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考向新题解析1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考向新题解析1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考向新题解析1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页 共16页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考向新题解析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专题 17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考纲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p 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二、考向分析p 考向一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识别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借代、夸大、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技法梳理】鉴赏修辞手

2、法“3 注意” (1)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p 】:语,准确指出修辞手法。如 20_ 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所给的三句中“争先”“鏖战”“缴缠”运用了比较的手法,表达出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2)标准答题思路,找出答题方法。首先要答复出这首诗或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p 这种手法的运用所到达的艺术效果,同时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p 诗人的感情。(3)欣赏诗歌不能分开诗歌整体,答题必须紧扣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p 修辞手法的根底上加以点明。小贴士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手法 效果 比喻 化深奥为粗浅,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详

3、细,化烦冗为简洁 夸大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详细形象 对偶 构造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 构造紧凑,文意贯穿;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考虑,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顶真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风格清新。状物叙事,

4、条理明晰 通感 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比照 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考向二 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表达、抒情、描写、议论等。高考试题重点考察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的表现手法有穿插重合之处。【技法梳理】鉴赏表达方式“4 原那么” (1)从有无“情语”的角度判断诗句运用的抒情手法。如诗中有呼告的句子,有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那么为直抒胸臆。如没有“情语”,那么可能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2)从写景句本身的特点及全篇的关联看采用的描写手法。首先分析p 写景句本身的特点,着重从声音、色彩、动作、角度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辨析

5、写景句与所描写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辨析写景句与全篇的意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关联,并明确是何种关联。(3)把握情与景的关系。要辨析眼前景与内心情的色彩是否一致,要判断景语与情语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情与景中,情占首位。(4)遵循由景入理、托物言志、即事明理、借古讽今等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详细分析p 诗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联。小贴士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分类及释义 描 写 正面 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白描,是用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侧面 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假如目的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

6、”,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虚实 结合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动静 结合 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以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抒 情 直接 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借景 抒情 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触景 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

7、方式。寓情 于景 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考向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上主要包括衬托、渲染、联想、想象、衬托、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技法梳理】(1)从诗句的语言出发,准确断定表现手法。典例 3的颈联和颔联在描写景物时擅长运用铺陈的手法,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同时又寓情于景。(2)鉴赏表现手法,离不开诗歌的主旨。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络在一起,有些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总体出发,扣住诗歌的主旨来作答。(3)要识记答题要领,标准整体思路。作答时,可按照如下答题程式: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p

8、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p 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详细运用)-概括(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小贴士 诗歌中主要的表现手法 手法 效果 衬托或 衬托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或衬托是为了凸显一方。比照或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比照或对照是为了凸显两方。这是衬托和比照的区别,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地方。渲染 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兴 化抽象为详细,使表达的对象生动,激起阅读的兴趣。想象 人们在

9、已有的观念的根底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p 、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联想 由一事物联络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络起来组成一个典型。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根底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考向四 构造技巧 古代诗歌的构造讲究起承转合,诗人为了表情达意,探究出了许多构造形式,常见的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化、重章叠句、统领全诗、抑扬结合、

10、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意象组合、过渡、铺垫、伏笔等。【技法梳理】“2 关注2 分析p ”鉴赏构思立意 (1)关注把握诗歌的体裁。特别是律诗的起承转合,词的上片与下片的不同写法;还要注意伏笔与照应、过渡与承接,等等。(2)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如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转移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3)分析p 诗歌的行文思路或情感变化。考生要熟悉古代诗歌常见的行文思路,如由景到情、由事及人、写景顺序等。(4)分析p 诗歌某一句的作用时要从诗歌内容和构造两方面考虑。常见的构造方面的作用有铺垫照应、借景抒情、奠定基调、承

11、上启下、总领全篇、卒章显志等。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变化分析p 诗歌思路的变化,以此判断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小贴士 在诗歌的构造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类型 释义 开门 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句引起。祠堂在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处,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一片葱葱郁郁,气象非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阖。卒章 显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构造方式,是指作者往往在诗歌的

12、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驰骋闲散的心志,以及不畏权贵、高洁傲岸的情操。以景 结情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根底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龄参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

13、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宏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我们不得而知,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小 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抑扬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铺垫

14、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应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是这“钓翁”活动的背景,居于次要地位,起铺垫作用。也正因为有了诗歌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三、新题解析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浙东献郑大夫 李频 圣主东忧涨海滨,思移副相倚陶钧 。楼坐月,舟楫先行泽国春。遥想万家开户外,近闻群盗窜诸邻。几时入去调元化 ,天下同为尧舜人 。注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陶钧:比喻治理国

15、家。调:燮调,指宰相的政务。语本孟子bull;告子:“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既指出了郑大夫调任浙东的原因,又间接地赞美了郑大夫的治理才能。B颔联叙事写景,大夫乘舟巡行所主之地,政事之暇独坐楼台欣赏美景。C五句想象,在郑大夫的治理下,浙东千家万户,定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D六句从境内盗贼逃窜侧面表现郑大夫政绩,也隐含对其未能广施教化的遗憾。2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p 。2022辽宁朝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 东来数百觞。

16、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 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注:新喻:今江西新余县南。元明:黄大临,字元明,黄庭坚之兄。本诗为黄庭坚探望其兄黄元明别后在新喻道中所作。孤负:同“辜负”。一百八盘: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内,此地为当年黄大临送黄庭坚赴贬所途经之地。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两句是说作者人到中年因病戒酒,以致于这次东归不能与其兄畅饮而遗憾。B颔联两句平实地记录了在新喻道中的所见:煎茶迎客的店家和午风吹拂的稻田。C颈联两句是向兄长嘱咐,只要家中安好就不用写信,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D颈联后句自杜甫“来书细作行”,表达诗人善

17、化用诗句“点石成金”的诗风。4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尾联。2022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三十三) 李白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凌随海运,烜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古风(其四十二) 李白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5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仰喷”两句描绘了北溟巨鱼喷水吞川的磅礴气势。B“凭凌”两句写大鹏在海动之时,乘风而起,声势浩大。C“摇裔”两句写白鸥身姿摇曳,盘旋鸣叫于江流之上。D“宜与”两句写海鸥不愿与海客狎戏,只愿与白鹤为伍。6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北溟”等句化用了庄子道遥游的“鲲鹏”典故。B“寄影”句融情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气氛。C两首诗想象丰富,都运用了夸大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两首诗语言自然,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