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新世纪的到来,学校心理辅导正面临着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挑战。从现实存在的问题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变迁,升学压力的增大,离异家庭的增加,以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使当今的中学生心理困扰比以往更为突出。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又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未来社会的公民不仅要聪颖智慧,道德高尚,而且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现实与未来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归结为一点,就是学校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认识自我、开发潜能

2、,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现在掌握知识、技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而且可以为以后适应社会、保证知识技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心理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形式期和塑造期,而学校教育主要是对他们身心的各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因此人格的辅导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 近年来,我们学校开展了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二、实践与研究 (一) 健全人格概念界定的研究 健全人格

3、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健全人格的特点。 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他们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求,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失去他的人格内在统一性,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为失控等问题。 第二,人格健全者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显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友谊使人开朗、热情和坦诚。而缺乏友谊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有很大困扰,轻则产生恐

4、惧、焦虑、孤独,重则产生多疑、嫉妒、敌对、攻击的心态和行为。对那些嫉妨心强的人,很难想象他们能在互惠的基崐础上与人合作;傲慢自大的人也绝不会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人格健全者,在日常交往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赏,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事、同学协调一致。 第三,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能和他们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革新,有所建树。他们的成功,往往又为他们带来满足和愉悦,并形成新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的生活内容更加充实。 (二)中学生人格心理发

5、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运用自己编制的"中学生人格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对全校45个班247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人格心理问题发生频率最高、最需要辅导的问题依次是: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自卑、情感淡漠、情绪不稳定、忧郁。各种人格心理问题平均发生频率如表所示。 表 现 发 生 频 率 自控力差 5.78 自我中心 4.79 耐挫力低 4.11 自 卑 2.80 情感淡漠 1.54 情绪不稳定 1.16 忧 郁 0.98 (三)主要人格心理问题的研究与辅导 自控力差 (1) 概述 自控能力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表现之一。通俗地说,即为一个人在非常态情况下能否自我

6、克制,在各种突发状况下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行为的自控和理智对情绪的控制都是一种自控能力。这种能力是以理性和意志过程为基础的,反映着意志的中和调节职能,对行为目标的实现起着一种监护和保证作用。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无论哪种情绪,如不加以控制,就如脱缰的野马,放荡不羁,于人于已都贻害无穷。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都感兴趣的,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对它集中注意,而有些青少年自我约束差、自我控制力弱、注意力常常难以集中。还有,当受到心理创伤、或者某些躯体疾病时,可能造成生理性的意志薄弱,这时,自控能力下降,发怒、易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便可脱离理性的控制而释放,甚

7、至产生异常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自控力差的现象。常见的诸如上课时总爱开小差,或从在座位上神思遐想,或找其他同学说悄悄话,或手拿只笔不停地崐摇晃;有的学生几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几乎每天上课都要迟到;有的学生总爱订计划,但又总是半途而废,实现不了;稍微严重一些,有的学生天天都要光顾游戏室、网吧,甚至由此旷课、逃学更有甚者,脾气暴躁,稍微不如意,他的拳头就要落到同学身上,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可见,在青少年中,自控力差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教育矫治工作迫在眉睫。 (2)原因 第一,在生理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突增期,神经纤维髓鞘化还没有完善,情绪的兴奋多于控制,

8、生理变化崐很大,体内各种激素分泌较为旺盛,导致心律加快,呼吸加快,神经崐系统忽强忽弱,还没达到成熟水平,这一切决定了青少年处事容易感情用事,忍耐力差,容易激动,难以克制,甚至出现谩骂或暴力行为。崐第二,在心理方面:青少年的年龄小,经验不足,而受的教育不够,心理变化很快,情绪变化激烈,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和学校要求,容易产生挫折感。由于缺乏挫折教育,便不能形成良好的耐挫能力和自控能力。 (3)辅导策略 A"心病还得心药治。"不能简单地把青少年的种种不良表现归结为道德品质差,而是应从其心理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增强自控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加强对青少年的意志教育。首先,教师要教育

9、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让学生自觉把自己的学习目的、个人的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的建设联系起来。有些学生的失控行为如迷恋网吧、游戏室都是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具有个人主义倾向,如果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就能使自己的行为向良性方面发展。其次,要崐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心理训练,一开始主要是借助日常小事来进行。如一位住校生早锻炼总是迟到,班委、值周老师屡次批评,他也改不了。班主任就同他商量以后每天早上由班主任到寝室来把他叫醒,然后陪他一起早锻炼。开始几天,该同学挺不好意思的,看着班主任这么大年纪,还要陪着自己早起锻炼,只好强打精神。过了半个月,有一次,班主任外出开会不来,该同学竟然也按时

10、起床早锻炼了,后来班主任又对他进行社会道德感、责任感、荣誉感的教育,致使这位同学的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都明显增强。 B青少年自身要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未来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也承担了更加沉重的心理压力。紧张繁忙的备考,高强度的模拟训练,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这都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自制力,不论遇到什么麻烦,都要"三思而后行",冷静处理,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我校有一个学生参加高考,因下雨路滑,骑车不慎,把头摔破,而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很冷静地到卫生室包扎伤口,然后及时赶到崐考场考试,他在心中不断告诫自己:&quo

11、t;没事的,一切都会好。"排除了干扰,沉着应战,发挥出了自己理想水平。他坦率地说:"这也许崐是人生对我的一个考验吧!事情发生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平静地面对它!"而另一考生,因准考证丢失,情绪受到干扰,在心中不断崐地埋怨、自责,结果成绩受到很大影响。可见青少年一定要努力用理崐智的方法来消除容易造成自己情绪冲动的环境刺激。比如,可用心理崐换位(即将心比心)法使自己冷静,用理智驱赶不良的偏激情绪;学会用"忍"、"制怒"等座右铭及格言、谚语来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从而在情绪突发时迅速加以控制。 自我中心 (1) 概述

12、在"中学生人格心理问题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以自我为中心"这个问题的发生率为4.79,在各种易发性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排名中位列第二,而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做事情完全从自己角度、自身需要出发,而不去考虑他们的需要和感受,主要的表现为自私和自负。 自私的同学往往考虑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利益,好处大不大,而对崐同学碰到的困难、烦扰,对集体的事情,对不起,与我无关。比如自己在做作业,有同学来问问题了,他就会感到厌烦,认为影响学习,然后推托自己也做不来等加以拒绝。班里大扫除,他觉得是浪费时间,崐便 借身体不适或其他借口加以

13、逃脱。 这样的同往往感情淡淡,缺乏爱心,一般来说,他们都能独善其身,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规范都不错,却很难兼济他人,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也不大合谐。 自负的同学一般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固执,听不进批评劝告,甚至蛮不讲理。他们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缺点,总觉得别人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作对。 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觉得周围没有喜欢我,没人真心对我好。老师一有机会扰对我批评。对和自己忘见不同的同学,认为他们是自私自利。因此对别人批评的反应要么沉默,过后就忘,要么大吵一番。发泄心头的不满。 "以自我为中心"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有个性"不同。"有个性&

14、quot;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胜出一般的同学,是个褒义的评价,而"以自我为中心"恰恰相反,它指的是这三者发展的不完善以至出现偏差,是个不良评价。崐 (2) 原因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心理,个性逐渐发展并渐趋完善的过程。因此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有的家长自素质不高,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这便对着幼小心灵的小孩子产生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有的小孩子第一次捡到钱包,有的家长会借机教育孩子不要贪不义之财,不要不劳而获,会鼓励孩子交给老师或警察;而有的家长却会觉得捡了便宜而高兴,还会夸奖小孩

15、子"真乖,真聪明!"之类的话,这便给小孩子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长此以往,也难怪它长成苍天大树了。 有的家长,平时缺乏爱心教育,如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学会分享等等,这也会使小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自私多了,一点糖果零食怎么哄他都不肯分给其他小崐朋友吃,这跟家长的教育有关,我觉得还与如今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崐妹的独处环境有关,没有了分享的意识,觉得什么都自己的。 还有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溺爱有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缺点不予批评,帮助改正,而是一味地袒护纵容,有的甚至不加辨别,不分是非一概予以表扬,这是造成小孩子自负的直接原因。 学校的老师也要承担

16、部分责任。有的老师以成绩来评价好坏,许多同学因自小成绩优秀,老师便一直对他娇惯,对一些缺点错误总认为是小问题,睁只眼闭只眼,以致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难纠正。 (3)辅导策略 综上所述,要想对这类同学加以辅导,首先要从源头上加以根治。父母亲在教育子女时要特别注意爱心教育,经常身作则,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可用类似的话语来教育子女,像"儿子,我们一起给爷爷捶捶背吧!"、"我们把饼干分点给小弟弟吃好吗?"等。 另外,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行为时要一分为二,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绝不可纵容,这只会助长不良的习惯。 其次,在对中学生进行辅导教育时,可通过树立榜样,

17、成立互帮互助小组、多参加公益活动等,并及时加以评价和表扬,让这些同学尝到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逐渐纠正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习惯。 耐挫力低 (1) 概述 耐挫力低的表现: 因为学业事业不顺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轻生。如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生、班长、学生会委员,学习认真,努力上进;待人热情、开朗,然而她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活泼的外表下掩盖着一颗脆弱的心。她总觉得只有依偎在母亲身边,才是安全可靠的。可母亲去世了,她悲痛欲绝,在日记中写道:"恨不得随了母亲去。" 因环境不顺失去进取心。班中有位来自农村的男

18、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以500多分的高分考入本校,被视为那个村的骄傲。但进入高中后,因环境变化,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竟一落千丈,情绪无比诅丧,感到无脸见人,因而产生退学的念头。但又念及家中父母头发花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供其读书,实属不易。怕回家使父母丧心,所以内心非常痛苦。 不受同学喜欢而倍感挫折。班中有位女孩子,由于长得较胖加上满脸"青春豆",同学给她起了外号"胖子"、"麻脸",使她倍感难受。上课经常开小差,成绩越来越差。再三找她谈话后,她写了一封信:"我知道自己长得不怎么样,同学们叫我绰

19、号,我很难过。为此不知偷偷地哭过几回。我怨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爸妈为什么把我生得这么难看。有时我真想一死了之。" (2) 原因 耐挫力低的成因: 可分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又可分为历史的原因和具体的原因。为了抑制过分的人口膨胀,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一个孩子。于是就出现了所谓三个家庭、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孩子转崐的现象,孩子自打从娘胎里出来,外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就把他当作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百般呵护。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即使再穷,再苦再累再难也绝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出现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quo

20、t;的现象。小孩的眼里从来没有"困难"二字。所以当孩子长大后,四处碰壁,就觉崐得忍受不了,没有一点忍受挫折的能力。具体的原因是指来自各界的干扰,即在目的任务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客观阻力,如气候环境恶劣,学习条件的缺乏,习惯势力的束缚,他人的讽刺打击等等。内因是指人在行动时有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是来自主体内心的障碍,包括消极的情绪,懒惰的性格,畏难的态度,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水平偏低,身体状况不佳等。一般而言,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敢于藐视和克服困难是锻炼人的意志、克服耐挫力低的必要途径。 (3) 辅导策略 A、领悟和质疑:引导学生认识引起自身情绪困难的不合理观念,

21、认清导致自身问题的哪些不合理观念,然后帮助学生向其不合理的观念提出质疑。 B、角色变换:角色变换实则仍旧与不合理观念或不良认知进行理性辩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质疑,从旁观者的立场上比较客观地认清自己所持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C、最坏假设:此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合理推断,放弃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教师或班主任先让学生设想或想象他认为一定会出现的情绪困扰或实际问题最坏到何种程度,从而揭露其不合理崐的认知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是假设的最坏情况,实际上很少有发生最坏事件的可能,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往往比最坏假崐设要好得多,学生的主观臆断是站不住脚的,是违背现实规律的,从

22、而帮助他从不合理观念中解脱出来,以合理观念解决现实问题。 D、认知作业:仅靠教师一次心理指导改变学生不良认知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与生活的不合理观念质疑及辩论的练习。可在纸上,然后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提出质疑,进行辩论,最后找出合理观念取而代之,长此以往,有助于形成一个合理的客观的、符合逻辑的认知系统。例如:有一学生从被朋友冷淡忽视,被别人拒绝到考试失败,从而引起失望,共至产生厌世情绪。在这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任何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遭遇失败的时候,古今中外,身处逆境遭受严重挫折,压力而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者不乏其人。例如诺贝尔、爱迪生、居

23、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世界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她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说过:"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决窍中碰得头破血流时,你就会知道:科学家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促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崐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禁,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这说明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必先遭遇许多挫折,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人,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人

24、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遇到暗礁"和"岛屿"时,如何激起美丽的浪花,还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育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欢乐。告诫学生决不能等待。摒弃消崐极思想。开口求助。鼓励学生鼓起勇气去找人谈一谈。把消极、颓丧的情绪化解。与家庭配合,在平时故意给学生制造一些小小的障碍,遭遇一点小小的挫折,比如不能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崐地满足。在孩子遇到诸如来自学习、交友等问题上的挫折时,家长与教师应先帮助其找原因,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 自卑 (1) 概述 自

25、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实,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我们课题组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中学生人格心理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发生率题为2.80,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赶不上别人。 B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 C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 D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做事不果断。 E不敢和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崐不敢正视别人。 憙

26、 (2) 原因 憖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和自我暗示。具体反映在以下四点: A因生理上的某些不足而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中学生身体有残疾或缺陷,或个子矮,或身体过胖,或五官不正,或脸上有疤痕等,这些学生因为这个而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抑制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常常感到精神压力大,常常担心自己的缺陷会被别人耻笑,因而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最终导致性格内向、孤僻。 B因为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而带来的消极暗示。 有些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低估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的认识消极,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强,自己是处处不如别人,

27、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总是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C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产生。如与好朋友闹别扭,友谊破裂,这常常会引起他较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对待这种友谊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无能和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并不断胀大,以致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D因为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中学生尤其是自卑者,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于自身存在的不利于交往,不利于张扬自己个性的性格特征,总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28、叹曰:"江山易改,秉性难崐移"。比如那些自认为性格怯懦、抑郁低沉、反应迟缓者,大多不敢主动结交朋友,更不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我,他们常常畏首畏足,独来独往。 (3) 辅导策略 A利用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中学各科教学相结合,介绍防止、矫正自卑心理的知识。 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列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并以适当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况且,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包含了一定的健康教育内容,所以,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到平时的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体育课、艺术课等等学科中去,讲述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失败。通过课堂教

29、学,让学生明白: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适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这是很自然的。而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挫折失败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崐产生很大的波动了。吸取失败的教训,努力拼搏,定会成功,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另外,教师要善于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肯定,创造条件,让他能有所成功,让他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一旦有自信心的种子,就会有奋斗的热情,自卑感也就会慢慢被克服了。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崐调治学生自卑心理的

30、一条重要渠道。 B通过班会、队会、团日活动等形式,让自卑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集体中得到帮助。 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教育途径,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主要由学生自己来主持活动。教师应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帮助,以解决心理问题。如让学生开展一个主题为"寻找崐同学的优点"的班会,在这个班会上,让学生互相赞美对方的优点,寻找对方的长外。这样,可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以矫正自卑心理。 C引导学生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评价自我的兴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

31、浓。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专业特长以及风度气质、身材相貌,他们都十分关心。片面的自我评价,如夸大自己的特点,忽视自己的优点,即可能引起自卑和讨厌自己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发扬优点长处,改进缺点短处都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用辨论的全面的眼光来考察和解剖自己,即要看到缺点和缺陷,也要看到优点和长处,并且,还应培养自我接纳的态度。个人的容貌、生理缺陷、籍贯、出生、父母职业等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在这崐些方面经常责怪自己、必然产生焦虑与痛苦,是于事无补的。唯一的崐办法,就是拿出勇气承认现实,欣然接纳自己,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崐

32、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三、成果和成效 形成一种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的"三助"模式: - - 即: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开放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讲座,学科渗透等形式实现他助。通过班级活动,同伴交往,开通学生心灵热线、心灵网站等形式实现互助。以他服、互助为手段,通过他助,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调控的方法;通过互助,相互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娇治能力;逐步达到学生能够自我自助,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即能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达到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助人自助,实

33、现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结制订了些人格心理的健康标准 人格健康是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自我气质以及内心和谐的统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心理是否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 (2) 独立性: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办事凭理智,很稳重,并适当听取合理建议。而一个不成熟的人,常会感到遇事很难下决心,总希望别人来指点他应该如何行动。前者能够做出决定,并乐于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一切后果,而后者常是出了差错、推卸责任、怨天忧人;有了成绩,则过分夸耀,要求表扬。 (3) 爱别人的能力:一个健康、成熟的人,能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乐趣。相反,一

34、个不成熟的人崐爱起别人来很吝啬,希望自己是人们关切的中心。 (4) 适当地依靠他人:一个成熟的人不但可以爱他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爱。自如地接受帮助和经予是一个人成熟和健康的表现。 (5) 发怒时能自控:人格健康的人即便在生气时,也能把握分寸,不会失去理智。他可能有时会发脾气,但绝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 (6) 有长远打算:一个人格健康的人,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 (7) 善于休息: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在休息时心境坦然,尽情放松,所以再工作时精力充沛。相反,情绪不太稳定的人常感到被迫做某事, 很少从休息中获得快乐。 (8) 对他人能宽容谅解,尤其宽容他人的缺点,物持有不

35、同意见的人相处。同时一个人格健康的人还要善于学习。 探索总结了一些人格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学生的人格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通过进行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了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人际关系,精神焕发、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群体意识良好、有知识、有特长、有理想、有纪律即身心健康的中学生群体正在茁壮成长。 四、几点实践体会 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环境,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儿

36、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家庭教育观点正确,方法得当,足以引导儿童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误导。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学会了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人格特征。如果学校老师忽视经济性思想工作,对品德不良学生不能一分为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也可能给学生不良人格品质的蔓延与恶化提供条件。社会上已存在的不正之风和道德水准不降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社会关系,如打架斗殴、偷摸、走后门拉关系、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人格的心理特征都不是在某一短时期内形成的,它是一个

37、人出生后,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在个人和外界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具崐有某种程度可以辨认的稳定的行为表现。 另一方面,人格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特殊年龄阶段的来临,以及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加强,人格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反映了人格结构的动力性和可变性。正因为这样,教育和辅导才能够在人格发展中发挥作用。 正因为人格是可变,是动态发展的,尤其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正处于人格的发展期、塑造期和构成期,我们才可能通过各种心理、行为或教育的方法来影响和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 但人格和稳定性特点又使这

38、种影响和促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效果和发挥作用。即使对于处在生命早期阶段的儿童,我们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任意设计和塑造个体人格发展的模式和蓝图。我们也不能期望在短期内使一个个体的人格产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于人格已基本形成的个体。 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中学生人格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的过程,通过辅导者与被辅导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进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心理障碍与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进程之中,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从儿童到成年人存在着一个“过渡期”,不仅身体的发育产

39、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结构变化和特定精神机能的发展也产生人生的飞跃。如今,有些部门创办了“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和“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在一般心理咨询中,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占总数的6070。表现行为偏离和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从儿童开始,其心理状态就由于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显得不够正常,后来又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致使其心理与行为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甚至产生危害他人、危害集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少数人随后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及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咨询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各种心理行为障碍的早期预防,有利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学培养,及时矫

40、正治疗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而且会对一个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心理卫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 儿童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成了儿童的主导活动,学校成为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成为学习的领导者,同学成为一起学习的伙伴。在这个时期,由于儿童是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在初步的形成过程中,主观的心理状态也还处在幼稚的和极不稳定的发展变化时期。因此,在这个所谓“心理断乳期”之前的儿童时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任何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创伤与挫折,都可能引起儿童心理发

41、生障碍问题,造成不良的后果。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方法尤其显得重要。父母对孩子或者过分的关心和照顾,溺爱和娇宠,或者过分严格管教,都是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又如,儿童期双亲去世及其他家庭不幸事故: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家人酗酒、道德败坏和违法乱纪等,都可能造成儿童人格的畸形发展,导致行为偏离,形成各种儿童心理发展的障碍。 儿童的心理发展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和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方面,可分为两大类: 一、行为障碍问题 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儿童的个体行为,儿童对于面临的情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生活中)是否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动作。如果儿童在没有智

42、力障碍和精神失常情况下其行为显着地异于常态,不能对面临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也就妨碍儿童对正常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的适应,因此,它是一种心理发展障碍的表现。 儿童的行为障碍有以下多种表现: 1.情绪发展障碍 儿童的情绪发展本来就处在发育不成熟的状态,但是,一个儿童如果比同龄人表现出较多的幼稚情绪反应,整个行为的水平停留在较早的发展阶段,情绪的发展方面也较身体与智力的发育落后,则情绪发展障碍就显着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8岁的男孩,已上小学二年级,但在学校里极端胆怯、恐惧、畏缩,上学要母亲接送,不敢一人回家;老师提问时,说话声音极小,谁也听不清,老师只好不再提问他;遭到同学欺负或讥笑时,他就哭起来,

43、并要求母亲别再送他上学,至今学习成绩中等;但对上学反感,母亲为此很发愁。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男孩从小身体瘦弱,经常生病,系独生子,家中奶奶、姥姥等一直对他娇宠溺爱,对成人极端依赖,从小与同龄人接触极少。采用系统脱敏法,鼓励其与同龄人结伴,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锻炼勇敢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情绪发育水平的提高。 还有的儿童其情绪发展障碍表现为另一极端,即典型的“小皇帝脾气”。例如,一名5岁的男孩,在他两岁时母亲病逝,后由奶奶抚养。奶奶视这男孩为掌上明珠,对他百般娇惯,经过三年时间,这个男孩在家中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说一不二,全家七、八个成人都要听他的“指挥”,甚至半夜里突然哭闹,让奶奶给他包

44、饺子吃,奶奶就立即去做,否则就大发脾气,吵得四邻不安。后来这男孩的父亲再婚,这位继母经心理咨询,下决心教育好这个孩子,她与奶奶商量,将男孩子送入幼儿园整托;使他在集体生活中消除了许多坏习惯,情绪逐渐稳定。继母发现他爱看科幻动画片,就给他买了许多科幻连环画,并培养他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经过一年多的情绪调整,这个男孩上学后适应较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与继母感情较好。对于存在情绪发展障碍的儿童,应注重培养其情绪的稳定性,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以成人成熟、稳定的情绪和爱的情感给儿童以感染,使儿童的情感世界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 2.心理需要障碍 人的各种心理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儿童时期是以生理和物

45、质需求为主的低级发展阶段,但也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的高级情绪需求的发展。对各种需求不满足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 一名14岁的女孩竞有“偷窃癖”。其母亲痛哭流涕,万分伤感地向心理医生诉说女儿如何“不争气”。这女孩从4、5岁时就表现为爱拿别人的玩具,上小学后又常顺手拿走别人的文具、本子等,8、9岁时,又开始偷拿父母的钱,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常常偷窃别人的钱或小东西,多次被发现,屡教不改。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其母亲性情急躁,而父亲性情温和,对女儿溺爱。女孩常向父亲要零花钱,父亲几乎都不拒绝,而母亲从不肯给她零花钱;母亲恨铁不成钢,有时对她讲道理,有时打骂,并说:“对她实在爱不起来!”在这种家

46、教环境中长大,这女孩对母亲反感,因而母亲买的衣服她不爱穿;对母亲的态度也反感,她渴望父亲的爱和关心,但父亲又无暇顾及她,所以她的偷窃癖是心理需求没有满足的表现。经心理咨询和治疗,女孩的父母注意了教育方法和态度,女孩也认识到自己的偷窃癖只不过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关心和正确评价自己,因而逐步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学习上有了进步,经一年心理治疗,偷窃癖得到矫正。 在我国社会开放以后,儿童的眼界扩大,精神与心理需求也增大;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儿童物质需求的无限膨胀。有些独生子女,更易形成心理需求的畸形发展,以至形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心理状态。由此而发展为偷窃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

47、路,这样的儿童少年在增加。因而,对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必须适当给以满足,但也必须及早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以防止心理需求障碍的发生。 3.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为不能忍受挫折和失败,惧怕批评、指责和训斥等。正常的儿童有一定自制力,在遭受挫折失败后也能振奋精神,不服输,有一定竞争能力,表现出意志行动的坚决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产生意志行动障碍的儿童则有困难就放弃努力,有失败就怨天忧人,自暴自弃;而他们又常说大话,说空话,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常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别人或客观环境。 一名11岁的男孩,在四年级留级,测查智商为110,属正常范围。但他上课精神不集中,时而拿小东西玩或随意在纸上乱画,提问时多半答不上来;他与

48、其他同学合不来,有打人、骂人行为;留级后,学习仍很差。经心理咨询发现,该男孩逆反心理严重,对家长、老师的批评反感,并表示老师讲的内容都懂,就是不爱做作业,因而常不交作业;考试前也不愿下功夫复习,认为读书是最单调、枯躁的事,而爱好踢足球、玩电子游戏和看电影、录相等。这是较典型的意志行动障碍,因而对其心理治疗要从改变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使其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模式。 有位12岁的女孩一向学习优秀。在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患了重感冒,但仍参加了考试。由于身体不适,数学只得了70分,其他成绩也比过去下降了,这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逐渐怕见老师

49、和同学,不肯去上学。这是另一类型的意志行动障碍。幸亏她的母亲及时带她来找心理医生。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女孩过去一直是一帆风顺,在众人的赞扬中长大;成人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 对于这样的儿童,可用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时,为她规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心理训练作业”。例如,每天坚持20分钟体育运动,规定多长时间要她完成数学速算题和其它一些作业;并让她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过去她从不做任何家务劳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她在实践中明确“意志行动”和克服困难的真正含义。使她认识到:不顺利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倒是偶然的、少见的。心理医生并通过女孩的家长与学校建立

50、了联系,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对待她,充分肯定她的长处,并在班上表扬了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每天有要好的同学陪同她上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女孩摆脱了抑郁情绪,又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4.不诚实与认知障碍 家长和教师最忌讳儿童的不诚实;一出现不诚实行为,便立即与儿童的品德相联系,这个儿童被另眼相看,并常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其不能象其他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从而感受到心理压力,以至于不知所措,往往更加剧了其不诚实的表现。 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认知上的泛化和概念的混淆。 由于谎话逃避了成人的批评或惩罚。 由于虚荣心作怪,认为谎话能提高自己在同伴心

51、目中的“地位”。 由于成人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不统一,使一些儿童学会察颜观色,阳奉阴违。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说谎话形式自我表现,一鸣惊人。 在学龄前期,对儿童不可轻易下结论说其“不诚实”,对由于认知错误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应及时矫正,注意使用认识上的强化。应把时间概念的混淆,感知的错觉、记忆的错误,思维中判断的不准确等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与不诚实严格区别开来。 应该对儿童给以“诚实教育”,这不仅是指“诚实行为”的说教,而且包括家长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儿童进行知、言、行三者统一的教育和严格要求,给儿童以信任和尊重,并对其诚实言行给予充分肯定和及时强化。 5.对抗心理与盲目反抗的表现 学龄儿童

52、开始萌发爱猫扑.爱生活意识。当孩子的心理上感觉到有关的权威人士或法令规章不够公平,受到不应有的或不适当的待遇,如批评与指责等,或感到自己的正确行为不被理解和接纳等,就易于产生反抗心理,并出现盲目的反抗行为,尤其是对家长、教师等成人的敌视态度和严重对立情绪,还表现出蔑视校规和家规等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例如,有的儿童对于家长强制自己学钢琴,丝毫不感兴趣,练琴时千方百计逃避、消极应付,并产生破坏钢琴,甚至砍伤自己手指的行为,以达到不练钢琴的目的。 如,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因性格内向,不爱讲话,老师竟认为他智力发育有问题,要求家长带他去测查智力,开出智力正常的证明,才肯让他继续上学。而他的父亲性情暴躁

53、,动辄对他打骂、训斥;他的母亲没文化,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理解,嫌他带来麻烦;这个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经家长带他测查智商为105,属正常范围。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男孩在上小学前,因家里父母上班,没人带他,又找不到幼儿园,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因而形成孤僻、不合群的内向性格。但他兴趣广泛,爱看书,有一定动手能力,对电子计算机感兴趣,对数学老师的实验课很入迷,希望各门课程都象数学老师那样讲的内容多些。这说明他求知欲强,无智力障碍;只是由于家长和老师不正确的评价,他才产生逆反心理,离家出走。对他治疗的重点是,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与同龄伙伴交往,使他性格开朗,恢复儿童的天性。经半年矫正治疗

54、,这个男孩有了明显进步,能够继续在重点小学上学。 6.冲动性行为表现 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其行为常常会受到偶然动机和激动情绪的影响与支配,他们所采取的行为反应方式,也常常是带有偶然性和冲动性;即,由不适当的动机和情绪导致不适当的行为,也象是冲动性的行为表现。 例如,一个8岁女孩,因为姐姐批评她吃饭挑食,她就又哭又叫,不再吃饭,并拣起一块砖头,砸坏了窗上的玻璃。这类行为,在独生子女中较普遍,家长的溺爱和无原则迁就往往强化了这种冲动性行为。所以心理治疗中要辅导家长学会对儿童的冲动性行为给以“冷处理”,以平静温和的态度来感染儿童,淡化冲动情绪,使儿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冲动性行为还与缺乏父母之爱有关。

55、一名10岁的男孩在重点小学上学,为上学路近,他与姥姥住在一起,父母每星期来看望他一次。男孩有一次见到父母时,要求给他买一个小机器人玩具,但父母不同意。男孩很生气,正好舅舅要出差,有800元现金放在家里,男孩拿了舅舅的钱,去买了许多小机器人玩具送给同学,还把剩下的钱藏了起来,使大人们十分着急。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男孩渴望与父母一起生活,他以偷舅舅的钱买玩具这一冲动行为希望引起父母对他的关心。以后父母注意了更多地关心和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并抽时间陪他去玩,这个男孩以后再也未出现类似行为。 7.社会交往困难的表现 儿童期的交往行为是成人期的人际交往的基础,因而儿童期的合群性与合作性至关重要。有行为障碍

56、的儿童往往难于结交同龄伙伴,不能与周围人正常交往,不能与同学、伙伴友好相处,甚至与家人也常相悖。有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成为被人欺侮的对象,因而害怕与他人接触而呆在家里,自寻乐趣。还有的独生子女,自小处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只会与父母、长辈玩乐,伪装成大人,而又处处被大人迁就、溺爱,从而掩盖了自身幼稚无知的一面,在与同龄人相处时则不能适应。还有的儿童专门与比自己幼小的异性儿童嬉戏,并喜欢做一些与其年龄或性别不相称的游戏,因而使其无法跨越与同龄伙伴相隔的鸿沟,这种情况使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人缘不好,没有朋友,对长者怀有敌意,结果总与周围人格格不人,可直至成年。 例如,一名11岁女孩,自上小学以来就害

57、羞、胆怯,同学们做游戏时,她只在一旁观看,到小学高年级,她深感自卑,不愿与同学相处。上课时老师提问,她十分紧张,越紧张越答不好;由于恐惧与同学交往,不愿去上学,已出现旷课逃学行为。经辅导遂与同龄伙伴交往,紧张情绪缓解;此后总有两个女同学与她相伴,她逐渐愿意与同学们一起游戏,不再旷课,上课提问时,也有进步。 对于儿童的社交困难一定要及早矫正,使其尽早解决对学校、社会生活的适应困难。 8.攻击性行为表现 这往往与冲动性行为和敌视权威有关。攻击性行为多指向弱者,例如比自己年幼的小孩或小动物等,即对弱者施行残酷的虐待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转向的攻击的表现,也是压抑心理的一种渲泄,即本来是对父母、老师

58、等成人权威的不满,由于条件限制和本人地位、能力所限而不能实行报复或讲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就将其攻击行为指向弱者。小学生中常出现的男生欺负女生,高年级学生欺负、戏弄低年级学生,虐待小动物等恶作剧往往就是攻击行为的表现。 在儿童时期出现的各种行为障碍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反复表现,并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因此对于儿童行为障碍应及时发现,及时矫治;在儿童期这个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只要施以正确的矫治方法,就会有显着效果,从而有益于以后的健康成长。 二、学习障碍问题 这里所讲的学习障碍问题,主要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常发生的心理行为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极其被动,不能专心听讲,对学习没有兴趣;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家里均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差,有的还可能留级。有的儿童在学习以外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才能,例如体育、音乐或动手能力方面比其他孩子强,惟学习上不太用心,但老师家长一督促又能学好,这就是儿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矫治,则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并可能出现了更严重的学习障碍;可能延续到中学,在青春期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儿童学习障碍问题,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占一半以上,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注意力缺乏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