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_第1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_第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_第3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_第4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下载1.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 )。A.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B.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C.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D.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E.癌基因的活化和DNA修复基因的活化【答案】:C【解析】:正常细胞经过遗传学改变的积累,才能转变为癌细胞,致癌过程有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原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最重要的改变,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与肿瘤易感有关。2.在统计检验中是否选用非参数方法( )。A.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作决定B.计算出几个统计量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选择C.看哪个统计结论符合专业理论D.要看哪个P

2、值更小E.只看研究目的【答案】:A【解析】:参数、非参数统计方法适用的数据类型不同,研究目的也不同。参数适用于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随机抽样样本间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推断总体均数是否相等。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一端或两端无界、出现少量异常值的小样本数据以及以等级做记录的资料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比较总体分布的差异。所以,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作决定在统计检验中是否选用非参数方法。3.某病病死率与某病死亡率的不同在于( )。A.前者以百分率表示,后者以10万分率表示B.前者是人口中某病死亡频率,后者是某病患者中病死频率C.前者反映疾病的预后,后者反映人群中因该病死亡的频数D.二者的分

3、子不同E.二者的分母不同【答案】:C【解析】:某病病死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人数在患该病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疾病的预后情况,病死率越高疾病预后越差;某病死亡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人数占该人群总人口的百分比。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统计图应有标题,一般标在图的下方B.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C.直条图、直方图、散点图和线图都有横轴和纵轴D.直条图和直方图纵坐标可不从0开始E.纵坐标数值一定从小到大【答案】:D【解析】:对于直条图和直方图为了正确显示各组的差距大小,其纵坐标要求从“0”开始。5.有人根据164例某种沙门菌食物中毒患者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

4、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为( )。A.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B.约有69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C.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D.约有5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E.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答案】:E【解析】: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说明有5%的人群潜伏期大于57.8小时,即约有1640.05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6.统计图的标题要求是( )。A.应在上方B.应在下方C.应在左侧D.可在任意位置E.以上均不对【答案】:B【解析】:一般要求统计表的标题在其上方,统计图的标题在其下方。7.下列不是HAV主要传播因素的是( )。A.受污染的食

5、品B.被污染的水C.血液D.食用被污染的水生动植物E.接触被污染的物体【答案】:C【解析】:甲型肝炎(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由于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因此血液不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8.下列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主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答案】:C【解析】:对于稀有之病(罕见病),若采取队列研究则需要较大样本量,且可能难以观察到预期结果,因此一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9.(共用备选答案)

6、A.选择性偏倚B.无应答偏倚C.测量偏倚D.回忆偏倚E.检查者偏倚(1)调查时由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使结果出现误差的偏倚是( )。【答案】:A【解析】:由于调查时样本人群选择错误,使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差,这样造成的偏倚为选择性偏倚。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包括:掌握选择偏倚的发生环节;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提高研究对象的合作性,避免失访;采用多种对照。(2)受检查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的是( )。【答案】:B【解析】: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调查从而降低了应答率,此种现象称为无应答偏倚。(3)调查对象因时间久远,难以准确回答而产生的偏倚是( )。【答案】:D【解析】

7、:调查对象对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史回忆不清,特别是健康的调查对象由于没有疾病的经历,容易将过去的暴露等情况遗忘,从而导致回忆偏倚。充分利用客观的记录资料,以及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巧,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10.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形成传播的重要条件是( )。A.体弱B.病原体传染力强C.未免疫者D.易感者与传染源有密切的生活接触E.与病情轻重有关【答案】:D【解析】:飞沫传播属于空气传播,一般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传播,因而易感者可能与传染源有密切的生活接触。11.寇氏法的要求是( )。A.各剂量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B.各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

8、C.最大剂量组死亡率100%,最低剂量组死亡率0%D.动物数相同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寇氏法应用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反应量(死亡率)大致呈正态分布;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分布;各组动物数相等,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其中小鼠不可少于10只,一般为1020只;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为100%,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12.关于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用t检验B.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能用F检验C.t检验与方差分析均要求资料具有正态性D.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t检验的推广E.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

9、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答案】:A【解析】:AB两项,t检验可用于配对或两独立样本的均数比较,但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根据数据类型可选择秩和检验或者方差分析,不能采用t检验。C项,t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随机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总体。DE两项,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t检验的推广,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其中Ft2。13.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反应的哪一种?( )A.羟化B.还原C.水解D.甲基化E.环氧化【答案】:D【解析】: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使被催化的底物暴露或获得功能基团,如:OH、COOH、NH2、

10、SH等。这些基团不仅增加了反应产物的水溶性,而且使之易于进行相反应。羟化和环氧化均属于氧化反应。D项,甲基化属于相反应。14.抽样调查必须遵循( )。A.等距离抽样原则B.随机化原则C.随意的原则D.样本量相等的原则E.不确定样本量的原则【答案】:B【解析】: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15.引起变量值呈倾向性变化的误差是( )。A.系统误差B.随机测量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A项,系统误差又称偏倚,主要源于设计方案不周密、测量不准确,常见的偏倚包括选择偏倚、测量偏倚和混杂偏倚等。系统误差会引起变

11、量值呈倾向性变化,如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使得整体测量值偏高或偏低。BD项,随机测量误差、过失误差属于系统误差,但均不会引起倾向性变化的误差。C项,抽样误差可以控制,统计推断是基于一定的抽样误差用样本估计总体,抽样误差不会引起倾向性变化的误差。16.以下传染病中,哪一个属于甲类传染病?( )A.病毒性肝炎B.血吸虫病C.伤寒D.霍乱E.麻疹【答案】:D【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17.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答案】:

12、C【解析】:C项,整群抽样的优点是便于组织调查,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缺点是当样本含量一定时,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ABDE项,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机械抽样相较于整群抽样,组织均较不易实现,所花费经费也较多。18.欲对某地25名710名儿童体重与肺活量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不可采用( )。A.回归系数t检验法B.回归系数F检验法C.相关系数t检验法D.查相关系数界值表法E.回归系数的秩和检验【答案】:E【解析】:此题中样本量为2540,并且同一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对相关系数的检验与对回归系数的检验等价,因此在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时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回归系数t检验法;回归系数F检验

13、法;相关系数t检验法;查相关系数界值表法。回归系数的检验不用秩和检验。19.对某化学物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试验开始时每组有大鼠120只;12个月时高剂量组有1只大鼠发生肿瘤,有80只大鼠存活;18个月时高剂量组共有3只大鼠发生肿瘤,有60只大鼠存活;试验结束时高剂量组共有12只大鼠发生肿瘤,尚有48只大鼠存活。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高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为( )。A.10%B.15%C.20%D.25%E.30%【答案】:B【解析】:肿瘤发生率是指整个试验结束后,患肿瘤动物总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即:肿瘤发生率(%)(试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总数/有效动物总数)100%。其中,有效动物

14、总数为最早发现肿瘤时的存活动物总数。依据题意试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总数为12,最早发现肿瘤时(12个月)存活动物总数为80,代入数据得高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12/80)100%15%。20.(共用题干)某研究用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市10处水源中氟含量(mg/L),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别。(1)正确的编秩方法是按两组( )。A.差值从小到大编秩B.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C.原始值从小到大分别编秩D.原始值从大到小统一编秩E.原始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统一编秩【答案】:B【解析】:该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样本,属于配对设计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

15、验,编秩时,按两组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以便分别计算差值为正和为负数据的秩和。若差值为0,舍去不计,样本含量n相应减去1。(2)如果甲、乙两种方法测量值之差中有0.02、0.02,其绝对值的位次是3、4,则这两个差值的秩次分别为( )。A.3.5,3.5B.3.5,3.5C.3.5,3.5D.3,4E.3,4【答案】:A【解析】: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若差值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时,求平均秩次;当符号相同时,既可顺次编秩,也可求平均秩次。秩次本身并无正负之分,将秩次按差值的正、负冠以符号的目的是为下一步计算时区分差值的正负。本题中0.02、

16、0.02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取其平均秩次(34)23.5,加上符号后分别为3.5、3.5。(3)计算得T24.5,T20.5,查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用T界值表:当双侧0.10时,T界值范围为1045;当双侧0.05时,T界值范围为847;当双侧0.01时,T界值范围为352。则P为( )。A.P0.10B.0.05P0.10C.P0.05D.0.01P0.05E.P0.01【答案】:A【解析】: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任取差值为正或负的秩和为统计量T,本题取T20.5。查T界值表时,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等于上、下界值或在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

17、应的概率,本题T20.5,在847内,故P0.10。21.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人群对HCV普遍易感B.人感染HCV后可以产生中和性抗体C.丙型肝炎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D.HCV传播途径以医源性传播为主E.血液透析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答案】:B【解析】:人感染HCV后不产生中和抗体,因此人感染HCV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常发生双重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可应用于人群,其防治难度较大。22.将SKF-525A给予实验动物后,发现苯转变为苯酚速率明显减慢,说明该物质抑制( )。A.单胺氧化酶B.双胺氧化酶C.混合功能氧化酶D.醛脱氢酶E.黄嘌呤

18、氧化酶【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化合物为抑制催化苯转变为苯酚的生物转化酶。此反应是芳香烃羟化反应,是由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因此SKF-525A抑制混合功能氧化酶。AB两项,单胺氧化酶(MAO)和双胺氧化酶(DAO),是催化伯胺、仲胺、叔胺的氧化脱氨反应的酶。D项,乙醇等醇类化学物经醇及醛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羧酸而被解毒。E项,黄嘌呤氧化酶,可促进6-硫基嘌呤2,6-二硫代嘌呤等嘌呤衍生物的消除,还参与某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活化过程,并可催化芳香醛的氧化在钼羟化酶参与的反应中会产生活性氧,导致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23.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可导致肝脏损伤。但如事先给予实验动物SK

19、F-525A,则可见溴化苯的肝毒性作用明显降低,其原因在于抑制了( )。A.单胺氧化酶B.双胺氧化酶C.细胞色素P450D.醛脱氢酶E.黄嘌呤氧化酶【答案】:C【解析】:溴化苯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催化的环氧化反应生成高毒产物,而SKF-525A可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抑制该酶活性,降低溴化苯的代谢活化水平,使其损害作用减弱。24.由t分布可知,自由度v越小,t分布的峰越矮,尾部翘得越高,故正确的是( )。A.t0.05/2,5t0.05/2,1B.t0.05/2,5t0.05/2,1C.t0.05/2,1t0.01/2,1D.t0.05/2,1t0.05/2,5E.以上都不对【答案】:

20、D【解析】:由t分布图像的分布规律可得:t分布属于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自由度越小,t分布越分散,尾部翘得越高。因此,相同的情况下,自由度越小,t值越大;自由度越大,t值越小。或者,可以直接查看t界值表,可发现相同下,随着自由度的增加,t值不断变小。因而自由度为1的t值大于自由度为5时的t值。2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最大不同是( )。A.样本量不同B.观察指标不同C.干预措施不同D.实验终点不同E.观察对象的构成不同【答案】:C【解析】: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干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

21、较和分析各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26.寿命表可用于( )。A.评价社会卫生状况B.研究人口再生产情况C.研究人的生育、发育D.研究疾病发展规律E.以上均对【答案】:E【解析】:寿命表是据特定人群年龄组死亡率编制的一种统计表。说明特定人群在年龄组死亡率条件下,人的生命(或死亡)的过程。寿命表的应用有:评价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以及社会卫生状况;研究人口再生产情况;人口预测;研究人群的生育,发育,疾病发展的规律。27.(共用题干)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0.07。据此资料计算:(1)RR值为

22、( )。A.0.94B.1.30C.0.07D.18.57E.0.87【答案】:D【解析】:相对危险度为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RR1.30/0.0718.57。(2)AR值为( )。A.0.36B.0.87C.1.23D.0.29E.1.30【答案】:C【解析】:特异危险度为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AR1.300.071.23。(3)PAR%为( )。A.92.55%B.0.87C.90%D.95%E.28%【答案】:A【解析】: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PAR%(0.940.07)/0.9492.55%。28.用直条长短

23、表示数值大小的图为( )。A.直条图B.箱式图C.线图D.半对数线图E.百分条图【答案】:A【解析】:A项,直条图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适于分析、比较独立的多个组或多个类别的统计指标。B项,箱式图用于综合描述定量变量的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用“箱体”和两端“触须”表示。C项,线图用线段的升降表示统计指标的变化趋势,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迁情况。D项,半对数线图用于表示事物的发展速度(相对比)。E项,百分条图用于表示某事内部各部分的构成比。29.当样本例数相同时,计量资料的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相比,一般情况下为( )。A.成组t检验效率高一些B

24、.配对t检验效率高一些C.二者效率相等D.大样本时二者效率一致E.与两组样本均数的大小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配对t检验在设计时按照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了配对,因而避免了此混杂因素的干扰。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配对t检验效率更高。30.评价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指标有( )。A.发病率B.患病率C.有效率D.失访率E.病死率【答案】:C【解析】:评价临床试验效果的常用指标有: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等。其中有效率(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为最主要的指标。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分类变量?( )。A.无序分类B.计数资料C.有序分类D.多项分类E.计量资料【答案】:E【解析】:A

25、CD三项,分类变量按是否有序分类,可分为有序分类变量和无序分类变量;按项目数量分类,可分为二项分类变量和多项分类变量。BE两项,计数资料即分类资料,获得分类变量。计量资料即定量资料,不属于分类资料,获得定量变量。32.生存分析中,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与直接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计算简单B.可用于完全数据资料C.可用于未分组小样本资料D.可充分利用不完全数据的信息E.可用实测值绘制出生存率曲线【答案】:D【解析】:A项,寿命表法的计算相对较为复杂。BD两项,实际工作中有时无法获得每个观察对象确切的生存时间,只能获得按随访时间分组的资料,类似于频数表的形式。例如,只有各时间段(年或月)的

26、观察人数、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和截尾人数。所以,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与直接法相比,可充分利用不完全数据的信息。C项,寿命表法一般要将数据进行分组,对有确切生存时间的个案资料,当样本含量较大时,也可整理成时间分组资料。E项,题中两种方法均可绘制生存率曲线。33.致畸试验使用的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该受试物LD50的( )。A.1/51/3B.1/41/3C.1/61/3D.1/81/3E.1/101/3【答案】:A【解析】:传统致畸试验一般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正式试验剂量。正式试验应最少设3个剂量组,另设溶剂对照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一般受试物高剂量不超过母体LD50的1/51/3,低剂量可为LD50

27、的1/1001/30。34.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不包括( )。A.确定接触者检疫的期限B.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进行疾病监测E.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答案】:D【解析】:ABCE四项,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包括: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将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可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则认为可能与措施有关。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D项,疾病监测是指长

28、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它不属于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35.生存分析中的“终点事件”是指( )。A.观察对象失访B.观察对象意外死亡C.观察对象死于其他疾病D.观察对象的治疗方案改变E.反映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答案】:E【解析】:终点事件亦称失效事件或死亡事件,泛指实施某种干预(或随访观察)后出现具有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如肝癌患者手术后的死亡、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安放宫内节育器者发生不良反应而停用、戒烟后的青少年复吸等

29、,均可作为终点事件。36.毒作用敏感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B.修复能力差异C.营养状态和病理状态D.宿主的其他因素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影响毒作用的因素包括: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酶的基因多态性;损伤修复的个体差异;营养状态和病理状态;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等其他因素。37.对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可计算( )。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比值比D.发病率E.罹患率【答案】:C【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获得疾病的发病率,因而无法得到相对危险度,只能够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比值比。38.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常见潜伏期这个时间段

30、内,则可断定此暴发为( )。A.连续传播性流行B.同源暴发C.混合型暴发D.多次暴露E.持续暴露【答案】:B【解析】:同源传播流行曲线的特点是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曲线呈单峰。持续同源传播是持续暴露于同一传染源而导致疾病的暴发,流行曲线快速上升,达到发病高峰后,出现一个平台期。39.下列不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是( )。A.性接触传播B.医源性传播C.血液感染D.母婴垂直传播E.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答案】:E【解析】:ABCD四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异性及同性的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包括静脉输注被感染的血液、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和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及母婴垂直传播三种。E项,艾滋

31、病通过一般的接触传播可能性非常小,故日常生活接触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40.假阴性率也称为( )。A.灵敏度B.特异度C.漏诊率D.误诊率E.约登指数【答案】:C【解析】: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阴性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41.(共用备选答案)A.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B.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D.病原体不断更替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传播的媒介(1)传染过程是指( )。【答案】:C【解析】:传染过

32、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2)传播途径是指( )。【答案】:A【解析】: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在外界的病原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才能进入易感宿主体内,这些物质称为传播因素或传播媒介。(3)流行过程是指( )。【答案】:B【解析】: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

33、能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42.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外( )。A.幼鼠体重增长率B.受孕率C.正常分娩率D.幼仔出生存活率E.幼仔哺育成活率【答案】:A【解析】: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一般的临床观察指标外,主要观察下列4个指标:受孕率: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及受孕情况;正常分娩率:反映雌性动物妊娠过程是否受到影响;幼仔出生存活率:反映雌性动物分娩过程是否正常,如分娩过程受到影响,则幼仔往往在出生4天内死亡;幼仔哺乳成活率:反映雌性动物授乳哺育幼仔的能力。除上述4个指标外,还应观察出生仔鼠的外观畸形。A项,为发育毒性的观察指标。43.生殖发育的过程是指( )。A.体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B.性

34、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C.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着床、胚胎发生、发育、器官发生、胎仔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D.胎儿发育的过程E.胎儿发育及分娩、哺乳的过程【答案】:C【解析】:生殖发育过程是完整连续的过程,为实验设计方便,可将生命周期这一完整过程分成以下6个阶段:从交配前到受孕(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和成熟、交配行为、受精);从受孕到着床(成年雌性生殖功能、着床前发育、着床);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体发育、主要器官形成);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终止(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体发育和生长、器官发育和生长);从出生到断奶(成年雌性生殖功能、幼仔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性、断奶前发育和生长);从断

35、奶到性成熟(断奶后发育和生长、独立生活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成熟)。44.分散度与颗粒状物质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可到达呼吸道深部的颗粒其直径一般( )。A.大于10mB.小于10mC.大于5mD.小于5mE.510m【答案】:D【解析】:直径5m的颗粒物通常因惯性冲击而沉积于鼻咽部;直径5m的颗粒物主要依靠重力沉降于气管、支气管区域,并通过呼吸道纤毛推动的黏液层逆向运动移至口腔,最终被咳出或吞咽入胃肠道吸收;直径在1m及以下的颗粒物可以到达肺泡(呼吸道深部)并被吸收入血,也可经抽吸这样的物理过程和(或)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而移行至细支气管末端,通过黏液-纤毛系统清除,还可进入淋巴系统并在其中长期存留。

36、45.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 )。A.经水传播B.经接触传播C.经食物传播D.经土壤传播E.经空气传播【答案】:E【解析】:人群密集时,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打喷嚏等形成飞沫和飞沫核,极易引起疾病的传播,故经空气传播是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46.为了尽量发现患者,在制订诊断标准时,常常( )。A.提高灵敏度B.提高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采用串联试验【答案】:A【解析】:为了尽量发现患者即提高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使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增加,即提高灵敏度。47.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 )。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

37、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常见的剂量-反应(效应)曲线有以下几种形式:直线:化学物剂量的变化与效应的强度或反应率的变化成正比;抛物线:常见于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或反应率的变化先迅速,以后相对缓慢,成抛物线形;“S”形曲线:反映了人体或实验动物群体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易感性的分布,可分为对称“S”形曲线和非对称“S”形曲线两种形式;“U”形曲线: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如某些维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等,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形状可呈“U”形。48.下列哪一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可以直接获得所研究队列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B.可计算出PAR和RR

38、C.是由因到果的研究D.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E.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答案】:D【解析】: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暴露于某一因素进行分组,因而其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49.在胚胎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为( )。A.胚泡形成阶段B.器官发生期C.着床阶段D.胎儿发育阶段E.性细胞相遇到受精卵形成的阶段【答案】:B【解析】:器官发生期对致畸物最为敏感,是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又称为致畸敏感期。大鼠和小鼠为孕615天,兔为孕618天,人为孕38周。50.反映一个测验工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 )。A.效度B.信度

39、C.样本D.常模E.概念【答案】:A【解析】:效度是指调查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量结果或观察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客观真实性的程度;信度是指调查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所以反映一个测验工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效度。51.同类定量资料下列指标,反映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代表性的是( )。A.四分位数间距B.标准误C.变异系数D.百分位数E.中位数【答案】:B【解析】:B项,样本均数的标准差,通常称为均数的标准误,简称标准误,可用于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说明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标准误越小,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代表性越好,反之越差。ACDE四项,四分位间距和

40、中位数用于描述偏态分布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变异系数用于不同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尤其是量纲不同的变量间的比较吗,百分位数常用来描述数据结构。52.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lyy表示( )。A.(x)B.(y)C.(x)2D.(y)2E.(x)(y)【答案】:D【解析】:lyy表示(y)2,lxx表示(x)2,lxy表示(x)(y)。53.简单直线回归分析中作b的假设检验,其t统计量的自由度为( )。A.1B.2C.n1D.n2E.n【答案】:D【解析】: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中t统计量的自由度与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中方差分析的残差自由度相同,为n2。54.(共用备选答案)A.大鼠B.小鼠C.豚鼠D.家兔E.狗(1)致畸试验首选的实验动物是( )。【答案】:A【解析】:致畸试验可选用两种哺乳动物,一般首选大鼠。此外可采用小鼠,非啮齿类选用兔。(2)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首选的实验动物是( )。【答案】:B【解析】:啮齿类动物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用于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