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地理学第十章第十章 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的地带性(广域性)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的地带性(广域性)分布规律 第二节第二节 植被与土壤的区域性(地方性)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的区域性(地方性)分布规律 生物地理学掌握全球植被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了解区域不同植被与土壤类型相互作用,以及植被与土壤组合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生物地理学 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是指植被与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第一节第一节 植被与植被与土壤的地带性(广域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带性(广域性)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学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
2、体呈连续分布,并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与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叫做植被与土壤叫做植被与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发生。按照发生学理论,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受纬度、经度学理论,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受纬度、经度及高度等影响。及高度等影响。 生物地理学一、植被与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一、植被与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1.1.植被与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植被与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植植被与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植被与土壤高级类别或被与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植被与土类大地带性植被与土类大致沿纬
3、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生物地理学 世界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世界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植被与土壤地的世界性植被与土壤地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呈带段性展布的呈带段性展布的区域性植被与土壤地带区域性植被与土壤地带。 世界性植被与土壤地带世界性植被与土壤地带,在,在高纬和低纬地区高纬和低纬地区表表现明显,如寒带苔原植被下的冰沼土、寒温带现明显,如寒带苔原植被下的冰沼土、寒温带针叶林下的灰化土和热带雨林下的砖红壤,不针叶林下的灰化土和热带雨林下的砖红壤,
4、不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大陆,而且大致与纬线平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大陆,而且大致与纬线平行行 。 区域性植被与土壤地带区域性植被与土壤地带则在则在中纬地区中纬地区表现得最表现得最为典型,因干湿差异,又有沿海型和内陆型之为典型,因干湿差异,又有沿海型和内陆型之分。分。 图10-1 世界植被与土壤地理分布图 生物地理学沿海型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植被与土壤地带谱由森林植被与森林土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而南依次出现:针叶林下的漂灰土针阔混交林下的暗棕壤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常绿阔叶林下的红、黄壤热带季雨林下的赤红壤热带雨林下
5、的砖红壤。内陆型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大陆内部,植被与土壤地带谱主要由草原植被与土壤系列和荒漠植被与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部由北而南植被与土壤依次为:森林草原与灰色森林土草原化草甸与黑土草原与黑钙土干草原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与棕钙土荒漠植被与荒漠土。生物地理学图10-2 欧亚大陆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布格局图 生物地理学 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的界线大都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的界线大都与大山地分水岭、与大山地分水岭、大河谷等地理界线相一致大河谷等地理界线相一致。这样的地理界线通常最。这样的地理界线通常最大程度地引起气候、生物、人文景观和土壤地带的大程度地引起气候、生物、人文景观和土壤地带的分异
6、。分异。 长城长城作为一条界线,除了最东部需要向北推移作为一条界线,除了最东部需要向北推移 2 24 4纬度外,恰好纬度外,恰好是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是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即我国冬,即我国冬作物分布的北界;在沿海地段是作物分布的北界;在沿海地段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暗棕壤与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的分界暗棕壤与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的分界,往内陆地段,往内陆地段,是是草原植被与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草原植被与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与旱生型森林下的褐土分界与旱生型森林下的褐土分界。生物地理学 秦岭秦岭- -淮河淮河界线,界线,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
7、界,也是我国水旱二季农作的北界。该线也是我国水旱二季农作的北界。该线以北是暖以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和褐土,以南是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和褐土,以南是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 南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和热带季雨南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和热带季雨林下的砖红壤性红壤的分界林下的砖红壤性红壤的分界。 天山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灰棕漠土和暖温带荒天山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灰棕漠土和暖温带荒漠植被下的棕漠土的分界漠植被下的棕漠土的分界。 生物地理学2 2、植被与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植被与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植被与土指地带性植被与土壤大致沿
8、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壤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化的规律。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中国温带地区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植被与土壤依次为针阔,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植被与土壤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与暗棕壤草甸植被与黑土草原植被与黑混交林与暗棕壤草甸植被与黑土草原植被与黑钙土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植被与棕钙土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植被与棕钙土草原化荒漠与灰漠土荒漠与灰棕漠土。钙土草原化荒漠与灰漠土荒漠与灰棕漠土。在在暖温带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落叶阔叶林与棕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落叶阔叶林与棕壤壤旱生型森林旱生型
9、森林与褐土与褐土暖温带草原与黑垆土、暖暖温带草原与黑垆土、暖温带荒漠化草原与灰钙土温带荒漠化草原与灰钙土暖温带荒漠植被与棕漠暖温带荒漠植被与棕漠土。土。生物地理学图9-3 中国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 图10-3 中国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 生物地理学从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的宽度看,纬度地带为南北从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的宽度看,纬度地带为南北宽约宽约48纬度,经度地带为东西宽约纬度,经度地带为东西宽约612经度。经度。生物地理学 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带幅宽广,自南而北依次分布有热带雨林下的砖红壤;湿润季雨林下的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黄壤;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带
10、。长江以北沿海型纬度地带谱的带幅变窄,方向偏转,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地带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在东北地区偏转更为明显,由东而西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下的暗棕壤、草甸下的黑土、温带草原下的黑钙土、干草原下的栗钙土带。 3、中国植被与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学 植被与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植被与土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植被与土壤壤随地形高度的升降随地形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把植被与土壤把植被与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 (或向下或向下) )依次更替的现依次更替的现象,叫做植被与土壤分布的垂直地
11、带性象,叫做植被与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与土壤相一致的植被与土壤带,地的地带性植被与土壤相一致的植被与土壤带,称为称为基带基带。除基带外,垂直带谱中的主要植被。除基带外,垂直带谱中的主要植被与土壤带称与土壤带称建谱带建谱带。二、植被与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学 垂直地带性不能简单地视为水平地带性的立垂直地带性不能简单地视为水平地带性的立体化,体化,垂直带并不完全与水平带等同垂直带并不完全与水平带等同。在亚。在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中,湿度的提高促进了土热带山地垂直带谱中,湿度的提高促进了土壤中盐基成分的
12、强烈淋失,从而形成了与水壤中盐基成分的强烈淋失,从而形成了与水平带上黄棕壤不同的盐基饱和度很低、酸性平带上黄棕壤不同的盐基饱和度很低、酸性强的强的山地黄壤山地黄壤。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基带以上。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基带以上的的土壤名称前都应冠以土壤名称前都应冠以“山地山地”二字二字。生物地理学 植被与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植被与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的变化。 1. 1. 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带植被与土壤不同,植被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带植被与土壤不同,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的组
13、成亦不同。与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 在相似的经度上,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植被与土壤垂直从低纬到高纬,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有带谱有由繁变简由繁变简、同类植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同类植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高降低的趋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趋于区到干旱地区,山地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趋于复杂复杂,而同类植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而同类植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2.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
14、,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包含的植被与土大,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包含的植被与土壤类型也愈多。壤类型也愈多。 3.3.山地坡向不同山地坡向不同,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植,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植被与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被与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 (秦岭)。(秦岭)。生物地理学 图10-4秦岭南北坡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比较 生物地理学 在我国青藏高原还有一种特有的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现象,从基带土壤向下(由高原面向谷底)随生物气候变化,土壤依次变化,称为植被与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以区别于前述的植被与土壤垂直带性(又称植被与土壤正向垂直带性)。这里“负”和“正”的意义是相对的,按所选基
15、带而定。高原谷地中的植被与土壤是在河流下切加深的过程中在谷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河谷地段最下部的植被与土壤带是不稳定的,而广大高原面上的土壤是较稳定的,选其作为垂直带的起点(基带),符合发生学原则。植被与土壤下垂谱中往往出现较为干旱的植被与土壤类型,这与下沉气流具有焚风效应有关,如云贵高原的金沙江谷地中出现的稀树草原下的燥红土等。但若季风能随谷地进入高原,则就有比较湿润的生物气候下形成的植被与土壤类型,如常绿阔叶林下的黄壤、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等。 生物地理学(三)植被与土壤的垂直(三)植被与土壤的垂直水平复合分布水平复合分布规律规律 土壤的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是指在垂直地带基础上表现的水平分布
16、规律,再在水平地带基础上出现的垂直分布规律。如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学二、植被与土壤的区域性(地方性)分布规律 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除了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母岩和母质、水文条件、时间和人为活动等的影响,使植被与土壤发生相应的变异,地带性植被与土壤及非地带性植被与土壤在短距离内呈镶嵌分布,并在植被与土壤地带内呈现不同的植被与土壤类型组合和分布模式,一般称之为植被与土壤的区域性或地方性分布规律。 生物地理学(一)植被与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土壤的中域性分布,是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植被与土类(亚类)和非地带性植被与土类(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
17、律依次更替的现象,通常又称植被与土壤组合。 指那些未能发生垂直带分异的起伏500米的丘陵地形中的分布规律,涉及的空间尺度较大。 土壤中域分布常表现为枝形、扇形与盆形等组合形态。 生物地理学图图10-4 昆嵛山至滨海平原植被与土壤分布断面图昆嵛山至滨海平原植被与土壤分布断面图 生物地理学(二)植被与土壤的微域性分布规律 植被与土壤分布的微域性,是指在小地形或人为耕种利用差异的影响下,在短距离内植被与土壤的中、低级分类单元依次更替、重复出现的现象,通常又称为土壤复区。与中域性分布相比,其涉及空间尺度较小(地形高差一般小于10米,土壤随地形变异的空间距离约数十、数百米为一个重复)。 耕作土壤的微域分布常表现为同心圆式、阶梯式、棋盘式和框(垛)式等分布模式。 生物地理学思考题:思考题:1.1.试阐明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试阐明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2.2.以所在地区为例,阐明土壤的中域和以所在地区为例,阐明土壤的中域和微域分布规律。微域分布规律。3.3.将世界地带性土壤分布图与世界气候将世界地带性土壤分布图与世界气候图、世界植被图进行对照,阐明世界图、世界植被图进行对照,阐明世界各自然带植被与土壤分布情况及各大各自然带植被与土壤分布情况及各大洲土壤分布大势。洲土壤分布大势。生物地理学同心圆式植被土壤分布模式同心圆式植被土壤分布模式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
- 三人共同创业店铺股权分配合同2025
-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示范合同
- KTV股东合作合同模板
- 上海市新车买卖合同标准模版
- 产品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书
- 个人与个人借款合同范例
- 个人购房正式合同样本
- 标准借款合同
- 个人与银行借款合同典范模板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 一年级的成长历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正月十五元宵节介绍课件
-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 中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练习附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软星酒店网络规划与设计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课件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