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光感觉可以分为两类,即彩色和非彩色 1色彩三要素 为了鉴别和分析比较色彩的变化,人们提出了色调、明度和彩度三要素作为鉴别色彩的标准,也可称之为三个基本特性。 1)色调 色调是颜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它决定于辐射光源的波长,即一定波长的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黄那样的色感。人眼大约能分辨出160种色调。 2)明度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明度是指颜色亮暗程度的特性,以区别颜色的明暗与深浅。这是光线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明暗效果。色
33、调相同的颜色在相同的照度下,由于反射系数不同而可具有不同的明度。辐射的强度愈大则明度愈大。如红色就有紫红、深红、浅红之分,看上去亦有深浅之别。不同色调也有不同的明度,如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中,蓝和紫的明度最低。红和绿明度中等,而黄色明度最高。所以,我们感到黄色最刺眼也是这个道理。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3)彩度 纯度或饱和度指某种颜色含该色量的饱和程度,也是对色彩的色觉强弱而言的。波长越单一,颜色也就越纯和、越鲜艳。亦即当某一种颜色浓淡达到饱和,而又无白色、灰色或黑色渗入其中时,即呈纯色(又称正色),若有黑、灰色渗入,即为过饱和色,若有白色渗入,即为未饱和色。每一色调都有不同纯度的变化。
34、光的颜色完全饱和是很少见的,只有纯光谱的各种颜色的彩度最大。标准色的彩度最高(其中红色最高,绿色低些,其它居中),白、灰、黑的彩色最低,定为零。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实验证明,色彩的三要素中如果其中之一发生变化,颜色即起变化。如果两个颜色的三要素相同,在视觉上就产生同样的感觉。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按照光的三原色原理,任何光的颜色都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而成,亦即颜色可以相互混合。这种混合可以是光线的混合,也可以是颜料的混合。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法。它是两种以上颜色辐射直射到视网膜的同一区,引起同时兴奋。2颜色混合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加色法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油漆等的混合配色是一种减色
35、法。它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在新混合的颜色微粒中逐渐被吸收而引起的,即白光照射后,光谱的某些成分被吸收,其余的被反射。减色法的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恰好是加色法三原色的补色。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1)补色律。凡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相混合 得到白色或灰色,这两 种颜色为互 补色。如:红色和青色、黄色和蓝色、 绿色和紫色等是互补色。2)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 生中间色。这种中间色的色调介于两个 混合颜色的色调之间。如红色和黄色混 合得出橙色,蓝色和绿色混合得出青色 等。3)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颜色混合遵循的规律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 二、颜色对人的影响1颜色对生理的影响 每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虽然个体之间的感觉存在着差异,但某些感觉特征却是一致的。颜色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正规合同范本
- 别墅购销合同范本
- 信用担保贷款合同范本
- 制作人合同范本
- 单位房屋租用合同范本
- 中介用代管合同范本
- 农药国际销售合同范本
- 关于工地买卖合同范例
- 制作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 合同范例
- 安全评估报告范文(共10篇)
- 《商业空间设计》教案课程
- 2024-2025学年初中劳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 口腔科放射防护制度
- 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微观经济学:绪论
- 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解析答案(新课标Ⅱ卷)
- 2024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6篇(含题目)
-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招考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风动和电动工具市场洞察报告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