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 PAGE 4*2-1 7页 共 = SECTIONPAGES 4*2 8页 第 = PAGE 4*2 8页 共 = SECTIONPAGES 4*2 8页第 = PAGE 3*2-1 5页 共 = SECTIONPAGES 4*2 8页 第 = PAGE 3*2 6页 共 = SECTIONPAGES 4*2 8页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2、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 A.建立帝国新秩序B.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C.巩固大一统局面D.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3. “读史使人明智”。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4. 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5.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

3、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B.变法运动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6.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D.光武中兴黄巾起义7. “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 老子B. 韩非子C. 荀子D. 墨子 8.

4、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下列王朝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是东周 东汉 曹魏 东晋 北魏 A.B.C.D.9.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B.C.D.10.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11. 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辽河流域 A.B.C.D.12. 秦统一六国后

5、,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人类的起源【解析】本题考查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解答】依据题干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可知,这些概念都属于远古时代史前时期的史实,因此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国境

6、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答案】D【考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鼎立东晋的兴亡西晋的建立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因此,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点,D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建立帝国新秩序,A不符合题意。生产发展不是政治方面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建立大一统局面,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答案】C【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解析】此

7、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奏汉在统治时期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故选项C符合题意;从春秋到战国一直都是动乱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社会应朝着兴旺繁荣安定发展,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家发展因素有很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B【考点】推恩令与王国问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始皇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

8、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统一了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可知奏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选项B符合题意;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A排除;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奏始皇“焚书坑儒”,C排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出现在隋朝,D排除。故选B.5.【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解答】根据材料“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可知,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

9、百家争鸣,故C项正确。故选C。6.【答案】D【考点】光武中兴黄巾起义与东汉的衰亡【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出现在光武中兴之后,故D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秦末暴政,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故A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初实行养生息,促成了文景之治。故B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故C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7.【答案】D【考点】百家争鸣【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8.【答案】C【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东晋的兴亡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

10、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都城在建康,不合适洛阳,排除东晋,都是以洛阳作为古都,所以答案选C。9.【答案】C【考点】北京人青铜器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人类最早使用人是打制石器,之后学会了磨光技术,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工具,春秋时期才出现铁制工具的。故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为,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10.【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政策。【解答】根据“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加强了中央

11、集权,故A正确;铸钱这一问题与抑制农业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误;C项“彻底”表述有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领域,排除D项。故选A。11.【答案】A【考点】大汶口原始居民【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正确,故选A;BCD包含的均不全面,排除。12.【答案】C【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冲突,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过一系列反对国家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然而随着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A选项不符合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