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课件第二章果园建立_第1页
《果树栽培学》课件第二章果园建立_第2页
《果树栽培学》课件第二章果园建立_第3页
《果树栽培学》课件第二章果园建立_第4页
《果树栽培学》课件第二章果园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果园建立 第一节 果树种类和品种选择一、种类和品种选择的条件1.优良品种、有独特的经济性状;2.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3.适应市场需要。二、种类和品种的选择和配置1.种类和品种选择的依据:果树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果园的经营目标;当地的交通状况、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 2. 果树种类和品种的配置:(1)主栽果树种类和品种的配置:原则上要求应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和耐贮运的特性。果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相统一;在同一果园(小区)内,应以一种果树为主;在同一树种内,应考虑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搭配,主栽品种一般在80%以上。(2)授粉品种的选择:自花不实、雌雄异株、雌雄异熟均须配置授粉树

2、;即使自花结实品种,配置授粉树亦能提高坐果率。授粉品种应具备的条件: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与主栽品种生长势、寿命基本一致;进入结果期早,无大小年现象;花粉量大、发芽率高;果实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授粉品种的配置: 授粉树一般占总数的10-20%。传粉媒介有效授粉距离在5060m。授粉品种配置方式有:中心式:授粉品种在中心,周围8株主栽品种;行列式:每隔37行配置一行授粉树;等高栽植: 第二节 果园规划和设计一、园地选择(一)园地类型和特点1.平地:指地势较为平坦,或向一方轻微倾斜或高差不大的波状起伏地带。特点:气候和土壤因子基本一致,没有垂直分布变化,水分充足,水土流失较少,土层较深厚,有机质

3、含量较多,果树生长结果良好,产量较高;但平地通风、光照、排水均不如山地,果实的色泽、风味、含糖量、耐贮力也比山地差。平地地形变化较小,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管理,劳动生产率高;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果园规划设计与施工方便,投资较少,效益较高。 (一)园地类型和特点平地类型: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水源较充足,交通便利;果树生长结果好,产量高,效益较好。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区建园。泛滥平原:指河流故道及沿河两岸的沙滩地带。土壤质地主要是沙砾,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养分缺乏;蒸发量大,易干旱,土壤容易盐碱化。应首先营造防风固沙林,改良土壤,解决灌溉问题,以充分发挥沙

4、荒地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高,品质好的优势。滨湖滨海地:濒临湖、海大水体,依靠大水体的调节作用,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稳定,受低温或冻害等灾害性天气为害较少。应首先营造防护林,减少风害;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止盐碱。 2.山地特点:山地具有垂直分布带和小气候带的特点。山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气候与土壤的垂直分布带,呈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的气候带变化,与水平方向从赤道低纬度高纬度而出现的气候带的变化一样。小气候带是由于山地地形复杂而形成的。山地空气流通,日照充足,温度日差较大,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果实着色和优质丰产。山地的评价:斜坡是构成山地和丘陵地的基本单位。斜坡的坡度、坡向和坡形,直接关系到

5、山地的评价。山地的坡度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一般5以下为缓坡,5-20为斜坡,20-45为陡坡,45以上为峻坡;5-20的斜坡是发展果树的良好地段。应选择生态最适带及小气候带建立果园,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丘陵地类型:通常将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200m以下的地形划为丘陵地,并将顶部与麓部相对高差小于100m的丘陵称为浅丘,相对高差100200m的称为深丘。丘陵地的评价:深丘的特点近于山地,浅丘的特点近于平地。与深丘相比,浅丘坡度较缓,冲刷较轻,土层较深,气候条件差别不大,交通较方便,是较为理想的建园地点。 4.海涂特点:海涂地势平坦开阔,自然落差较小,土层深厚,富含

6、钾、钙、镁等矿质养分;土壤含盐量高,碱性强,易出现缺铁黄化;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低下水位高,易受台风侵袭。建园要点:应选择地势较高,有淡水源,交通及排灌良好的地方建园,并注意台风的危害。 (二)园地选择的依据园地的选择常以气候、交通、土壤、水源、社会经济等条件为依据。1.气候条件;2.交通条件;3.土壤条件;4.水源条件;5.社会经济条件。 二、果园的土地规划(一)果园小区的规划:果园小区又称作业区,为果园的基本生产单位。1.划分果园小区的依据:同一小区内气候及土壤条件基本一致;在山地和丘陵地,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防止风害;有利于运输和机械化管理。2.小区的面积:平地120180亩

7、;山地和丘陵地1530亩。3.小区的形状和位置:小区形状多采用长方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平地小区长边与主要风害方向垂直,防护林沿长边配置;山地丘陵地的可采用带状长方形,小区长边与等高线一致。其优点是:有利于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小区内气候和土壤条件一致;可以减少土壤冲刷。 二、果园的土地规划(二)果园道路系统的规划:各级道路,应与小区、防护林、排灌系统等统筹规划。1.主路:68m。要求位置适中,贯穿全园,通常设置在栽植大区之间。山地可以环山而上。2.支路:46m。常设置在大区之内,小区之间,与主路垂直。山地支路可沿坡修筑。3.小路:13m。设置在小区内,是主要的作业道。以人行为主或通过大型机

8、具。(三)辅助建筑物规划:包括办公室、车库、工具室、贮藏库等。(四)绿肥与饲料基地规划:采取种草(饲料、保持水土)-养畜肥料果园的生态模式。 三、果园规划和设计中的其他问题(一)防护林1.防护林的作用:降低风速、减少风害;调节温度、提高湿度;保持水土、防止风蚀;有利于蜜蜂活动,提高授粉受精效果。2.防护林带的结构及其效益:稀疏透风林带:可分为上部紧密下部透风(无灌木)类型及上下通风均匀的网孔式类型两种。以距林带高1015倍的地带防护林效果最好,平均降低风速28%。具有通气良好,冷空气下沉缓慢,辐射霜冻较轻的优点。适宜的林带透风度为3550%。紧密不透风林带:由数行或多行高大乔木、中等乔木及灌木

9、树种组成。在林带高20倍范围内,平均风速降低59%。具有防风效益好,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效果也较好,但由于透风能力低,冷空气容易在果园中沉积而形成辐射霜冻。 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选择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选择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选择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选择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选择果园规划和设计园地规划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力强,尽可能用乡土树种;生长迅速,枝叶繁茂;抗逆性强;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且不是果树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果园防护林的营造:防护林的配置:主林带方向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而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林带与风向之间的偏角不超过20-30。林带间距离:一般背风面

10、的有效防护范围大约在树高的2530倍,主林带间的距离300400m,副林带的距离500-800m。林带的宽度:防护林占地一般在1.53.5%,主林带由58行组成,副林带由24行组成。营造技术:乔木株行距1.52m,灌木11m;林带内部乔灌混交或针阔混交方式;在果树栽植前12年营造防护林。防风网的设置:利用化学纤维织成的网作为防风网。 (二)排灌设施1.果园灌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灌溉系统分为地面灌、喷灌和滴灌三大类。地面灌溉系统由水源与各级灌溉渠道组成。水源:主要是蓄水(水库)和引水(引水渠)。灌溉渠道:果园地面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和毛渠(园内灌水沟)三级。干渠将水引到果园并纵贯全园;支渠将水

11、从干渠引到小区;毛渠则将支渠的水引至果树行间及株间。灌溉渠道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a.位置要高,便于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积;b.与道路系统和小区形式相结合;c.输水的干渠要短;d.修筑材料应能减少干渠的渗漏损失,增强牢固性;e.应有纵向比降,以减少冲刷和淤泥。一般干渠比降1/1000,支渠比降1/500。 2.果园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果园排水的意义:减少过多水分,增加空气含量;促进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流,提高土壤温度;激发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质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善果树营养状况。1.明沟排水:明沟排水是在地面上挖掘明沟,排除径流。a.山地或丘陵地:由等高沟与总排水沟及拦截山洪的

12、环山沟组成。总排水沟应设在集水线上,排水沟应设在梯田的内沿。b.平地:由小区内的集水沟、小区边缘的排水沟与排水干沟组成。集水沟与小区长边走向一致,干沟应在地形最低处。2.暗沟排水:暗沟排水是地下埋置管道或其他填充材料,形成地下排水系统,将地下水降低到要求的深度。其优点是不占用土地和不影响机械管理和操作;但需要较多器材和投入,对技术要求也较高。有完全暗沟和半暗沟两种类型。暗沟排水系统和明沟排水系统基本相同,也有干管、支管、排水管之别。 (三)水土保持1.水土保持的意义:减少冲刷,提高产量,保护生态。土壤冲刷速率的影响因素有:降水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2.修筑梯田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13、梯田的作用:a.拦蓄降水,减少冲刷;b.便于耕作,易于排灌;c.提高地力,促进增产;d.改善环境,减轻灾害。 梯田的结构与设计:a.阶面:根据倾斜方向分为水平式、内斜式和外斜式三种;阶面横向比降不宜超过5;在5-20的斜坡范围内,阶面宽度可以小于树冠径的1/4;b.梯壁:按照梯壁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分为直壁式和斜壁式。垒壁角45-50,削壁角65-75;c.边埂和背沟:外斜式梯田必须修筑边埂以拦截阶面的径流,宽度为2030cm;内斜式梯田应设置背沟,即在阶面的内侧设置小沟,沟深与沟宽为30-40cm。 3.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植被覆盖的作用:防止土壤浸蚀;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14、植物覆盖的规划:a.山地或深丘果园顶部配置森林,可防风,涵养水源,防止土壤冲刷;b.园内配置植被的方式有:等高横行播种短期作物;隔行生草;行间种植多年生牧草或绿肥; 4.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 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抗冲刷能力。 (四)果园的连作障碍1.概念:在同一园地的土壤中,前作果树使后作果树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连作障碍(orchard replanting problem)。2.原因:积累了有害物质;线虫和土壤病原物增多;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缺乏。3.改进措施:去除前作残余物;轮作;土壤消毒;客土;增施有机肥。 第三节 果树栽

15、植一、栽植前的准备1.土壤改良:2.定点挖穴:确定栽植点,并按点挖栽植穴。3.苗木准备:4.肥料准备:二、栽植时期1.应视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树种而异;2.落叶果树以春、秋季为多,常绿果树可在春、夏、秋季栽植。 三、栽植密度(一)确定栽植密度的依据:1.树种、品种和砧木的特性;2.地势和土壤;3.气候条件;4.栽培技术;(二)主要果树常用栽植密度:(三)计划密植:是一种有计划分阶段的密植制度。实施计划密植的要点是:栽植前作好设计,预定永久株与临时株。临时植株的数量常为永久株的13倍。 四、栽植方式(一)长方形栽植:栽植株数=栽植面积/行距株距;(二)正方形栽植:栽植株数=栽植面积/(栽植距离)2 ; (三)三角形栽植:三角形栽植是株距大于行距,两行植株之间互相错开而成三角形排列。这种方式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但由于行距小,不利于机械作业。栽植株数=栽植面积/(栽植距离)20.86;(四)带状栽植:带状栽植即宽窄行栽植。带内由较窄行距的24行树组成,两带之间的宽行距(带距)为带内小行距的24倍;可增强群体的抗逆性(防风、抗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