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政策研究中文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普遍加强了科技的研发力 度,制定本国的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各国加快了农业国际化的步伐,研究探索适合本国的农业强国富国之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产业化发 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实现规模经 营,增加农民受益。“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户或者高价别售,或者求售无 门,而农户的分散使企业和农户间诉讼成本高昂,所谓的农业订单,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一纸空文。”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科技推广服 务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
2、不高、农民对新农业技术采用热情不高、生产跟 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国情,提 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找出生产 经营中存在的科技问题,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完善 科技服务推广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通过对农业科技政策的研究,强调以科技为支撑,以科技创新机制体系建 设为重点,找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在科技推广中注重农民科技意 识的提周,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关 键 词: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需求冯春燕.探索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
3、版,2009(6):54-55.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POLICY RESEARCHABSTRACT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ountries in 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 & D efforts to develop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4、y development strateg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countrie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exploring the road of agriculture suited to their powers to the rich. Close intrinsic link exists between
5、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help farmers realize the scale of operation, increase farmers benefit. With the changes
6、in market conditions, farmers, or high prices do not sale or to attract buyers nowhere to turn, while the faimers aspersed so that the high cost of litigation between the companies and farmers, the so-called agricultural orders, in most cases but a dead letter. 1 The For a long time, Chinas agricult
7、ure into production extension service imperfe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onversion rate is not high, the farmers were not enthusiastic about us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duction to keep up with changes in market demand, and many other issues, by analyzing the actual si
8、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posed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cal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identify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drugs rel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9、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platform,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Emphasi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support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10、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chanism, identify the entry point of the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focus on raising the awai*eness of Farmers in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or the study of agr
11、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real productivity.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emandin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3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一章绪论1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h 一、问题的提出1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
12、ent Document h 二、研究的意义1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h 三、研究现状2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h 四、写作思路及主要创新3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二章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出及定位5 HYPERLINK l bookmark85 o Current Document h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出及时代趋势5 HYPERLINK l bookmark89 o Current Documen
13、t h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及意义5(-)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5(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6(三)农业产业化的内涵7 HYPERLINK l bookmark97 o Current Document h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7 HYPERLINK l bookmark101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三章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7 HYPERLINK l bookmark104 o Current Document h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9(一)产业化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9(二)产业化发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10(三)农业产业化推动力
14、农村建设10(四)产业化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2 HYPERLINK l bookmark111 o Current Document h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国情12(-)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迟缓12(二)产业化发展缺乏特色,生产结构性问题突出13(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有限13(四)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备力量不足13(五)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14 HYPERLINK l bookmark120 o Current Document h 三、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4(一)产业难以形成规模14(二)产业链条延伸难 14(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15
15、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分析16 HYPERLINK l bookmark127 o Current Document h 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转变农民观念16 HYPERLINK l bookmark131 o Current Document h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需求17 HYPERLINK l bookmark135 o Current Document h 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需求18四、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16、bookmark143 o Current Document h 五、发展特色农业的需求18 HYPERLINK l bookmark148 o Current Document h 六、科技进步的需求19 HYPERLINK l bookmark159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五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政策研究21 HYPERLINK l bookmark162 o Current Document h 一、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23(-)调整科技发展政策23(二)调整技术发展方向23(三)拓展科技发展领域24(四)加强科技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24 HYPERL
17、INK l bookmark173 o Current Document h 二、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25(-)构建适合产业化发展的农业管理体系25(二)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5(三)建设以农民为核心的科技推广体系26(四)建立新型的农业、农村教育体系26 HYPERLINK l bookmark178 o Current Document h 三、加快科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27(一)重视企业发展27(二)建立新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28 HYPERLINK l bookmark184 o Current Document h 四、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29 HYPERLINK
18、 l bookmark188 o Current Document h 五、建立产业链科技拓展机制30 HYPERLINK l bookmark195 o Current Document h 结语32 HYPERLINK l bookmark202 o Current Document h 参考文献33 HYPERLINK l bookmark238 o Current Document h 致谢35 HYPERLINK l bookmark241 o Current Document h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6Contents TOC o 1-5 h z Chapter 1:
19、Introduction1Problem1The significanceof thestudy1Research2Writing ideasand the main innovation3Chapter 2: Chinas agri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ing52.1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times52.2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meaning
20、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52.2.1The concept of th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52.2.2The subs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62.2.3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72.3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
21、strialization in China7Chapter 3: Chinas agri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7I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93.1. 1 Industry to promote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93.1.2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stimulate farmers enthusiasm for production. 103.1.3the d
22、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rural development103.1.4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laid a basis122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ace the actual situation123.2.1the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is weak, slow industrial developme
23、nt123.2.2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lack of features, the production of structural problems133.3.3The limited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133.3.4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serve forces133.3.5industrial d
24、evelopment to promote farmers income growth is not obvious143. 3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re 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143.3.IThe industry is difficult to scale143.3.2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difficult 143.3.3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not strong15Chapt
25、er 4: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echnology needs analysis. 161 And improve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changes in farmers concept164.2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needs of laige-scale production174.3To speed up the need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
26、n184.4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needs of the environment194.5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Germany needs194.6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needs19Chapter 5.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215.1Tdjust the technology de
27、velopment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235.1.1 Adjust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licy235.1.2Adjusting the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235.1.3To expand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245.1.4Strengthe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cie
28、nce and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e245.2To crease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25 5.2.1The building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255.2.2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255.2.3The construction
29、of farmers as the core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265.2.4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rural education system265.3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275.3.1Emphasis on enteiprise development275.3.2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30、biotechnology industry operating mechanism285.4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mechanism295.5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chanism30Conclusion32References33Thankas35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Master period36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有大量的
31、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提出了把加强农业放在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并指出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 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发展 快速,但由于长期的重工轻农的发展倾向的影响,农业被动的拿出大量资源以推动工业 的发展。农业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急需调整,紧靠农 民自己,农业生产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无法实现与二、三 产业的相互促进,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我国农业 发展存在众多问题,有历史的、有政策的、有经济的,但突出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一是 农民传统的小规
32、模生产模式,无法与市场运行有效接轨,在市场供需变化的冲击下,农 业生产的脆弱性完全暴露出来。这种分散的、随意性较大的经营状态,不利于农业生产 的市场化,不利于参与农业竞争,严重影响农民的产出效益。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缺乏紧密的联系,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生产领域间的组织协 调性差,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 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率低。农民思想意识保守,对新科学技术大都持观望态度,不愿意 提高生产成本,也不愿独自面对市场风险,这都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实现。中国农 业该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再上新台阶,这些问题推动了农业产化发展模式
33、的提出。 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民生产意识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 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促进农民与企业间的合作,降低农民独自面对市场风险的可 能性。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 高可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为农业生产链条的延伸,商品附加 值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二、研究的意义多年发展经验证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增加 农民收入,保证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经验证明,要实现农村经济 的稳定发展,
34、必须要实现农民增收。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但最有效的办法,是让 农民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靠自身发展。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发展处于一种相对迟缓的 发展状态,如果继续延续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这 严重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会更加动摇,农业生产越来越远离市场, 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产业化生产有利于带动农民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生产 模式,农业商品会更多的流入市场,并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变化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更加积极的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已获得更多的比较效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农民 推入市场,使农业生产更加贴近于市场需求,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35、产业化发展 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可以为农业发展培育一大批市场观念强,综合素质较 高的产业生产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各生产 要素的优化组合,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 保护。通过研究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推动意义,立足于农业生产实际,解决农民产前、产 中、产后各环节的难题,把产业化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一体化经营,建 立农民与企业、市场间的生产联系,不断总结产业化发展经验,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广 阔的发展空间。研究科技对产业化发展的强大的促进作用,使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 的生产力,分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
36、提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引发对产业化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思考。三、研究现状农业产业化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速度较快,对产业化的研究也越 来越深入,为产业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 化与科技的紧密联系上,相当一部分理论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综 合素质上,对于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政策需求等方面,没有具体指出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 需求。产业化发展究竟有哪些科技问题,如何依靠科技促进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科技的紧密联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农业与科技的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依靠科技推动农业发展方面。产业化 发展应加
37、强科技创新,以科技为发展助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出科技是农业竞争 的核心,掌握了科技,就掌握了农业发展的主动权。陕西财经学院研究所王西秦在依 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发展论述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要求要把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重 要工作来抓,通过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要求科技发 展要有大的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次,从农村与科技的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力 方面。研究观点趋同认为以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形成规模生产,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提出以龙头企业为科技示范载体,通过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能 力。扶植当地主导产业,给予企业资金、
38、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以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河南省科技厅何守法在依靠科技 进步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论述了科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依靠 科技促进农村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三、从农民与科技的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大科技推广,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研究趋同认为农民综合素质高低关系到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提高农 民的素质有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鼓励 农民采用新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民持 续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
39、业”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新 然在论农业推广与农民素质的提高论述了要加大农业推广力度,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农业推广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教育不足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思想 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第四、从产业化与科技的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助力方面。 研究趋同认为科技创新是解决产业化问题的重要因素,产业化化各环节都要依靠科技创 新。华中农业大学张俊飕、牛智有在论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进步中论述了产业化 发展与科技的密切联系,产业化发展需要科技作为支撑。并认为现有的农业科技不利于 产业化的稳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科技推广现状。
40、总的来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社会给予极大关注, 对产业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术界对于科技发展是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认识是 基本一致的,但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 步的总结分析。四、写作思路及主要创新本文对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研究分五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绪论引出农业产业化发 展;第二部分首先提出农业产业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及 内涵,其次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对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对产业化发展的 科技需求进行梳理,并进一步
41、指出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科技需求,为科技政策的提出提供 依据;第五部分,针对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促进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政策建议。本文是以加快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要求为背景,围绕我国农 业科技发展的科技需求为主题,通过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而进行的进一步思 考。文章的讨论核心内容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是立题上的创新。之前,学术 界关于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多是对农民生产方面的需求,本文分别阐述了产业化发展 的共性科技需求、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科技需求、产业化面向现代化的需求、统筹城乡经杨中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8(1
42、1):42-45. 济社会推动产业化的需求、特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对产业化发展科技需求的 进一步探讨,第五章第二部分第三节对于以农民为核心加强技术推广,以农民为核心的 研究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本文第五章对科技政策全面系统的研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出及定位世界各国的农业实践表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当下农业最适宜的经营形式。农业 的生产经营者都希望通过横向的发展建立起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这就需要有属于经营 者本身的自我的可健康运行的内部体系。产业化模式要求一体化的经营方式,经过多年 多个国家的反复实践证明,是一条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国际经验也好,世界趋 势也
43、好,都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迫在眉睫,不能用简单的纵 向一体化销售模式来形容。农业的内部规律要求对投入、科技、人才重新分配,以最优 的组合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利润的重新分配,资源的重新组合,将不断的推进产业化这 一经营形式。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而存在,而且努力成为发达的农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一种趋势性的历史选择。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出及时代趋势农业生产不只是作为一句空话,但不把原本属于农民的产前、产后的环节交给农民, 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化无从谈起,规模效益无从谈起。单纯的科技下乡、服 务下基层、科技特派员,在面对我国农业结构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的窘
44、境面前,很难取 得实质性效果。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以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去生产,无法推动历 史的转变,产业化发展毫不动力可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体系,有完整 产业链条。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基本的外部特征,就是一体化 经营模式。组织规模的程度,跨部门的生产程度,是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这要求产业化 生产要跨越农业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生产前,生产中,还是生产后。农民生 产前要选好生产基地;准备好生产资料;市场前景的考察分析;完成生产需要投入人力、 物力,以及相当部分的科技投入;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这一部门 对科学技术的因素考量特别重要。当然到
45、此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农业商 品的最终完成及其制成品的市场销售,最终获得收益才是真正目的。农业产品只有通过 市场才会真正实现交换,而产业化恰恰是一条联系农民与市场的纽带,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及意义(-)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当地农业支柱 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 理,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养+产供销”模式,以实现农 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我国要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加快传统农业的转 型速度,提倡并实现高效农业
46、,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主导作用。在完善科技体制的前 提下,努力实现科技进步,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时刻把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战 略支撑点。传统农业要实现质的跨越,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就是农业产业化。解决“三 农”问题,势必要改变城乡结构不合理的格局,打破目前的尴尬境地。农业产业化程度 的逐步加深,有利于农村与城镇经济的互相融合,新的经济局面会很快形成。农村是改 革的难点也是小康建设的重点,必须通过产业化建立起新的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紧 密结合点。农村要发展,实现与城市共同繁荣,缩小发展差距。城市在保证自身发展的 同时,要协调和帮助农村的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必然 要
47、求节约社会资源、城乡同步发展。科技进步可以节约社会资源,为城乡同步发展做后 盾,确保社会发展稳定前进。(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全面改造传统农业,培植和发 展新兴产业。可以说,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渗透和运用,科学技术 在农业产业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产业化链条的主体依然是农户,产业化的重点是生产的组织和经营的方式, 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问题,尤其有着科技和经济 的结合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好,产业化的进程就明显加快;反之,就受到影响。 农业一
48、体化发展代替以往粗放的经营方式,更加环保,更加低廉的生产经营,是农业新 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是以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为保障的。科学技术 无疑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的影响,产业化发展 更是如此。“邓小平曾经说过“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 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产业化是以农民为中心,实现农业资 源科学重组,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要解决这样那样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需要科技这一第一生产 力来来化解生产中的矛盾。农业在中国是相对弱势的产业,农业要求健康稳步运行,要 求更高的
49、劳动生产率和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第一产业的问题不解决,解决不好会制约整 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把先进的管理方式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努力的提升科学研究杨旭金.对加快推进武定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0 (2):45.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A.邓小平文选(第1卷)国.人民出版社,1994年. 水平,加大科研力量,缩短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变周期,使科技成为发展的先导,才 是一种最适合的科技振兴之路。产业化是现代化的必要一环,广泛的应用科技,加强管 理,把生产中的问题交给科技,产业化化才会获得显著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多种深层次矛盾。农业各种
50、生产要 素的流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这种情况不利于产业化发展,但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 效解决。沿海较发达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加之各种生产资料从四面八方聚集, 工业大步向前发展。与他们相比,内陆地区不仅仅是工业发展速度的问题,欠发达地区 的整体被甩在后面,城镇与乡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简单是数字上的多少比较。一是农 民经营规模的有限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在我国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弱势农业,农民在 靠天吃饭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还要独自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巨大风险。在 专业化水平不高,组织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农民无力也不可能扛得起农业经营的双重压 力。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没有合理的组织生产模
51、式,生产经营存在是盲目跟随的现 象。市场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呈现出不稳定的周期变化,生产结构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供大于求。生产者本身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同样身处恶性循环的还有加工者和 经营者。二是农民的经营规模与现代化的矛盾。我们头脑中都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我 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现居世界第一位,人均耕地现对不足,农业机械 使用率较低。本质上农民要生产,要扩大规模,要提高效益,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我 国也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小型的生产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技术无法普及, 生产设备和生产手段仍然延续传统的耕作形式。生产力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农民的 组织化程度还有相当大的
52、上升空间。三是农业生产与收益率的矛盾。生产成本在攀升, 与之不相协调的农民收益率缺上升缓慢。农业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同时都会制 定较高的生产指标。农业资源在一步步减少,农民依然无法摆脱增产却不能够增收的怪 圈。农业发展缺乏持续发展推力,农民收益无法保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何协调解 决社会与自身的效益问题,缩小“剪刀”差距,任重而道远。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面对国际农业发展趋势,走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推动我国农业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生产信心。 中国多年以来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在面对人均农业资源明显不足,农业资源浪费
53、情况严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论坛,2005 (4): 16-18. 峻,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合理性选择。“而农业增长方式要转变, 技术进步是根本途径。”农业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产业集群,不得不考虑如何最大程 度上提高农业资源的反复使用率,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抛弃粗放的生产 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侧重 于改变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 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
54、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 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工业化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进程紧随其后, 产业化不能被孤立,三者要联动成为一个系统,分配农村与城镇的农业资源,进行系统 整合,以达到最优的生产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使乡村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显著的提 升。面对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二、三产业不能冷眼旁观。二是要积极参与其中,互相推 动,互相支持。我国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靠其企业自身很难形成在区域内占有主 导地位,可以辐射一方的产业先锋。选择和发展优势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战略, 有利于分配各种有价值生产资源,有利于农村的内在的结构性调整。主导产业因为具有 巨
55、大的发展潜质,有大量的经济信息,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较好的社会收益,采用时下 最新的科研成果,往往在某个区域内成为产业“领头羊”。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又有自 身的强劲的发展后劲,支柱型产业的发展,可以刺激同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自我调整。重 点产业通过孕育培养,会有效解决当地的税收问题。区域内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 景下,增收已不再是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农民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加入到有组织 的有潜力的生产链条中去。第三章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通过一系列 农业体制改革,建立了层次分明的科技研究体系。通过梳理农业产业化的科技需求,寻 找科
56、研组织与企业间的利益共同点,推动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延长 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间的相互联系,为我国农业现 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了 的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技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生 产力,并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观念的转变。中国的以崭新的形象参与国际合作,引 进吸收世界前沿科学技术,大力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产业化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建立以效益为中心,帮助农民增收的 组织形式和经营机
57、制,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有大量的资源而且有一批勤劳的人 民,他们缺的是先进的涉农技术和有利的科技政策,最主要的是好的发展环境,这里说 的好环境是指经济发展与农村的关系问题,现在有很多农村因为缺乏政策引导,他们不 懂科技,这就给产业化发展造成了阻碍,农村经济环境得不到改善,相当一部分资源被 没有科学规划,盲目利用而浪费,这当中不有不少是被分散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蝇头小 利而遭到破坏,就是现在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上不去,盲目地上项目,但落后的生产生活 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以人为本”精神 的落实。从国际范围来看来看,当今世界农业科技正孕育着一场新革命,生物技
58、术、信息技 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迅速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全面提升, 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农业竞争的焦点和核心。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虽然我国各领域经 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科技攻关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尤其是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 究上,自主创新能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新的世界农业形式,要求全面加强中国科 技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能力。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 一个一个地梳理各个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一个一个环节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我国农业生产实践需要集中,在产业化发展与经 济发展之间建立有效链接机制。通过政府相
59、关单位的宏观掌控,了解农业产业化发展整 体发展链条的技术需求。(二)产业化发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各 地都要按整齐划一的模式建立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五级科技服务网络,这些网 络从横向看又包括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科技、教育等部门。”农业科 技推广体系建设,试图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障碍,在经济形式不好的困难环境下,建 立起分工明确的科技推广体系。由于当时计划经济的限制,政府拨发的科研经费严重不 足,随经历数次改革,但生产与科研严重脱节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当时科 技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没有建立起农业推广
60、与农民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关系,而有些实 用的农业技术研究项目被搁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此同时,我国乡、镇的基层 推广组织更是力度不够,专业的农村合作同样存在技术信息反馈机制缺乏的现象,使得 在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很难了解到新的涉农技术。基层科研组织很难与农业企业建立起直 接的合作关系,农业科研链条松散,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之间更是缺少有效的沟 通,科技人员专业性不强,行政部门的涉农决策缺少实际的调差研究,无法协调科技推 广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关系。新一轮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科研机构分类,重新分配 科研任务,建立以政府为为主导,各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推广新模式,扩大体系的公益 性,以企业为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江南古戏台建筑装饰图案及其谱系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化路径研究
- 2025年度个人知识产权代理与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文化旅游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与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物资临时运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畜牧养殖与旅游观光结合合作承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xx公司上海地区员工劳动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食品供应链合作协议12篇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主办的读书挑战赛组织合同3篇
- 2025年度文化节庆活动联合承办合作协议8篇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割接方案的要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2025年副护士长竞聘演讲稿(3篇)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
- (一模)株洲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英语试卷
- 基础护理学导尿操作
- DB11∕T 1028-2021 民用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 (初级)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 最新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