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2、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二、整体感悟、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朗读成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各自练读。 检查背诵情况。、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

3、欢的原因。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例:“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例: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

4、可以为师的。五、拓展延伸、再次检查背诵情况。、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

5、食)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六、布置作业、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2)、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三、教学方法:1、诵

6、读法2、评点、质疑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内容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本课的字词障碍。3、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地方。二、教学内容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活动形式:请一生讲台为大家介绍。2、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活动形式:男女生擂台赛。全班齐读3、翻译提问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决。翻译。活动形式:擂台赛:由男生讲解第一则大意,男生听完补充,女生听完质疑。4、整理文言知识:通假字;虚词“而”的用法;成语。第二课时一、自学内容

7、1、熟读并背诵后五则,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思考哪些内容是探求知态度的,哪些内容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内容是谈修身做人的。二、教学内容1、你认为哪些语句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归纳明确。引导学生明确每则的道理。2、谈感受。哪则对你启发最大?请说说你的感受。3、明确整理的文言知识。背诵并默写论语十则。教学反思:学生对擂台赛的兴趣比较大,在男女生分别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专心,全班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谈启发时,仍然停留在翻译层面,谈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仍是很窄,语言表达较弱

8、。计划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读读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教学目标及重点论语十则优秀教学设计1.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

9、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10、,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

11、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通假字: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多义词:而:表顺接关系,

12、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多音多义字:论:论语乐:不亦乐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昼夜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明确: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

13、不懂装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

14、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四)梳理、总结、扩展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布置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板书设计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4篇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 理

15、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 教师范读3、 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2)“朋”就是朋友

16、,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2、“吾日三省”章(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3、“温故”章(1) 我们每天都在“温故知新”,想一想,“故”指的是什么?“新”又指什么?(2) “可以为师矣”一句应当怎样翻译?(3) 模拟孔子与弟子的问答,促成背诵4、“学而不思”章(1) 只读书却不思考会怎么样?(罔:迷惑)(2) 光空想不去读书又会怎么样?(殆:有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