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第1页
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第2页
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第3页
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第4页
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存贷款利率趋于市场化、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内、外资银行业间竞争愈发激烈,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高低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最重要因素。因此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长期问题。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并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概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经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贷管理模式过于统一和粗放、信贷管理组织架构缺乏合理性、尚未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

2、管理预警机制、贷款风险特征缺乏合理性、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亟须提高、重视贷前审核,忽视贷后管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银行自身的原因:信贷组织不健全、经营策略不当,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分析具有局限性、贷款方式选择不当;企业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缺乏诚信以及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原因:世界经济疲软、授信过度集中、市场因素不断变化、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的对策:加强风险资产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信贷决策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创新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第五章则对全文进

3、行了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 贷款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loan interest rate,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finance environment, there would be more competitive between bank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becomes one of

4、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effect the bank development, even impact the lif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Therefore how to avoid the credit risk will be the hardest problem of the commercial bank.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t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

5、ignificance methods, also introduces the status about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from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 concept of credit risk,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dit risk,

6、 the concept of the credit risk, the definition of the credit risk, the principle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 process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s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t

7、he reason of these problems. According these analysis, the problem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mainly includes: credit management pattern is too unified and extensive, lack of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rationality, also has ye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early warning m

8、echanism, further more the people who make loans had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pre-loan works but less eyes on the works after loans. Therefore to analyze its reason, mainly include two reasons. First, the bank's own reasons: imperfect of credit organization,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level

9、, limitations of financial analysis and the ways of loan; Second, the reasons of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bility, lack of self credit and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third, The reas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weak of global economy, the cr

10、edit is over concentrated, and the changing market factors, imperfect legal system, lack of good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reasons, I advises a few suggestions: banks nee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risk assets, focus on analyzing the enterprise's rating cred

11、it, to set up the rating system, perfecting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credit risk control system,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enhance to develop the capital market,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credit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12、summarize and the wish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Key words: credit risk, commercial bank, loans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意义11.3研究现状21.4研究方法41.5研究思路4第二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概述2.1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52.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内容及特点102.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则122.4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132.5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42.6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16第三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13、及原因分析3.1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193.2银行信贷风险原因分析24第四章银行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分析4.1就风险资产加强管理304.2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建立评级制度304.3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314.4就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识别324.5加强信贷决策控制系统的科学性334.6创新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344.7提高信贷队伍素质344.8拓展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354.9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36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38结束语40致 谢41参考文献42V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信贷风险是伴随着银行贷款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自银行产生信贷业务以来信贷风险就一直

14、存在。信贷业务给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系统效率和风险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中与各个经济主体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业务关系。当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存在着信贷关系时,信贷关系就将经济主体的风险部分甚至全部转移给银行,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积聚了经济体中各行各业不同的风险而骤然提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社会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整个国民经济甚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为此,对信贷风险加强研究,加强信贷

15、风险管理的研究将是银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银行业也由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开始走上市场,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经济部门,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结构,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信贷风险的研究水平较低,不论是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还是信贷风险管理办法、信贷风险处理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为稳定我国的银行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是有必要的,也是有重要意义的。1.2研究目的、意义1.2.1理论意义从多角度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丰富

16、和发展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为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1.2.2实践意义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当前阶段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对策的提出对部分银行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些对策和观点可为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信贷风险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欧美发达国家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其最著名的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有:美国的米歇尔科罗赫、丹加莱、罗伯特马克。他们提出了在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该理论在分析信贷风险时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同时还注

17、重控制和化解风险;不仅注重单个金融产品的风险,而且还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视,进而加强对整个资产组合风险的重视。汉普格瑞兹发表了银行经营管理一书。书中指出为控制和预防银行信贷风险需要注意几点:1.在贷款前要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在评价时将现金流作为评价体系的重点;2.为保证银行得到真实的、完整的企业信息,应着力于解决银行和企业间信息有效衔接的问题;3.为有利于采集企业信息,各银行可以合作搭建共用中间平台;4.加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完善流程环节,保证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性和高效率;5.为能及时掌握借款企业的风险状况,各商业银行要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促进银行成员之间信息互通,避免

18、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已形成多种成熟的理论,最典型的代表是风险价值方法,该方法被认为是实用性最广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摩根银行创立的“风险矩阵系统”和信孚银行创立的“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系统”。各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信贷风险评价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各商业银行为创建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模型开始在评价信贷风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除了摩根银行的“信贷矩阵系统”外,最典型的对信贷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的模型有信用监控模型,由KMV公司开发;信贷组合观点,由麦肯锡公司开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该方法是以银行全面风险标准化度量为基础。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分析新发生的信贷风险事件

19、。综合全面管理银行内部涉及各环节流程的业务单位和不同类型的风险。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该理论是以风险环节为基础,风险决策是其切入点,中心理念是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中纳入了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二因素概念。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CMPAR法、五W法、五C信用要素法。1.3.2国内研究现状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商业银行由于其国有属性,所以其信贷风险是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银行基本不承担信贷风险,贷款能否收回无关紧要。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银行开始作为独立经济主体面向社会,开始自负盈亏,自此中国的政府部门、企业界、理论界都开始着手研究金融风险,所以相比于国外,中国对信贷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李杨、刘华等

20、在其编著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中提出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解决银行信贷风险,书中还介绍了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和经验。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王一林)一书中,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及问题解决的办法,分析指出,要消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就必须从制度上入手,要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就必须创新制度。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的防范及银行重组(陆前进)中,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银行风险。书中分别从银行本身、宏观经济条件和制度因素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注重体现银行体的脆弱性;然后通过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层面以及制度上的研究,分析银行监管和预警指标体系,为银行防范风险

21、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诸如此类的对信贷风险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著作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补充。1.4研究方法1.4.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来获取有关资料,了解有关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1.4.2规范分析的方法本文从研究背景到理论分析,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1.4.3统计分析的方法搜集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现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1.5研究思路首先在绪论部分就有关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现有的相关信贷风险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22、然后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是总结结论,并对未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展望。第二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概述2.1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2.1.1信贷风险的概念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放贷出去以后,在到期以后,由于借款人不愿意或者无能为力偿还贷款从而形成逾期、呆滞或呆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信贷风险主要涉及到本金和收益,主要变现为安全性和不确定性。贷款本金的安全性是指借款人能否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足额偿还信贷资金给银行。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贷款盈利具有不确定性,二是信贷资金损失的不

23、确定性。贷款盈利具有不确定性究其原因有二:一、存贷款利率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信贷资金的实际盈利;二、借款人如果在还款期限之前就将全部或者部分贷款偿还给银行,也会影响到信贷资金的盈利。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影响到贷款收益的确定性。信贷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是指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能否及时收回以及多大程度的收回。狭义的信贷风险是指信贷资金有可能遭受损失。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银行以及借款企业自身的情况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并最终影响一个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偿还银行贷款和利息。为此,银行在贷款之前要仔细分析客户的信息,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实现其可持续发展。2.1.2

24、信贷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只要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就无法避免。原因有三,一是对借款企业的信息了解的不全面以及对客观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管理层所做出的决策不都是全面的、准确的、正确的;二是贷款方向银行隐瞒自己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并且将贷出的资金用于非主营业务,产生高风险投资行为,由于信贷资金未能投入主营业务,贷款人风险把控能力明显下降,极易导致信贷风险。三是各类金融中介和授信主体自身及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信贷关系不再是一对一的单纯合作关系,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加剧了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的这种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能消除,只能防范和控制。(2)不确定性银行

25、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客观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所致。这种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既受借款方又受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任何一方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风险水平的变化。要想对这种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做到有效应对,商业银行就需要树立动态的风险观,对这种信贷风险的动态变化做到及时把握,采取的措施要符合不同时期风险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效防范,合理控制。(3)扩散性商业银行是经济网络上重要的一环,在中间起着支付功能,一旦发生信贷风险,除了会影响银行自身的生产与发展外,还会出现囚徒困境和逆向选择,其他社会经济主体也会迅速受到信贷风险的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引发社会经济震荡,这就是信贷风险的扩散性。信

26、贷风险的扩散性之所以存在,首先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的银行,其经营管理活动必然会影响到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其次,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派生存款,在这个过程,不仅提供信用中介服务,还在创造信用。所以,信贷风险不仅影响到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而且这种影响还是扩大的乘数效应。(4)可控性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不能完全消除,但也不是说人们对信贷风险就毫无办法。社会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产生,如果人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可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识别、统计和衡量的,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做到对信贷风险事前预测、事中防范以及事后化解,这就是信贷风险的可控性。(5)隐蔽性银行在经济网络中承担信用中介

27、的作用,信贷风险也往往会因为信用中介的特征被掩盖,如果不爆发金融危机或者存款支付危机这种信贷风险就不会被发现。信贷风险之所以存在隐蔽性,一是因为有借有还的信用、此存彼取的存款、此还彼借的贷款形成一种信用循环,而这恰恰掩盖了银行业务和交易中的损失和不利因素;二是因为银行业的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金融风险具有及时性,但是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可能使得事实上的金融损失有所掩盖;三是金融垄断、政府干预等人为地掩盖了一些已经显现的信贷风险。这种隐蔽性在短期内缓冲和弥补了信贷风险,但这种隐蔽性也使得商业银行防范风险难度增加。(6)加速性与经济其他风险不同的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一旦爆发,就不

28、会在既定范围内匀速变动,而是加速变动。由于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旦某个银行发生严重的资产损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流动性,那么单个的困难就会迅速扩散进而演变成全局性的动荡。如果某银行兑付存款有困难时,储户担心自己的存款就会引发存款挤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但客户不愿意存款,取款的客户还多了,存款就越少,兑付就更加困难。并迅速波及更多的银行,规模更加扩大,银行出现了支付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银行就必须收回原有贷款,缩减或者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又引发经济主体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导致破产,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回收。这就是信贷风险的加速性。银行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时就需要特别注

29、意这种加速性。2.1.3信贷风险的分类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可将信贷风险分为两种形式:交易对手风险和发行者风险。前者一般发生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后者则是因为银行自身发放债券而出现的风险。根据风险组成的不同,可将信贷风险分为违约风险和信贷价差风险。前者是因为借款方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没有按照约定支付款项,而使银行遭受一定的损失。一旦出现一方违约的情况,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会有一个挽回率的概念,即部分债务可以得到保护;后者是因为由于信贷品质的变化导致信贷价差发生变化,进而引发的利益受损。信贷风险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交易层次、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资产组合层次。交易层次的信贷风

30、险往往发生于单笔的金融交易;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也是发生在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的交易之中;资产组合层次,就是将交易层次和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这两者有机结合。2.1.4信贷风险的内容1997年9月巴塞尔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容进行了界定。(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叫违约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易对象无力履约而带来的风险,即到了双方约定的还款期限时,借款人因为自身能力问题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致使银行遭受了损失。导致发生信用风险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企业怕产倒闭。如果一个企业因为自身的经营存在问题导致破产,那么银行就不可能将贷款回收至少不能完全回收,而使银行利益受到损失。

31、第二种情况是资金层面出现问题。当借款人的资金层面出现问题,而本身又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那么银行自然无法按时回收贷款。第三种情况则是借款人恶意拖欠。借款企业在没有进行破产清算,资金链又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时,仍迟迟不肯归还贷款,意图逃避还款义务。之所以会发生恶意拖欠是由于银行以企业或个人信用的形式发放贷款给企业,而没有要求企业提供给银行任何形式的质押物。借款方一旦发生意外无法正常还款时,这种以信用为基础的贷款就无法保证银行能足额、及时地回收贷款从而遭受损失。(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利率的市场波动而产生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订的协议中关于利率的部分无法与市场保持同步

32、,而市场利率又经常发生变动,于是就导致了利率风险发生的概率。市场利率一旦增加,那么银行所持现金的机会成本必然也会随之上升,而此时银行已经贷出去的钱的利率仍维持原来的利率,这就使银行机会成本受到损失。而当市场利率下调的时候,同样因为无法保持同步,银行面对的依然的下调前的存款利息,因为加大了资金成本。贷款利率无法时刻与存款利率保持同步,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需求有所淡化,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难度就增加了。为了保证存贷之间的比例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商业银行就必须增加贷款,于是就只好将审核信用的标准降低,审核标准一旦降低,就增加了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最后商业银行就只好自己买单。(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

33、存在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出现的银行遭受损失,市场风险一般表现在外汇业务方面。一般而言,那些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其经济基础就较为扎实,也因此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国际业务上。而国际间的放贷就涉及到一个汇率的问题。如果借款人与放贷人国家之间的利率有所变动的话,贷款有时就会受到损失。并且这种因为汇率导致的外汇风险会随着汇率的波动幅度的增大而增大。(4)操作风险由于银行自身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到损失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在所有的操作风险中,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可能还是要归因于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银行治理机制的失效。失误、欺诈以及应对迟缓都增加了银行操作风险的可能性。此外,信息技术系统

34、的重大失效也有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存在。(5)法律风险由于法律层面的不完善而导致银行遭受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就是法律风险。在我国,这种法律风险更多的是以政策风险的形式存在。政府为应对新出现的事件,就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而政策的变动越频繁,商业银行要面对的法律风险就越大。出现法律风险的另一种情况是商业银行从事的某方面业务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这种纠纷就很难彻底解决。即使最后通过诉讼得到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使得银行的法律风险加大了。(6)国家风险国家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银行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所谓国家风险就是由于借款人所在国

35、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而导致的风险。向外国政府或者政府机构发放的贷款一般是没有担保的,这就使得国家风险的这种存在就大大增加。有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国家风险超越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7)流动性风险银行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融资去应对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这就是流动性风险。在银行资金出现流动性不足时,银行应该迅速地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的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如果不能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资金,其信用和盈利水平就会受到影响。(8)声誉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其他问题,这种操作上的失误导致了银行的声誉受到极大损害,这就是声誉风险。商业银行需要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36、。(9)其他风险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信贷风险的内容界定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2.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内容及特点2.2.1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预测、分析和控制信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将这种风险进行有效预防、排除或者转移,进而提高信贷质量,实现信贷收益的最大化,实现经营目标。信贷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涵义: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心,对信贷风险如何进行有效防范、如何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免遭损失、如何提高银行经济效益,俨然成为一个课题摆在了每个银行人面前。最近几年,银行业也

37、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信贷风险管理,在优化信贷资产、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贷风险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出现,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得银行需要应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现有的一些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和理念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些新出现的挑战,为此,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每家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2.2.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1)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是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因素中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

38、存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对宏微观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后,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意外损失的信贷风险要素加以确定,这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银行要系统归类各种潜在的信贷风险,并对其进行全面的、仔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信贷风险及其性质进行揭示,从而更好地预测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范围和程度。(2)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在对信贷风险的准确预测上,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最重要一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对象应包括在信贷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信贷风险,显而易见,这个过程是商业银行建立并发挥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进行的控

39、制。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是指信贷经营目标和工作程序要严格按照银行内部规定,有效组织、协调和制约信贷部门、人员及其业务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减少和控制由于潜在风险而导致的损失。(3)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是对信贷业务进行内部控制的具体表现,其内容包括检查、回收、展期信贷资产以及管理不良资产。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及信贷业务、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的竞争以及瞬息万变的客户境况越发突显了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是贷后管理往往是信贷管理中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2.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则2.3.1信贷资产全程监控原则所谓信贷资产全程监控是指银行为防范发生信贷风险,在贷款发放之前、之中和之后全程监管整个贷款过程,以对

40、企业的业务现状和项目前景有多了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贷资金的使用方向有所掌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贷前和贷时对客户进行审查,即使这样,也往往是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而没有或者没法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对贷后管理就更无从谈起了。2.3.2分工明确原则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层次、多部门,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因此需要全员参与。为实现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有效运作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就需要对各职能部门、个人的分工和权限进行明确界定。明确界定信贷审核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信贷业务人员、资产保全部门等的权、责、利,促进他们之间通力合作,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2

41、.3.3科学决策原则所谓科学决策是指银行为完成目标任务,在管理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所运用的决策技术和方法的正确性。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信贷,所以银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信贷风险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评估客户项目时,量化判断项目的信贷风险时,其组织和决策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建立的体制机制才能更加有效,才能做到对信贷风险的有效防控。2.3.4程序规范原则为正常有序开展信贷业务,防止信贷不良资产的发生,在信贷资金的发放过程中,信贷制度一定要规范、信贷资金发放流程一定要合理,分工操作要具有专业化,实现贷款流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包括

42、申请贷款、贷前调查、审批贷款项目、发放贷款以及贷后监督和贷款收回。2.4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识别、计量、控制和评价,其目的就是避免不良信贷资产的发生,实现银行贷款经济效益的提高。所谓识别就是指银行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判断潜在的风险,对这种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识别和预测。所谓计量是指量化信贷风险的过程,是银行在信贷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的过程。所谓控制是指为最大化的降低信贷风险而运用风险控制理论、技术加强信贷风险的监管力度。所谓评价是指在信贷管理的整个过程,一旦发现任何一个环节有瑕

43、疵或缺陷就要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在信贷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管理的连贯性,包括贷前审查、贷时审核和贷后管理。当前,各商业银行往往注重的是前两个阶段,而对贷后管理有所忽视,这就使得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投向难以做到准确掌握,对信贷风险难以判断,这增加了不良信贷资产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识别计量控制评价决策部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2.5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2.5.1为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而言,其最大的信贷风险就是不良贷款造成的本金的损失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影响企业生产和经

44、营的不确定因素是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物价的上涨,企业开给工人的工资是越来越高,加之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企业需要的周转资金是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企业往往会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甚至会倒闭,进而给银行信贷本金的安全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银行发放的贷款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回,即使对抵押物、质押物进行拍卖,由于抵押物、质押物的贬值,也不能保证银行能够完全收回信贷资金,进而使银行遭受损失。而且处置这些抵押物、质押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因此,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2.5.2为应对不断变化的

45、宏观经济环境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以及网络经济迅速发展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信贷风险与市场风险也增加了。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需要遵循的国际市场交易规则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和趋势,我国银行业需要建立健全现代银行制度。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的之一。所以,从这点来看,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能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2.5.3商业银行为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贷款利息的回收是银行信贷资产收益的主要来源。对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就可以对企业的各种

46、信贷风险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一旦发现企业经营不善,有可能出现信贷风险时,银行就可以果断采取措施,对企业进行监管,尽可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2.5.4经济金融的整体稳定和协调发展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金融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就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当前,四大银行纷纷进行体制改革,积极上市,这个过程中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剥离就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即便如此,各商业银行依然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压力。一旦发生信贷风险,银行的生存、发展乃至整个金融系统都将受到影响,甚至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

47、有效制定和执行。因此,从这点来说,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银行内部的事,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需要政府、社会、银行以及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2.5.5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才能有能力承担高风险,进而获取高收益和高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风险监管进行推行和倡导的原因。高风险往往带来高利润、高盈利,银行能够承担这种高风险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信贷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只要银行想盈利、想发展,信贷风险就不可避免,只有对这种风险积极管理,才能将这种盈利转化为现实。因此,一个

48、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就决定着其可以承担的信贷风险的高低,进而决定着收益的高低。一个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有相对高点的优势。2.5.6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当前,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中介机构,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于社会,通过银行发放贷款,又将资金投入到社会发展生产中。从这点来说,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存款人的经济利益。如果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管理,确保了信贷资金安全,在银行受益的同时,给存款人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2.6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银行和国

49、民经济。2.6.1对企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虽有所发展,但从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往往会导致信贷资金周转速度放缓,进而导致银行需要的周转资金就更多了。另外,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就会对贷款企业进行考查,对那些信誉不良的企业来说,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就缺乏流动资金,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就导致运作困难,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2.6.2对银行自身的影响(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一旦企业管理、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甚至破产,银行就会遭受经济损失,严重的会导致银行破产。这就说明信贷风险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银行遭受经

50、济损失,甚至是导致银行破产的巨大的经济损失。(2)银行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加大银行为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往往会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和事前审查,这就需要千方百计去搜集企业或客户的信息,这无形当中增加了银行的工作量,使得银行预测工作的成本也同步增加。再者,企业在其计划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市场情况会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而变得变化莫测,银行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对行动方案进行调整,这也就增加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而资金融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就增加了资产正确估计的难度,妨碍了交易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大。(3)银行的资金调控能力降低商业银行对资金的调控主要表现为对银行正常资产、信

51、贷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调度灵活性的调控。不断加大的信贷风险就使得风险含量高的贷款就不能正常使用,这就增大了银行需要的资金,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可用的信贷资金就减少了,进而使得银行的资金调控能力降低。(4)导致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不对称性加剧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存款的吸收和金融债券的发行来筹集信贷资金。而这两种筹资方式都具有期限较短的特点,加之存款人往往可以提前支取存款,与之相对的是,银行的贷款期限则相对较长,且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这就使得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具有不对称性。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性。2.6.3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影响,生产效

52、率降低信贷风险的存在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就往往选择把资金投向风险较低的产品,而风险较高的产品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这就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就容易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加之信贷资金不确定与时间呈正向相关关系,时间越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大。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就往往选择短期化的行为,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开拓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是也降低了生产效率。(2)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往往会把资金投向安全性较高的产业或部门,而一些关键部门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而发展缓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

53、瓶颈。政府为了支持这些部门的发展扩大货币供给,由于存在较大的信贷风险,很多银行甚至会出现惜贷现象,这就使得政府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与预期效果有一定差距。在这点来说,信贷风险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3)诱发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信贷风险的存在导致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由于银行不能及时回收贷款,就使得周转速度放缓,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货币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同时,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就表示借款人产生了过多的消费需求,而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这就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加大了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而且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银行自身的周转就会出现困难,一旦

54、影响到存款人的提现,就会诱发信任危机,就会引发大规模提现,就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转,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倒闭。银行一旦倒闭,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动摇,就容易发生金融危机。(4)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中枢作用,而商业银行是金融的主体。银行信贷风险的存在就会对中枢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对资源的配置也难以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进而难以实现效率的提高,甚至经济也会出现重大波动。第三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3.1.1信贷管理模式过于统一和粗放信贷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的表现,首先是没有认识到区域之间的差

55、异,各地区之间甚至全国都实行统一的信贷管理模式。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直接受总行的垂直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过去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诸如不能灵活对企业实行管理、不能很好地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虽然各商业银行也认识到了这些不足,但是这种现状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观,这就使得总行对各分支机构只能实行粗放管理。粗放式信贷管理模式就使得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能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实行差别化管理,信贷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在经济稍落后地区,信贷增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发达地区,信贷市场没有足够

56、的竞争力,信贷资源区域不够合理,信贷效率较低。其次,没有分析和研究客户所从事的行业风险,只是分析客户自身的风险。我国投融资体制开始走市场化之路,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行业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必然会引起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风险,如果只分析单个客户的风险是不能准确把握这种行业风险的。3.1.2信贷管理组织架构缺乏合理性通过对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虽略有不同,但总体差别不大。总 行A分行B分行C分行总行信贷部总行国际部总行稽查部a支行b支行c支行分行信贷部分行国际部分行稽查部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实行层级式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存在着不少缺陷:首先,不利于

57、各级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消息不能在各机构间有效、及时沟通,管理效率低下。这也使得我国银行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内部机构设置、运作程序缺乏科学性,没有制衡机制,效率不高,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备。其次,没有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信用风险实行统一管理。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大多都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日常监控以信贷风险为主的银行风险,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由上到下的管理程序,信用风险管理势必难以有效运行。所以,成立一个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来代表高级管理层来管理信用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要负责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

58、关系的协调,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第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以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且缺乏独立性。虽然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风险管理部,但总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对其实行垂直领导,业务部门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相对独立性,对全行整体信贷资产风险暴露的信息,总行难以做到准确掌握,不能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第四,没有将相互牵制原理应用于信贷业务组织形式。当前,审贷分离制度基本在各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但是信贷部门在扩展业务和调查信贷的同时还要负责贷后监控和催收债权。这样就容易滋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业务部门采用以新贷抵旧贷、对数据进行加工等方法使得风险管理部门对信贷资产的结构产生误解,导致总行有针对性的措施的制定和进一步实施。3.1.3尚未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一套风险管理机制要想完整有效,就应该做到事前防范、风险预警,以及就事后风险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