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这是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教学重、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
2、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可谓极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3、三、诗歌鉴赏品味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一)读顺畅,通大意。(二)找意象,品意境。(三)找诗眼,抓主旨。(四)依景情,析手法。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喜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相联。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
4、的.相思中所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
5、,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6.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7.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
6、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8.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都很强,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9.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7、“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10.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四、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故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并不罕见。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8、: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
9、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
10、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六、拓展与巩固对写法(悬想的写法)七、作业1、背诵诗歌。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第2篇三维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了
11、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2. 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教学难点: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总)课
12、前预习(导学案)-课堂解析(教学案)-课后复习(考点练兵案)(分)朗读(多样式)-解读(问答式)-研读(答问式)-小结(归纳式)课件准备:与教案配套的PPT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接下来的几句,有没有听过?那么我们品读一下这首诗:看到大屏幕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
13、 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泰戈尔感受:在读这首诗之前,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读了这首诗,我们才知道,有的距离不是用眼睛来衡量的,有的人近在咫尺,心却相隔千里。而经过老师的补充,我们应该有更深的了解。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从千年前传来,被这种伤痛折磨的古人发出的那一声叹息。2.诗词导入隔着亘古的时空,要听清这声叹息可能不易。但是同学们可以通过体会这首诗的感情,自己读出这声感叹。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没有生字词,也不
14、是很难理解。因此,在读的过程中,第一,注意字的读音;第二,仔细体会诗中的感情。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指导及要求:这首诗,就好像一声叹息,叹息应该是轻轻的、缓缓的。同学们的节奏稍微快了一些。但是不要紧,读出感情是读诗的高层境界,也许在学习这首诗的内容之后,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感情。也希望在这堂课的最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这首诗背出来。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基础积累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
15、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目标之4)2“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目标之1)信息筛选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总集,总共是十九首。这十九首诗并非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作者也都不可考。但是都是在同一个年代所作的。钟嵘评价这组诗“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
16、金。”可见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造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被放逐的臣子,被抛弃的妻子,久未见面的好友,流落他乡的游子。我们看到,这些都是可喜之事还是可悲之事?为什么会如此呢?合作探究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这首诗,刚刚我提到了,古诗十九首的诗题都是以诗的第一句为题,同学们可按照自己的理解起了诗名,并思考这个主人公,你们认为,是男子还是女子呢?根据是什么?好,既然同学们都认为是男子/女子,我们就从男子/女子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既然同学们有争议,各执一词,而且好像双方都非常有道理,那么我们暂且还是称它为主人公。下面我们边分析这首诗,边探讨,到底是男子 还是女子呢?男生同学示范朗读一遍(包括
17、诗题、内容,注意断句)。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方法点拨五言诗朗读指导。明确: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
18、居,忧伤以终老。能力提升(目标之三)一、诗歌鉴赏的方法:(结合大屏幕解读)1.读顺畅,解其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师生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下面的环节)(一)思考: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2.找意象,品意境。 本诗主要意象是什
19、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目标之2)本诗的主要意象就是芙蓉,芙蓉就是莲花,我们在哪篇文章中学过莲花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么,莲代表的是什么?高洁的君子之风。还有没有?其实我们还学过一首诗,只是里面荷花换了个名称,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荷花用来喻意境的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在很多情况下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
20、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兰泽”、“芳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原来我跟大家说了,读诗要抓什么?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时候我们猜测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轻快! 好,这一句,主人公踏过江水去采一朵莲花,这个画面,让我们觉得是在哪里?是大漠?塞北?还是江南?我们眼前出现这么一幅画面了,盛夏的江南水边,我们的主人公驾着一条轻舟,慢慢摇着船桨,穿梭在荷叶中,去采那一朵莲花。大家认为,这是一名男子,还是女子?但是,是不是完全排除是男子的可能?3.依景情,
21、析手法;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了要给送给谁呢?从上一句我们知道主人公去采芙蓉,为什么要采呢?现在才知道,是要送人的。大家不要觉得送朵花是小事,我们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和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连在一起。我们现在想表达爱意送什么?什么值钱送什么,还有直接送钱的。而古人和我们不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他们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财宝,往往是一枝花或是一株芳草。我们熟悉的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交好,元稹为御史奉使往蜀地去的时候,看到路旁烂漫的山花,写到“深红山木艳彤红,路远无由摘寄君”。送别的时候不是收拾金银细软让对方带着,而是折一枝杨柳,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因为柳字
22、音近留。我们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说题目可能有同学忘了,但一听肯定会回忆起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的寄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甚至有时候,只是一颗小小的红豆。还是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现在我们应该能够了解到古人所赠之物所寄托的情感了。折花送柳,一方面传达了对亲友的关怀、思念。一方面有寄托了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好,这位主人公赠送的对象,是谁?远方的人。而且结合全文可以知道,是远方的那个爱
23、人。我们思考。主人公是真的采过芙蓉以后,才想到“所思在远道”吗?这一问一答是什么手法?设问。有什么作用?A. 所思,不是才过之后才想到爱人。而是时时刻刻想着他。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之前“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爱人。如果开头就开门见山把对方托出,就显得平淡无味了。B. “远道”透露出什么讯息?爱人不在身边。为下文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做铺垫。起到暗中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情感还能说是欢快吗?失落。那么我们想到,之前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景象是什么景?乐景,可是主人公带的是什么情?哀情。这叫?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我们接触不少了,刚刚提到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在这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中,主
24、人公手拿一朵莲花,站在舟头,独自怀远,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好,从这两句看,我们能读出主人公的性别吗?还是不能严格的区分。一个女子手持莲花,呆呆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或是一个男子,痴情地凝视这江水想着家乡的妻子,都可以成立。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 长路旧乡在哪里?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是什么感情?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体会一下,环顾、漫浩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5、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长路漫浩浩,“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看到的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这一回头,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但是,却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这两句,我们在看一下,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按常理推算,一般离家远行的是男子,第一二句有极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两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我们再接下来看第七八两句。注意:找诗眼,抓主旨;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26、“诗眼”概括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这两句没有顺承上面,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守,那就只能忧伤以终老了。心情如何?忧伤痛苦。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这两句觉得是男子还是女子呢?好像又皆有可能。那么整首诗读完了。我们还是围绕着主人公是男是女的问题,再来梳理
27、一遍。第一二句有极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两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七八句又是两者皆有可能。所以无法判断究竟如何。我们就从两边都分析一下。如果是男子,那么涉江者的是男子,环顾者也是男子。如果是女子,涉江者是女子,环顾着是否一定是同一人呢?环顾着是涉江者的“所思”。这名女子在采芙蓉遥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这个想象出自女子对于男子爱情极深的信任,心有灵犀一点通,衬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话。“忧伤”的也不仅仅是女子一个人,这个画面中相对出现了两个人隔着遥远的长路互相思念,这声叹息也有了回声。这么一想,这首诗的意味更加深刻。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悬想”。是诗人在抒
28、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是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营造一种“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这是从内容、感情上来推断的。其实还可以从常识去推断。游子求仕应当上京,东汉京城在洛阳,怎么会走到芳草胜放的江南江畔呢?况且江南民谣中惯用双关语,“芙蓉”谐音“夫容”,环顾望旧乡的人是这位女子所思的、等待的、怕此生不能再见面的爱人。因此,从两方面去理解
29、都可以,而且从女子的角度去想,还可以引出我们更多的理解。4.找诗眼,抓主旨;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诗眼”是“忧伤”。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我们分析完了,之前我们说这首诗既可以是男主人公,也可以是女主人公,然后我们来看一看马茂元先生的相关评论: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
30、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这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于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总结: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
31、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读诗的最高境界是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一下这首诗。好!谢谢!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全文。并准备默写。2、预习曹操的短歌行,收集曹操相关的资料。【教学反思】以往教学的经验启示 1、 要善于抓诗歌的“诗眼”。2、 要善于通过意象解读诗歌。3、 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4、 要引导学生揣摩诗歌的艺术手法。本节教学的经验总结 语文课是读书课。要重视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在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分析、评论、探
32、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二、通过导学案学
33、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
34、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二)再读,讨论交流(请学生个别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作答,教师明确)1、三、四句一问一答,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明确:这两句在结构
35、上是暗转过渡,为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销魂作铺垫。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对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3、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男子还是女子?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三)精读,合作探究(教师指点精读个别诗句,学生讨论交流作答)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对写手法(四)速背训练(教师指导方法,学生自由背诵几分钟,教师抽查)涉江采芙蓉涉江 ,兰泽 。采之 ?所思 。还顾 ,长路 。同心 ,忧伤 。【拓展延伸】课堂练笔:扩写诗句请同学们选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欢的两
36、句诗歌,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4)要体现自己对诗句的个性化解读。示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扩写。夏秋之交,故乡江南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身处异地的我,设想我的爱人在风和日丽中,正荡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加入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一大乐事呀!采莲之际,她们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挚意。在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被采莲的女子们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简直令
37、人心醉!倾耳细听,我仿佛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她们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课后作业】1、对比阅读: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释:奇树:美树。华:同“花”。 滋:繁盛。荣:即上句的华。贵:一作“贡”,献的意思。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2、请完成赢在课堂的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一、作者与背景1、作者:汉代无名作家2、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南朝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3、作品的主要风格:用浅近
38、凝练,自然和谐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二、思想内容赏析1、全篇的抒情线索:“思”。2、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表现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3、诗句的扩写。三、艺术特色分析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对写的手法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教案第4篇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十九首;2 积累“芙蓉”这类诗歌意象;3理解古人以花草赠人的行为;4分析“还顾”理解诗歌中主人公的形象。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1、多角度解读诗歌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同学们,不知你是否到过江南?夏秋之交的江南,莲叶田田,荷花盛放。在风
39、和日丽的日子里,少女们乘一叶小舟,穿行在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上,她们“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嬉戏、欢笑,好不热闹!看,一位女子正紧蹙娥眉、手拈芙蓉、仰天吟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活动2【活动】朗诵1 先请同学自读,揣摩朗读方法。2再请同学朗读,总结朗读方法,注意断句和朗读的语气。断句: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字格式。活动3【讲授】品析鉴赏诗歌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芙蓉”“兰泽”“芳草” “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
40、雅迷人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借助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赠范晔等诗 理解。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明确: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中主人公的形象。借助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对写法”。明确: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表现主人公孤独、愁怅的形象。这种对家乡方向徒劳无果的张望,把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
41、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情感:黯然忧伤和两个彼此相爱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义。因爱之深,故思之切,故痛之刻骨铭心,故才忧伤以终老。相知相恋不能相聚相守白头到老,真令人伤感。活动4【活动】梳理作者的感情线索心情变化: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训练拓展迁移,对比阅读的能力)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商标注册申请代理合同(示范)
- 手外一般护理常规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培训
- 软瘫期的康复治疗
- 《低碳城市苏湘鄂》课件
- 昆虫记读书分享会
- 《体机产品介绍》课件
- 2024货物出口合同范本
- 制定员工创业精神激发的培训考核试卷
- SB-21066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 2024年湖南土建中级职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培训
- 2024年税务新政培训
- 电商行业直播带货营销策略方案
-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 八上历史全册知识梳理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2024年银行考试-招商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小学-校园文明礼仪-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