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宏观经济学_第1页
08宏观经济学_第2页
08宏观经济学_第3页
08宏观经济学_第4页
08宏观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二00九年至二0一0学年第一学期1四、Fed控制货币的工具公开市场运作改变法定准备金改变贴现率2公开市场运作:当Fed从公众购置或向公众出售政府债券时,它就进行了公开市场运作。当Fed购置政府债券时,货币供给增加。当Fed卖出政府债券时,货币供给减少。3改变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银行总的准备金中不能贷出的数量()。提高法定准备金减少了货币供给。降低法定准备金增加了货币供给。4改变贴现率:贴现率是Fed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减少了货币供给。降低贴现率增加了货币供给。5货币政策政策的变动变动的结果政策归类紧缩1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买入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增

2、加扩张性2法定储备金率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降低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张性3贴现率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降低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内容、结果及类型6货币政策的时滞 认识时滞 :指经济中已发生通货膨胀或萧条,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到中央银行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时滞的长短与是否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和正确作出预测有关。 决策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出台并付诸实施的时间滞差。 7奏效时滞。奏效时滞指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货币政策措施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取得效果的时间滞差。前两种时滞称为内部时滞,一般较短,也易于把握。后一种时滞称为外部时滞。要复杂得多,一般在420个月之内,波动

3、性较大。 8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Fed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是精确的。Fed必须同两个问题较劲,它们是由于局部准备的银行制度导致的。Fed不能控制家庭选择作为银行存款持有的货币。Fed不能控制银行选择贷出的货币数量。9银行挤兑与货币供给产生原因:储户疑心银行可能破产,提前提取自己在银行的存款过程:合成效应结果:银行倒闭,贷款得到局部或全部归还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证大多数银行存款的平安。10五、小结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记帐单位和价值储藏。商品货币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货币。法定货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联邦储藏美国的中央银行管理美国的货币体系。它通过公开市场运作、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或贴现率

4、来控制货币供给。当银行贷出其存款时,它们增加了经济当中的货币数量。因为Fed不能控制银行选择贷出的数量或家庭选择存入银行的数量,Fed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是不完全的。11案例:1996-2002年我国连续8次降息现象:1996年5月1日-2002年2月21日,我国央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平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结果:降息累计减少企业净利息支出近3000亿元。 降低了国债发行本钱,对启动投资、促进消费、抑制通货紧缩发挥了重要作用。12时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2年5月1日8月23日10月23日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6月10日

5、2月2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7.475.675.224.773.782.251.98一年期贷款利率10.9810.088.647.926.936.395.855.31存款利率平均降幅0.981.501.100.160.490.501.000.25贷款利率平均降幅0.751.201.500.601.120.500.750.5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4年第2季度13各次降息的特点分析第一次降息是试探性微调(1996.5.1)。背景:1993年-1995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较严重,央行4次调高利率,经济实现实现“软着陆。目的: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消费结果:提高了企业效益,居民

6、消费倾向上升了6.6个百分点,股市进入长达两年的大牛市。第二次降息是宏观调控的转折点(1996.8.23)内容:8次降息中降幅最大的一次目的: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防止经济滑入低谷,宏观调控从紧缩变为扩张结果:扩张经济的目标没有实现14各次降息的特点分析第三次降息是试探性微调(1997.10.23)。背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出口下降目的:扩大内需,减少企业本钱,抑制本外币利差,保卫人民币币值稳定结果:减轻了企业利息负担,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第四次降息是货币供给手段的变化(1998.3.25)背景:1998年头两个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1997年同期平均降低了1.7%,消费、投资均显缺乏内容:

7、除降低利率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为8%目的:增加货币投放,促进商业银行主动发放贷款结果:由于银行惜贷,货币供给目标实现不佳15各次降息的特点分析第五次降息是以前政策的延续(1998.7.1)。背景:物价下跌、实际利率上升(通货紧缩)内容: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超过短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目的:扩大内需,刺激住房消费和加快基础建设结果:减轻了企业利息负担(400多亿),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第六次降息是以前政策的延续(1998.12.7)背景:1998年前10个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1997年同期平均降低了2.5%,实际利率偏高,企业平均利润与利率

8、倒挂内容:降低利率目的:扩大内需结果:为股市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16各次降息的特点分析第七次降息是以前政策的延续(1999.6.10)。背景:物价下跌、实际利率上升(通货紧缩)内容:1999年初,全国零售物价同比下降,内需缺乏。目的:配合财政政策结果:为股市“5.19行情作了铺垫。第八次降息是以前政策的延续(2002.2.21)背景:国际经济放缓;内需不振,实际物价水平在低位徘徊内容:降低利率目的:扩大内需结果:经济进入了扩张期178次降息的效果分析政策导向:刺激需求,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分流储蓄;减轻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影

9、响:1、降息有效的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经济转型,储蓄倾向高降息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推动了消费增长数据:1998年第三次降息后,1999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04亿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10.16%,增幅2.1%188次降息的效果分析2、降息减轻了实际利率水平给国有企业造成的利息负担,拉动了投资国有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1996-1999年的七次降息,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第八次降息,降低了430多亿元中长期贷款的下调有助于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力198次降息的效果分析3、降息的效果因收入分配差距及“银行惜贷而受到限制

10、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内需启动困难;改革领域的市场化增加了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预期银行机构收缩;内部惩罚机制增强,鼓励机制削弱,贷款向大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贷款受到限制20案例评析1、降息要更注重实际利率的作用年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6108.3106.1102.9103.91041997102.8100.899.7101.3101.7199899.297.495.995.899.8199998.69797.696.799.62000100.498.5102.8105.1101.12001100.799.298.

11、799.8100.4200299.298.797.897.7100.221案例评析1、降息要更注重实际利率的作用年份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一年期贷款实际利率19968.469.8419976.939.5419985.077.6119992.966.1720002.245.8320012.235.8120022.035.43注:此数据经人民银行调整,具体算法不做进一步的探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4年第2季度)相关数据22案例评析2、需要深化改革和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总体来看八次降息效果并不理想1、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对利率不敏感2、老产品库存积压,新产品竞争剧烈,市场投资时机少3、居民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不稳定,储蓄倾向强4、国有银行内部监管加强,货币供给大幅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困难23案例评析3、治理通货紧缩需要采取综合措施1、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对经济政策产生适当的反应2、刺激需求的同时,从供给入手,改善经济结构,如大力开展非公有经济、改善产业结构等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机构城市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4案例与货币供给关系的分析1、法定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