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fu)),不宜异同。(出师表诸葛亮)B便要 (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陶渊明)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D“往之女(n)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富贵不能淫)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
2、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鄙视。B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
3、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C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狡黠(xi) 高官厚禄 揣摩 误入歧途(q)B愤懑(mn) 意想天开 愧怍 言简意赅(hi)C鄙薄(b) 入不敷出 罅隙 拈轻怕重(nin)D幽咽(y) 自出心裁 荒谬 万籁俱寂(li)5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中庸。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
4、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C及笄指女子15岁把头发簪起来,弱冠指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均表示已成年。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6“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下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我选幅 ,它告诉我们 。阅读右面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阅读内容认同率玄幻武侠35.1%时尚娱乐32.5%文学经典15.0%时事先锋17.4%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右表。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当前中学生的
5、阅读现状是: 。7古诗文名句默写。莽红尘,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8名著阅读。(读中积累)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是指_。读这本书能让我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长征中的“_”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方法总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
6、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何当”是“何时应当”之意,“话”是“回叙”之意。B“何当”一句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C“涨”字富于动感,借景抒情,以秋雨涨池衬托出诗人绵绵的愁思。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2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_的愁苦之情;后两句表达了_的向往之情。10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
7、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蒋堂:字希鲁,宋宜兴(今属江苏)人。官至礼部侍郎。转运使:宋初为供办军需的官长。太宗后,成为各路长官。苏子美,即苏舜钦,字子美,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历官集贤校理。健者:能干的人。天章阁:宋宫殿名,专门收藏皇帝的著作。设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等官,无实职,为朝臣加
8、衔。杜杞:字伟长,无锡人。官至经略安抚使。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属引凄异B方去/今齐地方千里C后卒为名臣/卒获有所闻D子美归吴中月余/云归而岩穴暝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3选文塑造了蒋堂怎样的形象?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有才不能任性陈鲁民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
9、“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
10、,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
11、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1下列能说明“有才不能任性”的是(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引出本文的论点“有才不能任性”,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兴趣。B第段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才一定要珍惜,要
12、用好,不可任性”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C第段从反面论证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D第段和前文形成了对比,使全文论证更深入,更严密。3阅读全文,概括“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12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
13、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
14、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
15、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作者:周国平,摘自中国教育报)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如何理解第小节画线处“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
1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有理有据,谈古论今,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13现代文阅读岁时的寄托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
17、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会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
18、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
19、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B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福之意。C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
20、些钱物,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D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是春季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段中“这些岁令时节”指的是春节和元宵节。B“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中“相传”一词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说法的确切来源,已经得到证实。C“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中的 “万万”表范围,体现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D第段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季的端午节、秋季的中秋节、重阳节的食俗,后介绍冬天
21、除夕的食俗。3下列关于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A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B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三、语言表述14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四、写作15请以“会心一笑”为题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
22、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A.有误。否(fu)p,B. 要 (yo)yo,D. 女(n)r。2、D【解析】试题分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1抒发诗人有家不能回的哀怨心情。3、C【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在句末加“和尊重”;B项,“批评的人”,有歧义。改为: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有很多人批评;C项,正确;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愿望”。【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
23、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4、B【解析】B项有误,应为愤懑(mn),异想天开,言简意赅(gi)。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表述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B项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D项“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点
24、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6、(1)漫画甲: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或: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漫画乙:读死书死读书会束缚住人们的手脚。或:不会活用知识的人是可悲的。(2)中学生热衷于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阅读,而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时事关注的认同率较低,这说明快餐式
25、阅读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需要观察漫画内容,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漫画的内容,思考漫画背后的深刻含义。漫画甲:一个人站在高高的书堆之上向外远望;漫画乙:一个人把自己裹在厚厚的书本之中。通过两幅漫画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甲通过读书提高自己,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乙则让书完全约束住自己。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不要完全相信书。把握主题时,注意理解书与人之间的关系。(2)本题考查提炼表格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认真分析图表,根据分类和数字表达出的趋势特征,按照要求归纳出两点信息即可。通过表格可知:本题中,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中学生阅读兴趣比
26、较高的是“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类的作品,认同率分别高达35.1%、32.5%;对于“时事先锋”和“文学经典”类书籍,认同率只有17.4%和15.0%。中学生热衷于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阅读,说明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7、(1)何处觅知音 (2)我报路长嗟日暮 (3)断肠人在天涯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6)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注意“嗟、涯、拂
27、、蜡炬”字的书写。8、【读中积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长征 【方法总结】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比作“红星”,认为他们必将照耀全中国。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
28、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二、阅读9、1A2思归而不得与亲人彻夜畅谈(欢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表述有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当”意思是“什么时候”,“话”是“叙说”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前两句意思是“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
29、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表达诗人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后两句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表达诗人对与亲人团聚的向往之情。10、1C2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3蒋堂颇有见地、极善识人;爱惜人才,亲自为有能力的人传播美名,为国荐贤。【解析】1A项的“属”解释为:下属/连续;B项的“方”解释为:才/方圆;C项的“卒”解释为:最终;D项的“归”解释为:回到/聚拢。选C。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
30、“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属员要他走一概不听,以致呵斥驱赶也不走。故可断句为: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得出:蒋堂颇有见地、极善识人;结合“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分析:蒋堂爱惜人才,亲自为有能力的人传播美名,为国荐贤。【点睛】参考译文:蒋堂侍郎任淮南转运使时,下属各县按惯例送来祝贺冬至的书信,都是递交贺信后就回去。只有一个县令派来的人不肯离去,一定要索取回信,属员要他走一概不听,以致呵斥驱赶也不走,说:“宁可冒犯大人,拿
31、不到回信不敢回县城。”当时苏舜钦在座,感到特别吃惊和奇怪,就说:“做仆从的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不是这样的,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能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到如此程度。”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答复他,那差役才离去。舜钦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收到蒋堂的来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能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扬声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有人说那位县令就是(后来的)天章阁待制杜杞。11、1A2C3“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来做坏事会增加破坏力; 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 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有才不任性最终会获得成功。【解析】1考查论据的使用。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论点是
32、“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不能任性”。B论述的是“才”的价值;C论述的是“无才”终将失败;D论述的是高调成就成功。故选A。2C项错误,第段从正面论证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通读全文,根据第二段“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第四段“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第五段“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据此概括解答即可。12、1母语是教育的起点。2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
33、,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3防止青少年只通过网络学习语文,从而导致学习的语文内容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习得的语言粗率、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出现很多错别字和语病。4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5B【解析】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标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就是论
34、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2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此句明显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3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如可分析问题下文的“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
35、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几句,即可整理出答案。4考查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把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利弊得失讲清楚。特别是要把汉字书写的意义谈出来。5B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非全盘否定。【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
36、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13、1A2D3A【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A项的内容与:唐朝时,
37、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不相符。2A项错误,文中第段中“这些岁令时节”指的是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腊八节,除夕夜等。B项错误。“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中“相传”一词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说法的来源,没有得到证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项错误。“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中的“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分析。采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故选A。三、语言表述14、【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历经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年终工作总结
- 药品销售人员工作总结
- 关于教师辞职申请书合集六篇
- 旅游社实习报告范文集合8篇
- 名著《儒林外史》读后感简短5篇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法规知识精讲3篇
- 信息技术(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产品研发项目总结报告 - XXXX年 - 项目名称 - 子项目名称
-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附答案
- 《百事可乐返利政策》课件
- 印刷保密协议
- 辅导员年终汇报
- “轴对称图形”跨学科教学设计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MOOC】综合英语-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钻井与完井工程-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版《口腔医学美学》课件
- 学宪法讲宪法教学课件
- 专题04 《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深圳专用)(原卷版)
- 2024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36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