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1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2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3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4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2021年北京东城期末)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半干旱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下图是非洲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萨赫勒地区属于()A沙漠边缘地区B水陆交界地区C森林边缘地区D干湿交替地区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A农作物侵入牧区、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B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作物侵入牧区、贫困饥荒C农作物侵入牧区、贫困饥荒、土地生产力下降D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农

2、作物侵入牧区【答案】1.A2.C解析:第1题,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半干旱区,因此可知其位于沙漠边缘地区,A项正确。第2题,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需要种植更多的农作物,因此导致农作物侵入牧区,荒漠化加剧,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导致贫困饥荒,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故选C项。(2021年西南四省名校联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图甲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

3、化趋势,图乙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5题。甲乙3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减弱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4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水平5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鼓励科技创新,

4、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ABCD【答案】3.D4.B5.A解析:第3题,下游地区碳排放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经济发展重心由早期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转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因此选D项。第4题,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部分地区,重工业发达,能源使用量大,因此碳排放量大,B项正确。第5题,考虑黄河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正确;中游主要是山西、陕西部分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

5、标,错误;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正确。(2021年吉林长春期末)“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完成第67题。6“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C经济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7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6.C7.B解析:第6题,“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节约了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了经

6、济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第7题,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共同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共同性原则。故选B项。(2021年广东深圳期末)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如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810题。8历史上,龙脊梯田的主要功能是()A保持水土B生产粮食 C传承文化D美化环境91999年之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A产业升级需要B劳动力短缺C耕地面积减少D生

7、产效益低下10“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生态B形态C业态D文态【答案】8.B9.D10.A解析:第8题,龙脊梯田有2000多年的开垦历史,当时为农业社会,梯田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粮食,B项正确。第9题,读材料可知,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梯田种植粮食,生产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便外出务工维持生计,D项正确。第10题,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1年江苏南京学情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材料静脉产业生态工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资源化,以实现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负荷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属于城市环境经济,市场竞争力不强。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苏州市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区总投资约13.7亿人民币,共由十余个项目组成(如下图)。目前已具备全面解决苏州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成为全国首家综合处置城市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的环保产业示范基地。(1)简述苏州光大静脉产业园建设的地理条件。(2)说出科技在静脉产业园区建设中所起的作用。(3)指出推广静脉产业园

9、建设可能面临的困境。(4)结合产业循环图,说明静脉产业园建设在城市环保产业发展中的益处。【答案】(1)苏州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生产与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大;缓解能源危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需要;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的支持等。(2)提供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垃圾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收益。(3)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环保压力大等。(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多能源和资源;提升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环保产业结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延长环保产业链,增加经济收益等。12(2021年

10、辽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分鲑鱼洄游到莱茵河繁衍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率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鲑鱼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可保持其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生长。材料二莱茵河是一条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自南向北穿越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等九国的国际性河流,其流域面积位于欧洲第三位,内河航运发达。200年前莱茵河中的鲑鱼数量丰富,20世纪50年代,鲑鱼在莱茵河流域彻底消失。1987年10月1日,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各成员国部长会议正式通过了“莱茵河行动

11、计划”,内容包括珍贵鱼类重返莱茵河(以“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等内容。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莱茵河流域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不断激化。瑞士、法国等莱茵河沿岸各国在干流及其支流上相继建成一百多个水坝。德国种植业主要集中于南部谷地,特别是莱茵河谷地,除了种植粮食和甜菜等作物,还分布有大量的葡萄、啤酒花的种植区。历史上多次发生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国际争端,触发国家安全事件。(1)请结合水环境变化,分析20世纪50年代鲑鱼在莱茵河流域消失的可能原因。(2)请结合国际性河流的特点,提出能让鲑鱼重返莱茵河的可行措施。(3)依据“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针对莱茵河的治理哪些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什么?【答案】(1)随着莱茵河沿岸各国人口增加和工农业规模的扩大,莱茵河水量锐减、水质变差,水中氧含量下降,不利于鲑鱼存活;同时各国争相建设水坝和改造航道,阻断了鲑鱼的洄游之路;特别是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最终导致鲑鱼在莱茵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