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仿效的变革素材1岳麓版选修_第1页
日本仿效的变革素材1岳麓版选修_第2页
日本仿效的变革素材1岳麓版选修_第3页
日本仿效的变革素材1岳麓版选修_第4页
日本仿效的变革素材1岳麓版选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名的由来全称“国”,是位于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隅的岛国。古称“八大洲国”、“中国”、“原瑞穗国”等。至神时公元前 42 年,将其建国的地方称作 Yamato,即“和”或“大和”,在日语中,Yama 意为“山”,to 意为“地方”,合起来原意为“多山之地”,是以地形命名的国名。这样,“大和”一名便成为的国名。到了 3 世纪末 4 世纪初,在国都附近的大和地方,又出现一个权。所以,当时对整个北九州、达到关东地方的邪乌国,又称“大和”政的俗称为“大和”。大化元年 645 年,第三制国家,为区别德即位,大化革新后,仿效,建立了国。在以前的大和,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文献上改称,则是720 年,这一年,用

2、汉文编写成书纪,把“大和”古称都改为“”。“二战”结束以前大约半个世纪内,是一个带军事性的主义国家。1868 年,明治维新,的民族扩张主义逐渐抬头。1889 年公布的明治定国名为“大”。第二次为“中,“大”战败投降。1946 年 11 月公布的称国”,一直使用到现在。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影响的记载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书记记载,推古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药师等回到日本,向奏称:“大者,法式备定,也,常须达。”这些人又多次建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以“大议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为蓝本来建式备定的制国家”。自舒明二年(贞观四年,630 年),至宇多宽

3、平六年(乾使”、和随船宁元年,894 年),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20 余次,除 3 次“送1 次“迎入”和 2 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 14 次。2这些遣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使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了。本文以在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一、重要制度的影响公元 645 年 6 月,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发动,迫皇极 为内大臣,“据,拥之势,即位。中大兄以摄政,中臣处

4、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学问改新而被列为“十师”。大化二年(646)元旦,、等亦因参预颁诏“改新”。首先是皇室和的领地,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 6 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 岁以上的男子授田 2 段5,女子为其 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租为每段 2 束 2 把6,庸为每人每年 10 日,调为每户交布 1 丈 2 尺。到文元年(701),又颁田令,规定“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国郡界内,所部

5、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田令中还规定:“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纳言廿町”,“凡内外诸司公厩田,交代以前种者,入前人”。又有:“分两种,有“(21 岁至 60 岁)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减半”7。“调”则 ”、“户调”之分。由此田令可见,不仅“口分田”、“职分田”、“公厩田”、“宽乡”、“狭乡”、“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而日具体条文也颇相近。”、“次丁”,租庸调等等在方面,“大化改新”了世袭氏姓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

6、、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治部(管婚娶、对外事务)、民部)、刑部(管司法、刑罚)、(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管财政、利税)、(管、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地方的国、郡、县也是参照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时的在军事方面,大化二年,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师(今大阪)置五卫府,东国及九州等边塞重地设置军、

7、团、防、戍,征集农民当兵,3年一轮代。其卫府、军团、防戍的设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况,恰恰表明是搬用的隋唐之际的府兵制度。推古以前,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律法,舒明十二年(贞观十四、太年,640 年)回宗时制定的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学问请安等,首次将律、令、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等法律条文带回去。“大化改新”之前,中大兄与中臣还曾向请安学周、孔之教。据学者的,“大化改新”所颁律令,与唐朝律令相同、相似的条文竟多达 420 余条。其后,天智颁布的迈江律令,沿于贞观贞观长安元律令。天律令、颁布的天武律令,则以永徽律令为蓝本制定。到文律令、元年(年,701的别脱胎于年),新颁布的律今更直接仿效时由长

8、孙无忌主持编纂及“六议”、”八虐”,分仪而成。其中笞、杖、徒、流、中的五刑、八议、十恶。律令为史上趋于完备的一部典。令,对 果,确立了以的数百养年(开元六年,718 年),又颁布了养老律律令作出进一步修订。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为中心的古代制。“大化改新”以后,自天智至,始终沿用。因此,学者骘藏曾经这样说过:“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上,皆依据。”8至南宋孝所谓“奈良至平安时期”,即公元 710 年至 1192 年,正相当于宗前后。在确立起以大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与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以为蓝本的律令体系的

9、制政体的同时,直接产物。才正式有了国名和纪年,这也是接受唐文化的原来并没有国名,中国唐朝以前一直称之为“倭”、“倭国”、“倭奴国”,含有“多山之地”的意思。7 世纪初,推古即位,圣德摄政,“倭”字之前加了一个“大”字,称“大倭”,后来演变成“大和”民族也称“大和民族”。“倭”是中国为之所起国名,“”这一国名,是唐朝时出现的。早在隋朝,其王致书日所出,以为名”。至国,武皇后改曰是养老四年由太安即自称“日出处天子”。9其后,遣“自言国近时,唐朝称其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倭。”“”二字作为国号,首先载于史籍者,便与舍人、宗王等修成的汉文书纪。书中,将“倭”、“大和”等对的古称均改为“”,这是“”这

10、一国名在文献中的最早记载。“”这一国名的产生,深深打上唐朝文化的烙印。国号如此,年号的起用也如此。制建立之初,并无年号,只是某某某年,如推古三十一年。即位后,仿效唐朝,于公于 645 年起用“大化”这个年号。从此,在史上便有了号及年号这一纪年的定制,沿用至今未改。唐朝的都市建筑制度,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大创举。在“大化改新”后逐渐接受了建立中心的意识。圣时,太政官奏议:京师乃帝王所居,万国之地,如不壮丽,将何以表德!10于是,先后在奈良、建起了、平城京和平安京。虽然它们占地面积不等,但都是仿照唐朝长安城的规模修筑的。其中,奈良的平城京最为典型。“面积有长安的四分之一,东西三十二町,南北三町”,宫

11、城位于城的中轴线北部,棋盘式的街道划出方块形的坊里,街巷中线都直对一个城门,设东市、西市。中轴线大街亦称“朱雀大街”,青瓦、红柱、粉墙、各宫均挂扁额,建筑壮观。史家称之为“富有国际性的小长安”11,是符合实际的。唐代的长安城原貌已不复存在,平城京却成为唐代城市建筑的一座珍贵的实物模型了。二、文化的影响由于遣和回国留学生的推动,国还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大的礼仪、服饰等项制度,以至影响到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遣中的大使、副使或判官,大都通晓经史、长于文学。他们回国后,不少人位列公卿,因而在仿效或移植大的制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养年,遣使多治比县守回国,即为中纳言。次年正月举行朝见仪式时,他穿着所赐朝服

12、朝见,赞口不绝地夸耀其朝服的优美雅致。诸大臣纷纷仿效,从而带动了上层社会的移风易服。二月间,下诏,天下百姓衣服一律仿唐模样,改为右襟。12备,养老元年作为留唐学生入长安学习经史,历时 18 年,于天平六年返日,带回即大礼130 卷。胜宝四年,作为副大使再度入唐,返日后在太宰府贰,为东海、西海各道节度使,造棉质袄、胄 20250 具,完全仿照唐朝的新式样,按五行配色,每4050 具为制,一准 下着外裤、。到大同二年(807),平城 ”。所以,其文官的朝服,头再次下诏:“朝会之礼,常服之免,身着大袖上衣,小袖,有褶的夹衣卷起到腰间,脚着朝靴,与唐朝文官装束无差。弘仁八年(818),遣羊官清公任式部

13、少辅,奏请规定天下礼仪,男女又一次下诏 :“朝会衣服悉仿,五位官品以上的位记都改汉式。嵯峨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分男女,一准。”13。清和时,还曾仿照大礼,新修奠式制,颁行。冢出土的古墓壁画中的真实性。半个世纪前,有穿唐服的男女人像,足以证明唐朝服装东传若曾有过一段论述,可谓很好的解释:“中国在隋唐以后,经过好些的异族蹂躏,古代的衣冠每荡然无存而又另起炉灶。则因为岛国的关系,没有受到这种外来的损害,因此隋唐时代的保存着。”14乃至良风美俗,差不多原封不动地还被还有大量引进唐朝文化的记载,包括语言文字、学校教育、书籍编纂、文学艺术等等。先说语言文字。汉字东传之前,“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14、5 世纪时,在移居的帮助下,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能够准确使用汉语了。当时,倭王名”,最古的用熟练的汉语给南朝写过一道奏表。他们称汉语为“真书籍都是用这种“真名”写成的。留唐学问僧空海,曾经编成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篆录万象名义30 卷。养老四年下诏,要求遵照唐朝别音”。15圣和学问僧胜晓等的发音,强调“不得自出方法,妄作天平八年(736),遣唐副使中臣名代邀请衰晋卿赴日,备等太学16很快,善赐姓清村宿祢,官位从五位下,任太学音博士、太学头、协助教授讲授汉语音韵,矫正“”,普及“”即“汉音”。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便创造出以汉字为音符的“万叶假名”,为语言文字的诞生并取代汉字开辟出道路。但用汉字作音

15、符,书字很不方便。奈良末期至平安前期,“平假名”、片假名“相继产生。据备真备利用汉字楷书偏旁创造了日语标音文字-片假名,从此,空海(泓法)又利用汉字草书体创造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行书假名平假名。汉僧汇至今在现代日语中仍占相当,1981 年国语审议会通过的常用汉字表确定常用汉字为 1945 个。17再说一下学校教育的情况。圣在位期间,开设进士科,并创立了国的。教育制度。设置”太学寮“,隶属于式部,招收五位以上的、地方设置“国学”,隶属于国司,招收一般小康之家经”、“纪传”两道。“明经”道,习尚书、。其学科科目有“明、礼纪、春秋、论语、孝经。“纪传”道,习史记等“前四史”、晋书、尔雅。这同唐朝的

16、国子学、太学,简直是如出一辙,别无二致。在“太学寮”、“国学”任教,多是遣及留唐归国生。如随遣留学的膳大丘,学满回国即任教“太学寮”,专门传授儒学。神户二年(768),奏准奠为。在此前后,还曾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倍加教授。儒学自 6 世纪初传到,直至 20 世纪的千余,一直影响着人的和行为。18庆云八年,太安关于史书的编纂文用“万叶假名”编纂了现存最早的史书古事纪3 卷。天诏太安与舍人、宗王编纂书纪,正元养老四年完成 30 卷。其后,又有续记。嵯峨十年(819)又敕令编纂,至承和七年(840)由藤原绪嗣等纂成后记40、后纪卷,为平安早期的基本史籍。仿效唐朝修纂也出现了后纪、续三

17、代以及等史书。、三代书纪、续纪、等汉文史书,被称为“六国史”,无论史家观点,还是编纂体例,都深深打上了唐朝修史的诸多印记。就连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而长期沿用。分类,也是照搬经、以唐诗为主体的中国文学作品大量输入,使文学产生了全盘唐化的倾向。奈良、平安两朝的文坛,掀起学习唐诗热潮,上至,下至文士,竞相模仿,作诗唱和。学问僧空海回后著有天镜秘府论6 卷,精详地介绍了唐诗的平仄、对偶等基本要素。其后,近体诗风行,与唐诗相比毫不逊色。天平胜宝三年,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问世,收录汉诗 120 首、作者 64 人。平安时期,汉诗集巨编秀丽集等先后推出。仅经国集就收录 178 人所作汉诗 900 余首、赋 5

18、1 篇。这些诗集,再现着宫廷文学的流风余韵。嵯峨二年(811)前后,第一部小说竹取物语问世。此后,古典小说逐渐发展起来。迄今,文学家公认:“现代的文学和其他方面一样,以极其丰富的泉源吸收其力量,如中国古典的影响。”19“奈良时代以后,圣的天平,的家庭中和奈良的佛寺中,中国音的这一番话,足以表达唐朝歌舞乐是有最大的。”20学者田边艺术在 “的。文太宝元年(701),仿设置了“雅乐寮”,有师”、“伎乐师”等专门培训“”艺伎。同时,不断聘请名家赴 ”令天日传授伎艺。天平神户二年(766),东朝、升女合奏“皇沉醉,即授其二人叙位五位下,第二年又任命为雅乐员外助。仁和承明元年(834),遣位下的准判官团中有精于弹琴的良岑长松和擅长琵琶的藤原,作为从六。藤原在长安拜刘为师学弹琵琶,数月之内“极其妙”,刘颇为赞赏,赠他紫琵琶两个、曲谱数十卷,并将心爱的女儿(能手)嫁给他。藤原回后,在“雅乐寮”任“雅乐助”、“雅乐头”等要职,并“定琵琶四调传于世”,21成为音乐舞台上一代琵琶。此外,遣乐等在还带回大量乐书和乐曲,主要是唐宫廷乐舞。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