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 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2、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 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 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7、师生关系:

3、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 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10、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学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她链接教师与学生,既是老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根据。教育影响的具体因素包括:包括教育媒体

4、、教育内容(核心因素)、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1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13: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内容14、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15、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文件,他从整体上规定者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 教学进度、可是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课程管理办法

5、16、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以道德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带的规划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1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缩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 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

6、发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和体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20、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1、备课的方法:(1)做好三项工作:1 钻研教材 2 了解学生 3 考虑教法 (2)制定三种计划:1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 单元/课题计划 3 课时计划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必须具备的条件:1 目的明确 2 内容正确 3 方法恰当 4语言清晰 5 组织严密 6 积极性高23、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教学工作的检查环节学习成绩的测评24

7、、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25、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6、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并发现知识,发展能力。2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示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叫法与学法的统一。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谈话法 3 讨论法 4 演示

8、法 5 实验法 6 参观法 7 实习作业法 8 读书指导法 9 练习法等29、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授、讲解、讲读”三种。30、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对话,是学生获得、巩固、检查知识的方法。31、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 组织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论述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

9、2)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 段(3)教育学的不断发展阶段2、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 (三)家庭起源论 (四)劳动起源论3、教育的发展:(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4、教育的特点:(一)永恒性 (二)社会性(三)阶级性(四)发展性 (五)长期性(六)长效性(七)前瞻性5、教育的主旨:(一)教育要解放人的身心(二)教育要发展人的潜力(三)教育要提升人的素质6、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史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四)教育还是生产心动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7、

10、人的发展的概述及规律:人的发展: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8、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一)人的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 1 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2先天因素为个体提供来自主题的足够的条件 3 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而言呈减弱趋势(二)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 1 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基于、条件、对象2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1、因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而不同9、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教育促进人社会化 1 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 2 教育促进人的能力社会化 3 教育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二)教育促进人个性化1 教育具有开发人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10、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而且也应该包括意识、精神,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11、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

12、 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 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13、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史充分弘扬人的本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分别风貌和精神力量,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的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它要为学生打下素质基础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性13、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一,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和方向;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张教育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素质教育选定的目标是想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看齐的,

14、具有超前性,它是未来社会全面 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4、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与群体性(4)示范性(5)长期性15、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1 现代人才观 2 现代学生观 3 终身教育观 4 素质教育观 5 教育民主观 6 教育科研观(二)全面的文化知识 1 任教学科知识 2 任教学科相关知识 3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1 语言表达能力 2 板书技术 3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4 说课技术(四)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1 教材处理能力 2 获取信息能力 3 课堂设计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5 课堂把我能力 6 开导感化能力 7 教育创新能力 8 社会

15、交往能力 9 教育科研能力 10 心理调适能力16、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 1 学生是一个能动体 2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 青少年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 青少年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 青少年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独特的人(四)学生是债权主体 1 学生是权力的主体 正确认识学生的权力和责任17、构成班集体的必备条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系统,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传统与作风。18、建设与培养班集体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建立组织指导帮助班级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

16、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18、教师应当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认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因人施教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应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要增强信心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要抓住转变时机,当个别学生内心发生矛盾,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也往往是促使其转变的有力时机发挥集体力量,形成教育优势班主任还经常要和任课老师、家庭、校外各种教育机构保持联系,互通情报,共同研究制定“后进生”的教育方案,采取一致措施,共同做好个别生的转化工作。19、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1)为增强国力而强调理科课程。为做好生活准备而

17、强调实用性课程。为培养现代公民而加强人文、社会课程。强调课程改革为培养个性和创新精神服务2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改变

18、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心态与心理准备形成道德信念培育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习惯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综合培养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活动和交往为基础,活动与交往时激发道德情感

19、和意志,促进知行转化的最有效途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要进行不断地塑造和教育23、德育原则:方向性与现实性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原则集体教育原则严与爱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一致性原则24、德育工作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实践锻炼法(5)自我修养法(6)品德评定法(7)心理咨询法25、教学工作的作用与地位(学校为何以教育工作为主?):它是决绝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的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教学是把社会与个人,也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和继承人类积累 的认识成果,并在前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0、而这种创新的内容有可以加入到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去,称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主要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和学习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而知识和经验是个体诸方面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个 体的发展之间既有同一性,有存在着差异性,教学的功能就在于使这两方面在同一的教学过程中彼此协调一致,相互促进。26、教学过程(结构/环节/步骤/智育过程):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成

21、功的一个重要条件。简洁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 学生的认识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2 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必须以直接经验为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优势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 在教学组织得合理的条件下,两者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 学生的认识发展必须借助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作用。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1 思想品德的提高要以知识为基础;2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8、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29、课外活动的基本特征:自愿性自主性广泛性灵活性实践性评价标准的多样化30、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社会活动思想品德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31、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必背基本常识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教育学的教育专著是学记2、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4、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卢梭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 1806 年首次发表的普通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