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赠从弟教案一等奖这是赠从弟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赠从弟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2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学会面对挫折。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 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
2、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 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二、了解作者 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 骨凌霜,高风跨俗。 ”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 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 风骨” ,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 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来粗略的感受
3、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4)指名朗读。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1)小黑板出示注释,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耸立的样子罹:遭受。凝寒:严寒。 。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 强调“一何”“终岁” 、 “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
4、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3、三读诗歌,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1)现在,老师要看一看大家对诗的理解情况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 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 “松枝一何劲” , “终岁常端正”) 。d.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 “岂不罹凝寒
5、,松柏有本 性。) ”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赞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赞美它的? (松柏不怕严寒,经历狂风的吹刮依然坚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不畏严寒,傲立四 季的可贵品格。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 到一句,说弟弟你怎样了?你要怎么怎么样等等?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生读诗歌,发言。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 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
6、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 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 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 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面对挫折,也知道了劝慰 他人时除了正面劝告之外,还可以从侧面,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规劝。 当你的朋友或小伙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诗 句、名言警句来劝慰,除赠从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劝勉朋友生活中经历挫折 的古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行 拂乱其所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当堂背诵。六、课堂小结。赠从弟(其二)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赠从弟(其二)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 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 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二、了解作者 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8、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 骨凌霜,高风跨俗。 ”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 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 风骨” ,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 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初读诗歌
9、,划分节奏。(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4)指名朗读。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1)小黑板出示注释,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耸立的样子罹:遭受。凝寒:严寒。 。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 强调“一何”“终岁” 、 “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
10、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3、三读诗歌,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1)现在,老师要看一看大家对诗的理解情况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 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 “松枝一何劲” , “终岁常端正”) 。d.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 性。) ”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赞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赞美它的? (松柏不怕严寒,经
11、历狂风的吹刮依然坚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不畏严寒,傲立四 季的可贵品格。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 到一句,说弟弟你怎样了?你要怎么怎么样等等?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生读诗歌,发言。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 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 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
12、 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 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面对挫折,也知道了劝慰 他人时除了正面劝告之外,还可以从侧面,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规劝。 当你的朋友或小伙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诗 句、名言警句来劝慰,除赠从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劝勉朋友生活中经历挫折 的古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13、北风。 郑板桥咏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当堂背诵。六、课堂小结。赠从弟教案一等奖第2篇一、译文初中语文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优秀教案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 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
14、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教学重点: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
15、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二、破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 章的基本内容: 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三、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
16、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最近学过的滕王 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 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
17、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
18、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游斜川诗序 作者: 陶渊明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
19、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兰亭集序 作者:东晋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20、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金谷诗序 晋石崇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 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
21、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 ,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 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
22、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逯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 故相换,今 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 兴,谅歌咏之有由。赠从弟教案一等奖第3篇【教材分析】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
23、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赠从弟(其二)。2.了解建安时期刘桢的写作风格。过程与方法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
24、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2.描述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
25、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二、作者简介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三、解读课文1. 诵读赠从弟(其二)(1)学生通过范读视频,划分停顿。(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3)做背诵指导。2. 诗文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瑟瑟:风声。 罹:遭受。凝寒:严寒。3.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26、。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4.内容研讨:(1)教师提问: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c.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d.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2)学生讨论。(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4)答案提示:a.“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c.“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d.“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教师
27、总结:纵观全诗,诗人运用松柏这一形象来勉励从弟,通过对风雪的描写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声色俱佳,极富有气势,充分的体现了其“仗气爱奇”、“壮而不悲”的特色。四、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课后查询有关建安七子的相关资料。自我问答:问:如何理解诗歌第一句的写法?答:诗歌开篇就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前半句仅仅交代了松柏的挺拔,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写谷中瑟瑟寒风,不但交代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一下子就将松柏的形象烘托了出来,更生动的体现了“亭亭”二字的效果,显得极有声势。这种先交代主体再写背景的逆反写法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突兀撑青穹”的雄伟形象 。赠从弟教
28、案一等奖第4篇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二、新授环节一 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
29、把握游踪。环节二 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明确: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五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宾馆房间租赁合同及文化体验活动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展览展示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现代农业技术引进签订协议合同书
- 2025版水利工程内部承包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汽车租赁业务合作框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橱柜材料采购合同
- 202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安专业科目试题
- 2025版借调人员应急响应与支援三方合同
- 2025日语能力测试N3级阅读理解技巧训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融资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
- GB/T 18380.11-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
- GB/T 18342-2009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 GB/T 14502-1993水中镍-63的分析方法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2023年烟台蓝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 预防出生缺陷PPT
- 感控培训教育制度
- (推荐精选)PPI药理学基础与合理用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