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1.gif)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2.gif)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3.gif)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4.gif)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959530c68d07ea2de3318a1277e7343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一讲 导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财政对文化遗产的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中国文物工作的重点正在向文化遗产方向转变。由于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文化遗产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间的矛盾逐渐尖锐,这也促使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学、考古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等不同学科的一些学者将研究方向调整到文化遗产保护方向,共同应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一.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定义说到文化遗产学的概念和定义,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恐怕会认为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正如我们的“
2、文化”术语有许多不同种的解释一样,我们的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也有着不同的解读。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是由“文化” 和“遗产” 两个词组成,前者是后者的修饰词,以区别“自然”的遗产。那么,什么是遗产?什么又是文化遗产呢?1. 什么是遗产?“遗产”一词从字面理解,是指留给后代的财产。另据考证,英文“遗产”(heritage)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中国:后汉书郭丹传:“ (郭) 丹出典州郡, 入为三公, 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1)遗产的要素一“遗产”不等于“财产”,遗产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完成代际传承,即上一代人遗留给下一代人的财富。一代人习惯上的年代跨度是253
3、0年,也就是说作为遗产必须要有30年以上的时间距离,当代的创造物不能作为遗产。问题:“20世纪遗产”的概念1986年,作为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带来的联动效应,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研究当代遗产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了“当代建筑申报世界遗产”的文件,内容包括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定义和如何运用已有的世界遗产标准评述近现代建筑遗产。随后,一系列关于二十世纪遗产的会议相继召开。 20世纪文化遗产的概念也从建筑拓展到其他领域的人类创造,一些存在仅数十年的城市园林、体育场、飞机场、纪念碑、雕塑、工业中心、供水系统、港口码头、海上石油钻探平台以及粮仓、铁路、生产线等
4、也开始作为遗产来加以保护。受国际思潮影响,中国在2008年4月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2012年7月,由中国文物学会、天津大学和市国土房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天津召开。研讨会旨在传播国内外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研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规划、设计、技术、工艺理念,探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管理策略。国际社会关于“20世纪遗产”的定义以及甄别方法仍有争议,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成果,但“20世纪遗产”这个概念无疑是不严谨的,应当慎用或不用。问题一:“20世纪遗产”这一概念距离现在的年代距离不明确,20世纪后期的创造物还
5、没有完成代际传承。与遗产概念的要素之一不合。问题二:“20世纪遗产”这一概念具有衍生性,它会衍生出“21世纪遗产”等新的不确切遗产概念。“20世纪遗产”“21世纪遗产”“20世纪遗产”近现代遗产附: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凡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且有50年以上历史,在建筑、考古、工程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地区、遗址、建筑物、构造物和其他实物,都列入需要登记造册的范围。反例1.巴西首都巴西利亚,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 “它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规划专家卢西奥科斯塔和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想了城市的一切,从居民区和行政区的布置到建筑物自身的对称,它表现出城市和谐
6、的设计思想,其中政府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的建设开始于1956年,1960年基本建成,1987年就被列为世界遗产,号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但也是很有争议的世界遗产。反例1.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本利朗角(Bennelong Point), 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由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 1973年正式落成。以其特有的帆和贝的造型,衬托悉尼港湾的地形,构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景观。1981年,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以“竣工不足10年的建筑作品无法证明其
7、自身具有杰出价值”的理由予以否决。2007年6月28日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有学者主张应该申报世界遗产,该不该呢?提示:文化遗产要具有历史感,要有年代价值,否则将与遗产的概念不符。我们当代人们拥有的财富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己创造的,一部分是继承先前的,在我们这一代,只有后者具有遗产的资格。完成了代际传递,这是遗产的基本特点之一。(2)遗产的要素二地球自然进化的产物还是人类创造的遗留,完成代际传递到我们这一代的财富,可以说是满目皆是,我们不能都作为遗产将其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这一代还必须消耗这些财富,我们只能有选择地保护这些财富中的一
8、部分,将其传递到子孙后代。要选择哪些祖先流传下来的财富可以消耗,哪些不能够再消耗,需要有可以依据的标准,这就产生遗产这个概念的第二个要素珍稀性。所谓珍惜性,就是要作为我们遗产保护学界的遗产,还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它必须已经很少,已经稀缺,甚至濒危,我们不能再消耗这类先前遗留的财富。例1.华南虎老虎,尤其是华南虎,历史上分布很广、数量很多的物种,历史上老虎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历代都是作为消灭对象。近几十年来,野生的华南虎已经绝迹,东北虎也成为稀有动物,需要加以特别的保护,才能使这个物种延续下去。珍希方成其为遗产。北梦琐言逸文:“唐大顺、景福已后,蜀路剑、利之间白卫岭、石筒溪虎暴尤甚,号税人场
9、。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甲列队而过,亦遭攫搏。”清史稿孝义二:“任四,甘肃渭源人,农也。徙家狄道,父死于虎,四乃习鸟枪,誓杀百虎报父仇。四已老,计所杀虎九十有九卒时犹寝虎皮也。”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经过20世纪50和60年代持续进行的大规模捕杀(根据我国皮毛市场每年虎皮收购量的不完全统计,1956年全国收购虎皮1750张),华南虎种群遭受重创,一蹶不振。当时,政府宣布华南虎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战争,还组织专门的打虎队,野生华南虎通过这次打击,以及以后的持续捕杀,基本灭绝。1966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在哺乳动物红皮书中将华南虎列为E级
10、,也就是濒危级。1977年农业部修改了规定,将华南虎从黑名单转移到红名单,东北虎仍然是保护种类的首位,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属于禁捕的第二类。1979年,农业部将华南虎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但这些措施已经晚了。 20002001年的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搜索过程中没有看见一只野生虎的身影,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国内仍然没有放弃搜寻的希望。花絮:周老虎的出现。例2.中国的历史城镇在浙江新安江水库,也就是闻名遐迩的千岛湖的水下,沉睡着两座昔日的县城,即贺城(淳
11、安县原县城)和狮城(原遂安县县城)。1959年,为了建造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原淳安县、遂安县两县合并为现在的淳安县,29万人从此离乡移居,两座古城从此深埋水下。狮城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得名于原遂安县城北部的五狮山。它从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起作为遂安县治,到1959年被淹,历时1339年。千岛湖形成后,原来的五狮山变成了千岛湖遂安列岛东端的五狮岛。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派出水下摄影师拍摄了千岛湖水下遗址,可以看到这些遗址还有城墙,牌坊、庭院和一些建筑也还耸立,当时就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我当时也应中国国家地理之约发表感言,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
12、城镇和村落,是我国最具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传统人文景观。这种景观在四五十年前的中国随处可见,只是整个社会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被“改造”得千疮百孔。新安江水库所定格的连贯的传统人文景观,在当今已经很少能见到,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千岛湖下的历史城镇遗址是个极端的案例,我们再举一个现存的历史城镇的例子,这就是西南的丽江古城。丽江极其偏僻。明代王士性广志绎卷之五这样描述当时的丽江及其统治者木氏土司:迤西土官惟丽江最黠,其地山川险阻,五谷不产,惟产金银然千金之家亦有饿死者。郡在玉龙山下,去鹤庆止五十里而遥,然其通中国只一路,彼夷人自任往来,华人则叩关而不许入,一人入,即有一关吏随之,随则
13、必拉以见其守,见则生死所不可知矣,故中国无人敢入者。丽江古城不过是中国数以千计的县城中的一个,这样的城市在中国过去比比皆是。经历了上世纪前半期的战乱破坏和后半期的建设破坏,基本当然无存。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两个世界遗产外,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丽江能够成为引人瞩目的县城一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与它僻在滇西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分不开的。当其他历史城镇都当然无存的时候,硕果仅存的丽江和平遥自然就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注:丽江成为世界遗产,有一系列的原因,区位仅是其一。美国人约瑟夫洛克(Josefh F.Rock 1884-1962)为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介绍丽江的系列文
14、章和他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俄国人顾彼得在丽江的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改造实践,以及丽江人本身利用世界遗产的称号来发展旅游经济的策略,都发挥了作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云南大理贵州安顺老照片中的西南城镇(3)遗产的要素三遗产在完成了代际传递,并且在这个重复的传递过程逐渐变得稀缺,稀缺使得遗产具有了年代价值。既然遗产不具备新物价值却具有年代价值,年代越古老就越珍稀,价值自然越高。那么,是不是年代不古老价值就不高,就不作为遗产来保护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遗产除了具有年代价值外,还具有典型价值。某类遗产尽管年代并不久远,存世数量也很多,但该遗产在同类遗产中最具代表性和经典性,且已经完成代际传递,它
15、也具有需要保护的遗产价值。遗产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是经典价值,这是遗产的第三个要素。例:古籍善本古籍善本有两种,一是文物性善本,这种善本具有稀缺性;一种是校勘性善本,这种善本具有经典性。文物性善本具有年代价值,它当初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劣本,但物以稀为贵,到了今天只有这一种版本了,它就成为了善本。遗产也是如此。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当初不过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因为年代早(一说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一说不是最早但也是唐代建筑),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及彩塑2.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有人做过统计,据说有164种以上。人类学的鼻祖
16、英国学者泰勒是第一个从学术的角度对文化进行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的综合体,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英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952年,美国学者克罗齐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与考察一书中,对西方160多种文化的定义进行了评析后,提出了他们新的定义:“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这两位学者是文化人类学家,强调了人们的创造物,这与我们考古
17、学家所说的文化类似。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经常共存的一群具有共同特征的古代遗迹和遗物的综合体。这个文化与我们刚才提到的“文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考古学家过分注重基于考古发掘出来的可视的古代遗存,这只是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从时间上来说,它是过去的已经终止发展的人类遗存;从形态上来说,它只是物质层面的而没有包括精神层面的。我以为,关于文化的解释,泰勒已经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以后的学者又有补充和发展。美国学者罗伯特F莫菲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意义、价值和行为标准的整合系统,社会的人们据此生活并通过社会化将其在代际传递。”美罗伯特
18、F莫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文化具有以下特点:“文化定义关键部分就是,它意指行为的规则和确定方式,而不是指行为的本身”;“文化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导引和对这个世界经验的符号表达”;“文化也是所有知识、信念和生存技能的百科全书”;“行为的不同习惯方式,以及某些特定的物质制品或艺术风格,可以使文化具有典型特征。”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凝固下来在代际传承的价值观念、社会机制和行为规则,社会的人们据此思维、交流和行为,并且产生和创造具有特征的物质制品或艺术风格。文化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表层是我们容易观察的人们思维、交流和行为的产物,它使文化具有特征;中
19、层是人们的思维、交流和行为,它使文化变得丰富多彩;深层是决定人们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机制,它是文化的核心和价值的所在。3. 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从“遗产”一词演变而来。遗产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或继续延续)传承给后继文化的遗留。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遗产保护学界的文化遗产,应具有珍稀性和经典型,需要加以人为干预才能继续保存下去人类文化的遗留。“文化遗产”与“文物”文物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概念。近代概念的“
20、文物”与“古物”相近,但不完全等同。“古物”:“古物是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1930年国民政府古物保存法)。“文物”:“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物质遗存的总称。”(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文化遗产与文物的关系引自刘世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文化财”日本的“文化财”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广的概念。依据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受到保护的文化财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有形文化财;(2)无形
21、文化财;(3)民俗文化财(包括有形和无形两部分);(4)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5)传统建筑物群;(6)文化财保存技术;(7)埋藏文化财;其内容庞杂而宽泛。 二. 遗产保护学科中国遗产保护学兴起的背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财政对遗产保护的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中国文物工作的重点正在向文化遗产方向转变。由于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公众对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遗产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间的矛盾逐渐尖锐,这也促使考古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民俗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将研究方向调整到文化遗产方向,共同应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从既有
22、学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看遗产保护学遗产学或文化遗产要成为一个学科,首先面临的是它与既有学科的关系问题。就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界来说,中国文博系统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三方面的人才组成,在中国“遗产热”兴起以后,有人开始提出这样的认识,从文博系统的人才构成和从业范围来看,他们都可以统一到“文化遗产学”的框架内。考古学从事的是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博物馆学从事的是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文物保护从事的是文化遗产的保存与维护。如果按照这种认识,文化遗产学就是一个包括了上述三个学科或更多学科的十分庞大的学科体系(自然遗产学则还包括了地学、生物学等学科在内)。任何学科都有它赖以生
23、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都有它基本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体系,都有它独自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但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借鉴的是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类型学,并采用了哲学的、人类学的、民族学的和历史学的理论作为考古学文化的解释手段,它的研究目的也与历史学相同。因而,考古学只能作为历史学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学科设置过去将历史学列为一级学科而将考古学作为其下的二级学科,这无疑是恰当的。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博物馆本体和它的受众,它的本体是博物馆藏品和博物馆陈列,除了藏品的管理和研究外,它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藏品的陈列展示在博物馆与受众间搭建一道交流的桥梁,从而发挥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因而博物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来自哲学(包括美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但根据博物馆性质的不同,在藏品研究和陈列设计上,还需要具有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等不同学科专家的参与。博物馆性质、功能和类型的复杂性,制约了它学科建设的独立性,这也正是博物馆学至今仍然不够成熟的原因之一。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包括了工程保护和化学保护两大系列,前者主要是历史建筑专业和岩土专业(在涉及水下或水滨文物时,水工专业也非常重要,如重庆涪陵区的白鹤梁保护工程,就是以水工专家葛修润先生为主体的保护团队),它的学科基础是地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 电信行业人才招聘与培养的双重策略
- 足球场护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蜜蜂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纤维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FID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鲁迅美术学院《泛函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子支付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与风险控制
- 池州学院《项目成本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项目投资评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520-2017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
- 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附件解读教材课件
- 【QC成果】提高地下室抗浮锚杆一次验收合格率
- 中建精装修施工工艺工法标准(做法详细值得收藏)
- 篆刻学ppt精品课件
- 中厚板轧制规程
- 贵州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意见
- 智慧教育 云平台建设方案
- 模具试模通知单
- 灯泡贯流式机组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 人参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