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一、职业危害预防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 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 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 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一)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 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 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将国家 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 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 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 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 者健康的其他要求。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 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 引进项目可
3、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 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 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 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 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 防措施。(二)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 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 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 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
4、性 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 别和诊断。(三)三级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它包括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 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 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体的或选择的人群,对人 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 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职业危害
5、的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 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 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 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 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 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例如, 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 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 浓
6、度;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 部送风和排由气体净化等措施;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 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二)个体防护措施对于经工程技术治理后仍然不能达到限值要求的职业危害 因素,为避免其对劳动者造成健康损害,则需要为劳动者配 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应 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等的个体防护用品。劳动 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等法规标准对个体防 护用品的选用给由了具体的要求。(三)组织管理等措施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加强组织与管理也是职业危害控制工 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预
7、防控制规章制度, 确保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是保障 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实现 生产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三、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 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 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 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 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 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 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 的个
8、人防护措施。(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 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 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 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 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 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 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 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 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 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
9、取湿法抑尘。当湿式 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由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 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 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在放散有爆 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 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 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 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1 .防噪声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 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对于
10、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 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 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 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 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 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 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 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 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 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2 .
11、防振动作业场所存在振动危害的企业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 法避免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应首先控制振动源,使振动强度 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要求 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 个人防护措施。(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3 .防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 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 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 域电场强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接触水平以下。(2)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
12、合考 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新建电力设施时,应 在不影响健康、社会效益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取 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极低频电磁场的接触水平。(3)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 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 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 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使劳动者非电 离辐射作业的接触水平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企业在设计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 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4 .防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防护,也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和相应的防护措 施。(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
13、求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 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 除高温职业危害。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 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 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 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 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指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 护措施。四、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14、1 .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 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 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 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 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 生的烟尘。止匕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 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2 .分类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 分为3类。(1 )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 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 泥、金刚砂等。(2
15、)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 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 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 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 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 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 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1 .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 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
16、性质不同,粉 尘对人体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 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二)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 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直径小于5以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三)溶解度与密度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 同而异。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
17、加其危 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 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 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 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四)形状与硬度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 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 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 如奥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五)荷电性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 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 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 可被
18、阻留。(六)爆炸性 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 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 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为: 各种煤尘为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7g/m3,糖 为 10.3g /m3。(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 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 .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 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2 .湿式作业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 玻璃厂的原
19、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3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 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 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 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 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 .个体防护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 应佩戴防尘护具。另外,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 尘的综合管理等。五、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 .来源在生产过程中
20、,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 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 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 160170 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2 .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 )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澳、氨、 一氧化碳和甲烷等。(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 滴,镀铭和蓄电池充电时逸生的铭酸雾和硫酸雾等。(4)烟直径小于0.1以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 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
21、烟尘,电焊时产生的 电焊烟尘等。(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以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 粉尘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了解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 中有害物采样方法。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 消化道进入。另外,对于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也应明确规范相关 管理规定。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由口受限,自 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 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
22、车以及管道、烟道、隧 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 藏室、地窖、谷仓等。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 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可 以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1 )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 10% ;(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 ;(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 18%或超过22% ;(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5)其他任何含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 )浓度的环境条件。对于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和环境规定了准入条件,密 闭空间必须具备能容许劳动
23、者进入并能保证其工作安全的 条件。(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 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 危害的首选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1 .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2 .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由,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 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 具体技术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 3种类型。
24、(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 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由,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 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罩排气。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 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3)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 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设有 开启的操作小门,以便于操作。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 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 而引起的有害物逸生,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 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由。3 .排由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
25、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 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确定净化方案的原 则是: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 化指标;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 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净化设备的工艺特 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落实防火、防爆的特 殊要求。(1)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 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 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 净化方法
26、,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净化 CO、SO2、NOx、HF、SiF4、HC1、CM NH 2、Hg 蒸气、 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 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 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 脱硫净化等等。(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 物(吸附质)豁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当吸附质在 气相中的浓度低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 容易被吸附的物质达到吸附表面时,原来的吸附质会从吸附 剂表面上脱离而进入气相,实现有害气体的吸附分离。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
27、可以解吸、再生、重新使用。吸附 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如 机械、仪表、轻工和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酉旨类和 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已广泛应用,吸附 效率在90%95%。(3)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由来 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 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 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金属氧化物(Fe2O3等)为代表的烟气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电粒子碰到集尘极即
28、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于集尘 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静电法分为 干式净化工艺和湿式净化工艺,按其构造形式又可分为卧式 和立式。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的静电法气体净化设备清灰方 法,在供电设备清灰和粉尘回收等方面应用较多。(5)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 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 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 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 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醋、醍、醛、酮、 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4
29、 .个体防护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通 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 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比如 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 回家中等等。个体防护制度不仅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可避 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 具。(三)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一是经定时监测 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 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 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
30、生吞没 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 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 要准入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 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 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 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2)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 所存在的危害。(3)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4)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 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31、, (6)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7)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六、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 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一)噪声1 .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 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 为以下3类。(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 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 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 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
32、擦或质量不平衡旋 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 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生的 噪声。(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 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 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 o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噪声 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2 .噪声的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的 3项措施。(1)消除或降低
33、噪声、振动源,如钢接改为焊接、锤击成 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 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 阻尼。(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1 .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 机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 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钢钉 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 砂抛光机
34、和钻孔机等;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 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 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2 .振动的控制措施(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 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 工艺代替钟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 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三)辐射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当一根导线有交流 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由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 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
35、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 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 或电磁波。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 等。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 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 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 离辐射。1 .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射域叫十q辐射)红外线紫外线(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1)射频辐射。射频辐射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很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 和微波3个波段。高频作业,如
36、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 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高频介质加热对象是不良导体, 广泛用于塑料热合、棉纱与木材的干燥、粮食烘干及橡胶硫 化等。高频等离子技术用于高温化学反应和高温熔炼。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 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 频输由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微波作业, 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 与纺织印染等行业。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 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 理疗等。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 能量外泄或由各种
37、辐射结构 (天线)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 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 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的 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2)红外线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 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3)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 C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由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 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
38、度也增大。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怏气焊、瀛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 时可由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 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 职业病一一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 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 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4)激光。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莫些活性 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 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 域。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
39、集中的特点,用于 焊接、打孔、切割和热处理等。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 杀虫。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 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和肤色深 浅、组织水分、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 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 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 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 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 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 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 三方面。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漏处应设置防 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应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 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等。2 .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1 )电离辐射来源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带电粒子 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丫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 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 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 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 x线机等。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服务前台工作总结
- 银行新人个人述职报告11篇
- 重庆新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卫生行业采购工作总结
- 医疗器械话务员工作总结
- 2024年水电暖安装工程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合同3篇
- 交易平台合作协议
- 装饰公司与物业合作协议
- 如何提高考场作文的行文速度
- 李白杜甫课程设计理念
- 大学生创业参考计划书范文5篇
- 2024年度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合同4篇
- 行政规范性文件课件
-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4篇)
- 中建硅墨烯保温板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化学概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东北师范大学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分段计费说课稿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法培训
-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