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厦门将以举办金砖会晤为契机,加快产城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B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2、,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C国产手机企业都会选择与电商联合,苏宁已经入股努比亚,阿里巴巴抓住了魅族,腾讯和百度也不会袖手旁观的。D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姑娘们死灰复燃,顽强拼搏,连扳三局,最终赢得了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 欺侮(w) 流水潺潺(chn) 噤若寒蝉(jng)B攒集(cun) 脚踝(k) 五行八卦(hng) 拾级而上(sh)C单于(chn) 粜米(tio) 暴戾恣睢(su) 翘首以待(qio)D蒿菜(ho) 隐晦(hu) 嗤之以鼻(ch) 探骊得珠(l)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

3、些电信骗子打着公安办案的旗号招摇撞骗,在人们上当之前,电话 ,制造紧张气氛吓唬人,一旦汇款过去,骗子马上消失得 。其实这样的骗局并非 ,只要我们冷静应对,很容易就发现其破绽。A络绎不绝 无影无踪 滴水不漏B络绎不绝 荡然无存 天衣无缝C接连不断 荡然无存 滴水不漏D接连不断 无影无踪 天衣无缝4下列语法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在晚秋的田野里,我的足音和着落叶弹唱的主旋律”的主干是“我和着旋律”。B“工匠精神” “共筑梦想” “绿水青山”“英雄辈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C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4、 “这个女孩子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是转折复句。5古诗文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 ,_ 。_,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_。 安得广厦千万间,_ 。问渠哪得清如许 ,_。 友情,常见于古诗之中。岑参用“_ ,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了对朋友的不舍;高适用“莫愁前路无知己,_” 书写了对朋友的劝慰 ;而王勃则用“海内存知己,_”给朋友莫大的鼓舞。6名著阅读名著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父子(女)形象。得知女儿虎妞要与祥子结婚,将她逐出家门,并卖掉车行拿钱去享福的是_;明知阿黛尔不是亲生女儿,依然为她聘请家庭教师的是_;以为父亲病故连夜奔丧,被刺配江州,宁愿坐牢也要听从父命不落草的是_(以上均填人

5、名)。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等书让我们发现,亲人之间往往有爱的隔膜,也有爱的和解。参照示例,从你读过的课外书中选一例进行分析。示例:朝花夕拾中,父亲不理解儿子迫切想看五猖会的愿望,强迫儿子背鉴略。多年后鲁迅反思父辈的权威带给孩子心灵的压抑。_二、阅读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6、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

7、以记之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请简要概括语段(一)文中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4(一)(二)两文都写到“山”,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特点?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一厝朔东(_)(愚公移山)自非亭午夜分(_)(三峡)教然后知困(_)(虽有嘉肴)管夷吾举于士(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籍第令毋斩(_)(陈涉世家)9(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嗟夫!予会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氏,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遗亦忧,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8、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谕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国辞不拜,愿与帏琦幽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诮言或各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枢密副使:官职名。懦默:備弱,不出声。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除:拜官授职。1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

9、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心乐之B仲淹为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是进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平 时 讳 言 武 备 寇 至 而 专 责 守 臣 死 事 可 乎?4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政治理想?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5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乙)文中所叙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请选取两个事件,概括在下面。10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结束,据报道,工匠精神列进了政治科目考试的考题。一提工匠精神,人们

10、就想到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因为它们产出大量值得称道的精细产品。比如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这些手表,小小机械表壳里,能有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顶级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有很多产业工人,但真正潜下心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的人并不多;我们有着巨大的产品产量,但粗制滥造、档次低下的产品也不少在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一个特别精于制作钟表、生产皮鞋乃至会捏寿司的人,会被视作“国宝”,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而中国向来缺乏这样的文化氛

11、围。即便是瓷器、丝绸、漆器等产品享誉世界的年代,中国主流社会对匠人也并无太高评价,一些传统手艺却面临后继无人之困。说到底,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工匠,甚至不是工匠精神,而是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转。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我们应做好这道文化考题。打破固有的偏见,在全社会营造和确立一种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

12、”,才可能有更多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就像瑞士的钟表匠那样,从容淡泊、精益求精、匠心不改,毕生做好一件事,做到近乎完美。 (出自光明日报,文章有改动)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2第段写劳力士等手表制作精细的事例,在文中的用意是什么?3请阅读全文,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简要概括本文的的论证思路。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剔红:天生的贵族王平在一些历史古装电视剧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后宫中的起居、坐卧、把玩等各种器具大多是种红漆木器,而非金银珠宝。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你会看到宫廷内各种用具和摆设器物最多的也是那种红漆木器。这种红漆木器被称作“剔红”,是中国特有的

13、一种工艺品,远比金银珠宝贵重得多,那可是奢侈品中的贵族。2017年5月,在英国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上,一件元末明初剔红花卉纹大盘拍出了1568750英镑(约合人民币1400万元)。剔红何以如此昂贵?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了。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是中国漆器工艺的一种,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至一定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事实上远不是说的这么简单。首先,既然是漆器,就少不了用到漆。剔红使用的天然漆取自漆树,需要用特定的刀子将树皮划开,用容器一滴一滴地接住。生长16年以上的漆树才可取漆,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漆树一年的产漆量

14、也不过250克。原材料如此来之不易,注定了剔红是天生的贵族。有了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它的制作工艺才是压轴大戏。剔红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纹样。涂漆就是一道繁杂的工序,必须用真丝麻团沾染,以旋转揉捏的方式在胎型上擦拭。每一分力道都需拿捏准确,才能均匀上漆,相当不容易。涂完一层后,得等它干透,才能涂抹下一层。制作一件剔红漆器,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两百层以上。每一道漆层都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只能慢慢等其自然阴干。完成一件剔红成品,少则需半年,多则需两三年。想想,这该有多么不容易啊!更不容易的是“剔”。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这样解释“剔”:“以硬碰硬为雕,以硬碰软为

15、剔。”汉字就是这样奇妙,一个“别”宇既解释了剔红的制作方法,又道出了剔红制作的不容易。以硬碰软,是指剔红雕刻制作工艺用坚硬的刀子在漆将干未干、呈牛皮糖状态时进行雕剔。漆干则脆,一剔就裂;漆湿则黏,沾刀无型。素胎上涂一层漆后,雕刻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将干未干时进行雕剔。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工匠下刀前的构图设计和刀功,要出刀无悔,运刀如笔才行。一刀出错,前功尽弃,不管你制作到了哪一步,这件漆器都无法挽回了。此外,从工匠手里出来的崭新的别红器具还不算成品。新制的剔红作品颜色过于明艳,略显俗气,还不是它最好的状态,还需要使用者双手摩挲,历经时间打磨,才能呈现成熟温婉的红,剔出的纹样才能活灵活现。也就是说

16、,剔红必须使用多年,才能历久弥新,光彩照人。想想看,这剔红是不是比金银珠宝更不易得?你也许会问,既然能剔红,那能不能“剔”别的?当然可以,根据漆色不同,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等都是有的。别红技艺起源于唐朝,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因明朝皇帝姓朱(大红色),剔红受到宫廷专宠,就发扬光大了。加之早期流传下来的其他作品很罕见,于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剔红了。1剔红为什么被称为“天生的贵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2文章以剔红:天生的贵族为题有什么好处?3文章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并简要分析。4文章第段引用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剔”的解释,有什么作用?5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备受冷落

17、的“剔红”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国宝不仅“活起来”了,也“火起来”了。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三、应用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在2019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27日正式启用,负责接待和安排中外记者对两个会议的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记者从两会新闻中心获悉,目前已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看到,新闻发布厅及个别采访室已安排(甲)_(妥当/得当),将有一系列记者会和个别采访在这里(乙)_(如期/定期)进行。两会新闻中心

18、设有境内记者组、港澳台记者组和外国记者组,为参与此次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提供服务。为保证中外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顺利完成采访、编发和传输稿件的任务,新闻中心设有通信网络服务室,并首次提供5G网络全覆盖。据了解,新闻中心还将通过多种方式,协调、安排记者采访,并提供信息服务。(材料二)2019年“两会”期间,各方面代表委员到“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讲述意愿心声,展现代表委员履职尽责风采。3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开启。在不足百米的通道上,10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精彩亮相。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政府机构的代表们。通过直播,代表们向国内外亿

19、万观众传递了中国在教育、营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最真实、最前沿的“中国声音”。“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总书记对青海人民的重要嘱托。面对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的提问,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白加扎西来自青海,许下了庄严承诺。他有力地挥舞着手臂说道,三江源儿女有信心、有决心做出最大的奉献,干出最出色的业绩,努力保护好三江源,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1请给(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请从(材料一)括号内词语中为(甲)(乙)分别选择个最合适的词语。(甲)_ (乙)_3(材料二)第句均有语病,请任选一句,提出修改意见。第_句,修改意见: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

20、字,按要求作文。养眼:养护眼睛,提升视力的方法;看了美丽的风景容等使人愉悦;考古、收藏、鉴界常用的一向行话,意思是天天用真品来练眼力。请以“ 养了我的眼”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A.契机,意思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使用正确。B.和煦,意思形容温暖的阳光。使用正确。C.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使用正确。D.“死灰复燃

21、”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常用坏事,贬义,用在此处不对。故选D。2、C【解析】C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A噤若寒蝉(jn);B脚踝(hui),五行八卦(xng);D嗤之以鼻(ch)。3、D【解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多强调一种场面。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用于否定句,指骗局有破绽。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一般是把话说的滴水不漏,把事做得天衣无缝。电话应是“接连不断

22、”的打来,排除AB,“骗子马上消失得”应是“无影无踪”,排除C,故选D。4、C【解析】A.句子主干是“足音和着旋律”;B.“英雄辈出”是主谓短语;D.“既又”“不是而是”是并列复句。故选C。5、思而不学则殆 山重水复疑无路 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回路转不见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涯若比邻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殆”“庇”“俱”“涯”等字词的

23、书写。6、(1)刘四爷 罗切斯特 宋江 (2)示例1:傅雷家书傅雷面对和傅聪由于年龄和生活差异造成的艺术感受、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分歧,耐心地关怀指导,诚恳地自我剖析。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母亲舍不得与儿子分离,也不能理解儿子对革命的献身精神,依旧忧心他的工作,细悉心照料卧病的保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名著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父子(女)形象。得知女儿虎妞要与祥子结婚,将她逐出家门,并卖掉车行拿钱去享福的是刘四爷;明知阿黛尔不是亲生女儿,依然为她聘请家庭教师的是罗切斯特;以为父亲病故连夜奔丧,被刺配江州,宁愿坐牢也要听从父命不落草的是宋江。(2)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

24、,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进行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此题能从读过的课外书中选一例“亲人之间往往有爱的隔膜,也有爱的和解”进行分析,仿照示例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7、1D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3夏季水流暴涨,江流湍急;春冬之时飞瀑深潭,树木葱郁,清奇秀逸;秋季山林寒寂,萧瑟凄清。4正面描写。一文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二文段“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高峻险拔;侧面描写。(运用衬托或对比也可)一文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表现三峡遮天蔽日的特点。二文段“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

25、、秀等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A项的“至”解释为:到/极点;B项的“良”实在/好的;C项的“属”解释为:连接/通“嘱”,嘱咐。D项的“悉”解释为:全,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良”实在,确实。【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

26、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段落内容概括即可。要求学生理解翻译全文,理解文段大意。然后逐段写出季节特点。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甲】文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是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和高耸峻拔;【乙】文“峰峦上入霄汉”“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突出“山”的高和美。二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27、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

28、象。8、(1)通“措”,放置 (2)如果 (3)不通,理解不了 (4)狱官 (5)即使,假若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1)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注意“厝”是通假字,通“措”。(2)如果不是正午和晚上就看不见日月。(3)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困”,不通,理解不清。(4)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5)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藉【ji】假设,假使。9、1C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治理国家能因为谏官的几句

29、话而决定吗?3平 时 讳 言 武 备 /寇 至 而 专 责 守 臣 死 事 /可 乎?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1)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惜士卒(2)真诚对待少数民族降将,使敌人不敢侵犯边境。(3)辞官不做,自愿到边疆作战。(4)直言进谏保住淮南守令的性命。【解析】1A快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做/对、向。C这样。D或许/有时。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以,因为。执政,治理国家。3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

30、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根据句意:平时忌讳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停顿划分为: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

31、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进而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守令皆得不诛”,愿意与韩琦同去驻守边关,直言进谏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点睛】译文:甲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

32、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文,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职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治理国家可以由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

33、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恰遇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这些不能坚守城池的人都没有被处决。10、1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 (或:全社会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2列举劳力士手表的事例,是为了和下文我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粗制滥造的事实形成对比,并由此进一步分析原因,得出“我们欠缺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的结论,从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

34、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 (意对即可)。3首先,由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题,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工匠精神”;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将中国和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缺少“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接着,论述了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形成“匠心文化”;最后,总结全文,归纳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

35、中心论点是: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点睛: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作用,要联系本文中心论点来分析。第段写劳力士等手表制作精细的事例,是为了和下文我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粗制滥造的事实形成对比,并由此得出“我们欠缺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的结论,从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36、。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首先,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工匠精神”,然后,运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缺少“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接着,论述了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形成“匠心文化”,最后,总结全文,归纳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国迫切需要营造和确立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11、1原材料来之不易,制作工艺繁杂,打磨和使用时间长。2点明了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剔红的珍贵和来之不易3示例:作比较。如第段“这种红漆木器被称作剔红,是

37、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品,远比金银珠宝贵重得多,那可是奢侈品中的贵族”一句,把剔红和金银珠宝相比较,突出了剔红的艺术价值。4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既解释了剔红的制作方法,又道出了剔红制作的不容易。5示例:文化需要传播,走近百姓,回归大众视野,这样才能被大众所熟知。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交还给日常生活,博物馆里的文物才能真正复活,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解析】1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概括。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了。”“此外,从工匠手里出来的崭新的别红器具还不算成品。还需要使用者双手

38、摩挲,历经时间打磨,才能呈现成熟温婉的红,剔出的纹样才能活灵活现。”从原材料来之不易;制作工艺繁杂;成品打磨和使用时间长三方面来概括。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剔红”点明了说明对象,“天生的贵族”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剔红”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

39、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列数字。如第段生长16年以上的漆树才可取漆,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漆树年的产漆量也不过250克”一句,列举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其原材料的来之不易,使文章真实可信。4考查说明文中引用的作用。引资料,也叫作引用,是在说明文字中通过引用一些固有的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也可以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引用名家名言既解释了剔红的制作方法,又道出了剔红制作的不容易,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形象。5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解此类开放性试题:1、要紧扣文章的主旨;2、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3、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如,每

40、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希望做有社会价值、有引领性的节目,可以唤起人们对文物、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家宝藏这样文物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也带动了一场文化遗产热潮。随着人们对文物的持续关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形成合力。三、应用12、1示例:2019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正式启用)。2 【甲】妥当 【乙】如期 3示例一:第句,修改意见:去掉“的代表们”中的“的”,把“代表们”提到句首;或者把“的代表们”删掉。示例二:第句,修改意见:把“来自青海”提到“果洛藏族自治州”前面,并在其后加“的”。【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拟写新闻标题。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