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重庆市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_第1页
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重庆市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_第2页
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重庆市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_第3页
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重庆市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_第4页
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重庆市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开 县 人 民 政 府二一年五月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48030061前 言 PAGEREF _Toc248030061 h iHYPERLINK l _Toc248030062第一章 总 则 PAGEREF _Toc248030062 h 1HYPERLINK l _Toc248030063第二章 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PAGEREF _Toc248030063 h 4HYPERLINK l _Toc248030064第一节 土地利用状况 PAGEREF _Toc248030064 h 4HYP

2、ERLINK l _Toc248030065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PAGEREF _Toc248030065 h 6HYPERLINK l _Toc248030066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目标任务 PAGEREF _Toc248030066 h 7HYPERLINK l _Toc248030067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和功能定位 PAGEREF _Toc248030067 h 7HYPERLINK l _Toc248030068第二节规划目标与指标 PAGEREF _Toc248030068 h 9HYPERLINK l _Toc248030069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PA

3、GEREF _Toc248030069 h 11HYPERLINK l _Toc248030070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PAGEREF _Toc248030070 h 11HYPERLINK l _Toc248030071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PAGEREF _Toc248030071 h 14HYPERLINK l _Toc248030072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 PAGEREF _Toc248030072 h 16HYPERLINK l _Toc248030073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PAGEREF _Toc248030073 h 16HYPERLINK l _Toc2480

4、30074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PAGEREF _Toc248030074 h 19HYPERLINK l _Toc248030075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PAGEREF _Toc248030075 h 23HYPERLINK l _Toc248030076第六章 土地利用综合整治 PAGEREF _Toc248030076 h 25HYPERLINK l _Toc248030077第七章 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PAGEREF _Toc248030077 h 27HYPERLINK l _Toc248030078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PAGEREF _Toc24803007

5、8 h 28HYPERLINK l _Toc248030079第一节生态网络屏障建设 PAGEREF _Toc248030079 h 28HYPERLINK l _Toc248030080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PAGEREF _Toc248030080 h 30HYPERLINK l _Toc248030081第九章 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PAGEREF _Toc248030081 h 32HYPERLINK l _Toc248030082第一节镇级土地利用指标分解 PAGEREF _Toc248030082 h 32HYPERLINK l _Toc248030083第二节中心城区与镇街土地利用

6、调控 PAGEREF _Toc248030083 h 33HYPERLINK l _Toc248030084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248030084 h 38HYPERLINK l _Toc248030085第一节行政措施 PAGEREF _Toc248030085 h 38HYPERLINK l _Toc248030086第二节经济措施 PAGEREF _Toc248030086 h 39HYPERLINK l _Toc248030087第三节法律措施 PAGEREF _Toc248030087 h 39HYPERLINK l _Toc248030088第四节技

7、术措施 PAGEREF _Toc248030088 h 40HYPERLINK l _Toc248030089第十一章 附 则 PAGEREF _Toc248030089 h 40HYPERLINK l _Toc248030090附表 PAGEREF _Toc248030090 h 41HYPERLINK l _Toc248030090附图 PAGEREF _Toc248030090 h 41前 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314”总体部署是指“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

8、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障开县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开县、畅通开县、森林开县、健康开县、平安开县,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基本原则,结合开县未来经济

9、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根据开县实际情况,编制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主要明确20062020年开县土地利用的基本战略,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提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及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目的在于全面加强土地利用宏观控制和规划管理,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开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范围为开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共计38个镇(街、乡),土地总面积。总 则编制背景(一)构建“五个重庆” “五个重庆”即“宜

10、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发展新格局是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推动渝东北地区在新阶段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重庆设立,使开县迎来了重庆市提升渝东北地区快速发展、全面加强三峡库区后续建设和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三)开县在2006-2020年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移民、扶贫攻坚任务,建成渝东北商贸中心基本框架、生态型中等城市,跨入重庆经济强县行列的重要时期。(四)开县纳入“库区生态环境消落带治理先行区”,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兴县,建成三峡

11、库区具有“山水园林风格、滨湖城市风貌”的最佳生态宜居环境,是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需要。规划目的为实现将开县加快建设成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独具特色的生态滨湖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移民开发示范区,在渝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障开县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用地矛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优化布局,严格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开县的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结合开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在前期专题研究和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的基础上,编制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

12、20年)。指导思想以优先保障国土生态屏障用地为原则,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为指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安排规划期间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开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一)优先保障生态用地,建立牢固的生态屏障,凸显生态保育功能。(二)保障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开县社会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三)保障移民安稳致富的民生用地,加快库区移民后续工程建设步伐,确保移民得到实惠。(四)为重庆的粮食安全及开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提高农业用地质量,重视农用地保护和强化特色高

13、效农业产业建设。(五)为搭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及物流园区平台,促进产业开发,保障必要的产业发展用地。规划原则(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强化三峡库区生态与景观的保护。(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切实有效保护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强调规划与近期旧城移民和新城建设的有机结合,增强规划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五)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六)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14、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等有关土地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技术标准及规范。(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重庆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修订)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四)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等市级、县级相关规划及开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生态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

15、划。规划实施管理本规划由开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即成为开县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开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开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开县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0.48%。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28.17%、6.26%、45.85%、4.80%和14.92%。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7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的8

16、8.56%、10.13%和1.31%。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独立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2.76%。其中,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占其他土地的12.01%、4.46%和83.5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进一步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开县地处三峡库区,境内山高坡陡,地质地貌复杂,地表土层瘠薄,保土保水能力较差。截至200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累计,占土地总面积的64.56%。县域内森林工程及生态屏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耕地保护压力加大,质量有待提高规划实施期间,耕地面积净减少公顷,主要为生态退耕公顷,自然灾毁公顷0%。新时期

17、,城镇建设发展及移民安置将占用耕地,对耕地保护形成一定压力。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2.00%,质量有待提高。(三)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城乡统筹尚需加强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1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58.07平方米/人,超过国家人均居民点标准140平方米/人。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相应减少,并存在一定的违法用地现象,城乡统筹尚需加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实施期间,共补充耕地。2005年末,全县基本农田,超过规划目标(),超额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二)

18、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规划实施期间,对生态敏感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园。1997-2005年共计退耕还林,年均退耕,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90%,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三)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升规划实施以来,建设用地从1997年的,增加到2005年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分别从1997年的7.91亿元和32.3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2.9亿元和70.49亿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有所提高。(四)保障了城镇建设及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规划实施期间共提供城镇及工业用地,年均提供用地,为高速公路、水利建设提供各类交通水利用地,保障了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和重

19、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面临的挑战(一)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压力大移民迁建对就业和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技能缺乏的现实问题并存,形成较大的安稳致富压力,需要努力破解“产业空虚”,多途径解决移民就业和生计问题。(二)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三峡库区是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屏障地区,全县存在水土流失、地质滑坡现象,生态脆弱,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环境敏感度较高,库区水环境质量具有全国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严峻的环境制约。(三)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薄弱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应促进土

20、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迎来的机遇(一)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及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开县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给开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配置带来新的机遇。(二)“五个重庆”建设对“宜居开县、森林开县、畅通开县、健康开县、平安开县”的指导要求。(三)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扶持、移民后期工程等多种政策优势,使开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外部推动力。(四)开县新时期提出推动开县“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147” “147”战略部署:一

21、个综合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决定)、四个规划实施方案(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安全稳定)和七个专项活动实施办法(移民、资源、生态、乡情、扶贫、劳务、帅乡)。战略部署,为开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五)万开云、开宣开 “万开云”:万州、开县、云阳;“开宣开”:重庆开县、四川宣汉和开江。等区域经济合作新框架为开县互动协作、错位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六)开县经济实力大提升与移民劳务大开发为开县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目标任务开县作为三峡库区生态、移民、农业大县,要城镇建设与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城镇规模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开

22、县按照“加快”和“率先”的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定开县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目标任务。土地利用战略和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以加强国土生态屏障建设为中心,围绕开县新时期“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147”战略部署,重点发挥移民、资源、生态、劳务、帅乡等特色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456”工程 “456”工程:突出三产“四个重点”,打造工业“五大集群”,壮大农业“六大基地”。,构建招商引资产业体系;搭建四大平台,即工业园区平台、农业园区平台、物流园区平台、担保融资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载体支撑;进一步加强保护生态用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注重与旅游用

23、地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开县、畅通开县、森林开县、健康开县、平安开县,推动开县经济社会实现提速发展。空间战略遵循节约土地、集约发展、依托产业、合理布局的原则,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实施“一区三轴一圈层”的空间战略。(一)以库区周边绿化带为核心,主要河流、山体和重要交通干道为依托,布设生态防护绿地,加强对国土生态屏障的建设;(二)做优主城核心区(镇东、丰乐、汉丰街道),壮大城镇开发龙头,发挥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三)以江里河、浦里河、东里河为三大发展轴线(包括白鹤组团、竹溪组团、赵家组团及临江、郭家、温泉镇等区域),主要为工业园区和赵家、临江两个区域性副中心;(四)保护外围农业生态圈层,重点建设城

24、郊型农业区、北部生态型农业区、南部高效型农业区三大特色农业板块,建立牢固的生态保护圈层,提升屏障安全,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功能定位根据开县土地利用空间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决定,着力提升其经济发展能力,保障三大产业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生态安全。加强“森林开县”六大工程建设,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提供用地保障;依托农业园区,壮大农业“六大基地”,打造工业“五大集群”,突出第三产业“四个重点”,即打造“百亿商圈”、开发“三色旅游”、培育金融高地和构建物流枢纽;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人口转移、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营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人居环境,突出“滨湖开州、生态之城”特色,打

25、造三峡库区最佳生态滨湖宜居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总体目标面向开县“三年整体转型、五年提速发展”的战略目标,承接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适应主体功能要求,实现提速提档发展、移民安稳致富和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建设成为渝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提升土地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资源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把开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健康”之县。社会经济目标(一)到2010年和2020年,开县常住人口分别为1万和万人,确定2010年开县城镇化率将达到36%左右,城镇人口约为41万人;2020年城镇

26、化率将达到50%左右,城镇人口约为43万人。(二)到2010年,全县GDP为14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58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20亿元,到2020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为380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940亿元。(三)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100元和6100元左右,到2020年分别为21000元和12000元左右;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分别为和5。约束性指标遵循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突破上级下达指标的原则。(一)耕地保有量指标

27、: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和,分别超出上级下达指标827.00公顷、890.0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期末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7700.00公顷。(三)城乡建设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和;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和,农村居民点分别控制在和,与上级下达指标一致。(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到规划期末可补充耕地,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预期性指标(一)园地:到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为和,规划期内共增加,占土地总面积比重从2005年5.0

28、4%增加到6.21%。(二)林地: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到和,规划期内共增加,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36.90%增加到38.64%。(三)牧草地:到2010年和2020年,牧草地分别为和,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3.86%减少到3.73%。(四)建设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23600.00公顷和23620.00公顷,独立建设用地分别为和。(五)城镇工矿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和以内。(六)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2006-201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为,2006-2020建

29、设占用农用地为;2006-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780.00公顷,2006-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1200.00公顷。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规划期内,在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林地、园地面积有所增加,满足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需求;适当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开县社会经济发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对其他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对开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牢固的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促

30、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5年,农用地面积为,占土地总面积的80.48%,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面积分别为公顷和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分别为79.74%和79.84%,比2005年分别减少了公顷和公顷。0公顷。(一)切实保护耕地:坚持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和占补平衡。规划期间,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确保耕地数量占补平衡,质量有所提高;合理安排生态建设用地,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质量。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为和,比2005年分别减少和,其中三峡淹没耕地。(二)适度扩大园地面积: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扩大优

31、质园地面积,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以名、特、优品种为主的集约化生产基地,逐步提高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2005年园地面积,到2010减少了,其中三峡淹没,到2020年增加,面积分别为和。(三)增加林地面积:围绕建设“森林开县、绿山碧水”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兴林富民和统筹城乡绿化为重点,确保库区生态安全,提升生态保障能力。2005年林地面积为,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和,面积分别为和。(四)牧草地略有减少: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适当减少牧草地。2005年牧草地面积为,面积分别为和。(五)适当减少其他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分别减少公顷和公顷

32、,面积分别为4公顷和公顷。建设用地结构调整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要求,遵循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布设建设用地的原则,保障开县中心城区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和以内,建设用地增量分别控制在和以内,主要为城镇工矿用地的增加。(一)城乡建设用地: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着力内涵挖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认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2005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98%,通过适当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和,分

33、别减少和。到2010和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分别为和,分别增加和;农村居民点分别为和,分别减少和;采矿用地分别增加和。(二)交通水利用地:充分保障县内主要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提升基础设施用地效率,建设“畅通开县”。2005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68%,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和,占土地总面积分别为0.76%,0.95%,分别增加了和。(三)其他建设用地:结合旅游发展等相关规划,合理调整其他建设用地,适当增加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打造三峡库区最佳旅游目的地。2005年,其他建设用地为,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和。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为5

34、0705.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6%。因三峡建设淹没土地,增加其他土地公顷,土地开发其他土地1340.00公顷,建设占用其他土地1007.68公顷,到规划期末其他土地面积为52294公顷,6%。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原则(一)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安排生态建设用地布局。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结合旅游发展规划、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确定各生态保护区的范围。(二)从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的角度出发,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本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原则,结合未来建设发展用地需求,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三)按照产业和人口集聚要求,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遵循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

35、,不在地质灾害高发区布设建设用地的原则,人口向县城和重点城镇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园区用地纳入城镇规模,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四)保证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开县中心城区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并与城乡居民点及其它用地布局相协调。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坚持保护优先、改善生态、积极发展的原则,提升林地生态保育功能。根据国土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在保留原有自然绿带的基础上,生态屏障用地重点布局在县域北部、南部、东西两侧的山体和水库周边等地区。县域北部主要是一字梁山脉、界梁山脉、关面山、大梁山等地区;县域南部的南山、铁峰山区,东西两侧的金峰岭、九龙山、大慈山、盛山等地区;其他地区主要是汉

36、丰湖水库周边、澎溪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和长江沿线等,凸显外围生态保育功能。适当布设城镇绿色用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和线型工程两旁的防护绿地,加快南山森林公园、汉丰湖湿地生态公园、滨湖公园建设,满足居民休闲需要;加快推进“城周四面山”绿化、道路绿化和城区亮化、美化工程,营造城区内部“绿心、绿带”,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合理布局耕地和基本农田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减少;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要求,重点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按照确定的保护面积指标,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开县北部地区山高坡陡,地质灾害频发,易发生水土流失,因

37、此将白泉、关面、满月、谭家乡和大进、河堰镇等耕作条件较差、零星破碎、灾害易发区的基本农田调出。开县中部和南部的河谷区及台地岭谷区,地势相对平缓,耕作条件较好,为开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将本区内面积较大、集中成片、较高质量等级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调整后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地势地貌条件相对较好,耕地比例和基本农田保护率都比较高的县域中部和南部地区。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期间重点保障万达高速公路、鲤鱼塘水库工程、天白水库工程、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等重大工程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主要为汉丰

38、湖湿地生态公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雪宝山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温泉古镇等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要求,首先,遵循避让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禁止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布设建设用地的原则,其次,保障开县主城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开县“一区三轴一圈层”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保障开县中心城区的用地需求,完善城市功能;沿江里、浦里、东里河三条轴线,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外围组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满足工业园区用地需求;周边乡镇适当布设城乡建设用地,主要用于满足居民生活、旅游等基础设施用地。城

39、镇工矿用地主要布局在开县城镇建设发展区,包括开县中心城区:汉丰、丰乐、镇东街道;外围三大组团地区:白鹤、赵家、镇安、竹溪、渠口、厚坝镇,保障开县城区建设发展用地。农村居民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中心村、撤并零星户的方向进行布局,促进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适当集中,其中临江、长沙、铁桥、温泉、竹溪等镇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幅较大,主要为城镇建设占用和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根据开县自然资源禀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内部差异,将开县土地划分为四个土地利用区,并按照

40、促进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不同的土地利用主导方向,实现不同区域的差别化管制,引导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真正发挥土地资源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城镇建设发展区本区包括汉丰主城区和白鹤、竹溪、赵家三个功能组团。其中,汉丰主城区包括汉丰、丰乐、镇东街道和厚坝镇;白鹤组团包括白鹤街道;竹溪组团包括竹溪、镇安镇;赵家组团包括赵家、渠口镇。本区土地面积,占开县土地总面积的15.29%。本区域城镇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是开县城镇发展的核心区,是全县的政治、文化和商贸流通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物流配送,打造宜居城区、区域性商贸中心、

41、综合性交通枢纽,依靠汉丰湖的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湿地公园”和“中国西部水上大世界”,形成汉丰湖旅游休闲产业带。本区今后依托工业园区平台,国发3号文件精神、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第三产业领域的“四个重点”,建设“百千万项目集群储备工程”提升工业园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城镇功能,形成园区经济和城建经济共生共荣、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力争到规划期末将本区建设成为开县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最具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城区和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郊工矿拓展区本区包括临江、长沙、郭家、温泉、铁桥镇,该区域环绕城镇建设发展区,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聚集经济和人口条

42、件较好的区域。区内土地面积,占开县土地总面积的15.19%。本区域依托中部城镇建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壮大食品加工、轻纺服装等产业规模,打造高档旅游景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实施库周移民新村建设和生态治理,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推进临江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新城区开发、布局中等居民生活物流园,打造江里片区的交通枢纽、移民生态创业基地、科教文化中心、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区和新型商贸重镇。现代农业发展区本区包括敦好镇、高桥镇、和谦镇、九龙山镇、南门镇、南雅镇、义和镇、岳溪镇、中和镇、五通乡、白桥乡、金峰乡、巫山乡、大德乡、麻柳乡、紫水乡、天和乡、三汇口乡。区内土地

43、面积,占开县土地总面积的42.68%,基本农田面积,占开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56.15%。本区域耕作条件相对较好,耕地比例和基本农田保护率都比较高,目前全县已建立起了以九龙山镇、大德乡等为主的中高山优质水稻基地6667.00公顷。本区域生态农业基础良好,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生态旅游(谭家天心桥漂流、南雅大佛宗教旅游、和谦溶洞群等)。强力推动六大农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农业集群,着力建设中国第一肉兔基地、第一生猪基地、第一果蔬基地。生态旅游保护区本区位于开县北部,包括大进、河堰镇,及谭家、关面、满月、白泉乡。按照生态优先的原

44、则,安排生态建设用地布局。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确定各生态旅游综合保护区的范围。区内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6.79%。林地面积为,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4.83%。本区应以建设国土生态保护屏障为中心,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区内有雪宝山旅游胜景、大进百里大峡谷观光、天水瀑布等景点。紧紧围绕建设库区生态屏障为目标,贯彻“森林开县,绿山碧水”规划的基本理念,以高品质的自然景观和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体验观光、避暑休闲、冰雪娱乐为主打产品,打造复合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根据开县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将全县土地分为八个土地用

45、途分区,即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风景旅游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区域,包括基本农田、部分其他农用地以及区内线状、点状的其他用地。面积约为,占土地总面积的26.08%。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区的65.65%,主要分布在三里河谷和台地岭谷的九龙山、敦好、中和、义和、紫水、白桥、南雅、大德、金峰等乡镇,比市局下达指标多保护了333.00公顷,主要分布在高桥镇、义和镇、中和镇等,用于补划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

46、、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未列入基本农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镇村和独立建设等土地用途区内的耕地,现有成片的种植园用地、畜禽和水产养殖用地、城镇绿化隔离带用地、及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集中连片、成片耕地和园地,以及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田防护林、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布局一般农地中的点状、线状用地,如独立建设用地、采矿用地、交通用地及荒草地等。本区主要集中在开县城镇建设用地周围,面积约为,占土

47、地总面积的15.14%。主要分布在镇东、白鹤、竹溪街道,长沙、赵家、厚坝等镇,大德、金峰等乡。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是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含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和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79%。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主要分布在汉丰、丰乐、白鹤街道,镇安、赵家、临江镇等,村庄发展用地,在各镇街均有分布。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建设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用地区包括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规划期内不改变用途的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该区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采矿用地,独

48、立建设用地,分别占该区面积的59.49%和40.15%。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屏障建设、环境保护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林地、部分其他农用地以及区内线状、点状的其他用地,面积约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51%,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白泉、满月、关面、谭家等乡,大进、河堰、和谦等镇的山区和南山、铁峰片区。牧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是指为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牧业用地区面积为,占土地总面积的3.98%,主要分布在大进、赵家、南门、敦好、九龙山、温泉、临江、和谦等镇及满月、白泉、关面、谭家等乡。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

49、用特殊控制的区域,包括主要河湖及其泄洪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及其他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特殊控制的区域。本区域主要指三峡淹没形成的汉丰湖、鲤鱼塘水库、江里、浦里及东里河等长江重要支流、县城周边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本区面积约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0%。风景旅游用地区(复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指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管理机构、科技教育、对外及内部交通、通讯用地、水、电、热、气、环境、防灾设施用地等。本区主要包括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汉丰湖、南山市级

50、森林公园、大垭口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及故居、移民新城、温泉古镇、大觉寺、南雅大佛、威灵寺、余家大院等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用地。本区面积约为,占土地总面积的0.08%。专栏一: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参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

51、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一般农地区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镇村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

52、,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独立工矿用地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安排的工业用地;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林业用地区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4)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

53、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续)专栏一: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牧业用地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牧业生产,以及直接为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牧业设施;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按其适宜性调整为牧草地或其他类型的牧业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未经批准,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矿、挖沙、取土等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 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区内土地严

54、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风景旅游用地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为科学引导各类用地合理布局,规范土地利用空间秩序,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形成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四类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

55、禁止建设区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特殊需要,优先布设开县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划定规划期内需要禁止各项建设与土地开发的空间范围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即禁止建设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9.96%。主要包括林地、水域、滩涂,及林地区内部的草地、裸地等。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允许建设区在划定禁止建设区的前提下,在建设用地适宜性以及与其他相关规划充分协调基础上,尤其考虑要避让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及地质灾害等

56、因素,在适当的位置筑坝建库,采取建坝消除消落带的根本措施,即“消落带综合治理工程”。综合以上因素,根据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划定开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即允许建设区,是规划期内开县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开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3620.00公顷,占开县土地总面积的5.94%。其中,城镇允许建设区面积为,农村居民点和采矿用地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0370.0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在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在严格避让优质耕地和重要生态环境用地的前提下

57、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有条件建设区。依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县城市发展备用地规模为1120.00公顷,结合开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备用地规模和开县发展对土地需求的预测,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12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0%,主要分布在汉丰、丰乐、白鹤街道,厚坝、赵家、临江等镇。限制建设区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即为开县限制建设区,面积174031.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81%,主要布局为开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部分一般农田。专栏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空间管制区管制规则允许建设区区内土地

58、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有条件建设区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限制建设区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

59、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禁止建设区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土地利用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到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土地复垦补充耕地0公顷;土地开发规模,补充耕地;共计补充耕地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减少了和,其中,用于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建设占用。重点区域分布(一)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理复垦规模,补充耕地0公顷。重点区域主要包括白鹤街道、长沙镇

60、、和谦镇、河堰镇、高桥镇及大德乡。该区域位于东河、浦里河和南河沿岸,是开县地势相对平坦地区,农业生产率相对较高,是开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和工业用地需求的增加,以及受三峡工程淹没的影响,耕地将大量减少。本区以基本农田保护区整理为重点,保护区内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配合农民新村建设,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理,重点提高土地质量,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二)土地开发土地开发1340.00公顷,补充耕地1070.00公顷。主要针对荒草地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现状荒草地数量多、有耕作潜力、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主要包括白鹤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