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环境法律实务企业环境法律实务二二OO九年九年提纲n第一部分 环境法的体系n第二部分 环境法的效力和适用n第三部分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n第四部分 环境标准n第五部分 污染防治法n第六部分 环境法律责任第一部分 环境法的体系几个概念n法律:广义和狭义不同n法律规范: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n法律条文: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n法律体系:法律规范按一定标准分类后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污 染保 护 法资 源防 治 法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一、环境法体系的纵向结构不同的立法主体带来不
2、同的法律渊源n法律n行政法规n地方性法规n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n国际条约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法规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q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q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规章q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q地方政府规章v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v较大市的人民政府二、环境法体系的横向结构q环境保护法环境法
3、的基本法 污染防治法 6+3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资源保护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三、环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四、环境法规范:按调整关系的性质划分q环境民事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q环境行政规范行政主体与相对人间的关系q环境刑事规范环境犯罪与刑罚q环境技术规范标准、监测规程、技术要求q环境程序规范无实体内容q其他规范经济法律规范、国际法律规范五、环境法律规范:按规范的方式划分q授权性规范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
4、种行为(可以、有权)q义务性规范应当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应当、必须、有义务、有责任)q禁止性规范不得作出或必须抑止某种行为(禁止、不得)q引导性规范第二部分n环境法的效力和适用一、法律的效力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什么时间、什么区域、对什么人和什么事有约束力q有效条件q时间效力q空间效力q对人的效力q对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时间效力q生效: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通过和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q失效v宣布失效:环保法47条宣布环保法(试行)废止v规定终止时间:v自然失效:新换旧q溯及既往问题法律的效力:空间效力 领域和其他海域(领土、领空、领水和底土、驻外使馆、悬挂本国国
5、旗的船舶、本国的航空器)q全国有效q地方有效q某一区域有效法律的效力:对人的效力q本国领域内一切个人和组织q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q对于在国外的本国公民v属人主义v属地主义v折衷主义(属地为基础、属人为补充)法律的效力:对事的效力n法律没有禁止的权利都可以行使:私权n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权力都不得行使:公权二、环境法的适用规则 当多个法律规范对同一行为或事实都有规定时,在法律规范的适用顺序上,需要注意的规则。二、环境法的适用规则 当多个法律规范对同一行为或事实都有规定时,在法律规范的适用顺序上,需要注意的规则。原则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n宪法法律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
6、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n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原则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n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比如就饮用水源保护执法而言,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是特别法,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是一般法,前者优先适用。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n就环境的监督管理来说,环境保护法是一般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是特别法,海洋环境保护、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应适用特别规定,无特别规定的适用一般规定n环保条例是普通法,水源条例是特别法n就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来说,环境保护法是特别法,它对因环
7、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请诉讼的时效期间作了特别规定,为3年;民法通则是一般法,它对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作了一般规定,2年。那么,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就应适用环境保护法“3年”的规定原则三:新法优于旧法n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原则四:不溯及既往和保护原则(从旧兼从轻)n不溯及既往:旧法已废止、新法已施行,这时发现新法施行前的违法行为,适用旧法n例:谎报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2008-6-1前发生的,2008-6-1后才发现的,按修订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罚款1万元以下(修订后罚款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n保护原则: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如
8、果新法比旧法处理结果轻,就适用新法不溯及既往的认定n继续(持续)行为:必须是一个违法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与不法状态的同时继续;必须是持续地侵害同一对象;n对“继续(持续)行为”的处理:不管行为持续多久,只能认定为一个违法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发生于旧法与新法更替时期,应适用新法;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未经环境影响审批的违法行为n法规对既往的直接处理:如深圳经济特区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第6条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企业在不同的建设和生产阶段应执行的环境法律制度企业在不同的建设和生产阶段应执行的环境法律制度污染预防制度污染预防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
9、同时”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研究n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n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把它作为联邦政府在环境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n1989年环境保护法作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的规定。n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确立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n2002年年10月月28
10、日日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通过,2003年年9月月1日施行日施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n规划环评规划环评n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评n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n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n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程序n建设项目环评的后评价及跟踪检查建设项目环评的后评价及跟踪检查违反环评制度的法律后果违反环评制度的法律后果n环评法环评法31条条二、二、“三同时”制度 n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和外商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
11、目和外商投资建设项目,其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投资建设项目,其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n是我国环保工作的一项创举。n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完善了“三同时”制度的规定“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在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度在不同阶段的要求 n设计阶段n施工阶段n竣工验收阶段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n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n建设项目主管部门n建设单位n施工单位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n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
12、8条n水污染防治法71条n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企业。2001年该厂通过了区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在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2002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嘧磺隆、代铎锰森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没有相应予以改造,在投入生产使用前也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扩建的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后,因原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处理大量新增废水,造成处理池废水外溢和直接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河道。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对代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化工厂以保守技术秘密为由阻拦环保人员进入生产间,并拒绝提供扩建工程的任何资料。经环保局对排污口污水排放进行监测
13、,表明污染物严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未报批环评文件、未验收环保设施即已投产的项目建设项目未报批环评文件已建成的,同时,设施未建、未经验收、验收不合格投产使用“同时处罚,分别处罚,相应处罚同时处罚,分别处罚,相应处罚”过程控制制度n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n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n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n限期淘汰与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淘汰与限期治理制度n现场检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三、排污收费制度n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征收一定的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14、,征收一定的费用。费用。n排污收费的特点是:排污收费的特点是:n强制征收。强制征收。n征收的排污费,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征收的排污费,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n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征收排污费的范围征收排污费的范围n污水排污费n废气排污费n危险废物排污费n噪声超标排污费缴纳排污费与承担其它法律责任的关系n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后,并不免除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后,并不免除缴费者应当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缴费者应当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损失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损失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四、排污许可证制度n水污染物排放方面n大气污染物排放
15、方面n噪声排污方面n向海洋排污方面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n排污申报登记n核定排污量n审核发证n许可证的监督管理五、限期淘汰制度n限期淘汰制度,是指国家以防治环境污染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的,定期公布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产品或项目的名录,并通过行政和法律的强制措施,限期禁止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或转让的规定的总称。 六、限期治理制度n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法律规定。 限期治理的适用对象n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n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n超过污染物总量指标的企业n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
16、物削减任务n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七、现场检查制度n现场检查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入辖区内的现场,对管辖区域内的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其命令、决定的情况以及排污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种法律制度。 现场检查的任务n检查当事人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环境标准的情况。n检查、督促执行环保部门行政决定的执行,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限期治理决定的执行。n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处理环境群众纠纷,制
17、止环境违法、违章行为(含现场行政处罚)。n调查当事人的排污和治理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第一手材料,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n强制执行环保部门的行政决定。现场检查的合法性n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n出示证件n遵守行政处罚程序n为当事人保守技术和商业秘密环境应急制度n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n环境应急预案制度第四部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定义n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由立法机构或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和规范的事项所制定的含有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文件的总称。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的作用n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n污染物排放
18、标准是判断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n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依据环境标准的适用n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制性标准n其他环境标准为推荐性标准n推荐性标准被强制性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n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n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第五部分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n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n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n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措施n源头控制改进燃料n集中供热制度n控制区制度n对存放的物料的控制管理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措施n限制排放制度n回收利用和排放处理制度n达标排放放
19、射性物质制度n禁限排放恶臭物质制度n扬尘控制n消耗臭氧层物质控制n防治油烟污染二、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n污染源管理n防治水污染的管理措施n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n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度污染源管理n总量控制的适用范围扩大n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n排污口禁设制度n排污单位自我监测义务防治水污染的管理措施n水污染物禁排规定n水污染物限制排放规定n城镇污水集中控制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n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n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n应急措施三、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n向近海海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的环境行为规范n进行海岸工程建设的企业的环境行为规范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n固体废物管
20、理制度n对产生一般固体废物单位的管理要求n对产生危险废物单位的管理要求n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固体废物管理制度n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n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制度n企业遗留污染管理制度n危险废物的特殊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的特殊管理制度n危险废物名录制度n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度n危险废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制度n安全性管理制度n行政代执行制度对产生一般固体废物单位的管理要求n建设阶段n生产阶段n终止阶段n转移固体废物n矿山固体废物的管理对产生危险废物单位的管理要求n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n对已经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管理 申报登记、积极回收利用、贮存要求n收集和运输要求 使用专门容器分类收集 转
21、移危险废物 运输危险废物五、噪声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n工业噪声的污染防治n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防治n交通运输噪声的污染防治n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n达标排放制度n排放申报制度n禁止排放制度第六部分 环境法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一、环境行政责任n环境行政违法行为,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所保护的环境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n行为的违法性。n行为人的过错。n行为的危害后果n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环境行政责任的种类n行政处分n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n合法性原则n合理性原则n公正、
22、公开原则n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n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n警告n罚款(双罚制)n没收违法所得n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n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n责令停业关闭n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事不再罚”n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n“一事”指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连续或继续性违法行为“一事不再罚”n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n(1)对可以当场改正的违法行为处罚完毕后,这一违法行为便告终结。n(2)有相当一部分违法行为情况比较复杂,立即改正确有困难,因此处罚完毕后应限期
23、改正,只有当期限结束后,此违法行为才应终结。 “一事不再罚”n“不再罚” 指对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后,不得给予第二次及以上的处罚。n“罚”:处罚/罚款“一事不再罚”n不能根据同一理由对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两次处罚,但不包括在一次处罚中给予行为人两种以上的处罚n可以根据不同理由对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两次处罚,但不能是罚款追罚时效行政处罚法29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环境行政处罚程序n简易程序n一般程序(含听证程序)简易程序(当场)简易程序(当场)两人以上亮证执法两人以上亮证执法
24、当场告知当场告知听取陈述申辩听取陈述申辩制作决定当场送达制作决定当场送达告知救济权利告知救济权利三日内备案三日内备案现场调查制作笔录现场调查制作笔录一般程序(无听证)立案立案调查调查审核审核决定决定告知告知执行结案归档执行结案归档一般程序(有听证)立案调查审查决定告知执行结案归档重新审查申请听证举行听证送达通知听证程序收到听证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收到听证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五日内确定主持人,决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五日内确定主持人,决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举行听证会七日决前送达听证通知举行听证会七日决前送达听证通知听证报告报批听证报告报批听证会听证会处理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事宜处理当事
25、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事宜听证会程序主持人宣布纪律、告知、核实、开始听证主持人宣布纪律、告知、核实、开始听证笔录人员宣布听证案由、主持人姓名、身份笔录人员宣布听证案由、主持人姓名、身份调查人员提出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建议调查人员提出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建议 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双方辩论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双方辩论 当事人就案件事实陈述、申辨,提出证据、质证当事人就案件事实陈述、申辨,提出证据、质证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听取当事人的最后陈述听取当事人的最后陈述环境行政处罚的执行n罚款的执行罚款决定与收缴分离当场收缴罚款的适用范围n执行措施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环境行政机
26、关可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又不复议或不起诉的,环境行政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n不服环境行政的救济措施主要包括环境行政复议、环境行政诉讼两大类环境行政复议n环境行政复议是指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对引起争议的环境行政处罚或者其他具体环境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n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范围n对环保部门作出的查封、扣押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n对环保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暂扣、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n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环保部门颁发许可
27、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审批、登记等有关事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依法办理的;n对环保部门有关许可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中止、撤销、注销决定不服的;n认为环保部门违法征收排污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n认为环保部门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环境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1、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超过了法定申请期限又无法定正当理由的;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期限 应当在知道具体环境保护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若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超过申请期限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可不予受理
28、。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期限的计算n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n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n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环境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2、不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等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环境行政复议的一般管辖n对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管辖。n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申请,由上一级人民
29、政府管辖。n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申请,由作出该具体行为的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管辖。环境行政复议的参加人n复议申请人:认为具体环境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者 n被申请人:作出有争议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的机关 n第三人:同申请复议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环境行政复议的程序n申请n受理n审理n决定n执行环境行政诉讼n环境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审理并裁决环境保护中发生的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n合法性审查环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n对环境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关闭等行政处
30、罚不服而起诉的案件。 n对环境行政机关不作为而起诉的案件。n认为环境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而起诉的行政案件。n对环境行政机关违法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或者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行为不服而起诉的案件。复议和诉讼的关系n先复议后诉讼n直接起诉n只复议不诉讼环境行政诉讼的参加人n原告:认为具体环境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者 n被告:作出有争议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的机关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n第三人:同申请复议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环境
31、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n提起环境行政诉讼必须遵守法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法定的理由而超过了时间的限制,申请人将丧失诉权。直接起诉的期限n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n环境保护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直接起诉的期限n当事人对于环境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是15天。n但对环境保护行政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如对排污费的收缴等)不服的,环境法没有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其诉讼时效按照行政诉
32、讼法的一般规定执行(3个月)。 经过复议程序的起诉期限n行政诉讼法第38条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n环境保护法第40条规定,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环境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n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环境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就是在行政诉讼中,主要由作为被告的环境行政机关依法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责任。n举证的范围不仅仅是事实根
33、据,还包括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环境行政诉讼的程序n起诉n受理n审理n判决n执行环境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n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上诉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二、环境民事责任n环境法上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侵权责任,是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导致他人环境权益受到损害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无过错责任原则n过错:故意、过失过错:故意、过失n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第41条条规定:
34、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个人赔偿损失。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n环境法上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侵权责任,是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导致他人环境权益受到损害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存在、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存在 达标排污不能免除民事责任【案例】今年年初,林某发现自家鱼塘里的鱼大量死亡,经调查才知是附近造纸厂的一排污口正好对准其鱼塘。此后,林某多次与造纸厂领导协商要求停止向其鱼塘排污并赔偿死鱼损失
35、,而造纸厂认为其排污造纸厂认为其排污符合国家标准且定期缴纳排污费,因此不符合国家标准且定期缴纳排污费,因此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应承担任何责任。为讨回公道,林某以造纸厂为被告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元。 2、须有损害事实存在、须有损害事实存在 3、危害环境的行为须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危害环境的行为须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因果关系关系 “多因一果多因一果” 共同责任共同责任免责事由免责事由 当出现法律规定的一些情况时,行为人当出现法律规定的一些情况时,行为人就可以不为自己的污染环境的行为承担侵就可以不为自己的污染环境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权责任 不可抗力 水污染防治
36、法规定:“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受害人的行为导致损失的情况下,排污单位是否免责 n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损失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所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n新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的行为导致损失的责任承担 n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者过失所引起的,第三者应当承担责任。” n新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举证责任 举证
37、责任是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依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依据法律的规定具有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据法律的规定具有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和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由负担和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由负担举证责任一方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责举证责任一方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责任规则。任规则。 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 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某些类型案件,所涉及到的相关事实,由主张相关事实的对方当事人来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是举证责任倒置。就主张事实者,他对该部分事实不承担举证责任,而由对方来对该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三)
38、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计算。 环境民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 n赔偿损失(物质损害的赔偿、人身损害赔偿)n排除危害n恢复原状财产损害 通常情况下,对于因环境侵权受到的财产损失,受害者应当获得全部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n直接损失,是指受害者因环境污染危害而造成现有财产的减少或者丧失,也称实际损失;n间接损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得到,但因环境污染危害而得不到的那一部分合法收
39、入,也称可得利益损失。以企业排污污染个体养鱼塘水质毒死鱼苗案为例: 个体养鱼户的财产的直接损失是指被毒死的鱼苗成本,包括购鱼苗费、运输费、鱼塘租金、鱼苗死前的饵料费及劳务费等;财产的间接损失是指鱼苗长大成鱼后养鱼户通常应得的收入,即利润部分。人身损害n对于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的一般伤害,应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人身损害n对于因环境污染造成人身残疾的,还应赔偿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40、。人身损害n受害人死亡的,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精神损害 环境噪声使人失眠、烦躁、电磁辐射使人浑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恶臭使人恶心、寝食不安等。 案例1 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均为某小学学生,该小学东南面是被告某化工公司。2001年4月4日上午10时30分,该公司反应釜车间因职工违章操作,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散发的气体影响到原告刘露等407人所在的学校,在校师生当时闻到类似油漆的气味。到11时左右,气味越来越浓,致使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痛、
41、咳嗽等症状。2001年12月24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判令某化工公司赔偿刘露等407人小学生精神损害抚慰金20.35万元。案例2 原告张某购买了被告北京市朝阳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开发的位于甜水西园的房屋,此楼的电梯间位于张某房屋卧室北侧。电梯运行的噪声导致其无法正常睡眠,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故要求开发公司按照100元/日的标准赔偿其受损害期间的精神损失。 经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检测站对张某卧室内的电梯噪声强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台电梯同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超出了国家规定标准。案例2 庭审中,张某提交了医院诊疗手册等用以证明自己身体和精神受到损害的证据。开发公司认为张某房屋内噪声确实超标,但电梯已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开发公司已尽到义务,不存在过错。案件审理过程中,开发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