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项目四ppt课件_第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项目四ppt课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四:冷却系统构造与拆装第一节:冷却系统构造与拆装描画冷却系统的作用、构造、类型描画冷却系统的任务原理描画冷却系统不同零部件的功能描画冷强度的调理方式应知目的 学习目的一、冷却系作用 在保证发动机的转速和任务情况下,坚持有效的发动机任务温度,即将温度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尽能够使得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到达最正确。 4.1 概 述 二、冷却系的分类水冷式风冷式1、水冷式:汽车上大多采用水冷系统,由于汽车缸数多、排量大,因此发热量就大,以冷却液为介质,强迫循环,实现冷却。2、风冷式:如今主要运用在摩托车上,由于缸数少、排量小,因此发热量就小,只需迎面吹来的风,就可以冷却。4.2 水冷系的任务原理 目前

2、,汽车发动机多采用强迫循环水冷系统。其任务原理:水泵将冷却水从发动机外吸入加压,使冷却水在发动机气缸盖和气缸体的水套内流动,带走 零部件的热量。冷却水吸热后本身温度升高,进入车前端的散热器水箱内。由于汽车行驶和风扇的抽吸,外界冷空气经过散热器,带走散热器内冷却水的温度并送入大气。当散热器中的冷却水得到冷却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再次吸入水套。如此循环不止地冷却发动机的高温部件。4.3 水冷强迫的调理方式由于汽车需求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证汽车发动机处于正常任务温度,所以需求适时的改动冷却强度。改动冷却强度通常有两种调理方式,一种是改动经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另一种是改动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水流量。1、改动经

3、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经过利用百叶窗和各种自动风扇离合器来实现改动经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百叶窗可以调理空气流量,防止冬季冻坏水箱,多是人工调理,也有采用自动调理安装的。自动风扇可以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自动控制风扇的转速。2、改动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水流量 通常利用节温器来控制经过散热器冷却水的流量。节温器装在冷却水循环的通路中普通装在气缸盖的出水口,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自动改动水的循环流动道路,以到达调理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目的。节温器使冷却液有大小循环、大循环、混合循环3种循环道路。如以下图所示。 小循环 冷却水温度较低时70,节温器的主阀门封锁、旁通阀门开启,冷却水流经散热器而流经节温器旁通阀

4、后直接流回水泵进水口,被水泵重新压入水套。冷却水的小循环道路:水套节温器主阀门散热器上水室旁通管水泵进水口水泵水套。大循环 冷却水温度升高时超越80,节温器的主阀门开启,旁通阀门封锁旁通孔,冷却水全部经主阀门流入散热器散热后,流至水泵进水口,被水泵压入水套,此时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的循环称为大循环。冷却水的大循环道路:水套节温器主阀门散热器上水室冷却管散热器下水室水泵进水口水泵水套。混合循环 当水温在7080时,节温器主副阀门都处于部分开启的形状,此时大、小循环都存在,只需部分冷却液流经散热器进展散热。4.4 水冷系的组成 水冷系的组成 水冷却系是以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把发动机受热零部件吸收的热

5、量分发到大气中。目前汽车发动机上采用的水冷系大都是强迫循环式水冷系,利用水泵强迫水在冷却系中进展循环流动。 水冷系由水泵、缓冲罐膨胀水箱、节温器、散热器、冷却风扇、机油冷却器、水套等组成。 1、水泵 水泵的作用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动力部件,用来跟冷却液加压。 水泵上有一个带轮,用皮带与发动机曲轴传动皮带衔接,将发动机产生的动能转化成冷却液循环的动力。水泵使排放孔槽盖住,防止冷却液走漏。 离心式水泵任务原理 当叶轮旋转时,水泵中的水被叶轮带动一同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水被甩向叶轮边缘,然后经外壳上与叶轮成切线方向的出水管压送到发动机水套内。与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的压力降低,散热器中的水便经进水管被吸

6、进叶轮中心部分。1水泵壳体 2叶轮 3进水管 4出水管 2、缓冲罐膨胀水箱 缓冲罐是一个带螺纹压力盖的塑料罐。缓冲罐的安装位置比一切其他冷却液通道高。 缓冲罐的作用 在冷却系统中提供了一个空气间隙,使冷却液可以膨胀和收缩。 3、节温器 功用: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自动改动水的循环流动道路,从而控制经过散热器冷却水的流量。 节温器装在冷却水循环的通路中,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自动改动水的循环流动道路,以到达调理冷却系的冷却强度。节温器有蜡式和乙醚皱纹筒式两种,目前多数发动机采用蜡式节温器。推杆弹簧主阀门石蜡胶管外壳4、散热器作用 散热器又称为水箱,由上水室、散热器芯和下水室等组成

7、。安装在保险杠后方的车身横梁上。其作用是将冷却水在水套中所吸收的热量,吸走分发到空气中,使发动机降温。上水箱散热器盖下水箱散热器芯出水管口进水管安装处常用散热器芯的构外型式 1管片式 由假设干扁形或圆形冷却管组成。 空气吹过扁形冷却管和散热片,使管内流动的水得到冷却。管片式散热器因构造刚度较好广为汽车发动机所运用。 2管带式 由假设干扁平冷却管组成。 水管与散热器相间陈列,在散热器带上常开有形似百叶窗的孔,以破坏气流在散热器外表上的附面层,提高散热才干。管带式管片式 散热器盖 汽车上广泛采用闭式水冷系,该水冷系的散热气盖具有空气蒸汽阀,可自动调理冷却系内部压力,提高冷却效果。 压力阀真空阀压力

8、阀弹簧真空阀弹簧盖 发动机热态正常时,两阀门封锁,将冷却系与大气隔开。因水蒸气的产生使冷却系内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提高了冷却水的沸点,改善了冷却效能。当散热器内部压力到达126Kpa时,蒸汽阀开启而使水蒸汽从通气孔排出;当水温下降,冷却系内部的真空度低于1020Kpa时,空气阀翻开,空气从通气孔进入冷却系,以防散热器及芯管被大气压瘪。5、风扇 冷却风扇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散热器后部,由电驱动。 作用:冷却风扇经过散热器吸入空气以改善热量从冷却液至大气的热传送,从而到达冷却的效果。 特点:车用发动机的风扇轴流式和离心式。轴流式风扇所产生的风,其流向与风扇轴平行;离心式风扇所产生的风,其流向为径向

9、。轴流式风扇效率高,风量大,构造简单,布置方便。因此在车用发动机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车用发动机采用轴流式风扇的三种型式 构造特点:叶片多用薄钢板压制而成,为46片,叶片间夹角普通不相等。叶片与其旋转平面成3045 的安装斜角。整体风扇在轿车和轻型载货汽车上运用较多。近年来轿车上还采用了电动风扇。 风扇常和发动机一同由曲轴带轮经过V带驱动。为调理V带的张紧程度,通常将发电机的支架做成可调理的。可调理支架风扇的驱动V带张紧安装6、机油冷却器作用:对发动机机油进展冷却,确保发动机正常任务。7、气缸盖、气缸体中的水套 为了更好地对发动机进展冷却,在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中挖出了很多“隧道和“内孔,俗称

10、水套,这样可以更近、更直接地带走发动机热量,尽快将发动机的温度降下来。对于发动机水套来说,我们普通只思索它能否漏水、生锈、堵塞。在每次装配下来后都要进展清洗,用紧缩空气吹通、吹干。4.3 风 冷 系 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外表,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分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任务。一、任务机理:二、构造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构造简单、分量轻、缺点少,无需特殊保养,但是由于资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任务噪音大等缺陷,目前在汽车上很少运用。小 结冷却系作用水冷系大、小循环主要部件散热器水泵节温器风冷系与水冷系的区别缓冲罐冷却风扇冷

11、却系的任务原理机油冷却器气缸盖、气缸体中的水套1.装配冷却系统1放水。将冷却后的发动机的散热水箱下面的放水螺塞翻开,用预备好的水桶接冷却液2做标志。理清各根水管、线束的走向以及插头的位置。做好标志,贴好标签或者拍照记录下来,以免忘记。3装配散热器。用史丹利120件套中的平口起子,装配大小水管,用手拔出节温器线束插头。取下与发动机主机有联络的一切水管接头,将散热器与发动机分别,4装配水泵。首先用公用夹具将飞轮锁死,在没松张紧轮的情况下,用扭力扳手将水泵带轮上的3颗螺钉拧松,再松张紧轮。取下传动皮带,取下水泵带轮。之后,用套筒拧松水泵上的螺栓取下水泵转子5装配机油冷却器。假设要装配机油冷却器,必需

12、先要将发动机光滑油放掉,假设不改换光滑油,可以先将放出的光滑油存储,之后再装回去。要装配机油冷却器,只需拧松管道接头上的螺栓和机油冷却器上的螺栓即可6拆下电子节温器。用120件成套工具中的内六角松下内六角螺栓后就可以取下电子节温器,如图4-14所示。例如,科鲁兹汽车的电子节温器可以对冷却水进展加热,要留意它的线束接头和水管接头7装配终了后检查。除了缸体与缸盖中的冷却水套,冷却系统就装配终了了,如图4-15所示。之后要对零部件进展检查,确认并改换损坏的元件,再进展装复。2.安装冷却系统(1)安装电子节温器。安装前仔细清洁一切零件尤其是外壳结合外表,坚持拧紧冷却套的螺栓不能生锈或损坏,清洁螺栓,以防损坏发动机上的螺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