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第一节精神障碍症状学一、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二、常见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性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
2、低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1)幻听:最常见。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幻视:较幻听少见。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多见
3、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3)幻嗅:(4)幻味:(5)幻触:(6)内脏幻觉: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假性幻觉:生于病人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3.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三)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病人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症。2)思
4、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常泰然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4)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思维逻辑障碍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5、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3)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1)思维中断:2)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3)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妄想的特征: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
6、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称;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妄想种类:(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2)关系妄想: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4)夸大妄想:(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6)疑病妄想:(7)钟情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8)嫉妒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
7、外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四)情感障碍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常见于躁狂状态。2.欣快3.情感低落与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情感低落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4.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症状: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5.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表现: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
8、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6.情感爆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表现: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特点:整个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常见于分离性障碍。(五)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表现: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表现: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对今后没有打算,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多见于抑郁症
9、。3.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表现: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多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4.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表现:病人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可见于严重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catatonicstupor)。5.蜡样屈曲在木
10、僵的基础上出现。表现: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病人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病人的头部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不落下,称之为“空气枕头”。此时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六)自知力缺乏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治疗。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
11、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多发病于青壮年。一、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2.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母孕期的病毒感染,围产期、分娩过程中的损害社会心理压力与应激。3.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4.神经生化病理研究二、临床表现表现是差别很大的五维症状: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攻击敌意、认知损害、情感症状。(一)阳性症状群1.幻觉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其特点:内容荒谬,脱离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2.妄想精
12、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发生突然,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的特点。分类: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有重要价值。3.被动体验精神分裂症的联想过程: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被动体验:病人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解释(影响妄想),甚至认为有某种特殊的仪器、电波、电子计算机或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在控制自己(物理影响妄想)。有的病人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内心被揭露感)。如果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揭露感相结合出现
13、,称康金斯基综合征(精神自动症),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特殊意义。4.思维形式障碍: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二)阴性症状群阴性症状:指正常精神活动减退或缺失所带来的表现。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等。1.情感迟钝或平淡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2.思维贫乏3.意志减退4.兴趣减退与社交缺乏(三)情感症状群:包括情感不协调、情感倒错、矛盾情感、情感平淡或淡漠(四)行为症状群1.冲动攻击行为出现反复谩骂、威胁或破坏性行为。2.紧张综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3.行为障
14、碍表现为退缩、无故发笑、独处、发呆或出现冲动行为。(五)认知症状群: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1.智力的损害2.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3.注意的损害4.运动协调性的损害5.言语功能的损害三、治疗原则1.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药物治疗方面:强调早期、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的原则。疗程:急性期2个月。巩固期治疗46个月,剂量与急性期相同。维持期剂量应个体化,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具有肯定作用第一次发作维持治疗12年,第二次或多次发作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终生服药。原则上单一用药。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于:出现冲动伤人、木僵或亚木僵、拒食、严重
15、抑郁、自杀倾向的病人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期快速控制症状。3.心理治疗:4.行为治疗:5.需要接受精神康复方面的治疗和训练:特别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调整和恢复。四、护理问题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2.不合作3.思维过程改变4.有受伤的危险5.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6.部分生活自理缺陷(进食沐浴穿衣如厕)7.睡眠型态紊乱8.社交孤立9.知识缺乏五、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生命体征、睡眠、排泄、进食、身体卫生与安全等。2.心理社会功能(1)对住院的态度 是否主动住院,治疗依从性如何。(2)感知觉障碍 评估患者感知觉,有无幻觉,尤其是命令性幻听,及幻听出现
16、的时间、频率、内容,患者对幻听内容的感受如何,将采取什么反应。(3)思维 如果患者存在妄想,要评估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涉及范围是否固定,有无泛华的趋势,对患者行为的影响。(4)情感 有无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抑郁情绪,有无自杀的想法等。(5)意志行为 是否意志行为减退,行为是否被动、退缩,有无攻击、自杀、伤人等行为,患者对未来打算如何。评估时要注意三点:要关心和了解患者的需求;要重视家属、朋友、同事提供的资料;对患者心理、功能的评估可借助于一些心理、社会功能评估量表。(一)基础护理1.饮食: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保证病人每日入量25003000ml
17、。被害妄想拒食的病人可让其自行选择食物。2.生活护理:1)帮助病人建立自理模式,兴奋、不合作病人要帮助完成晨晚间护理。2)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的病人要与病人一起制订生活计划,检查病人完成情况,必要时进行协助。3)木僵病人:要定时为其更衣、沐浴,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3.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4.做好排泄的护理:便秘的病人,鼓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和含粗纤维的蔬菜。对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病人蹲位如厕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二)安全护理1.注意那些受幻觉妄想支配,但思维内容不暴露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情感反应,通过病人的外显行为,发现病人异常表现,及时阻止,
18、防止意外发生。2.每30分钟巡视一次,确保病人安全。1)对自伤、自杀、伤人、兴奋冲动的病人应安置在重点病室。2)对严重自杀的病人设专人护理,24小时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活动。3)对极度兴奋,有可能造成意外的病人必要时要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不合作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病人出现私自外出行为。3.加强病房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办公室、治疗室、饭厅、浴室、杂物间要随时锁门。2)病人入院、探视、返院后,要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包括病人带入的打开包装的液体物品),防止病人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病人需要使用危险物品如刀剪、针时,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三)康复护理1.可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参加
19、各种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音乐治疗,如折纸、编制、养花、体疗等。在此过程中要鼓励病人多与其他病友进行交流,从而增强治疗信心。2.康复期病人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六、健康教育1.教会病人和家属有关治疗分裂症的基本知识,使其明白按医嘱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恶化的重要意义。2.教会病人和家属应对各种危机(如自杀、自伤、冲动或外走)的方法,争取亲友、家庭和社会支持。第三节抑郁症病人的护理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一、病因(一)遗传因素1.家系调查2.双生子调查3.寄养子调查(二)心理一社会因素1.生活事件与环境应激事件在情感障碍发作前
20、常常会存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在首次发作前出现应激事件的几率更高。2.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家:认为是存在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或自我内部的冲突2)学习理论则采用“获得性无助”解释抑郁症的发生。3)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病人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如对生活经历的消极的扭曲体验,消极的自我评价,悲观无助。二、临床表现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个方面。1.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这是抑郁的关键症状,诊断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此三种症状中的一个。(1)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2)兴趣缺乏:是指病人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
21、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典型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3)乐趣丧失:或称为快感缺失。以上三主征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2.心理症状群(1)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以伴发一些躯体症状: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可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2)自责自罪: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3)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妄想或幻觉。(4)认知症状:主要是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这类症状属于可逆性,随治疗的有效而缓解。认知扭曲也是重要特征之一,如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5)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
22、病人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最终会有10%15%死于自杀。(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多见于所谓“内源性抑郁”病人。心理上表现:为思维发动的迟缓和思流的缓慢。伴有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行为上表现:运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可以达到木僵的程度。(7)自知力:大部分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3.躯体症状群(1)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早醒也是不少病人的主诉。(2)食欲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3)性功能减退:可以是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4)精力丧失: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不愿见人。(5)晨重暮轻:即情绪在晨间加重。(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有时以此类症状作为
23、主诉,症状包括头痛或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心慌气短乃至胸前区痛,尿频、尿急等,常在综合医院被诊为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治疗原则高度的安全意识,严防自杀;充分的药物治疗,足够的剂量和疗程;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一)药物治疗1.新型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常用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已成为一线用药物。起效时间需要23周。2.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如万拉法新、米氮平等。注意:药物的更迭和依从性: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要判断一次抗抑郁治疗疗效,需要采用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只有当一种药物足量治疗68周后仍无效,方可考虑换药。
24、(二)心理治疗: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方法: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认知行为方面:也可以对病人的负性认知进行调整。(三)其他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病人可以有限选择。四、护理问题1.自杀的危险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3.睡眠型态紊乱4.穿着修饰自理缺陷5.社会交往障碍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五、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 进食、睡眠、情绪、行为。有无阳性体征,2.心理社会功能(1)个人成长发育史、既往史、生活方式、特殊嗜好、家族史、过敏史等(2)病前性格特征、生活事件、应对挫折与压力的方式(3)对住院治
25、疗的态度(4)有无自杀观念(一)一般护理原则1.保护病人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2.维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3.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睡眠。4.增加病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6.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7.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法。8.指导病人学习有关药物知识。(二)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鼓励其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2.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病人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三)对有自伤、自杀病人的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异常言行,病人有无流露厌世的想法,警惕突然“症状好转”的消极病人伪装
26、痊愈。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及紧张激越;缺乏家庭支持系统;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杀史。2.自杀迹象: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绳等。3.连续评估自杀危险:对有自杀计划的病人,详细询问方法、地方、时间,如何获得自杀工具和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大小。4.一旦发生自杀、自伤,应立即隔离病人实施抢救:对自伤、自杀后的病人要做好自伤、自杀后的心理疏导,了解心理变化,制订进一步防范措施。六、健康教育1.帮助病人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教会认识疾病的病因、症状。2.指导病人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27、,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掌握一些处理方法。3.教育病人和家属能及时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并了解反复发作的危害性,尽早到医院就诊。 第四节焦虑症病人的护理焦虑症: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一、病因1.遗传2.生化苯二氮卓类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提示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的生物学基础。3.心理二、临床表现1.焦虑和烦恼表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2.运动性不安表现: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病人自感战
28、栗。3.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表现: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咽哽噎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4.过分警觉表现: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三、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1)苯二氮卓类:使用广泛,有效。常用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对广泛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的效果较其他药物为佳。缺点: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戒断症状。(2)丁螺环酮: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但起效较苯二氮卓类慢较少产生药
29、物依赖和戒断症状。(3)抗抑郁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卓类为佳。2.心理治疗(1)心理教育(2)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焦虑控制训练和认知重建。(3)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生物反馈信息训练病人放松,以减轻焦虑,对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四、护理问题1.焦虑2.恐惧3.睡眠障碍4.舒适的改变5.有营养失调的危险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五、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2)心理社会功能1)病前性格2)寻求焦虑源3)患者应对挫折与压力的方式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2.改善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准备好接受治疗的住院环境,尽量排除其他病人的不良干扰,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减
30、少压力。3.教导放松技巧鼓励病人以语言表达的方式疏泄情绪,表达病人的焦虑感受,护理人员针对病人传达的焦虑情绪,做好自我调适;督导病人进行放松调适,如在光线柔和的环境里,随着护士的指导语和音乐进行肢体放松、深呼吸或是慢跑等;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视病人的兴趣、爱好安排,扩展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4.帮助病人认识焦虑时所呈现的行为模式:护士要接受病人的病态行为,不加以限制和批评;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使病人认识其病态症状,用明确的态度指出其焦虑行为,使其认知并努力减少焦虑行为。5.做好基础护理:关注睡眠环境,视病人特点而定,尽量
31、满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其渡过难关;服药护理: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生理需求。六、健康教育1.要告知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2.与病人共同探讨其产生焦虑的压力源和诱因,以及其焦虑时的行为模式,制订和尝试适合于病人减轻焦虑的应对方式,并加以训练和强化,鼓励其要坚持不懈按计划做并给予支持。 第五节强迫症病人的护理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病人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病人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一、病因1.遗传2.生化证据:提示5-羟色胺(5-HT
32、)系统功能增高与强迫症发病有关。3.解剖:可能与选择性基底节功能失调有关。4.心理1)弗洛伊德学派认为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好强迫性格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强迫症状。2)强迫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固执、退行、孤立、解除、反应形成以及对不容许的性和攻击冲动的置换。这种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因此不为病人所觉察。二、临床表现强迫障碍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1.强迫思想一些字句、话语、观念或信念,反复进入病人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思维过程,但又无法摆脱。(1)强迫怀疑: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2)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
33、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3)强迫联想: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4)强迫表象: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象)、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5)强迫回忆:经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2.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3.强迫意向病人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病人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4.强迫行为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病人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以
34、强迫检查和强迫清洗最常见,常继发于强迫怀疑。(1)强迫检查:(2)强迫清洗:(3)强迫询问:是病人常常不相信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病人带来的焦虑(4)强迫性仪式动作: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荒谬可笑的(5)强迫性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这类病人往往并不感到焦虑。三、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1.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状和伴随的抑郁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一般在达到治疗剂量23周后开始显现疗效。2.选择性5-HT重摄取阻滞剂: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氯米帕明均属治疗强迫障碍的一线药物。(二)心理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强迫障碍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心理教育2.行为
35、疗法采用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止法。暴露疗法: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反应防止技术: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度。四、护理问题1.焦虑2.睡眠障碍3.社交障碍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5.有暴力行为的危险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五、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1)强迫症状出现的诱发因素2)生命体征、皮肤情况3)进食、有无特殊饮食习惯(2)心理方面1)病前性格2)有无重大生活事件3)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4)社会支持系统如何5)对强迫症状的情绪和态度1.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赢得信任,在此基础上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及情绪变化。2.在病人了解、接受症状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让其共
36、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3.行为治疗:以预防法、自我控制法、阳性强化法等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帮助病人减少和控制症状。4.做好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和安慰,保护病人和他人不受伤害。六、健康教育 第六节癔症病人的护理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病因1.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2.遗传学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模式3.神经生理学解释4.病理心理学解释二、临床表现(一)分离障碍主要表现: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1.分离性遗忘症病
37、人没有脑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2.分离性神游症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3.分离性木僵状态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4.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5.分离性身份障碍病人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
38、上明显不同的人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完全独立,交替出现,互无联系。6.其他分离障碍:特殊类型。(1)情感爆发: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情绪的特点。在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即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2)分离(转换)性障碍性假性痴呆:在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智力障碍,甚至对最简单的问题和其自身状况不能做出正确回答,或给予近似的回答,给人以呆滞的印象;但无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病存在。(3)Ganser综合征:病人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回答,如2+23,牛有五条腿等,并常伴有行为怪异。(4)童样痴呆: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表现:儿童样
39、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病人以幼儿自居,把周围人称呼为“叔叔”、“阿姨”。(5)分离(转换)性障碍性精神病: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二)转换障碍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1)肢体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2)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3)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病人双下肢可活动,但不能站立,扶起则需人支撑,否则向一侧倾倒;也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呈雀跃状跳行。(4)缄默症、失音症:缄默症:不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但可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失音症:
40、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2.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表现: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阵阵抖动,或在床上翻滚,或呈角弓反张姿势。但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症状缓解。3.感觉障碍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1)视觉障碍:表现:为弱视、失明、管窥、同心性视野缩小、单眼复视。常突然发生分离(转换)性障碍性失明病例:视诱发电位正常。(2)听觉障碍:表现: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4.混合障碍:以上三类症状可在同一病人出现。三、治疗原则1.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
41、重要。初次发病者:合理的解释,配合理疗和语言暗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病程已数周,有反复发作倾向者:宜根据病情制订精神治疗与药物和物理治疗相配合的整体治疗计划。2.避免反复检查: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3.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在接触病人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4.消除病因:本病是一类容易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性质有正确了解,正视存在的个性缺陷,改善人际关系。四、护理问题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3.预感性悲哀4.舒适的改变五、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1)生命体征、
42、全身营养状况、睡眠情况2)是否有器官、肢体功能障碍(2)心理社会功能1)病前性格特点2)有无明显的精神因素3)家庭环境氛围4)患者受教育程度5)观察躯体功能障碍程度有无改变1.接纳病人并接受其症状: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不批判的态度来接纳病人躯体症状,要给予恰当的关心和照顾,需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和感受。2.在病人疑病的相关问题上,要遵循科学依据,医、护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防止医源性的不良影响。3.熟练地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以科学合理的解释,鼓励和帮助病人寻找与症状出现的相关心理因素和生活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引导病人学会放松,调试心态的方法,减轻压力造成的焦虑情
43、绪。4.保证病人的入量和营养;协助病人料理生活,但要以暗示法逐渐训练病人自身的生活能力;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5.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六、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端正家属对病人的态度,教给家属暗示治疗的原则和技巧。2.注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和民主的家庭气氛,不要给病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尊重、关心病人但不能过于强化症状。3.对病人非适应性行为经常予以迁就或不适当强化,均不利于康复。第七节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人类的睡眠和觉醒是与自然界昼夜变化大致同步的一种生物节律。睡眠是大脑的一种高级功能。一、失眠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
44、,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一)病因1素质性因素:如遗传、较高年龄、个性特点等;2诱发因素:如各种生活事件、生活和(或)工作环境改变、患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等;3维持因素:包括为失眠焦虑、对卧室和床形成负性条件发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酒类、继发性获益等使失眠慢性化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二)临床表现1.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起病与明确的应激有关,病期相对短暂,从数天到数周,在脱离或适应了特定的应激源后失眠即缓解。2.心理生理性失眠是较高的生理性唤醒水平引起的失眠,伴随清醒时
45、的功能下降。起病形式可以是隐匿的,病人诉从小时候或成年早期即有失眠;也可以是急性的,由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没有及时缓解演变而来。3.矛盾性失眠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观的睡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和所诉的睡眠缺乏的程度不相符。(三)治疗原则1.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制、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反意向控制等。帮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睡眠节律。2.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的原则:按需间断使用首选:代谢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咪哒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扎兰普隆等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4周。对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的病人,可试用SSRIs
46、类、文拉法辛、曲唑酮或米氮平等抗抑郁剂治疗。二、过度嗜睡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一)病因常见:发作性睡病和病情较重的睡眠呼吸障碍,也可见于脑炎等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特发性过度嗜睡,其病因不清楚。(二)治疗原则1了解病因,对因治疗。2特发性过度嗜睡: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预后尚好。发作期间:给予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对部分病人可减轻嗜睡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莫达芬尼疗效与哌甲酯相同,而安全性和依赖性可能更有优势。三、护理问题1.焦虑2.有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3.睡眠型态紊乱四、护理措施护理评估(
47、了解即可)(1)躯体功能:失眠发生的时间、失眠的表现、失眠的原因,既往治疗的效果。(2)心理社会功能:对失眠的态度和认可。1.对失眠症的护理(1)了解其原因:如果是精神症状的诱因,可以遵照医嘱镇静安眠药加强精神病的治疗与护理,及时缓解焦虑与恐惧情绪。(2)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及时处理兴奋病人,执行睡前的作息制度,护理人员做到四轻。建议使用壁灯,避免强光刺激。(3)安排规律生活,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4)入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如阅读亲人来信,看惊险刺激的文学作品.过度运动与游戏,聊天或者讨论重要问题。(5)夜间病人入睡后,尽量避免操作。(6)及时解除疼痛不适。(7)个别病人情绪焦虑,要求睡前一定
48、要服用安眠药,可以采取暗示疗法,同时做好安慰工作。2.对嗜睡症病人的护理1)注意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2)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不要从事危险工作,避免发生意外。五、健康教育1.减轻其心理压力2.生活要规律,白天多参加社会活动,体育锻炼。 第八节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痴呆综合征。特点:是形态学上出现大脑皮质萎缩,并伴有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老年斑。潜隐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遗传学家系研究显示AD与一级和二级亲属的痴呆家族史有关。2.社会心理因素(二)发病机
49、制1.大脑皮质萎缩大脑皮质各区出现萎缩以前额叶、颞叶及顶叶受累最多,特别是海马结构。大脑重量减轻。2.神经元改变神经元数量减少或丧失,皮质神经元脂褐质聚集,星形细胞增生。随着神经元丧失伴有大量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或神经炎性斑,这是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多见于萎缩皮质,以颞顶区最明显。3.突触变性和消失4.神经元存在颗粒性空泡变性5.胆碱能功能记忆和认知功能与胆碱能系统有关。AD病人胆碱能系统受损部位主要在海马、杏仁核、蓝斑和中缝核。二、临床表现AD起病潜隐,发展缓慢,无明确的起病期,病程进行性发展。1.记忆障碍AD的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特点:近事遗忘先出现,记不住新近发生的
50、事,对原有工作不能胜任。主要累及短时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不能完成新的任务表现:忘性大、好忘事、丢三落四,严重时刚说的话或做过的事情转眼就忘记。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远记忆障碍,记不清自己经历。记不清亲人的姓名及成员间关系和称呼,出门迷路,不知方向而走失,定向力障碍日益明显。随着记忆障碍加重,可出现虚构症状。视空间和定向障碍:是AD的早期症状之一。画图测试不能精确临摹简单的立体图。2.言语障碍呈现特定模式,首先出现语义学障碍表现:找词困难、用词不当或张冠李戴。讲话絮叨,病理性赘述。可以出现阅读和书写困难,进而出现命名困难。最初仅限于少数物品,以后扩展到普通常见的物体命名。言语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语法错误、错用词类、语句颠倒,最终胡乱发音、不知所云,或缄默不语。3.失认和失用失认:是指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如不能识别物体、地点和面容(不认识镜中自己像)。失用:是指理解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具设计师工作内容总结
- 旅行社服务员工作技巧
- 八年级班主任期中工作总结心得
- 大学生实习自我鉴定300字
- 金融行业顾问工作总结优化金融产品销售
- 签订委托代扣代缴协议
- 文化艺术节的开幕词(16篇)
- 2025年山东省临沂体育运动学校专业教练员校医体育科研人员12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沥青课程设计总结体会
- 法兰盘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 幼儿园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 迈达斯桥梁建模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例2021.doc
- 常见繁体字的简化表 香港人简体字教学
- 《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塑料模具肥皂盒设计说明书
- 穿越河流工程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
- 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须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筑废料利用探究
- 火炬介绍 音速火炬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