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4页
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大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微语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理解必备知识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掌握关键能力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江苏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一、传记类散文1.选文特点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

2、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理解必备知识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2)人物的主要事迹。(3)人物的性格作风。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

3、下内容:作者的直接评价;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3.形式特点(1)结构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

4、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通常来说,人物传记类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哪个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所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2)用语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

5、面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二、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一种借助人、事来表达观点的文体。阅读难度远大于传记类散文。它包括三类:一类是标以“论”“辩”等字眼的纯论述文,如古代的论辩、杂说、奏议等;一类是标以“记”等字眼的议论成分较多的杂记和游记;一类是标以“疏”“序”“书”等字眼、以实用文体形式表现的论述文。议论性散文一般融记叙性、议论性于一体,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

6、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关键能力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

7、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二、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4)

8、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2.阅读步骤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辨理。(1)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记中传主的姓名、官职、事迹等情况,议论性散文中还包括表明观点的词语。“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

9、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别的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2)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3)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三、两种文体整体阅读示例(一)传记类散文1.阅读要求和步骤(1)阅读要求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

10、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人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的重点。从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

11、力、勇力超常、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些都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加以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一些对事件的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

12、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2)阅读步骤同前面阅读步骤大致相同,分为两步:第一步:粗读整体概览。(粗读正文,浏览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2.整体阅读示例(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

13、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

14、,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答案第一段:介绍欧阳发为学刻苦,尊师重道。第二段:介绍欧阳发治学方面的特点。第三、四段:介绍欧阳发治官方面的特点。第五段:补充介绍欧阳发的家庭情况及作铭原因。整体阅读810分钟2.明事知人:概括欧阳发的主要事迹及性格作风。答案(1)欧阳发学习刻苦,对胡瑗极尽师礼。长大后,更专注于学问,学养深厚。为官时曾解决了皇曾孙服制问题,参与修订完成天文

15、书。(2)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性格耿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道德学问俱佳。1.对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解析可用代入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到原文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C项“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做题验证约10分钟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 的学问。

16、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 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 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 下了这篇墓志铭。解析D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而宪来求铭”可知,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而不是苏轼。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译文:_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译文:_欧阳发担

17、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解析“掌”,掌管;“检束”,检点约束;“从”,跟从。解析“治”,担任;“无”,无论;“所创立”,“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创立的东西。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解析首先要逐段阅读原文,明确每段的主要内容,并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语句。第一段说他“笃志好礼,刻苦于学”,第二段说他“自书契以来至今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第三段写他参与编修天文书。根据以上内容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君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

18、。为人纯朴、诚实,不欺骗别人,表里如一,淡泊名利,没什么嗜好,而专心一意喜欢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当时文忠公已经地位尊贵,欧阳发十五岁,以老师之礼对待胡瑗,谦恭谨慎,后来又尽其所能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欧阳发长大以后,更加专注学习和问难,不研究科举文章,单单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现在,君臣朝代,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没有不学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做一些抄写原文之事来应付眼前,一定要深入剖析根源来了解事物的始终。评定编次,使知识分门别类,考查一定能找到,找到了一定可以用。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

19、,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驾崩,皇帝命令制定皇帝曾孙服丧的制度。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刚要上朝面见皇上,召请欧阳发向他询问皇曾孙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地向他阐述,陈襄就上奏采用了他的建议。这时,正下令司天监讨论古代占卜的书是否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协调后编成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陈襄正好是总监事,就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欧阳发为此推究考证对错,筛选编次,修订完后,皇帝诏令将书藏在太史

20、局。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著述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没有完成的还有几十篇。欧阳发的夫人吴氏,是先前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为寿安县君。欧阳发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欧阳发被埋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的欧阳文忠公的墓地,欧阳宪来请我写了这篇墓志铭。(二)议论性散文1.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辨题识体,把握议论话题及写作目的“论”是论断事理;“议”与“辩”,侧重于反驳、辩驳、辩论;“原”是推本求源;“说”多着眼于说明、申释;“解”则偏重于解释疑难。文题,通常会标明文体,我们可以根据题

21、目和标明的体裁,去把握议论话题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贾谊的过秦论属于“史论”,是议论性散文。另外,有些议论性散文的标题是以实用文体形式出现的,如“疏”“书”“序”等。有的出现论题,如2014年江苏卷文言文题目“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的“论为师道”;有的则无论题,如2013年浙江卷文言文题目“送丁琰序”。这些特点也要关注。概括内容要点,把握结构,理清思路议论性散文一般开篇点题,展开论题;中间写人叙事,展开论据;结尾联系现实申发观点。按照这个思路,观察段落构成,按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说理的结构和思路,初步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性散文阅读的核心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

22、此,在把握全文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留心下列内容:a.首尾。古人写议论文通常把自己的观点放在开头或结尾,开篇的论点、结尾的看法,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直接体现,所以应格外关注。b.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的话语往往也是作者观点态度的直接体现。阅读时需把这些话语圈画出来揣摩品读。品读时要注意作者的语气和笔调,不同的语气和笔调,有时会显现出不同的观点与态度。c.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特点。古诗鉴赏要“知人论世”,文言文阅读有时也要通过了解一下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主张来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2)阅读步骤第一步:粗读整体概览。(粗读正文、注释,浏览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2.

23、整体阅读示例(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

24、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

25、节)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整体阅读810分钟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1.对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6、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做题验证约10分钟解析A项“益”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实。B项“以韩责我”中的“韩”指韩愈,只能翻译成“用韩愈来要求我”,不能翻译为“用韩愈来指责我”。C项“攻其车”中的“攻”,根据上下文,不能翻译成“进攻、攻打”;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句,再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加工、加固”。D项可以联想到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为“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27、.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解析A、C、D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联系伶官传序中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来理解。“其”的用法可以根据位置判定。A、C、D三项中的“其”后均是名词;B项中的“其”放在主谓之间,是作语气副词用。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译文:_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为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译文:_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解析“若”,至于;“薄世”,浮薄的世人;“当”,承担。解析“谋于知道者”,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其中的“知道”是古今异义词,精通学问之道;“诸”,兼词,相当于“之于”。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解析先在文中找出点明原因的句子,第一段中有“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第二段中有“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段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