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1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2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3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4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2、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欧阳修、苏洵(xn)、苏轼、苏)、苏轼、苏辙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

3、压。王叔文、王伾(p)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译文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b l)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

4、通,各自滞留一方。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中作者旳愁思因何而起 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愁苦、寂寞。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本诗的诗眼愁思。诗的第一句便是“愁思茫茫”。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上柳州城楼的柳宗元为什么会有“愁思茫茫”的感受呢? “一身去国六千里”

5、,柳州去京六千里,荒远闭塞,没有旧月交好,只有苍茫的荒野,愈是在壮阔的、茫茫的天地之间,愈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满腔孤愤油然而生,溢满了整个心胸。 所以,触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但生的是什么情,却是因人的处境不同而异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

6、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乱飐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什么? 明确:屈原离骚中有:“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芙蓉”、“薜荔”来比拟自己的品德的高洁,又有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者也。”所以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并且,它们具有无比韧性,无论风雨多大,不会枝折花落,依旧藤蔓常青,芳香如故,素志不改。 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7、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颈联: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问:颈联写什么?这一联是怎样将景和情交融在一起的? 岭树重遮: 、山岭绵绵,林树重重。 、志同道合的朋友分别被贬到山岭、林树之外的漳、汀、封、连,“重”也是黑暗势力所设置的层层障碍。 千里目: 、相距遥远 、登高“

8、欲穷千里目”,望国都,望朋友,但是岭树重遮,即使本来能望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因为阻隔,(仕途上的阻隔,感情交流的阻隔),也是无可奈何,想见,却又不能见到。 登高的目的是为了远望,来解愁思,然而却没能做到,眼前山岭绵绵,林树重重,使他更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九回肠: 回,反复。九,次数多。肠,愁肠、愁思。愁肠百结。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南朝梁 简文帝应令:“望邦几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江流曲似九回肠”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唐诗解评此联:“无限之情,以有限之景出之;无形之情,以有形之景状这,对此风景,情可堪乎?”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尾 联 : 共 来共 来 百 越 文 身 地 , 犹 自 音 书 滞 一 乡滞 一 乡 。 共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各处一方,想互通问候,却又音信不通。这是一种怎样的愁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百越文身地:荒远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离京都。 共来、滞一乡: 、五岭以南,福建、广东、广西其实相距较距离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