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5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复习单元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与习俗与习俗交通与通交通与通讯工具讯工具大众传媒大众传媒18401912晚清时期晚清时期19121949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9491978新中国前期新中国前期1978年后年后新时期新时期 1840-1912年年 1912-1949年年衣:洋布、洋装。衣:洋布、洋装。食:西餐、面包、咖啡。食:西餐、面包、咖啡。住:欧式洋房。住:欧式洋房。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新式婚礼。新式婚礼。铁路:铁路:80年代唐山年代唐山-胥各庄。胥各庄。汽车: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大城市开始出现轮船:上海轮船招商局。轮

2、船:上海轮船招商局。飞机:飞机:1909年冯如造第一架。年冯如造第一架。通讯:上海电话、电报。通讯:上海电话、电报。报刊:外人最早在中国办报。报刊:外人最早在中国办报。 1833年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72年年申报申报 维新派、革命派创办大量报刊。维新派、革命派创办大量报刊。电影:电影:1905年年定军山定军山衣:中山装、学生装、裙子。衣:中山装、学生装、裙子。俗: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发、废止缠足俗: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发、废止缠足 令。令。 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飞机:飞机:1920年北京年北京-天津航线开通。天津航线开通。国民党:国

3、民党:中央日报中央日报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党、红色中华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解放日报 1949-1978年年 1978年至今年至今衣:衣着朴素。衣:衣着朴素。食:食物简单。(粮票、布票、油票)食:食物简单。(粮票、布票、油票)住:比较拥挤。住:比较拥挤。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铁路:宝成、兰新等。铁路:宝成、兰新等。汽车:长春一汽等。汽车:长春一汽等。通讯:形成全国通讯网络。通讯:形成全国通讯网络。报刊:报刊: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光明日报 文汇报文汇报影视:影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年北京电视台试播。衣:五彩缤纷。衣:五彩缤纷。食:小康水

4、平。食:小康水平。住:大为改善住:大为改善“安居程安居程”。俗:注重环境、讲究卫生。俗:注重环境、讲究卫生。铁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提速。铁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提速。飞机:世界民航大国。飞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通讯:2003年固定、移动电话世界年固定、移动电话世界 第一。第一。报刊:丰富多彩。报刊:丰富多彩。电视:基本普及。电视:基本普及。互联网: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互联网: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中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些? (1)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影响。 (3)国家政策的推动(晚清、民国、新)国家政策的推动(晚清、民国、新中国)。中国)。 (4)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5)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6)先进中国人的积极探索。)先进中国人的积极探索。 归纳原因:归纳原因: 政治政治 经济(根源)经济(根源) 思想思想 外交外交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 个人个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在西餐馆

6、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同志” ( B )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因素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B、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C、政府的提倡、政府的提倡 D、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宣传 ( A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不包括: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C、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

7、影响 D、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 ( B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不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不包括: A、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B、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 C、全盘西化、全盘西化 D、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 C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述,、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 A、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为简约文明 B、模特举办时装表演、模特举办时装表演 C、社交礼仪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社交礼仪用

8、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D、广大农村风俗习惯依旧是传统的、广大农村风俗习惯依旧是传统的 ( B )6、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交 礼仪等方面,不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礼仪等方面,不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B、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C、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 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 ( C )7、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

9、运输业的是:、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A、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C、中国沿海出现一批轮船公司、中国沿海出现一批轮船公司 D、洋务派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洋务派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 ( B )8、下列报刊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的是:、下列报刊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的是: A、中国丛报中国丛报 B、民报民报 C、新青年新青年 D、时务报时务报 ( B )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 灭;

10、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护法运动 ( C )10、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 般提创总由君。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

11、普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识、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识 ( D )11、1869年,年,教会新报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旧的风

12、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A )12、至、至20世纪初,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洋布价格低廉 ( D )13、1920年,梁启超在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欧游心影录中谈中谈到到“科学万能说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当然不能像从前从前 一样的猖獗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

13、为: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 C )14、在、在1878年代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年代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 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14、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D )15、据记载,、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 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技术、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技术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15、 C、清庭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清庭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B )16、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A、“衣,依也衣,依也” B、“衣,隐也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衣,身之章也” ( D )17、“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这一情景情景 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在上海

16、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明朝 B、清朝、清朝 C、民国、民国 D、新中国、新中国 ( B )18、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丫 ( )C1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发展

17、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 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 ( )A 20鲁迅先生说,近代中国鲁迅先生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个简直是将几十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18、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 新旧风俗杂陈新旧风俗杂陈 D.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 )B 21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鸦片战争

19、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B 2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置不用了。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问题是 ( ) A慈禧生活俭朴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中国不需要汽车 C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封建观

20、念阻碍近代化 D中国汽车依赖进口中国汽车依赖进口C 23、19世纪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A 24、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是( ) A. 李鸿章创办江

21、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问世 C. 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A 25、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品牌、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品牌“红金龙红金龙”香香烟的烟盒上写着:烟的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由此可以看出 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反映了民族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资本

22、家的爱国精神 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国人 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A B. C. D. ( )C 26、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D 27“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

23、媒妁之言,而取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这里的“文明文明婚姻婚姻” ( )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B 28、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的强烈冲击、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的强烈冲击 B、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商店、银行、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商店、银行 C、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

24、革 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 )A 29、请看右图,这是辛亥革命、请看右图,这是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从这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从这图反映的问题是图反映的问题是 ( ) 民主革命思潮深入人心民主革命思潮深入人心 受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 向封建势力向封建势力的挑战的挑战 中国人爱追潮流中国人爱追潮流 A、 B、 C、 D、B 30、17、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 ) 长袍马褂长袍马褂 中山装中山装 列宁装列宁装 旗袍旗袍 西装西装 A、 B、 C、 D

25、、C 31、下列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评价,不、下列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近代中西文明、新旧文化冲突激烈、近代中西文明、新旧文化冲突激烈 B、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程、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程度受中国社会条件的制约度受中国社会条件的制约 C、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社会风气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社会风气变革比起政治制度变革复加复杂,也相对滞后比起政治制度变革复加复杂,也相对滞后 D、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既有进步性,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既有进步性,但也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也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C 32、中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中

26、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内燃机车一电力机车一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我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度不断加深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西西方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深方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 ) A、 B、 C、 D、C 33、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具有明显政治、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是色彩的是 ( ) 服饰变革服饰变革 断发断发 不缠足运动不缠足运动 礼仪礼仪革新革新 A 、 B、 C、 D、A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10、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

27、对经济发展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有的学公里。有的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请回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铁)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请回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铁)

28、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铁路对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答: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众多官员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不可行者八,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如每造铁路,“山川之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火车飞行,“路稍路稍不行,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不行,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借英

29、、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倡议。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何影响? 答:答: 说明:清朝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说明:清朝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

30、界发展潮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 材料三: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材料三: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群众运动。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3)根据保路运

31、动发生的原因,分析)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答:答: 原因:反对清政府将铁路筑路权出卖给帝国原因:反对清政府将铁路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主义。 转变:反映出国人对建筑铁路重要性认识的转变:反映出国人对建筑铁路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信心。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信心。 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1876年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磨荡声甚厉,但闻辙轨磨荡声甚厉,而人已

32、如电掣飙驰,随之已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已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拆毁并掷入大海。在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在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为外敌外敌“缩地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

33、甚至有人说:甚至有人说:“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请回答: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赎回淞沪铁路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赎回淞沪铁路的原因。 请回答: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赎回淞沪铁)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赎回淞沪铁路的路的原因。原因。 答:答: 英国商人修筑铁路未经允许。英国商人修筑铁路未经允许。 火车事故等导致民众抵触情绪。火车事故等导致民众抵触情绪。 火车运营影响了本地民众生计。火车运营影响了本地民众生计。 外国侵略危害了清朝统治

34、。外国侵略危害了清朝统治。 材料二: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到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修筑唐山到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激烈,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到胥各庄之间约反对。两年后,唐山到胥各庄之间约10千米长的铁路还是千米长的铁路还是修成了,但朝廷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狂吼怒驰的火车修成了,但朝廷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狂吼怒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最后竟指令不允许用火车牵引,而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最后竟指令不允许用火车牵引,而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用马匹来拖拉,

35、结果演绎了一出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马拉火车火车”的的笑话。笑话。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的揭帖。 材料四:材料四: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有伤,有伤“体

36、制体制”,故最终闲置,故最终闲置起来。起来。 (2)从材料看,影响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材料看,影响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从材料看,影响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因)从材料看,影响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素有哪些? 答:答: 列强利用铁路侵略危害了清朝统治。列强利用铁路侵略危害了清朝统治。 清政府愚昧落后思想。清政府愚昧落后思想。 民众对新事物缺乏正确认识。民众对新事物缺乏正确认识。 (3)怎样认识义和团对待铁路的态度?)怎样认识义和团对待铁路的态度? (提示:肯定、否定、辩证分析)(提示:肯定、否定、辩证分析)12、(、(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分)中

37、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论语论语曰:曰:“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宋真宗在劝学诗劝学诗中说: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前读”(六经:(六经:易易诗诗书书礼礼乐乐春秋春秋)。)。 据据明史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及特点。(4分)分) 答:儒家学说。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答:儒家学

38、说。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稍变其试士之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分) 答:答: 表现: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表现: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 文。文。 影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影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 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材料二材料二 19世纪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 械、行军布阵等课程。械、行军布阵

39、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分) 答:答: 创办者:洋务派。创办者:洋务派。 作作 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 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材料三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课程程修修身身读读经经文文学学外外语语历历史史地地理理数数学学植植物物理理化化图图画画法法制制体体操操合合

40、计计课课时时545 19 36 11 11 20 884310180(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4分)你怎样评价?(分)你怎样评价?(2分)分)答:答:变化: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变化: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 地位。地位。评价: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评价: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 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材料四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41、以后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 逐渐增加,至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逻辑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他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其他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世纪末的奇迹。(5)依据材料四归纳)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至19世纪德国大学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分)结

42、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识 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些影响?(6分)分) 答:答: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 (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 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发电机、内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发电机、内 燃机;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燃机;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 制造、化工;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制造、化工;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 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

43、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系的认识。(2分)分) 答:答: 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13、(、(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明会典 材料二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唐书54人;人;宋史宋史55人

44、;人;元史元史187人;人;明史明史“不下万余人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二人通过巧妙的自自 我介绍,定下终身。我介绍,定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醒世恒言 材料四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金瓶梅请回答: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

45、,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 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分) 答: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二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守性;材料二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的自主性。(2)结合明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结合明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观自主性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观自主性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答: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

46、人们的人生观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 究有何看法?(究有何看法?(3分)分) 答:答: (1)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应,可以作为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应,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史料使用) (2)材料三、四的现象

47、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的自主性。14、(、(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晓得,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

48、经济组织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新妇女1920年年4月月15日)日) 材料二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 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

49、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年9月月1日日解放日报解放日报) 材料三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一 番社会规定的手续。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费孝通生育制度生育制度请回答: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怎样的变化?(2分)分) 答:答: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据

50、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姻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姻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 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我”的婚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分) 答:答: 变化: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变化: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 展。展。 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 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据材料一、三,

51、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全 面认识这一问题?(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分) 答:答: 视角:材料一视角:材料一 历史考察。历史考察。 材料三材料三 社会关系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 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婚姻的自由总是相对的。婚姻的自由总是相对的。4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开始西化,逐渐与国人的物质生活和

52、社会习俗开始西化,逐渐与世界接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世界接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晚清官员下跪礼晚清官员下跪礼晚清官员作揖礼晚清官员作揖礼穿西装的男子穿西装的男子 穿洋装的妇女穿洋装的妇女材料二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说明。(象?请简要说明。(4分)分) 答:答: 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转变。转变。 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 材料三:蔡元培的三次婚姻:材料三: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第一次婚姻:1

53、889年迎娶王招(年迎娶王招(1900年病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自己不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自己不娶妾,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娶妾,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材料三:材料三:1923年迎娶周俊,他再次提出条件:年迎娶周俊,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悉英文,能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悉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俊成为研究助

54、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俊身披白色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讲述身披白色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讲述了他和周俊的恋爱经过。了他和周俊的恋爱经过。 (2)材料三印证了近代中国婚俗怎样的变迁)材料三印证了近代中国婚俗怎样的变迁过程?(过程?(3分)分) 答:答: 从旧式婚姻到中西合壁到完全新式。从旧式婚姻到中西合壁到完全新式。 (3)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说明了什么?(分)说明了什么?(2分)分) 答:答: 本质: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本质: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说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明冲击。说明:中国传统

55、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明冲击。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材料一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 单位:单位:%选择项目选择项目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学学 历历择择 偶偶 年年 代代19481966l967l97619771986 l987199626.628.812.615.630.523.515.513.910.611.712.625.3样本资料来自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对象(共共3200名名)

56、的入户访问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6分)分) 答:答: 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比比1976年前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年前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 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 材料二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

57、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

58、,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躬行礼。” 罗梅君罗梅君(德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些具体变化?(6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的原因。(8分)分) 答:答: 变化:变化: 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等被取消。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等被取消。 茶聚取代了婚宴。茶聚取代了婚宴。 新郎新娘不是在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天地

59、桌前,而是在毛主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席像前鞠躬行礼。 原因:原因: 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播。 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 对毛主席的崇拜。对毛主席的崇拜。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8分)分) 答:答: 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

60、教育风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气的形成;(4分,答出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点即得满分) 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4分,分,答出答出2点即得满分)。点即得满分)。 1-5CCBDA 6-10 CCDDD 11-15ACABB 16-20BACAD 21-25BBDDC 26-30CDCDC 31-35BCAAC 36-40AABAD 28.(15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生产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