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等的实验操作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等的实验操作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等的实验操作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等的实验操作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等的实验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 泉 街 道 小 学 科 学 教 师 实 验 操 作 培 训 材 料实验名称册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水的表面张力(使用回形针)三上(13课,36页)证明水有表面张力。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水、广口瓶、滴管、回形针、抹布、托盘等。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回形针的数量。水的表面有张力。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不然杯子装满水时,水面高度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2、向装满水的瓶内放回形针时,注意小

2、心轻放。3、最后放入的回形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2. 串并联电路三下(12课,33页)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等若干。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2、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或并列的连接起来,观察现象。3、用同样的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观察现象。串联电路可以让小灯泡同时亮起来,但光亮弱;并联电路可以控制某个灯泡,光亮一样。1、电池、开关与导线的连接处连接完好。2、电池正负极连接正确。3、串并联电路连接正确。4、不论使用任何电源,绝对不允许用导线把两极连接起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实

3、验结果注意事项3. 分离叶绿素四上(11课,28页)把植物叶中的叶绿素分离出来。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跑到酒精中了。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为95%的酒精,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热水等。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过会,观察现象。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小烧杯中的酒精一定加到

4、淹没叶片为止。3、小烧杯口用布或纸封上,防止酒精挥发,并且遇火燃烧。4、大烧杯中的水一定加热煮沸。4热传导实验四上(18课,46页)探究热在固体中传递的的特点。热就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火柴、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等。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2、在火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3、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说明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铜棒的高度正好

5、与酒精灯的外焰高度一致。3、火柴一定用凡士林牢牢固定在铜棒上,间距适当,再进行加热。4、应在铜棒的一端加热。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实验结果注意事项5. 研究温度计的秘 密四下(1课,2页)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通过加热或冷却体积会发生变化。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方座支架(带附件)、酒精灯、有色水(4以上)、石棉网、白卡纸、胶带、尺子和彩笔等。1、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2、将白卡纸粘贴在玻璃管上,以便观察。3、对烧瓶加热,使水温升高,观察现象。4、停止加热,观察现象。给烧瓶加热,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停止加热,

6、水温降低,水面就下降。这表明4以上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1、实验中的水温不应低于4。2、没加热前先在白卡纸上标出水面位置,加热后再标出,做好对比实验。3、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6. 土壤成分分析实 验四下(7课,19页)探究土壤的成分。烧杯、玻璃棒、玻璃片、铁架台(或三脚架)、酒精灯(带火柴)、滴管、铁盘、石棉网、一块土壤、镊子(或竹质试管夹)、水等。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

7、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粘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粘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1、正确使用酒精灯: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

8、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搅拌不能碰到容器壁;要静置到水面上层有清液。3、在闻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要用手扇闻。4、加热过的铁盘要安全放置。7. 沸 腾五上(21课,58页)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给水加热,水温度不断升高,水的内部形成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并搅动水面,使水剧烈翻滚。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笔、钟表、火柴等。1、组装好铁架台,在它的下一铁圈上垫上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一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2、未加热前,先记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

9、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沸点。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温度计的液泡不要触及烧杯壁和杯底。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3、正确记录温度计的读数。8. 模拟雨的形 成(一)五上(24课,65页)探究雨的成因。凝结。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2个铁架台(带附件)、石棉网、酒精灯(带火柴)、烧杯、瓷盘、水等先组装实验装置,点燃酒精灯,根据火

10、焰高度,调试好放置烧瓶的高度。1、在烧瓶里装1/3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装在铁架台上,铺好石棉网,石棉网下放酒精灯;在另一个铁架台上安装一个烧杯,杯口向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处。2、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观察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内壁受冷凝结成小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O时,便是雨。1、正确使用酒精灯: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弯管口应对准上一铁圈上固定的烧杯口,烧杯口也应对准瓷盘。3、 选择高一些的烧杯,使杯中空间变大,水

11、滴滴落距离变长,实验效果较好。4、烧瓶或烧杯中水量不必多,否则会延长实验时间。9. 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 同五下(2课,6页)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氧化碳可以使火熄灭,使石灰水变浑浊。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胶管、水、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1、取一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把胶管一端深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呼气。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子上。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烧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实验现象。3、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

12、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1、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2、呼出的气体将石灰水变浑浊。1、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应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用玻璃片封严口。2、玻璃片移开时,应只留一条小缝,防止呼出的气体跑了。3、向石灰水内吹气用力要均匀。10. 凸透镜成像五下(5课,15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1、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2、当凸

13、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3、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实验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11. 眼睛成像模拟实 验五下(7课,18页)探究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光聚座、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1、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2、用凸度小的凸透镜,替换下凸度大的凸透镜,移动蜡烛,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

14、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1、实验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要处在同一高度。3、调节时,不能调整纸屏和凸透镜的距离。12. 杠杆的作 用五下(19课,58页)体验杠杆的作用杠杆原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2

15、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杠杆尺平衡。1、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1、每次只能选择一个位置挂钩码。2、首先杠杆尺要平衡。13. 滑轮的作 用五下(20课,61页)体验滑轮的作用杠杆原理。铁架台(带附件)、定滑轮、动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等。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16、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组成滑轮组,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5、把2、3、4的数据与1的数据作比较。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3、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1、正确使用测力计,待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时,再记录力的大小。2、组装滑轮组时,细绳要有两种绕法。3、用力要均匀。14. 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六下(1

17、课,2页)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都是有细胞组成的。洋葱、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清水稀释的碘酒、绘图工具、培养皿等。1、 介绍显微镜的组成知识。2、 组装好显微镜,并对好光。3、 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切片: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放在培养皿里,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一小片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水滴中,展平。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接近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缓放平。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均匀。4、观察和画图:把制作好的切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焦距,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看到清晰的影像后,再用高倍物镜仔细观察。一边观

18、察,一边画图。观察到许多长方形的“盒子”,它们是洋葱表皮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正确使用显微镜:安放;对光;转动装换器,调整反光镜;用高倍镜时,一定要加盖玻片。 2、寻找细胞时,物镜不能破坏切片。3、要一边观察,一边画图。(用左眼观察细胞,右眼看纸画图。)15. 摆的秘 密六下(6课,14页)研究摆摆动的规律,知道影响摆摆动大小的因素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铁架台、线绳、像螺丝帽或钩码一样的重物、橡皮泥或其它加重物、计时器等。1、制作一个摆,记录30秒时间内摆摆动次数。2、测量摆锤重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观察分析数据。3、测量摆角的大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观察分析数

19、据。4、测量摆线的长短对摆的快慢的影响,观察分析数据。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1、做好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2、测量摆锤重量对摆的影响时,要巧用橡皮泥来增加重量。16. 电磁铁的特 性六下(8课,18页)影响电磁铁磁性、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能转化成电磁。铁钉、包皮细电线、鳄鱼夹、电池若干、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电池夹等。1、包皮细电线缠绕在铁钉上,将电池装在电池夹中,正负极用包皮细电线和鳄鱼夹分别连接闸刀开关、铁钉,控制闸刀开关,观察铁钉能否吸起大头针。2、铁钉旁边放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磁极方向。3、增大线圈匝数,观察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增加电池数量

20、,观察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4、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用小磁针测试铁钉磁性。改变电池正负极,用小磁针测试铁钉磁性。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2、电磁铁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有关,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3、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1、先将铁钉放在火中去磁性。2、要注意实验中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变化。17. 锯末在热水中的运动四上(19课,48页)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等。1、在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

21、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安全教育: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18. 固体热胀冷缩四下(2课,4页)固体在受热或遇冷时会怎样?一般情况下,固体在加热时体积变大,在冷却时体积变小。固体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铁架台、镊子、火柴、烧杯、冷水。1、在支架上用铁丝吊起金属球,用酒精灯加热。2、用镊子夹住金属球从金属环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观察现象。3、用镊子夹住金属球放入烧杯中,静置一会,然后放入

22、金属环中,观察现象。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金属球加热后不能触摸。3、烧杯后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时,不能接触烧杯壁。19. 火山的成因五上(2课,6页)模拟火山喷发。番茄酱受热后,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土豆的缝隙外溢。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等。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地壳越深处

23、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土豆洞口不能封的过死。3、受热后的番茄酱别触摸。20.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四上(2课,4页)检验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碘会变蓝;蛋白质燃烧会有焦糊味。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镊子等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

24、有的痕迹。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1、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在闻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要用手扇闻。21. 模拟露的形成五上(24课,66页)探究露的成因。凝结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1、用干毛巾将较大的不锈钢杯外表面擦干净,然后将碎冰块倒入杯

25、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2、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22. 观察声音的传播五上(8课,22-23页)证明气体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直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2、敲鼓,观察现象。靠近鼓的火苗先动,接着较远处的在晃动。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1、 鼓的振动频率要快。2、 要在无风的环境里。3、 蜡烛的火苗离鼓面不宜过远。证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闹钟、塑料袋、水槽、水。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

26、或桌腿,直到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到声音吗?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水)、固体(水槽)传入耳朵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西面八方的。23.岩石变化的原因四下(6课,14页)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岩石的表面出现裂

27、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1、岩石要以小块页岩为好,如石灰岩碎块、页岩碎片。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24. 光的折射实验四下(13课,36页)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28、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右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2、让手电筒光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3、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硬币升高(消失的硬币)准备一只空杯,投入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你居然可以看到硬币了。这和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筷子看上去变得向上弯折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由于光线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眼里,在我们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点,你就看到硬币了。注意手电筒的光线不要垂直射入,否则不会发生偏折。25.模拟雨的形成(二)五上(24课,65页)探究雨的成因。凝结。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带火柴)、烧杯、瓷盘、水等。1、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2、在烧杯内加适量的水,放置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3、在烧杯口上放一个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