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根本理论管窥性质、对象、目的、方法比较初 雪提要 本文就口述史学与民俗学的性质、对象、目的和方法等问题作了比较分析。作者在谈及这两个邻近学科之间的界限时,力图说明和阐释二者的理论框架及其模式。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是社会科学多元化开展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二者的性质和目的各不相同,但研究内容多有重合。口述史学的问世说明,史学领域里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主题词 民俗史 民俗学 口述史学 新史学在人类历史的开展长河中,民俗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就象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广义上讲,民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
2、会生活中世世代代沿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模式,它与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开展水平、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换言之,我们可将此四项条件视为民族形成和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史研究说明,在席卷全球的新史学和“总体史学新浪潮的影响之下,当代民俗研究得以重新振兴和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俗学(Folklore)也称得上是一门“新型学科。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L费弗尔就撰写了?民俗学与民俗学家?一文,对民俗研究作了精辟的论述。另一位著名的法国学者M布洛赫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拓宽研究领域,运用跨学科的新方法,在社会史、文化史、种族史和民俗史等方面有所建树。他进一步指出:“民俗
3、在社会活动中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意义,但在它的下面却掩盖和保存着重要意义。布洛赫的后继者、历史学家比尔吉埃尔将生理习俗、行为习俗、饮食习俗、感情习俗和心态习俗等等统统视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完全赞同布洛赫的观点,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面对下层民众,民俗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毋庸置疑,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这是它们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认为,口述史学(Oral History,亦称口述历史学)的出现和开展,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振兴。由此可见,口述史学的某些传统同样是由来已久的。例如,口头传说(亦即民间传说)可以说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它既是口述
4、史学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是民俗学永恒的研究课题。口述史学是二战后开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其为数众多的学科领域当中,许多研究对象往往与民俗学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和重合,这种双方共有的交叉性质集中表达了当今社会科学整合分化的历史开展潮流。因此,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口述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往往会最终走到一起。然而,口述史学与民俗学之间的界线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种界线有时会因种种原因变得模糊不清,常常使人们误入歧途。依笔者之见,除了学科性质各具特点之处,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历史研究,后者那么强调文化的延续性。换言之,民俗研究既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其研究范围与口述史
5、学的研究领域是无法比较的。关于这个问题,下文还将提及。一前文提到,历史与文化的交叉点是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最为明显的相异之处,那么反过来讲,表达性那么是二者最为显著的相同之点。毫无疑问,在民俗学众多的研究领域,表达性是一种人们公认的传统因素。之所以称其为“传统,就在于这一特点随民俗研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在人类社会内部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民俗学家S汤普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俗学主要是指“没有文字的人们的文化传统(?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纵观民俗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如史诗、叙事诗、民谣、民间故事、神话、民间戏剧、传说、谚语、俗话、宗教仪式、习俗和风格等等,几乎都是通过口
6、述的形式才得以保存或流传下来。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往往采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来保存和开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兴旺的落后民族更是如此。从今天的角度看,除了极少数的文献史料之外,这是保证文化延续性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少提及下层民众,因此,占人类大多数的普通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留下自己过去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关文字记载,而林林总总的民间艺术形式那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乏。由此可见,表达性是民俗学研究的一大优点。不容置疑的是,表达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成为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它同时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泼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
7、学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史料,人们只能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口述史学那么向这一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口述史研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史方法,其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这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缺乏,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口述史学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是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其原因在于,口述史研究充分利用了语言的独特功能,在保存传统的根底上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因而能够在学科林立的国际史学界独树一帜。二笔者曾屡次强调,口述史学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对于民俗学(尤其是民俗史)来说,其客观性能否经得起人们的检验,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
8、决的问题。口述史学的客观性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其一,当代口述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是以现代化的手段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从当事人来说,由于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有着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其表达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二,就口述史学家而言,由于他们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取证工作的,因此,他们在访谈和取证时自然地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同时也不会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三,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只有这样,口述史研究乃至口述史
9、学的客观性才能够得到保证。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民俗学(包括民俗史)的研究对象多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出现,因而其内容的可信性往往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例如,许多神话、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的反面都可能展示出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人类历史,这在古希腊、印度、爱尔兰和中国等国家尤其是如此。然而,这些神话和故事都是从极其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由来已久的宗教传统、崇拜英雄的心理活动及其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假设我们抛开艺术,只谈理论,那么,即便是一些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也是人们经常争论的话题。芬兰学者塞波克努蒂拉在1996年4月发表的?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民俗
10、学文化研究的观点看,心态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民俗学者并不受以下事实的困扰:在许多方面的历史研讨中,心态被看作是不清晰和非科学的。其实,在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领域,任何关键性的概念本身也无清晰或模糊可言。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时常众说纷纭的题目。民俗学者一直被迫考虑心态的综合性质及其与精神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独特性的相互关系。这段语录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其中也许存在着一个误区。如前所述,口述史学注重历史研究,而民俗学那么偏重于文化研究。这是两个各不相同的范畴,然而,也是两个相互重合的圆。三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是新史学和总体史学影响下的产物,其鲜明的社会性是广为人知的。总体史学的代表人物M布
11、洛赫曾直截了当地说:“唯一的真正历史,乃是总体的历史。“总体历史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布洛赫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从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主义史学的封闭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下层民众,走向社会生活。他的代表作?11-18世纪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一书考察了移民方式等一系列为传统史学所无视的问题,在总体上揭示了法国农村的历史特征,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阔的民众,这也是当代国际史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口述史研究开展得较为活泼的国家之一,其研究范围从社会史、妇女史、家族史、矿工史到社区史、人口史和种族史等等,几乎将各个阶层的民众都纳入到
12、历史研究的范围。口述史学家毫无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这样,口述史学家就向那些被看作是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英国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指出,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时机,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总之,口述史学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民俗学研究也将目光投向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广阔民众,这也是当代民俗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为数众多的民间故事、民谣、谚语和俗话等等均取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而这些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又掌握在广阔民众的手中,并且通过口述的形式(还应包括文字资料)世世代代地相传下去。真可谓“取之
13、于民,用之于民,传之于民。风俗和习俗自然也不会例外,它们是各阶层的民众在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集中表达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惯性。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就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毋宁说,失去了社会性这一特点,口述研究和民俗研究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一点已为史学研究的实践所证实。 四较之于现代历史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口述史学无疑是一门典型的具有独立性质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在经济史、科学史、政治史、社会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社区
14、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口述研究开展得较为活泼。口述研究的综合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言而喻,其表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效劳,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毋庸置疑,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民俗研究由于涉及到“民字,其研究范围也是相当宽泛的。民歌、民谣、民间戏剧、民间故事、寓言、传奇和传说、谚语、谜语、俗话、史诗、叙事诗及叙事活动、民间舞蹈、民间绘画和工艺
15、、民间音乐、系谱、家史、传记、神话、宗教仪式、各种风俗和习俗等等均属民俗学的研究范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其研究范围(而非深度)而言,民俗学显然不及口述史学。然而,出于种种原由,民俗学的许多研究课题却难以成为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如传奇、传说、神话、寓言、史诗、谚语和局部民间故事,这也许是民俗学本身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所致。五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易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由于这些艺术形式涉及面较广,因此,其内容显得十分庞杂,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这一点与口述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西方许多著名的民俗学家着重指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十分重要,毋庸
16、置疑,这给民俗研究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例如,民间创作的随意性很大,有些艺术形式往往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仅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经过千锤百炼而得以保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别形式甚至能够繁衍出上百种变体,其演变过程同样是相当复杂的。缺乏第一手资料是民俗学家普遍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民俗学家S汤普森认为,民俗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搜集。然而,民俗研究内容的庞杂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的庞杂,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搜集到的口述资料不可能是完整的。此外,有限的文学资料必然显得杂乱无章,既缺少条理性,也缺乏系统性。最近,笔者有幸参
17、加了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此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仅仅是民俗研究的一局部内容。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分别来自各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历史学家、文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画家、摄影家、工艺美术家等等。 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在民俗研究的旗帜下“最终走到了一起,这种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总而言之,划定学科范围,选择研究方法,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有这一切是民俗学界的当务之急。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有所不同,口述史料的完整性首先表现在资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方案,方案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因而也就显得
18、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根底的。除此之外,如果访谈取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扩大范围,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屡次调研,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这样一来,口述史学家便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而不是仅仅依靠有限的文献和其他文字资料,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研究模式。六早在本世纪初,英国的人类学家便提出了“文化遗留物的理论,在他们看来,现存的民俗可以被视为远古文化的遗留物。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众所周知,民俗乃历史的积淀,一个民俗学家必然是文化学家,因为民俗集中反映了民间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开展是极为缓慢的,但文化有其特有的惯性,因此,文化
19、的延续性是不容置疑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民俗学家关注的是整个文化的开展进程,即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巴西民俗学家埃丝特巴罗尼斯卡尔文斯基教授指出:“民间文化的定义、观念和研究领域,依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范围也可大可小。无论理论定义如何,民间文化都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显然,这一论点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民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尽管它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口述史研究是历史科学研究多元化的产物,口述研究的目的是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口述史学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例如,家族史既是民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口述研究
20、最为活泼的研究领域之一。一般而言,普通民众的家庭(包括家族)很少留下见诸于文字的历史记载,而现存的文字资料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其客观性便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口述研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研究所不可替代的。在家族史研究领域,许多案例研究主要取决于有关口述凭证的搜集和整理,换言之,家族史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口述史料本身的质量。然而,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民俗学那么侧重于研究民间流传下来的家族史。肯尼亚学者米维卡利基埃蒂认为,家史的特征并不存在于书面的形式,在所有讲匈牙利语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家史。家族成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家史传给下一代,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刻画人物的完整个性,塑造人物的传奇人生。朱莉安娜
21、奥尔西博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家史记录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总之,这类家族史一般都具有传奇色彩。七方法论研究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依笔者之见,理论框架及其模式、概念分析和研究方法是学科构建的重要环节。正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各个研究领域,为数众多的分支学科才能够最终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民俗学(现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和口述史学自然也不例外。民俗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研究法(亦称“田野作业法)、民俗调查法、口头咨询法、“采风等等,并伴之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音像技术)。 当然,这些研究方法多为“舶来物。值得一提的是,人们万万不可无视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利用,这一点已为民俗研究的实
22、践所证实。如果不借助文献,而仅仅通过口述资料,人们自然无法知道民间艺术形式的原型,无法了解这些原型的变化规律,无法知晓风俗、习俗乃至艺术形式的开展趋向。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简而言之,它采用和综合了多种方法。除了综合分析方法和比较方法之外,人类学、社会学和信息学的假设干研究方法也被人们广泛利用。就口述史研究而言,口述凭证的搜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根底,访谈那么是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此外,还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历史学家可以从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中直接提取口述史料,这种方法常常能够使历史学家轻而易举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有关历史资
23、料。另外,利用报纸专栏开展征询调查,也是一种搜集口述史料的有效方法。英国历史学家H梅休认为,这种方法既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扩大社会调查的范围。除了史料搜集工作之外,口述凭证的整理和利用对整个研究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整理的目的在于利用,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同时也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搜集工作还是整理工作,先进的音像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业兴旺的西方国家尤其是如此。 八民俗研究的实践说明,现代民俗研究不仅继承了古代研究的传统,而且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创新和改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
24、今日,国外的民俗学组织已遍布世界各地,相关的学术成果也屡见不鲜。民间文化集中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知识,这种文化必须长期保持和发扬光大,因此,民俗学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创立到今天屈指数来不过半个世纪,但其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口述史学的问世说明,史学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首先,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长期以来都将目光投向文献史料,而口述史学的出现那么打破了这种旧有模式,向几千年的传统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其次,口述史学是现代历史科学长期开展的必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开展趋势,具有颇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25、再者,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少提及下层民众,正所谓“英雄创造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呼唤着史学研究出现新的变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这些意义上说,口述史学的影响无异于一场革命。毋宁说,这一革命还在继续。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场革命的结果。主要参考资料:1陆象淦:?现代历史科学?,重庆出版社,1988年。2Peter Dale:Ideology and Atmosphere in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1996,No.3,Vol.1
26、3。3D.Paul Schafer:Towards a New World System:A Cultural Perspective , 1996,同上。4塞波克努蒂拉:?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载?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北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6年4月。5埃丝特卡尔文斯基:?民间文化的流派和它们的理论涵义?,1996年,同上。6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7 Thomas Dilworth:Engrav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Long Poem,Contemporary Literatu
27、re, 1996.No.1,Vol.19。8杨雁斌:?口述史的根本理论面面观历史学家眼中的口述史学?,载?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7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口 述 史 学 百 年 透 视杨 雁 斌提 要 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开展是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本文就国外口述史学的起源、沿革与开展,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征及研究方法,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奉献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其本身的局限性及新世纪的展望等问题一一作了概述和论析,力图勾勒出这门新兴历史学科的根本轮廓。主题词 口述史学 现代历史科学本世纪中叶,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出现了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学科
28、,这就是口述史学。说其“古老,主要是指口述史学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一点与为数众多的其他历史学科相类似;谓其“年轻,那么是指该学科采用了独具特色的、科学的(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将历史研究纳入了新的开展轨道。1998年恰逢口述史学创立50周年。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开展是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和揭示重大历史事件恰恰也是口述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两个重大事件相加,自然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口述研究的根本框架。当然,时至今日,口述史学一词内含的意蕴已远远超出了上述范围。毋宁说,口述史学涉猎的领域甚多,其视角也较为开阔。下文
29、仅就一些根本问题做一番评述。一、口述史学的历史沿革与开展1、口述研究的起源及其他口述史学本身所具有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较之于其他历史学科,口述历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民间传说或口头传说。虽然口头传说与当代口述史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历史史实。例如,“有诗为证不仅是中国的国粹,同样也适用于外国的国情?荷马史诗?中有关特洛伊木马的传说已为现代的考古研究所证实。在历史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口头传说和民间传说不仅是口述史研究的历史渊源,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它也是
30、人种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根本来源之一。谈及本世纪的口述史学,不能回避上个世纪的口述史研究。19世纪是近代口述史研究发生质的飞跃的时期,在此期间,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对口述研究的开展作出过杰出的奉献,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和科学巨匠。G埃文斯、J米歇尔、J范西那、A哈利、L麦考利、H梅林、比德、伏尔泰、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对口述研究作出过精辟的论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口述史的根本理论。除此之外,他们还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口述历史研究,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资本论?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均引用了生动翔实的口述史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
31、响。生活在19世纪的历史学家L麦考利也是一位对后世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历史著作?英格兰史(18481855)?是当时最畅销的书。学者们普遍认为,民间诗歌、个人回忆等口述凭证的大量引用如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生活,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口述史研究自然也不会例外。本世纪上半叶,口述史研究一方面沿袭了19世纪的传统,另一方面那么在原有的根底上向纵深开展。对于前者可不必赘言,后者主要表现为这一时期的两大特点。 20世纪初期是现代历史科学内部趋于分化的时期。口述研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由此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
32、。在经济史(包括工业史、农业史)、社会史等领域,口述研究开展得相当活泼。此时的经济史研究处于初始阶段,文献资料十分有限,有关工业开展、劳动生产率、工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更是寥寥无几。鉴于上述情况,历史学家C斯托姆克拉克指出,经济史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因而成为该领域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在社会史、农业史等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料在社会史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历史资料所无法取代的。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要的学术团体普遍采用口述研究的方法,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本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一改以往的研究模式,纷纷采取走出去的方
33、式,与访谈的对象直接面谈,直接了解某些社会群体的历史开展状况。口述史料成为他们从事社会研究的重要依据,这一点可以在其为数众多的社会学著作中得到证实。在历史资料的搜集过程中,这些社会学家对口述研究的方法极为赞赏,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为口述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2、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开展从纯学术的观点看,科学一词的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国内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时至今日,这一争论仍在持续。历史学虽然是一门传统的古老学科,但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从传统的人文科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自己的合法地位。一百年后,整合分化的大趋势成为当代社会科学开展的主旋律,这一趋势到来之日
34、,就是口述史学诞生之时。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开展,显然顺应了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创立于1948年,国际史学界对此不存在异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口述史是在1948年作为一种记录历史文献的现代技术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学家A内文斯开始录制美国生活中的要人们的回忆。早在1938年,口述史学的创始人A内文斯教授就发表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主张开展历史的口述研究。10年之后,即1948年,内文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独树一帜地设立了口述科研工程,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从此,口述史研究进入了一
35、个全新的开展阶段。美国的口述史研究在50年代开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该学科的开展仍处于筹建阶段,另一方面,音像技术尚未普及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缘由。从1960年至1966年,全美相继建立了90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1966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正式宣告成立。除此之外,最初成立的组织还有新英格兰历史学会、中大西洋地区口述历史协会、印第安纳口述历史协会等。60年代初期,许多口述史专著开始面世,如W鲍姆的?地方史学界的口述历史?、C戴维斯的?口述历史:从磁带到打字机?、R柯蒂斯的?口述历史方案指南?等等。 从60年代起,现代口述史研究逐渐越出国界,开始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加拿大、英国、法国、日
36、本等许多国家,口述历史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开展,涌现了一大批口述史学家和专业研究团体。随之而来的是,内容庞杂的口述史杂志和口述史专著大量出版,其势如雨后春笋。 3、70年代的突破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口述史学在7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看法不无道理。1971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已拥有1400余名会员,?口述历史评论?、?口述史书目?等专业期刊也开始相继出版。此外,该协会还出版了有关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各种书籍,并保存和整理了大量的口述史料。70年代末,科罗拉多信息交换所、爱达荷口述历史中心、蒙大拿口述历史学会、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也宣告成立,其中大多数协会都定期出版有关刊物。在英国,
37、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史、劳工史、社会史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家庭与劳动?、?男女平等?、?罗思柴尔德大厦?、?渔猎生活?等口述史专著也相继问世。在日本,这一时期的著述颇丰,其中包括奥谷松治的?闻书丹波的庶民史?、野添宪治的?花岗事件的人们中国人被强制的记录?、山本茂实的?啊!野麦岭制丝女工哀史?、濑川清子的?海女?、广田知子的?生女的痛哭?、小泽昭一的?日本的放浪艺人?、大山真人的?我是盲女?等等。在法国,引人注目的是,许多口述史学家对法国近代的历届政府进行了口述调研,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有关人种学问题的口述史专著?骄傲的马?、?野草汤?等,也受到了法国社
38、会各界人士的好评。4、80年代和90年代的概况80年代以来,口述研究的普及面之广,涉猎范围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口述史学已堂而皇之地步入大学的殿堂,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工程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轻而易举地查找到有关的口述史料;在亚洲开展中国家和地区,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正在悄然兴起。目前,口述研究已成为这些国家史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在80年代,美国的口述史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史、企业史、部落史和宗教史等领域,其中口述史学家对美国历届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口述研究,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机构倡办的口述历史研究规划。目前,这项历时多年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1993年3月,
39、日本?每日新闻?向世人披露了由国会图书馆公开解密的10名政要的口述史料,其中包括町野武号大佐口述的“张作霖被炸事件、牟田口廉也中将的“卢沟桥事件、藤山爱一郎的“中日关系等等。新加坡口述历史馆由新加坡政府直接管辖,该馆馆藏丰富,共藏有录音带一万余盒,先后出版了?新加坡先驱人物口述历史访谈目录?(1984年)、?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1989年)、?口述历史手册?(1988年)等专业书刊。1996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二、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概述。第一,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这里的“人,既指抽象的群体,也包括具体的个人。以往的历史学往往无视了
40、对人的研究,尤其是忽略了对下层民众的研究。显而易见的是,强调对人的研究,意味着史学研究的真正意义的复归。早在1952年,总体史学的创始人L费弗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概念的科学。他认为,“总体历史首先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这是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纵观现代历史科学的开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口述史学是“总体史学和“新社会史双重影响下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与后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口述史学在加强群体研究和精英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民群众。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才能够真实地
41、再现历史,这也是口述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学的其他任何分支学科都不可能像口述史学那样突出个案研究的地位。第二,口述史学是一门具有横向性质的典型的交叉学科,较之于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之广,是后者所无法比较的。早在上个世纪末,工业史、农业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史学领域就留下了口述研究的印记。由于这些专业领域开发较早,它们同时也为口述研究的开展积累了不可多得的丰富经验。目前,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横向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重大问题)相当宽泛,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史、科学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政治史、社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
42、社区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人们都可以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史实,找到口述研究的痕迹。毋庸置疑,口述史学在自身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上述学科的开展。第三,犹如其他学科,口述史学的研究同样不可能脱离原始资料,这就是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史料,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然而,就口述研究而言,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是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口述研究的直接成果。换言之,口述史料的搜集是一个过程,而史料的整理和利用那么是另一个过程。平心而论,后者的难度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项
43、重要的研究工作。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的最大特点是翔实、完整和生动,因而具有较强的资料互补性和灵活性。通过这些史料,历史学家们不仅能够“看到历史,而且能够“听到“活生生的历史。正是由于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深受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的青睐。三、口述史学的学科特征现代社会科学的任何学科都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由此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开展口述研究是大有裨益的。首先,表达性是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同时它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泼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资料,人们只能墨守成规地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
44、塔奇曼语)。口述史研究那么向这种传统的观念和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缺乏,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因为口述史学家往往是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现的。总之,这种治史方法显然具有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其次,口述史学的客观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学研究的客观性问题是长期困扰国际史学界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修史工作连同历史学家本身都要受到统治者的制约,因此,以往的历史研究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以为,口述史学的开展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契机。从广义上说,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证和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历史研究仅仅依靠
45、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够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从狭义上讲,被调查的当事人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表达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口述史学家在访谈和取证时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再者,社会性是口述史学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其传统也是由来已久的。一般而言,以往的许多文献史料(尤其是正史)多多少少要得到统治者的首肯,否那么将难以留存。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像司马迁那样的历史学家可谓寥假设星辰。同理,普通民众(包括家族)的历史也
46、算得上是寥寥无几。今天,历史的等式应当这样表述:人民群众认可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阔民众,正如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所说,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时机,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口述史学家毫不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其所说明的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第四,口述史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表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效劳,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
47、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最后,口述史学还有一个不易被人发觉的特征,这就是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口述史料的完整性主要表达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方案,方案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也就显得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根底的。此外,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范围,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屡次调研,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口述凭证。四、口述史学的学科性质谈及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回避许多相关的事实。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现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
48、手段在众多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与此相应,一些独立的分支学科也从历史学内部相继分化出来,如数量方法的应用导致数量史学的诞生;比较方法的应用导致比较史学的问世;口述研究方法的应用导致口述史学的出现,等等。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在当代社会科学整合分化的大趋势下,分化与整合不断交叉进行,整合仍处于主导地位。其结果,大量带有横向性质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不言而喻,口述史学也是其中之一。口述史学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综合性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较之于其他学科,其综合性质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看来,口述研究与其他史学研究相互交叉是不可防止的。我们可以通过简要的事例加以说明。社会史。社会史与口述
49、史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社会性是其共有的特点。在社会史研究领域,口述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史、城市社会史、文化社会史、妇女社会史等方面。历史学家埃文斯和威廉姆斯曾屡次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威廉姆斯的著作?英国乡村社会学?以其完整翔实的口述史料阐释了英国乡村的社会开展。劳工史。劳工史是口述史研究最早涉足的领域之一。在这个研究领域,口述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口述研究的成果和著述颇丰;(2)、前人留下的口述凭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3)、社团研究是重点工程;(4)、对劳动过程的研究进展迅速。例如,S特克尔的口述史专著?劳作?一书搜集了许许多多的口述史料,其内容之丰富,实属罕见。3、家族史。有
50、关家族史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家族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康泰尔的历史著作?爱尔兰农民社会?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史。以?英国射电天文学的诞生?(Q埃奇著)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专著在该领域颇具影响,这些著作的问世与口述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政治史、妇女史、经济史、种族史、宗教史、企业史等史学领域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下杨 雁 斌五、现代历史科学研究的“方法之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述史学与其说是一门日趋成熟的历史学科,不如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史方法。如前所述,史学领域吸纳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分支学科才得以最终确
51、立。换言之,横向的方法引来了横向的科学。依笔者之见,理论框架及其模式、概念分析和研究方法是学科构建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方法论在学科构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口述研究是一种为人们所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章那么是探究这一方法的具体方法。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简而言之,它采用和综合了多种方法。除了综合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之外,人类学、社会学、信息学的假设干方法也被口述史学家任意挪用。1、口述凭证的搜集口述凭证的搜集是口述研究的根底,它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第一步。口述史学家的一个根本思想是研究者应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研
52、究者既要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因此,访谈是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 所谓访谈,是指口述史学家以现代化的手段(如音像技术)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一般而言,口头调查的对象极为广泛,其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在访谈之前,口述史学家往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工程和选题,制订出较为详尽的调研方案,以确保口述凭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访谈过程中,口述史学家以澄清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为目的,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屡次调研,始终坚持不懈地从各个方面取证。此外,他们还应尽量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不参与提出新的凭证,这一点类似于社会人类学的调研方式。 除了访谈之外,还有几种可供
53、选择的方法。历史学家可以从现存的形式各异的文献资料中直接提取口述史料。例如,天才的学者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曾经引用过一些评论和个人回忆,其中包括许多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奇闻轶事,这些口述史料分别来自各种报刊杂志和白皮书。利用报纸专栏开展征询调查,也是一种搜寻口述凭证的有效方法,历史学家H梅林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2口述史料的整理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认为,口述史料的整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整理的目的在于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一般而言,口述史料的整理工作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口述凭证进行分类。众所周知,口述凭证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内容翔实,但系统性不强,显得有些杂乱
54、无章。因此,口述史学家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口述史学家既要把握学科分类的原那么,又要注意历史资料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第二步是对口述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在口述凭证的搜集过程中,口述资料出现屡次重复的现象是不可防止的,这就需要口述史学家根据一定的原那么对其进行综合比较,以筛选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料的查证工作必须同文字史料的考证工作结合起来,以确保口述史料的客观性和完整性。3口述文献的利用此概念并不矛盾。口述文献是一种以口述史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文献,其载体可以表现为多种多样,如书面的、出版物类别的、音像的等等。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历史学家对这类文献的需求量越来越
55、大。许多事例说明,口述史学家直接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音像制品,这种做法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数众多的历史学家和其他学者对这类原始资料颇感兴趣。除了上述音像制品之外,口述史学家所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定期对口述史料进行编目加工,定期出版专业期刊、文摘杂志和索引目录。目前,就口述史料的提供利用而言,美国和英国仍是拥有较大优势的国家,其雄厚的研究实力和悠久(相对而言)的传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例如,在国际史学界颇具影响的定期出版物?口述历史评论?、?口述历史书目?等,均出自美国人之手。英国早在60年代初就出版了一批专业期刊,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假设干局部门别类的工具书(如?劳工个人回忆词典?
56、等),为后来口述专著的大量出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想见,由于口述史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口述史料提供利用的效劳面是相当宽泛的。4口述资料的估价方法这是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复杂问题,国际史学界对此存在着不少非议,直到现在,史学家们对此尚无定论。采用何种估价方法是口述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人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努力。有鉴于此,笔者只能泛泛地谈及与之相关的假设干原那么。首先,口述史料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调研方案要周密,内容要一致,目的要明确,访谈和取证工作都应遵循这样的原那么;其次,完整性是客观性的前提条件,二者之间绝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口述史学家必须对林林总总的口述凭证进行比较分析
57、,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比较和分类的原那么是至关重要的;再者,口述史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特定的历史条件,换言之,应当从宏观上来检验口述研究的客观性;最后,口述研究的主要功能是印证历史,而非解释历史。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口述史料是文字史料、实物资料的佐证和补充。六、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奉献任何一门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均有所奉献,然而,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影响却与众不同。口述史学所走过的50年的历程说明,史学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其意义也是深远的。笔者以为,这一论点应该能够成立。归结起来,似有五条理由。其一,口述史学对历史科学的最大奉献是
58、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虽然这一方法的产生并非始自今日,但其功能的完善和模式的形成却是在本世纪后半叶完成的。现代音像技术乃至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传统的史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二,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将目光投向文献史料,而口述史学的出现那么打破了这种墨守成规的旧有模式,从而向几千年的传统的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口述史料,仍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门科学,从理论上说,来不得半点虚伪,即便从这一角度来看,口述史料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三,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记载普通人生活经历的文字史料不能说没有,但确属凤毛麟角。西
59、方口述史学家认为,各类群体的所有人的生活经验一旦能够被用作历史的原始资料,史学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层面。下层民众的历史构成了历史的主体局部,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毋庸置疑,口述史学的出现及其后来的开展,宣告了“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昭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第四,主动接近和研究历史是口述史学的另一大特色。以往的历史研究主要依据有限的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这显然是一种被动的研究模式。口述史学家在制订调研方案和访谈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换言之,他们可以有目的地查寻和“发现历史。其实,这种独具特色的调研方式与其说是“发现历史,不如说是“开掘历史。其原因在于,许许
60、多多的史料就掌握在民众的手中,只不过未充分开掘罢了。由此看来,口述史学的“拓荒功能是其视角开阔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可以“促使史学家来塑造多种多样的独创性观点(陆象淦先生语)。最后,从纵向的方面讲,口述史学是历史科学长期开展的必然产物,而从横向的角度看,它又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开展趋势,具有颇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口述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作者注)。应当说,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其后来的开展对这一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七、口述史学与邻近学科的异同这个问题是有讨论价值的。有趣的是,它常常是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而口述史学的内涵那么往往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微波介质陶瓷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4四川雅茶集团茶业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1《学习伴我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设计加法器》教学设计
- 2 百分数(二)折扣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云南达力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DL∕T 5452-2012 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人工智能产业分类目录
- 新编建筑装饰设计收费标准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一年级下册写字表练字帖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书8篇
- 2024年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405
- 成品出货检验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