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上册高等教育课后答案ch_第1页
材料力学上册高等教育课后答案ch_第2页
材料力学上册高等教育课后答案ch_第3页
材料力学上册高等教育课后答案ch_第4页
材料力学上册高等教育课后答案c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能量法(一)题号页码12-2 . 112-3 . 212-4 . 312-5 . 412-6 . 412-8 . 512-9 . 612-10 . 712-12 . 812-14 . 912-15 . 912-16 . 1012-17 . 1112-18 . 1312-21 . 1512-23 . 1612-24 . 1612-26 . 1712-28 . 1812-29 . 1912-30 . 2012-31 . 2112-33 . 2312-34 . 2412-36 . 2512-38 . 2612-40 . 27( 也可通过左侧的题号书签直接查找题目与解)12-2 图示变宽度平板

2、,承受轴向载荷 F 作用。试计算板件的总伸长。板件的厚度为 ,长度为 l,左、右端的截面宽度分别为 b1 与 b2,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题 12-2 图解:由题图可知,1 b2 b1 x Ax b1lF x b2 b1 bx 1l x2F 22EF 2l 1lb lV A x dx dx ln22E b2 b1 b1 b2 b12E00bx1lW 1 Fl2根据W V ,得到Flbl 2lnE b b b12112-3变关系为 c图示等截面直杆,承受轴向载荷 F 作用。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 A,材料的应力应 ,其中 c 为已知常数。试计算外力所作之功。题 12-3 图解:根据FAl ,及 c得

3、lF cA由图 12-3 可知,2图 12-3 cA ddW fdl积分得2F 3l2cAW cAd l33 23c2 A2l012-4 图示圆柱形大螺距弹簧,承受轴向拉力 F 作用。试用能量法证明弹簧的轴向变形为8FD3n 2G sin2 cos E cosGd 4式中:D 为弹簧的平均直径,d 为弹簧丝的直径,n 为弹簧的圈数,G 为切变模量。为螺旋升角,E 为弹性模量,题 12-4 图解:由截面法M s FD sin,T s FD cos(a)22据能量守恒定律,有W V(b)其中,F2W (c)而l T 2 sl M 2 s 0 2GIds 0Vds(d)2EIP式中, l 为簧丝总长

4、,其值为Dncosl (e)将式(a)代入式(d),完成积分,并注意到式(e),得3GI sin2F 2D3nV (cos P)(f)EIcos8GIP最后,将式(c)和(f)代入式(b),化简后,得 8FD n 2Gsin 32(cos)EcosGd 412-5 图示等截面直杆,承受一对方向相反、大小均为 F 的横向力作用。设截面宽度为 b、拉压刚度为 EA,材料的泊松比为 。试利用功的互等定理,证明杆的轴向变形为l bFEA题 12-5 图解:设该杆两端承受轴向拉力 F1 作用,依据功的互等定理,有b FF l F 11EA由此得l bFEA12-6方向。当正应力 1 单独图示增强复合材料

5、,轴 1 沿方向,轴 2 垂直于作用时(图 a),材料沿 1 和 2 方向的正应变分别为 , 112 112EE11式中,E1 与 12 分别为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与纵向泊松比。当 2 单独作用时(图 b),上述二方向的正应变则分别为 E 21 2,212E22式中,E2 与 21 分别为复合材料的横向弹性模量与横向泊松比。试证明:12 21E1E2即上述四个弹性常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4题 12-6 图解:依据功的互等定理,有 2 2 1 1即 ( 121 ) ( 21 2 )21EE12由此得12 21E1E212-8 图示桁架,在节点 B 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卡氏定理计算该节点的

6、铅垂位移 B 。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题 12-8 图解:根据卡氏定理,有F51FNili Ni B FEA i 1各杆示如图 12-8。5图 12-8求 B 的运算过程示如下表:由此得3 2 2 FaB ()2EA12-9 图示刚架,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卡氏定理计算截面 C 的转角。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6lliFNiFNiFF l FNiNi i F12a2 F2222 Fa222a2 F2222 Fa23a1 F2121 Fa44a1 F2121 Fa45aF1Fa3 2 2 Fa2题 12-9 图解:在截面 C 处假想附加一矩为 MC 的力偶(见图 12-9),由图M

7、 ( x1 ) x1MM x (F ) x,C11MaaCM ( x2 ) 1M ( x ) Fx M,22CMC图 12-9根据卡氏定理,得2 5Fa 1 x aa(Fx1 )( 1 )dx1 (Fx2 )(1)dx2 ()CEIa6EI0012-10 试用卡氏定理计算图示各梁横截面 A 的挠度A 与转角A。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题 12-10 图7(a)解:令 Fa M A ,由图 12-10a 易得M x x ,M x 1M x M Fx ,AFMA图 12-10(a)注意到左半段梁上 M 0 ,于是得Fa31EIa (Fa F 6EI()A0Fa2 1 A a(Fa Fx)(1)d

8、x 0()EI2EI(b)解:令qa F ,并在 A 端附加一顺钟向的力偶矩 M A ,自 A 向左取坐标 x,有M ( x) x ,M ( x) 1M x M Fx 1 qx 2 ,AFM2A根据卡氏定理,得11qa41EI1a (qax q()A224EI0a12qa3(qax qx2 )(1)dx () 1 A EI23EI012-12 图示圆截面轴,右半段承受集度为 m 的均布扭力矩作用。试用卡氏第二定理计算杆端截面 A 的扭转角。设扭转刚度 GIp 为常数。题 12-12 图解:在 A 端附加一扭力矩 M A ,自 A 向左取坐标 x1 ,自轴中间截面向左取坐标 x2 ,于是有T x

9、1 M A mx1,T x2 M A ma及8T x1 T x2 1M AM A依据卡氏定理,得3ma2 1 aa(mx1 )(1)dx1 (ma)(1)dx 002AGI2GIpp12-14 图示,承受集度为 q(x) 的分布载荷作用,现在,使梁发生横向虚位移w* (x) ,该位移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与变形连续条件,试证明:l w ( x)q( x)dx M ( x)d*l即证明外载荷 q (x) 在虚位移上所作之总虚功 We ,等于可能内力 M(x)在相应虚变形上所作之总虚功 Wi 。题 12-14 图解:应用下列微分关系 dwq dF dM,FS xSx,dxdxdx及分部积分公式,有d w

10、 d FllW e w ( x )q ( x )dx FS l0w ( x ) S d x w FSd xd xd xl00d Mll ll0 d x MM ( x )d M ( x )d Wid x0012-15 图示阶梯形与横截面 A 的转角 A 。,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载荷法计算横截面 C 的挠度 C题 12-15 图解:设两种状态如下:1令 F 1;2在截面 A 处假想加一顺钟向力偶矩 M A 1 ,坐标示如图 12-15。9图 12-15三种弯矩方程为M x 1 x , 1M x F xM x1 1 x,1111133a 13a3M x 1 x , M x F xM x2 1 x

11、,2222233M x 2 x ,13aM x 2F x M x3 x ,3333333依据载荷法,有 1 aF 1 1 a 22F xa( x1 )(x1 )dx1(x)()dxCEI332EI2EI33a 13Fa()54EI及 1 EIxF 1 2EIxF 1 x2Fa2 aa (1 )(x )dx (1 )(x )dx 12()(x )dx3A1122333a33a32EI3a30a02 31Fa()108EI12-16 图示含梁间铰的组合梁,外伸段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试用链两侧横截面间的相对转角 。二梁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载荷法计算该铰题 12-16 图解:求 的状态及坐

12、标取法示如图 12-16。图 12-16两种弯矩方程为10qM x 0,M x x21112M x 1 x2 ,M x qa x222a2M x 1 x3 ,M x qa x333a2由此得到qa33EI 1 EIxqa 1 EIxqaaa (1 )(x )dx (1 )(x )dx 23()2233a2a20012-17 图示桁架,在节点 B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B 与杆 AB 的转角。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载荷法计算该节点的水平位移题 12-17 图( a) 解:求 B 和 AB 的状态分别示如图 12-17a(1)和 a(2)。图 12-17a求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1

13、1iliF NiF1a332a33故有3F Ni FNili3FaB i 1求 A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 EA12EA()故有3F Ni FNili 5 3F()ABEA6EAi 1( b) 解:求B 和 AB 的状态分别示如图 12-17b(1)和 b(2)。图 12-17b求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FliiF Ni1a112iliF NiF1a23aF2 3 F32a 1 3aF3 F33a 1 3aF23 F65 3 F63a363 Fa12故有(2 2 2 )Fa5F Ni FNiliB i 1()EAEA求 A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故有 (2 45F Ni FNili2 )F()

14、ABEAEAi 112-18 图示刚架,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用水平或铅垂位移。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转角及截面 D 的13iliF NiF1a1aFF22a2a2F2 2F3a0F042a2a2F2 2F5a 1aFF2 4 2 F22a02F03a142a22F2 2Fa5a0F02 2 2 Fa题 12-18 图( a) 解:求 A 及D 的状态分别示如图 12-18a(1)和(2)。图 12-18a弯矩方程依次为q M x 1,M x1 x ,M x qax x2111112M x 1 x , M x qa xM x2 a,2222a2 M x 0,M x3 x ,M x 0333

15、依据载荷法,有 A ()及D ()( b)解:求 A 及 D 的状态如图 12-18b(1)和 b(2)所示。14图 12-18b弯矩方程为M eM x 1 x, 1 x,M x Mxxa2a注意到 BC 段的 M 和 M 均为 0,AB 段的 M 为 0,于是得到 1 xMM e aa A ()(x)dx e()EIaa3EI0a21EIxMMaD x)dx e()(e()2a6EI012-21 图示圆截面刚架,横截面的直径为 d,且 a =10d 。试按下述原则计算节点 A 的铅垂位移 A ,并进行比较。同时考虑弯矩与轴力的作用;只考虑弯矩的作用。题 12-21 图解:令 F=1 即为求A

16、 的状态,坐标 x 自下顺轴线向上取。(1)考虑 M 与 FN 同时作用M x 2 x,M x 2 Fx4415利用对称性,Fa3Fa16030F2EI22222a (x)(Fx)dx ()(F )a ()A44EA4412EI4EA3Ed0(2)只考虑 M 作用此时,有Fa316000FA 12EI3Ed()比较可知,后者只比前者小 0.2%。12-23 图示变截面梁端承受集中载荷 F = 1kN 作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00GPa。试用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挠度。题 12-23 图解:令 F=1 即为求 A 的状态,自 A 向左取坐标 x,则有M x x,M x Fx梁截面之惯性矩为

17、x1.000 107b( x)h30.0103I z x (0.020 ) 5 (0.100 x)12126由此得6 1103 0.0560943x2M ( x)M ( x)6Fl0 400A dx 0.100 x dx 107 200 109m7EI ( x)10 E00z 0.01683m 16.83mm ()12-24 图示结构,在截面 C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载荷法计算该截面的铅垂位移C 与转角 C 。梁 BC 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杆 DG 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16题 12-24 图解:令 F=1 作为求C 的状态;求 C 的状态如图 12-24 所示,坐标取法亦

18、示于图中。图 12-24梁的弯矩方程为 M x x ,M x1 1,M x Fx1111x M x2 2 , M x x ,M x Fx2222a杆的轴力为 2FN F N2,依据载荷法,得2Fa32EI1EA8 2FaaC ( x)(Fx )dx (22 )(22a) 2F )(()1113EIEA0及1EIax(1)(Fx )dx ( 2 )(Fx)dx (2 )(2 2F )( 2a)1a C1122aEAa005Fa 24 2F()6EIEA12-26 图示结构,在铰链 A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间的相对转角 。各曲杆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载荷法计算该铰链两侧横截面17题 1

19、2-26 图解:求 的状态如图 12-26 所示。图 12-26自 A 处量起,弯矩方程为M FR sin cos 1M cos,注意到左右对称,2 2 EI ) FR (sin cos 1)Rd 2 (cos20( 2)FR22FR 2(sincos cos cos )d 2EI4EI0()12-28 图示圆弧形小曲率杆,横截面 A 与 B 间存在一夹角为 的微小缝隙。试问在横截面 A 与 B 上需加何种外力,才能使该二截面恰好密合。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题 12-28 图解:设在 A、B 面上需加一对力偶矩 Me 及一对力 F 后可使二截面恰好密合,现确定 Me 及 F之值。载荷状态及

20、求 A/ B 、 A / B 的状态分别示如图 11-28(a),(b)和(c)。18图 12-28弯矩方程依次为 R1 cos M M FR1 cos ,M 1,Me根据载荷法,有 2 EI2R(1)M e FR(1 cos )Rd (M FR)A / BeEI02R223EIR(1 cos )M FR(1 cos )Rd (M e 2 FR)A / BeEI0根据题意要求,应有 A / B , RA / B由此得EI F 0,M e2R2R 的力偶,可使缝隙处该二截面恰好密合。 EI结论:加一对矩为 M e12-29 图示开口平面刚架,在截面 A 与 B 处作用一对与刚架平面垂直的集中力

21、F。试用载荷法计算该二截面沿载荷作用方向的相对线位移 A / B 。弯曲刚度 EIy 与 EIz 以及扭转刚度 GIt均为常数,且 Iy=Iz= I 。题 12-29 图解:求A / B 的状态及路径分段坐标示如图 12-29。19图 12-29载荷状态及状态的弯矩方程依次为M x1 Fx1,M x2 Fx2 ,M x3 Fx3 ,M x1 x1 M x2 x2M x3 x3两种状态的扭矩方程依次为T x Fl ,T x l2222T x3 Fl,根据载荷法,并据 I y I z I ,T x3 l1l Fl 21EI1EI1EI1GIl / 2ll / 2l / 20 2Fx dx 2Fx

22、dx 2dx Fx dx 22A / BFl dx3 1122233GI40000tt33 5Fl 3Fl()6EI2GI t12-30 图示圆弧形小曲率杆,承受矩为 Me 的力偶作用。试用扭转角 A 与铅垂位移A 。弯曲刚度 EI 与扭转刚度 GI t 均为常数。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题 12-30 图20解:求 A 和A 的状态俯视图如图 12-30a 和 b 所示。图 12-30求 A 的弯矩、扭矩方程依次为M sin ,T cos ,由此得M M esinT M e cos2Rd M e R M e R 1 EI 1 GI tM esin 2RdM ecos()A2EI2GI t00求

23、A 的状态的弯矩,扭矩方程依次为 Rsin , R1 cos MT由此得1EI1GItMR2MR2M Rsin Rd M R(cos cos )Rd A 22e2EIe2GIt()ee0012-31 图示桁架,在节点 C 承受载荷 F 作用。试用载荷法计算该节点的铅垂位移 y与水平位移 x 。各杆的材料相同,应力-应变关系呈非线性,拉伸时为 c ,压缩时亦同,其中 c 为已知常数。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题 12-31 图21解:1令 F=1 作为求y 的状态;求x 的状态及各杆示如图 12-31。图 12-312内力计算结果及杆长列于下表:3建立li 与 FNi 的关系根据 c (压缩时为

24、 c )得 2 c 2或写成 l2F 2N c 2A2c 2l由此得F 2lF 2 ll N , Ni i l(拉取“”号,压取“”号)iA2 c 2A2 c 24求位移根据载荷法及以上内力结果,得22iF NiFNiFNili1010l210Fl310Fl4000l5202F2l6F 2l5 F Ni li i1y ()A2 c 25 FNi li 0 xi112-33 图示等截面刚架,杆 AB 的左侧及杆 BC 的顶面的温度升高 T1,另一侧的温度升高 T2,并沿截面高度线性变化。试用载荷法计算截面 C 的铅垂位移 y 、水平位移 x 与转角 C 。横截面的高度为 h,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25、l 。题 12-33 图解:1求d 和d设T2 T1 ,由题 12-32 之解可知, l T2 T1 dx , l T2 T1 dxddh22求截面 C 的位移求y ,x 和 C 的状态依次示如图 12-33a,b 和 c。图 12-33由图 a 可知,M x1 x1 ,M x2 l, 1F N 2由此得23 T T T T T T lll x dx l dx l21l211l21dxy1122hh20003l 2 T T l T T l21 l21 ()2h2由图 b 可知,M x2 x2 1,F N由此得l T T l 2T T T T T T x ldx1 l x2 dx2 1l212l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