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_第1页
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_第2页
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_第3页
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_第4页
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船舶营运安全管理 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船队总吨位迅速扩大,现已跻身世界十强。确保海上交通安全是我国海运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必然,它关系到我国作为一个航运大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本章重点阐述与船舶营运安全及出入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性措施。例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海上人命安全的代表性公约,它包括了为改进航运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强制性措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我国关于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基本法,也是加强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大法。学习这些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旨

2、在提高广大船员和航运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按章操作,自觉遵守和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证航运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第一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一、概 述一、概 述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hrtheSafetyofLifearSea)是关于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保障人命安全的基本公约,简称SOLAS公约。在涉及海上人命安全的所有国际公约中,它是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公约之一,其第一个版本是在1912年的"Titanic"号沉没,致使1493人丧生后,于1914年1月20日在英国伦敦制定的。从那时以来,又先

3、后通过了1929年、1948年、1960年和1974年等不同版本的SOLAS公约。现行的版本是1974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伦敦召开的SOLAS公约国际会议上制定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74公约或SOLAS公约)。该公约于1980年8月25日起生效。我国政府于1980年1月7日核准了该公约。 SOLAS74公约自生效以来,基于这些年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事故的频繁发生,公约执行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IMO各种文件之间的统一协调等因素,该公约业经两次议定书修正:(1)国际油船安全和防污染会议1978年2月17日通过的议定书(即1978年SOLAS议定书),于1981年5月

4、1日生效;(2)国际检验与发证协调体系会议1988年11月11日通过的议定书(1988年SOLAS议定书)。1988年SOLAS议定书尚未生效,一旦失效,将代替并废除1978年SOLAS议定书。此外,按照SOLAST4公约第条的规定,或以海上安全委员会(MarineSafetyCommittee,毗)扩大会议的形式,或以SOI,AS缔约国政府会议的形式,对SOAS74公约作了十几千的修改和更新,见表3-1。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修改的频繁程度。为了加速使这些修正案生效,SOLAS74公约引进了“默认程序”。 根据SOLAS74公约的第条(修正)(b)(v1)(2)规定,对公约附则的修正案,除第1章

5、外在·FyUIg况F应认为已被接受: 从通知缔约国政府供其接受之日起的两年期限届满时;或 在海上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由到会并投票的缔约国政府的23多数通过时所确定 的不少于1年的不同期限届满时。 但如果在上述期间内,13以上的缔约国政府或商船合计吨位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数 50的缔约国政府通知IMO秘书长反对该修正案,那么应认为该修正案未被接受。 公约接着同时还规定,修正案被接受日之后,经过6个月后就自动生效。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默认程序”。SOLAS74公约的所有修正案,几乎都是按照“默认程序” 的预计生效日期开始生效。从表3-1中的生效日期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SC,乙AS74公约

6、修正案 表3-1 根据SOLAS74公约的第VIII条(修正)(b)(们)(1)规定,对本公约条款或附则第1章的修正案,在其23的缔约国政府接受之日起,应认为已被接受,且在接受之日起6个月后生效。这种程序称为“明示程序”。修正案要满足这种生效条件,在缔约国政府日趋增多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的。1994年5月召开的SOLAS74公约缔约国政府会议通过的新增SOLAS公约第章“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其内容共4条:(1)对被认可组织的授权(第16条);(2)加强检验(第L10或I11条);(3)船舶识别号(第115条);港口国对作业要求的控制(第119条)。其实,这些内容都属于该公约附则的第1章范畴

7、,如括号内的具体条款所示。如果将这些内容纳入第1章的修改,则按公约规定,须遵循“明示程序”,谁也不知道这些修正案何时才将生效,但现将它们作为新增的第章,则可按“默认程序”办理,很快就于1996年1月1日生效。 SOLAS74公约包括:(1)公约正文;(2)1978年SOAS议定书;(3)公约附则(安全规则)及其单项规则。这三个层次的规定是不可分割的。它包含了为增进航运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强制性措施。例如,1994吓的SOLAS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SOLAS74公约新增第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将1993年的IMO第18届大会通过的A741(18)号决议“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纳入SO

8、LAS74公约内容,并成为强制性要求后,使SOLAS74公约的性质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1)SOLAS公约已由原有的“纯技术”公约变成“技术管理”公约。众所周知,原有的SOLAS7讼约共有八章,几乎所有条款,除第11118条(关于弃船训练和操练)涉及到管理方面产苎m外,全是技术性条款。但是新增的第章内容全都是有关管理方面的。这标志着IMO主苎三i竺苎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在指导思想上有了一个很大转变,即意识到人)9因子在确保海上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50LAS公约的范围已从现有的船舶扩大到岸基。这个变化一方面是由于1SM规则规定了船公司如何保障船舶营运安全和

9、防止污染的条款,这意味着该公约不再局限于船的本身,而且涉及到了岸上的公司。另一方面该公约新增的第D(章第4条港口国对作业要求的控制,实际上是修改了第119条(关于监督)。即今后的港口国监督不仅要检查船舶本身是否具有各种国际证书,同时还对其所属的航运公司是否具有符合1SM规则的合格证明也要进行检查。因此,可以说将SOLAS公约的内容扩大到了岸基。 该公约附则的主要内容有: 第1章 总则(检验与证书) 第n-1章 构造一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2章 构造一防火、探火和灭火 第m章 救生设备与装置 第章 无线电通信设备 第V章航行安全 第章 货物装运 第章 危险货物装运 第章 核能船舶 第章 船舶

10、安全营运管理 第X章 高速船安全措施 第章 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 限于篇幅,本节仅介绍“检验与证书”、“构造”、“航行安全”等章节的部分内容,其它内容在本书其他章节阐述和体现。 二、船舶检验与证书 1适用、定义与免除 本公约仅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但不适用于下列船舶:军用舰艇和运兵船;总吨位小于500总吨的货船;非机动船;制造简陋的木船;非营业的游艇;渔船。 公约用语的含义:(1)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2)国际航行:系指由适用本公约的一国驶往该国以外港口或与此相反的航行。(3)乘客:除下列人员外皆为乘客:船长和船员,或在船上以任何职位从事或参加该船业务的其他人员;一周岁以下的儿童。

11、(4)客船:系指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5)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6)液货船:系指建造成或改建成适合于运输散装易燃液体货物的货船。(7)核能船舶:系指设有核动力装置的船舶。(日)1海里(nmile):系指1852米或6080英尺的距离。(9)船龄:系指船舶从其登记证书中所列建造年份算起迄今所过去的年限。 免除:(1)对于通常不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国际航行时,主管机关可予免除本附则中的任何要求,但该船应符合主管机关认为适合于其所担任航次的安全§求o(2)对于具有新型特性的任何船舶,如应用本附则第章到第章的任何规定会严重妨甲对发展这种特性的研究和在从事国际

12、航行的船舶上对这些特性的采用时,主管机关可按规定免除这些要求。 2检验与证书 2检验与证书 1)检查与检验 公约强调:缔约国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充分保证船舶检验和检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船舶及其设备在各方面都适合该船预定的用途。缔约国所属船舶,经检验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后,才能从事国际航行。对非缔约国船舶,保证不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 对各种船舶的检验和检查包括: (1)初次检验:在船舶投入营运前进行。 (2)定期检验: 客船每12个月检验1次; 货船船体、机器和设备的检验间隔期由主管机关规定,但最长不超过5年;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检验间隔期为24个月。 (3)期间检验:除定期检验外,对

13、于船龄10年及以上的液货船: 在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如果在该证书的有效期内只有一次期间检验,则应在该证书有效期的期中之日前或后6个月内进行。 在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每周年日期前或后3个月内进行。 (4)附加检验:在船舶发生重要修理或换新等情况下进行。 (5)年度检验或不定期检查:在证书有效期间,应对船舶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保证船舶及其设备在各方面都适合该船预定的用途。如主管机关制定法定年度检验时,则不定期检查就不是强制性的。年度检验在相应证书每周年日期前或后3个月内进行。 2)船舶安全证书及其有效期 船舶经初次检验或定期检验,符合公约要求的,主管机关签发下列证书:客船安全证书

14、;货 船构造安全证书;货船设备安全证书: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免除证书;货船构造安全严千的补充,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补充(均用于油船和载汕的非油船,永久地附于相应安全证书之后); 核能客船安全证书;核能货船安全证书。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不得超过5年,不允许对该证书的5年有效期 进行展期。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有效期白签发之日起不得超过24个月。免除证书不得超过与该证书相关的证书的有效期。其他证书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不得超过12个月。 除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5年有效期不得展期外,如果某一证书期满时该船不在登记国或 预定检验国港口,在正当合理的情况下,主管机关可将该证书展期,限于完成驶抵上

15、述港口航次。展期期限;i;得超过5个月,船舶抵达后必须换妥新证书方可驶离。对于未按上述规定展期的证书,主管机关可自该证书到期之日起,给予至多1个月的宽限期。 船舶安全证书在下列情况下失效: (1)船舶在规定期限内,或在业已展期的证书期限内,未进行规定的检查或检验; (2)船舶变更船旗国(若在两缔约国间变更船旗,允许在3个月内换取新证书)。 3控制(监督) 第119条为港口国控制程序,其主要内容为: 1)每艘船舶当其在另一缔约国的港口时,应受该国政府正式授权官员的控制。这种控制的目的,仅在于查明该船由主管机关所签发的各种证书是否有效。 2)除有明显的理由使人相信该船或其设备的情况实质上与任一证书

16、所载情况不符合本章苎11(a)及(b)条的规定外,这些证书,如屈有效,即应被承认。注:第11条(。)规定:应保持船竺苎其设备状况符合本规则的各项规定,以保证该船在各方面保持适合于出海航行而不致对器器始嚣言裟吕笔尖忠子装拨r“musdeleolGm迄 3)在上述2)的情况下或当证书过期或失效时,执行控制的官员应采取措施,以保证该船在耒具备对船舶或船上人员都无危险的条件前,不得开航出海或离港驶往适当的修船厂。 4)如因这种控制而引起任何干涉,执行控制的官员应将认为必须进行干涉的一切情况,立即书面通知船旗国领事,或当领事不在时,则通知其最近的外交代表。此外,还应通知负责发证的指定验船师或认可组织。有

17、关干涉的事实应向本组织报告。 5)如未能按本条3)及4)的规定采取措施,或如已允许该船驶往下一停靠港时,港口国的有关当局应将所有有关该船的情况,除上述有关方面外,还要通知下一停靠港当局。 6)根据本条规定执行控制时,应尽一切努力避免对船舶作不适当的扣留或延误。如船舶被不适当地扣留或延误,应有权对所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要求赔偿。操舵装置和应急电源 1操舵装置 1)每艘船舶应配备主管机关满意的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装置的布置应使两者中之一发生故障时,不导致另一装置不能工作。 2)主操舵装置和舵杆应: (1)具有足够强度,井能在验证的最大营运前进航速下操纵船舶: (2)能在船舶最深航海吃水和以最大

18、营运前进航速前进时将舵自 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舷35转至另一舷35以及于相同条件下在288内将舵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30。 3)辅助操舵装置应: · (1)具有足够强度和足以在可航行的航速下操纵船舶,井能于紧急时迅速投入工作; (2)能在船舶最深航海吃水和以最大营运前进航速的一半或7节前进时(取大者),在不超过60s内将舵自一舷15转至另一舷15。 4)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的动力设备应: (1)布置成失电后再次获得电源供应时能自动再起动; (2)能从驾驶室使之投人工作。操舵装置的任何一台动力设备失电时,应在驾驶室里发出声光警报。 5)驾驶室与舵机室之间应设有通信设施。 6)舵角位

19、置: (1)当主操舵装置系动力操纵,应在驾驶室显示。舵角指示应与操舵装置控制系统独 (2)能在舵机室内辨认出来。0 7)如果要求舵柄处舵杆直径超过230mm(不包括冰区加强),应设有由应急电源或位于舵机室内的独立动力源在45s内自动供电的替代动力源,其容量至少满足供应符合辅助操舵装置(2)要求的操舵装置动力设备及其有关的控制系统和舵角指示器。每艘1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替代动力源应具有至少连续运转30rain的能力,在任何其他船舶上则至少为 2应急电源 1)每艘船舶均应设有一独立的应急电源; 2)应急电源及其相关设备应置于最高连续甲板之上于防撞舱壁之前。并应从霹天甲板易于到达,但不应置 3

20、)应急电源应有足够的功率在紧急情况下,能至少在下述规定时间内同时向下列设备供电,还应考虑到某些负载的起动电流和瞬变特性: (1)每一登乘救生艇、筏的集合地点、登乘地点和舷侧的应急照明供电时间(包括通达上述地点的走廊、梯道和出人口)为货船3h、客船36h。 (2)下列处所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为货船18h、客船36h: 所有服务和居住处所的走廊、梯道、出人口和载人电梯; 机器处所和主发电站,包括它们的控制位置; 所有控制站、机器控制室和每一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处; 储藏消防员装备的所有处所; 操舵装置处; 消防泵、喷水泵(如设有)和应急舱底泵(如设有)以及它们的电动机起动位置。 (3)对下列设备的供电

21、时间为货船18h、客船36h: 现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所要求的航行灯和其他信号灯; 在1995年2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上,按要求设置的甚高频无线电装置中频无线电装置、卫星船舶地球站、中频高频无线电装置; 应急情况下所要求的所有船内通信设备; 公约要求船上装设的导航设备;及如运用时 探火和火灾报警系统,以及防火门的维持和释放系统: 断续操作的白昼信号灯、船舶号笛、手动报警按钮和紧急时需要使用的所有船内信号。 4)应急电源可以是1台发电机,或者是1组蓄电池,它们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应急电源为应急发电机时,它应: 由适当的原动机驱动,有独立的燃油供应,燃汕闪点(闭杯试验)不低于43; 在主电

22、源发生故障时自动起动,并自动与应急配电板接通,能在45s内尽快地安全和实际可行地对规定的负载供电。 (2)当应急电源为蓄电池组时,它应: 能承载应急负载而不必充电,在整个供电期间蓄电池的电压变化在其额定电压的±12之内; 如主电源发生故障时,能自动与应急配电板接通,并立即对规定的负载供电。 5)应急发电机及其原动机和任何应急蔷电池组应设计和布置成在船舶正浮和横倾达225,或纵倾10,或在这些范围内出现的任何组合的倾斜角度时,保证它们仍能以全额定功率供电。 6)应对整个应急供电系统进行定期试验,包括自动起动装置的试验: (1)应急发电机组应能在温度为occ下冷态迅速起动。如果实际上不可

23、行或者可能遇到更低的温度时,则应采取主管机关能接受的保持一定温度的加热措施,以保证应急发电机组能够迅速起动。 (2)能够自动起动的每台应急发电机组均应设有主管机关认可的起动装置,该装置应储备至少供三次连续起动的能源。还应设有在30rain内另加3次起动的第二能源,除非人工起动能被证明是有效的(对于1994年10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其储备的能源应受到保护,以免被自动起动系统耗尽,除非另设有第二套独立的起动装置)。四、对机器处所的消防要求J设有燃油锅炉或然油装置的处所设刊燃汕锅炉或燃油装丹的机9s处所,应有下列一种固定灭火系统:()符合公约规定的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蒸汽等);(2)杓;合公

24、约规定的高倍泡沫灭火系统;(3)符合公约规定的压力水雾灭火系统。2)每一锅炉舱内至少应设一套手提式泡沫枪装置,该装置应包括一支能以消防水带连接于消防总骨的吸人式空气泡沫枪,连同一只至少能装盛20 L发泡液的可携式容器和一只备用存揣,泡沫枪应能至少产生15 n、:山n适合于扑灭油类火灾的有效泡沫。 3)每一锅炉舱的每一生火处所和部分燃油装置所在的每一处所,至少应设置2只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或等效设备,还至少应设置1只容量为135 L经认可的泡沫型或与之等效的灭火揣这些灭火揣应备有绕在卷筒上的足以到达锅炉舱任何部位的软管。 4)每一生火处所应有容器一只,内装沙子,浸透苏打的锯屑或其他认可干燥物,其数量

25、应符合主管机关的要求。2设有内燃机的机器处所应设有下列装置1)设有上述对燃汕锅炉或然油装置机器处所所要求的各灭火系统中的一种。2)至少设有一套符合上述对燃汕锅炉或燃油装置机器处所要求的手提式泡沫枪装置。3)应设有每只容量至少为45 L经认可的泡沫灭火9G或等效设备,其数目足以使泡沫或等效物能射到燃汕和滑汕压力系统、传动装置的压力润滑系统和其他有失火危险的任伺09位。此外,还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手提式泡沫灭火措或Q9效物,其布置应使读始厨内任何一点裂边一i<R火铭的步行距浅才;火刁:lo m,且每一此类处所内应至少设有这种灭火搏工具。3)应设有每只容量至少为45 L经认可的泡沫灭火器或等效设备

26、,其数目足以使泡沫或等效物能射列燃油和滑油压力系统、传动装置的压力润滑系统和其他有失火危险的任何部位。此外,还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或等效物,其布置应使该处所内任何一点到达一具灭火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 m,且每一此类处所内应至少设有这种灭火器工具 3其他 1)所有船舶应按表32要求设置独立驱动的消防泵。 表32 对独立驱动的消防泵的要求4 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 至少3台4 000总吨以下的客船和000总吨以上的货船 至少2台1 000总吨以下的货船 应使主管机关满意2)最低压力要求在两台消防泵同时工作时(1)客船在所有消火栓处应维持表33、34中规定的最低压力。些些些旦些些些三二

27、些些些000后,吨以下3)应设有每只容量至少为45 L经认可的泡沫灭火器或等效设备,其数目足以使泡沫或等效物能射列燃油和滑油压力系统、传动装置的压力润滑系统和其他有失火危险的任何部位。此外,还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或等效物,其布置应使该处所内任何一点到达一具灭火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 m,且每一此类处所内应至少设有这种灭火器工具 3其他 1)所有船舶应按表32要求设置独立驱动的消防泵。 表32 对独立驱动的消防泵的要求4 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 至少3台4 000总吨以下的客船和000总吨以上的货船 至少2台1 000总吨以下的货船 应使主管机关满意4 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 至少3

28、台4 000总吨以下的客船和000总吨以上的货船 至少2台1 000总吨以下的货船 应使主管机关满意4 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 至少3台4 000总吨以下的客船和1 000总吨以上的货船 至少2台1 000总吨以下的货船 应使主管机关满意4 000总吨及以上 03l NWa1 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4 000总吨 027 MPa1 000总吨以下 婕主管饥关满意6 000总吨及以上 O 27 Mh1 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6 000总吨 025Mhl 000总吨以下 使主管机关蠕露 (3)1994年10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客船应满足表3-5要求。 表35 1994年10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客船4

29、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 04A杆),小于4 000总吨的客船 O3A吁、 注:使主管机关满意通常规定为“2股不小于12 m射程的水柱”。 3)应急消防泵 应急消防泵的排量应不少于消防泵总排量的40,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巧m,凡。应急消防泵的最低排压要求同上。 4)国际通岸接头 (1)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至少应设有1只国际通岸接头。 (2)应备有使此种接头能用于船舶任何一舷的设施。 (3)国际通岸接头的法兰的标准尺寸,应符合表3-6的要求。 (4)国际通岸接头应用钢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并设计成曲承受'0晒工(,压力其一端为平面法兰,另一端则有永久附连的配合船上消火栓和消防水常的按

30、口曰舜理岸擅头应与1只能承受10MPa工作压力的任何材料的垫片及4只长度为胁咖、宣任为IO峭的螺栓和8只垫 靶 称 尺 寸 外径 178 mm 内径 64 mm 螺栓节圆直径 132 mm 法兰槽口 直径为19mm的孔4个,等距离分布在上述螺栓节圆直径上,开槽口至拄兰外糠 法兰厚度 至少为14,mm 螺栓及螺母 4副,每只直径16mm,长度50mm五·、救生设备与装置 有明文规定或主管机关考虑船舶经常从事的特殊航程,认为儿他要求适合外,船舶的·切救生设备均应满足·下述要求: 1对所有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 1)在30至+65的空气温度范旧内存放而才;致损坷; 2)如其

31、在使用时可能浸没在海水:1,J在1至+30:的海水Lt,应能完全使用; 3)如适用,应防腐烂,耐腐蚀,扑刁;受N,水、汕类或真阳侵袭的过度影响; 4)如暴露在日光F,心能抗老化; 5)在一切有助:I:探测的6)在有助于探测的位置装贴逆向反光材料,并与IMO通过的在救生设备上使用和装贴逆向反光构料的建议相一致; 7)如必须在风浪中使用,则能在该环境中令人满意地工作。 除此之外,主管机关应确定容易老化的救生设备的可使用寿命。定其寿命的方法或在这之前必须更换的日期。 2个人救生设备 1)对救生圈的要求 (1)具有不大于800mm的外径及不小于400mm的内径;这类救生设备应标明确 (2)采用固有浮力

32、材料制成,它的浮力应不依靠灯心草、软木刨片或软木粒的粒状材料或依靠充气作浮力的空气室; (3)能在淡水中支承不小于145 ks的铁块达24 L之久; (4)具有不小于25 ks的重量; (5)在被火完全包围2 s后,不致燃烧或继续熔化; (6)其构造应能经受从存放位置至最轻载航行水线的高度或30 m处(取其大者),降落下水,并不致损害救生圈的使用性能或其附件; (7)如要操纵自发烟雾信号及自亮灯所配备的迅速施放装置,则应具有足以操纵此项迅速施放装置的重量或4 kg,取其大者; (8)设有直径不小于9,5 mm并且长度不小于救生圈外直径4倍的救生握索1根, (9)救生圈还应设可浮救生索、自亮灯,

33、井具有自发信号的能力o 2)对救生衣的要求 · (1)救牛衣宙衣材山窨仝佃围9。(9)救生圈还应设可浮救生索、自亮灯,井具有自发信号的能力。 2)对救生衣的要求 (1)救生衣应在被火完全包围2s后,不致燃烧或继续熔化; (2)每件救生衣的构造应满足:经示范后,在无帮助情况下,1个人能在1 m:n肉正确穿好 救生衣;能反穿或明显地只能以一种方法穿着,并尽可能不致被错误地穿着;穿着舒适;让穿着 者从至少45 m高度跳入水中时不致受伤,并且没有脱离或损坏救生衣; (3)在平静淡水中,救生衣具有足够的浮力与稳性; (4)救生衣在浸人淡水中24 h后,其浮力不应降低5以上 (5)救生衣应使穿着

34、人员可作短距离游泳,并登上救生艇筏 (6)每件救生衣应备有用细索系牢的哨笛; (7)刘于气胀式救生衣应具有不少于2个独立的充气室,浸水后能自动充气少维持8l、光照的救生衣灯,如果是闪光灯还应有手动操作开关。 3救生艇、筏 1)对救生筏的一般要求 (1)救生筏的构造,应能经受在一切海况下暴露漂浮达30天; (2)救生筏的构造应使其从18m高度处投入下水后,救生筏及其属具的使用能令人满意; (3)在顶篷撑起和未撑起的情况下,漂浮的救生筏应能经受从筏底以上至少45m的局厦重复多次跳登; (4)当救生筏在载足全部乘员及屑具并放下1只诲锚后,救生筏应能在平静水中以3 kn航速被拖带; (5)救生筏应设有

35、保护乘员免受暴瞎的顶篷,该顶篷在救生筏降落后和到水面时能自动撑起,井有收集雨水的设施; (6)救生筏应设L根有效的首缆,其长度应不小于从存放处到最轻载航行水线距离的2倍或15m,取其大者; (7)每只救生筏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属具; (8)救生筏还应设自由漂浮装置。 另外,气胀式救生筏还应符合特殊要求。 2)对救生艇的一般要求 (1)所有救生艇的形状及尺度比例应使其在海浪中具有充裕的稳性,井在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后,具有足够的干舷。所有救生艇应有刚性艇体,而且当在平静水面处于正浮位置,并载足全部乘员及屈具时,以及在水线以下任何部位破孔,假设没有掉失浮力材料及其他损伤时,能保持正稳性。 (2)所有救生

36、艇应有足够的强度,使其在载足全部乘虽与屑具后能安全降落水中船舶在平静水中以5 kx航速前进时,能降落水中并被拖带。 (3)救生艇人数不能超过150人。 (4)救生艇的布置,应使其全部乘员能迅速登艇。以及当 (5)救生艇应具有固有浮力材料,或应设有必须不受海水、油类或石油产品不利影响的固有浮力材料,当艇内浸水和破漏通海时,仍足以将满载所有屑具的救生艇浮起。每艘救生艇额定乘员每人应配备相等于280 N浮力的附加固有浮力材料,浮力材料不应设在艇体外面(6)当50定额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艇中心线一侧时,所有救生艇的干舷应至少为救生艇长度的15或100 nlm,取其大者。 (7)每艘救生艇应由压燃式发动

37、机驱动,任何救生艇均不得使用燃料的闪点为43或以下(闭杯试验)的发动机。发动机应设有手起动系统,或设有两个独立的可再次充电的电源起动系统。发动机起动系统和辅助起动设施应在环境温度15,启动操作程序开始后2 mln内启动发动机。当载足全部乘员和属具,并且所有发动机驱动的辅助装置均运转时,救生艇在平静水中前进,航速应至少为6 kn,而当拖带1只载足全部乘员和属具的25人救生筏或其相等负载时,其航速应至少为2 kn。应配备适用于船舶营运航区预期温度范围内足够的燃料,以供满载的救生艇以6 kn的航速运转不少于24 h。发动机还应能在救生艇无水冷状态下运转不少于5 nlln。 (8)在救生艇上应以经久的

38、明显字迹标明其尺度和乘员定额;救生艇所从属的船舶名称及船籍港应以粗体罗马字母标明于艇首两侧;识别救生艇所从属船舶和救生艇号码的标志,应能从上空看清。 4救生艇筏的存放与回收 救生艇筏的存放应装备齐全,不干扰其他救生艇筏的操作,避开易燃易爆处听续使用准备状态,使2名艇员在5 1llin内完成登乘和降落准备工作。井处在持客船的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30 lnln内,载足全部乘员阳属具后,全部降落水面。 货船的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10 illin内落水面。 救生筏存放中应将首缆系固于船舶。载足全部乘员和属具后,全部降 救生艇的降落与回收装置及其吊艇索,应于船舶最轻载航行纵倾

39、10·及向任何一舷槠倾20时,使救生艇能到达海面。 5其他 1)船上维扩保养须知 (1)每周应进行的试验和检查:所有救生艇筏、救助艇及降落设备应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立即可用;只要环境温度在起动发动机所规定的最低温度以上,所有救生艇和救助艇的发动机应进行正车和倒车运转,总时间不少于3 min。 (2)每月应按设备的维护保养与修理须知和定期维护保养计划表)检查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属具,以确保完整无缺并处于良好状态。检查报告应记人航海日志。 (3)每种救生设备还应包括:润滑点示意图,并注明建议用的润滑剂;可替换部件一览表;备件来源一览表;检查和维护保养记录簿。 诲员必须熟练掌握公约对救生设备

40、的有关规定 2)应变部署表与应变须知 具体内容见第四章。以便在危急时刻保存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六、航行安全四、航行安全 1危险通报 每艘船舶的船长如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有责任白行采取一切措施将此信息通知附近各船及能与之通信的最近岸上主管当局(这种电文应冠以安全信号m):(1)58到危险的冰、危险的漂浮物,或其他任何对航行的直接危险;(2)热带风暴;(3)遇到伴随强风的低于冰点的气温致使占层建筑严重积聚冰块;(4)未曾收到风暴警报而遇到蒲福风级10级及以上风力时。 2自动操舵仪的使用 在运输繁忙的地区、在能见度受限制的情况下以及在所有其他航行危险的处境中,如使用自动操舵仪,应能够立即改为人工操舵

41、。在此情况下,应毫不迟延地为值班驾驶员提供一位合格舵工,该舵工应随时准备接过操舵工作。 从自动操舵转换为人工操舵,以及相反地从人工操舵转换为自动操舵,应由一位负责的驾驶员操作或在其监督下进行操作。 在长期使用自动操舵仪之后,以及在进入需要特别谨慎驾驶区域之前,均应试验人工操舵。 3操舵装置的试验和操作 在需要特别注意的航行区域,船舶应有1台以上的操舵装置的动力设备同时进行工作。 船舶在开航前12h之内,应对操舵装ja进行核查和试验:m3(1)按照所要求的操舵装置能力进行操满舵试验(2)操舵装置及其联结部件的外观检查;(3)驾驶室及舵机室通信手段的工作试验。 此外,至少每三个月应进行一次应急操舵

42、演习,以练习应急操舵程序。操演应包括在操舵装置室内的直接控制,与驾驶室的通信程序,以及转换动力供应的操作(如适用时)。 上述核查和试验日期,以及应急操舵演习的日期和详细内容,应记人航海日志。 4配员 从事国际航行的一切客船和枷总吨及以上的每艘船舶,应备有一份由主管机关颁发的适当的配员文件或等效物,作为最少安全配员的凭证。第二节国际载重线公约和吨位丈量公约 一、国际载重线公约 国际载重线公约是200多年来世界海运和造船生产实践的总结,也是国际社会为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关于国际航行船舶载重限额的统一原则和规则。<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于1968年7月21日正式生效,同时<

43、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被废止。我国于1973年10月5日有保留地接受该公约该公约于1974年1月5日对我国生效。IMO于1988年11月11日制定了们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同时推出了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但尚未生效; 本公约由正文和三个附则构成。正文共34条,主要有定义、适用范围、检验、证书和监督等。附则I为“载重线核定规则”,按航区、季节和船舶类型规定了勘划载重线的技术规范,并针对船体强度、结构、密性和稳性等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附则n为·地带、区域和季节期”,规定了各种载重线的适用航区和季节。附则III为”证书”,规定

44、了国际载重线证书和国际载重线免除证书的标准格式。公约正文主要内容如下述。 1定义 (1)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2)国际航行系指由适用本公约的一国驶往该国以外港口或与此相反的海上航行。 (3)新船系指在本公约对各缔约国政府生效之日或其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船舶。 (4)现有船舶一系指非新船的船舶。 (5)长度(1en舢)系指量自龙骨上边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沿该水线从首柱前边至舵杆中心的长度,取大者。 2适用范围 本公约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下列船舶: (1)在各缔约国政府国家登记的船舶; (2)在根据本公约第32条扩大适用的领土内登记的船舶; (3)悬挂缔约国政府国旗但

45、未登记的船舶。 本公约不适用下列船舶: (1)军舰;(2)长度小于24米的新船;(3)小于150总吨的现有船舶;(4)非营业游艇;(5)渔船;(6)专门在公约规定的除外水域航行的船舶o3检验艺琵晶:羞竺竺訾左盅羞昊;:需盖乙,对船舶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各种布置材料和构件尺寸完全符合本公约要求。 (2)定期检验保证船体结构、设备、布置、材料和构件尺寸完全符合本公约要求,定期检验的间隔期由主管机关决定,但不得超过5年。 (3)年度检查在证书周年日期前或后3个月内进行,以保证船体或上层建筑没有发生可以影响确定载重线位置的计算的变化,并保证下列各种装置和设备保持有效状态: 开口防护装置; 栏杆设

46、备; 排水舷口; 船员舱室出入口的设施。 对船舶上述任何检验完成后管机关许可不得变动。 4证书凡经检验的船体结构、设备、装置、材料或构件尺寸,非经主对于按本公约进行检验和勘划标志的船舶,应签发“国际载重线证书(19随)”,对于根据本公约有关规定给予免除的任何船舶,应签发“国际载重线免除证书”。上述证书应由主管机关或其正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签发,还可授权另一缔约国政府签发。不论属于何种情况,主管机关应对证书负完全责任。 ”证书的有效期 (1)证书的有效期由主管机关规定,但不得超过5年。 (2)换证检验后,如果新证书在现有证书失效前不能发给船舶,则其检验人员或机构可延长现有证书的有效期,但不得超过5

47、个月。该项延期应在证书上签署,并只有在影响船舶干舷的诸要素无变动的情况下才能准许。 · (3)免除证书的有效期: 主管机关根据本公约规定颁发的国际载重线免除证书,应遵守与国际载重线证书的换证、签署和吊销相同的程序; 对通常不从事国际航行,仅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的免除证书,有效期限于为此而发证的单次航行。 2)证书的吊销和失败饮国际航行的船舶、主管机关签发(1)如果存在下列任一情况,主管机关应吊销国际载重线证书(196)船舶的船体或上层建筑已发生实质性变动,以致有必要增大干舷;年度检查所述装置和设备未能保持有效状态;证书上没有签署表明船舶已按规定进行年度检查;船体结构强度降

48、低到不安全的程度。(2)主管机关颁发的证书,在该船改悬另一国国旗时失效。5载重线的浸没 (1)除下述(2)、(3)情况外,船舶两舷相应于该船所在季节及其所在地带或区域的载重线,不论船舶在出诲时,在航行中,或在到达时都不应被水浸没。 (2)船舶在密度为1000的淡水中时,其相应载重线可以被浸没到该船所持国际载重线证书(1966)上指出的淡水宽度为限。若密度不是1000时,此宽限应以1025和实际密度的差数按比例确定。 (3)船舶从江河或内陆水域的港口驶出时,其准许的超载量至多相当于从出发港至海口间所需消耗的燃料和其他一切物料的重量。 6中国沿海区域 我国对本公约的接受作了如下保留:“关于中国沿海

49、区域的划分,不受本公约附则第49条和第50条有关规定的约束”。附则H将香港至吕宋岛苏阿尔港的恒向线的以西和以南海域划分为季节热带区域,而将该恒向线的以东和以北海域划分为夏季地带。我国用该恒向线分中国沿海(包括台湾海峡、东诲、黄海)和中国南海为两个季节热带区域,其划分如下:中国沿海自4月16日至9月30日为热带区域,其余时间为夏季区域;中国南海自1月21日至9月30日为热带区带,其余时间为夏季区带。二、国际吨位丈量公约 船舶吨位是表示船舶内部容积大小的量度。船舶吨位分为总吨位和净吨位,总吨位(总吨,GT)表示船舶总容积,净吨位(净吨,NT)表示船舶有效容积。船舶吨位丈量的目的,在于核定总吨位和净

50、吨位。 为了统一国际航行船舶的吨位丈量原则和规定,IMO于1969年6月23日在伦敦通过了<1969年国际吨位丈量公约。该公约于1982年7月18日起生效,我国于1980年12月31日加入该公约。 1公约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下列船舶: (1)公约生效后建造的新船; (2)经改建或改装,并使总吨位有实质性变更的现有船舶 (3)经船舶所有人提出要求适用本公约的现有船舶;(4)公约生效之日起12年以后的所有现有船舶。但不包括因其它国际公约的要求需保留其原有吨位的船舶。 本公约不适用于下列船舶: (1)军舰; (2)长度小于24米的船舶。 2证书 对于已经依据本公约核定总吨位和净吨位的每艘船舶,

51、应签发“国际吨位证书(1969)”。该证书应由主管机关签发,或由主管机关正式授权的任何个人或组织签发,还可授权另一缔约国政府签发。在任何情况下,主管机关应对其签发和授权签发的证书负全部责任。 该证书长期有效。但当船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国际吨位证书(1969)”即行失效或应由主管机关予以注销: (1)当船舶的布置、结构、容积、处所的用途、载客证书中准许的乘客总数、勘定的载重线或准许吃水等方面发生变动,致使总吨位或净吨位必须增加时: (2)当船舶转为悬挂另一国家的国旗时; (3)当船舶转为悬挂另一缔约国政府的国旗时,原发“国际吨位证书(1969)”可继续有效三个月,或有效至取得新的主管机关发给的

52、国际吨位证书,以较早者为准。 3检查 缔约国政府应对抵港的悬挂另一缔约国国旗的船舶进行限于下述目的的检查: (1)该船是否备有有效的“国际吨位证书(1969)”; (2)该船的主要特征是否与证书中所载的数据相符。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船舶的主要特征与证书中所载不一致,从而导致增加总吨位或净吨位,则应及时通知该船的船旗国政府,但不要因施行上述检查而使船舶滞留。对于非缔约国政府的船舶,不得给予比缔约国船舶更优惠的待遇。 此外,公约规定了用总吨位反映船舶营运舱容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船舶容积的丈量范围,规定了总吨位和净吨位的计算公式,并对国际船舶吨位证书的具体格式作了详细规定。与以前有关船舶吨位丈量的“规范

53、”或“规则”相比,该公约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沿袭多年的确定船舶“吨位”的方法。如公约规定船舶总吨位计算公式为: Gl';(02十0021g01)X 1式中:y为船舶所有围蔽处所的总容积(m,)。摒弃了“船舶总吨位等于丈量所得船舶内部的总容积(m3或f)除以283(m,或100f)所得的数值,这一概念。 我国的海船吨位丈量由船舶检验局负责,具体规定列于(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丈量对象分为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和长度小于24m的船舶三类,其中国际航行船舶部分同(1969年国际吨位丈量公约)。吨位丈量以米为训·算单位,量计所得总吨位和净吨位的数值仅采用整数。在“国际吨位证书(1969)”中的总吨位和净吨位,只填写数字,数字后没有单位“吨。第三节 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我国向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