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木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说“木叶”是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即发现。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 方法,开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 章的思路并体会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点。说“木叶”作为本单元的第三 篇文章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林庚对事理的分析、归纳,注意其条理性,更要学 习他由浅入深,借助诗句对“木叶”深层意蕴的分析。对于诗歌而言,不同的 自然环境,不同的情感需求,更需要用最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语言的严谨更用 本篇文章表现的淋漓尽致。二、学情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对本单元的有关学术方面以及建筑科学
2、类的文章兴趣性不 高,而且缺乏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说“木叶”一文中又需要通过诗句 对“叶”在不同语言及情感环境下进行理解,他们对古诗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不够到位,所以在学习起来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缺乏。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 做好准确的指导,不仅要明确文章的关于“木叶” 一词的演化过程,更要学习 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同时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严谨精神和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及总结归纳课文的能力。2、学习课文中语言的严谨性,并结合诗句体会“木叶” 一词的变化过程。3、体会“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特征,学会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4、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和对中华传统文
3、化的热爱。四、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诗句体会“木叶” 一词的变化过程。2、体会“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特征,学会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五、教学方法:问答法、探究法、讨论法六、教具:多媒体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可使某一特定情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古 文中对字的推敲更是如此,诗人们斟字酌句,只为应合内心之感,以其独一无 二的感受赋予文字灵魂。屈原的一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赢得 了后人对“木叶” 一词的效仿,它到底有何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林 庚的说“木叶”,共同感悟其中的奥秘。(二)检查预习.学生明确作者介绍。.题目中的“
4、木叶”在文中所指何物?(树叶).找一找文章第二段中最能表达出文字严谨性的词语。(似乎、一般、大概)(三)课文讲解1.提出问题:“树叶”和“木叶”在文字概念上并无差异,那为何会给人不同感 受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的感受。第一组:(1)后皇嘉数,橘徐服兮。(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5)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明确感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第二组:(1)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2)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明确感受:萧瑟、凄凉。2、同桌讨论:两组诗句同
5、样用“树叶”来表达情绪,但带给人的感受却有很大 不同,也许你会觉得有些是写夏天的景象,有些是写秋天的景象,自然不同。那么你再来看看同样两个秋天的“树叶”,体会一下它是否给了你同样的感受。(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明确:同为秋天之景第一句写出了叶子越开越少,给人以空阔之感,而第二个 句子想表达的却是满树的被封吹动的树叶像海潮般深厚,叶子的饱满更是情感 的饱满。小结:所以同样像是树叶,不同的词语表达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这里的不同关 键在于一个“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木”的第一 个艺术特征。3、提问:为什么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
6、的暗示呢? 明确:“木”作为“树”概念的同时,又有“木头”“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 让我们潜意识里就想到了树干,因此“叶”就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 以外了。4、比拟第六段中的三个诗句,体会“木叶”与“落叶”“黄叶”在暗示性上有 何区别。(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3)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明确:第一句中“木叶”给人的感受是窸窣飘零的微黄之感,仿佛听到了离人 的叹息,第二句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第三句中的 “黄叶”那么是蒙蒙雨中静静地长满一树的黄叶,但没有“木叶”的干燥,自然叶
7、就缺少了飘零之意。小结:“木”通过它特有的性质传递给“树叶”枯黄、干燥的特性。暗示性就是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四)课堂练习:体会下面诗歌中的“木叶”表达的思想情感。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明确:首联写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这里就化用了屈原九 歌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苍凉的秋景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何羁旅他乡的感慨。(五)拓展练习除了 “木叶”外,还有很多意象都具有暗示性,比方“月” “梅” “竹”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梅”的含义。1、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一一王安石梅花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 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一陆游咏梅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明确:1、表现了梅的高洁品质,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 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2、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单独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 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3、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鉴定的描 述和高度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赞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说“木叶”一文的学习,了解到了古人钟情于“木叶” 的原因,并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习了不同意象对诗句表达情感的的不同,希望 同学们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认真体会用词的严谨以及相同意象在不用 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七)布置作业找一找关于“月”的诗句,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r I Xr 、pf 、I说“木叶”林庚严谨性:似乎、一般、大概“木叶”特征:1、落叶因素2、暗示性(九)教学反思说“木叶”的教学设计中我是始终围绕着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来进行讲 解的,分析了 “木叶” 一词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比照出“木叶” 与其他表示“树叶”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中医药大学《藏医药经典著作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国财政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微生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固体矿产勘查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彝文典籍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延安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二模数学试题试卷与答案含解析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小升初复习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站点建设指南
- DL-T5366-2014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 张伟《精彩纷呈的太空科学实验》课件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某局副局长日常廉政谈话记录
-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鲍卫刚
- 保洁员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量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 赵一曼英雄事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