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1.gif)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2.gif)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3.gif)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1f7ab4b89ff7c7ad407f79136caca3d3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诫子书教案学习目标.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学习重难点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知识链接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 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 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成为后世历代 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学法指导:
2、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在学习过程 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 “俭”“明志” “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 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诸葛亮(181 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山,时称“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 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 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
3、凫集。【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枯落: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朗读练习】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本文很明显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作者的主要观点为何?.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看法。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由文章可见,“静”可谓是把握与理解文章的关键因
4、素,那么它一定不似表面上的意思 那么简单。请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静”?.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然强调的是修身治 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何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请同学们关于此话题展开讨论,探讨 修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考该思想的现代意义。课堂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文章,相信同学们深有体会,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它的力量 所在。“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是 的力量;“
5、俭以养德”是 的力量;”非淡泊 无以明志”有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五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赞美诸葛亮的诗句: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孔明;卧龙.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增长才干。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
6、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 学 / 无 以 广 才,非 志/无以 成 学。4)淫慢 /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 则 不 能 治 性。5)年 / 与 时 驰, 意 /与日 去, 遂/成 枯 落, 多 / 不 接 世, 悲 守 /穷 庐, 将 / 复 何 及!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从学习(治学)与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认为修身的前提是“静”,只有“静”才能明志;而明志之后,实现志要依靠学,学是成才的必备条件。后面又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不静”的害处,实际上再次论证了“静”的价值。“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不焦躁,才能更加
7、事半功倍。而一个人的才能,或有先天优势,但是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 仍不能成才,故而才须学。另外, 文中用 “须” 字而不用 “需” 字, 实际上强调了 “静”与“学”对于成才乃是必然性元素而仅非重要元素。三、 集思广益合作探究“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劳神费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是一种摈弃私心杂念的状态,在这中状态中才能始终潜心学习、反思, 心直至所学目标,而至于 “随心所欲”的境界。当然, “静”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即淡泊,只有摈除名利的干扰,不为物所累,才能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致远之路上坚
8、定不移,永不动摇。若心不静,则为物所累,这样的状态,自然是极不利于学的。修身是治学的前提,在古人看来,一个人想要治学,必先学会修身,唯有保持了心灵澄澈, 才能致力于学问而不动摇,古人有 “涤除玄鉴”、 “心斋坐忘”等概念, 就是强调这一过程。同时,学又是反过来促进个人修养的必备条件,学的最终目的是成才,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才与德紧密相联系,一个人才德兼备才能算真正的成才。故而个人修养与个人学问,实则犹如一纸两面,不可分割。该思想对于今天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在当今的多科目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十分片面的,或失去了必要的德行,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借鉴古人修身治学的思想,对当今的机械浮躁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课堂检测( 1) (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市南浦小学2022年艺术节活动方案范文
- 环保教育培养下一代绿色生活意识
- 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创新教学方法的推广
- 现代办公家具中的稳固与美观并存
- 国庆节成都汉服活动方案
- 现代远程教育在海外的发展趋势分析
- 汽车行业的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策略
- 国庆节旅游宣传活动方案
- 温控技术在绿色办公楼宇的革新发展
- 现代建筑设计的情感化表达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中医培训课件:《经穴推拿术》
- 临床药师进修汇报课件
-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5届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
- excel培训课件教学
- 2024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收中职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 政治丨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8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广东一调政治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