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_第1页
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_第2页
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_第3页
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摘要:旅游文学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旅游文学促进旅游事业。但又不能简单地把旅游文学当成促进旅游事业的工具,变旅游文学为旅游事业的附庸。而应该按照文学规律发展旅游文学,通过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注意发掘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学艺术品位。这样,旅游文学与旅游事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学;旅游发展;旅游促进On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the Tourism Literatureto Tourism

2、DevelopmentAbstract:Tourism literature and the tourism are the supplements to each other.Tourism literatures are producedby tourism practice,and tourism literatur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But it is improper to taketourism literature as a too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

3、try,and to be a appendage of tourism industry.Itshould be done to develop tourism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ourism literatures,for instance,to upgradethe cultural taste for the promotion of tourism industry,and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of scenicspots,which could i

4、mprove the artic taste of traveling activities.Only in this way,both of the tourism literature andtourism industry may promote each other and enjoy the prosperities.Key words:tourism;tourism literature;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promotion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文化性活动,是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5、的目的。旅游文学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旅游文学促进旅游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在旅游文学促进旅游事业的问题上,又不能简单地把旅游文学当成促进旅游事业的工具,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事业的附庸,从而急功近利地变旅游文学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文章。这样做的话,既失去了旅游文学,也必将伤害旅游事业。下面就此作粗浅分析。一、旅游生活产生旅游文学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无论是现实的、浪漫的,包括神话的,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有一定社会生活的根源。旅游文学则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文人在旅游

6、活动中审美意识对于审美客体的文学表现。曹文斌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学中对旅游文学下了一个定义:“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1因此他认为旅游性和文学性是旅游文学两大必备特征,认为“旅游活动正是旅游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1笔者很赞成曹先生的这些观点。所以,我认为,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活动历史悠久,因此产生了无数的旅游文学作品。反过来说,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否则,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比如谢灵运,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

7、,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谢灵运转而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据资治通鉴记载,谢灵运“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从者数百人,伐木开径,百姓惊扰,以为山贼”2。如果没有这些旅游活动,哪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等名言佳作?再如徐霞客,他幼年就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从22岁到56岁逝世时止,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足

8、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长期坚持把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写下游记240多万字,虽然大多散佚,但留下来的部分经后人整理成书,成为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没有他一生不懈的旅游追求,能有这部伟大的游记散文名著吗?古往今来的优秀旅游文学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是产生优秀旅游文学作品的前提。离开了旅游生活,就不可能有旅游文学。旅游文学,正是旅游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二、旅游文学促进旅游发展旅游活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它借助文学和艺术的作用,把“景”与“情”,把现实与想象,把旅游景点这一客观现实与游客的丰富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化艺术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经人类加

9、工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有关的所有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是组成这一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旅游文学本身就具有旅游资源的属性,是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郁达夫曾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3景点虽然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两大资源之间,人文资源又无所不在。因为即使是景色优美、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人文资源也不能缺少,正如喻学才先生说的那样,“就旅游者的欣赏心理分析,如果没有文化遗迹的地方,即使拥有绝好的自然风景,也不会受到多数中国人的喜爱。”4实在没有历史遗址的地方,人们也会造出一些动人的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如长江巫峡神女峰、洞庭湖君山等处,传说

10、都不止一个。正因为如此,许多风景名胜最初默默无闻,但因为有了名人题咏,便千古流芳。如岳阳楼,开始不过只是地方长官张说公事之余宴饮文士的一个所在,并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为有了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诗句,特别是有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后,才名满天下的。甚至有的地方的景致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却因诗词文章而饮誉天下。如苏州寒山寺,以前其实是个很荒僻的地方,如果没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仅凭一座古庙和一口铁钟,就能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吗?特别是日本游客,来中国旅游都喜欢到苏州游览寒山寺。每年除夕之夜,寒山寺内外总云集着成百上千聆听钟声的日本客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小诗在日本被编入了小学教科书,真是家喻户晓。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大钟也在明朝时流落到了日本。明白了这些,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对寒山寺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法国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5景观是客体,游者是主体,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客体之美升华为主体游者的身心愉悦,才算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游活动。然而,旅游景点的许多美质也许不为人所知,也许被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所忽略,它必须依赖中间媒介才能得到彰显,才能达到完美,而文学艺术正是这样一种最优媒介。所以,旅游文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是

12、不言而喻的。南京秦淮河名满天下,游人如织,难道是因为秦淮河的壮阔无与伦比吗?有着穿城而过的河流的城市不在少数,这类河流比秦淮河更壮阔的多的是,可它们为什么大多没有秦淮河这样的名声呢?笔者家乡是江西的一座小城,袁河、孔目江两条河流穿城而过,都比秦淮河壮阔。特别是今天,在打造花园城市的口号下,两岸已建设得美轮美奂,与秦淮河相比各有千秋,单就景色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可能像秦淮河那样饮誉天下,可能像秦淮河那样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吗?秦淮河那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诸多的文学名著那是怎么打造也打造不出来的。所以,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引得每年初春,去杭州孤山探梅的游人如

13、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安徽滁县那本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成了当地的一个“拳头”旅游品牌。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著名楼阁,历代屡废屡建,无论存废期间,名声始终不衰,反而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它们的声誉都不是因为建筑本身无可企及,而是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旅游文学杰作而名声卓著的。可见,旅游文学促进旅游发展决非虚话,而是至理名言。三、急功近利既扭曲文学,也伤害旅游但是,旅游文学决不是旅游宣传文字,过于功利化地看待旅游文学,是对旅游文学的庸俗化。这样做,既扭曲了文学,也伤害了旅游。没有了自己的独立性,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文学”与“宣传文章”是有

14、本质区别的,“宣传文章”并不等同于“文学”。当然,利用一些文学手段写几篇目的明确的宣传文章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文章决不能称之为“文学”。在江苏省南通市2007年5月20日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台湾作家席慕蓉发言认为作家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希望文学作品能在短期内给旅游产业带来成效,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可怕的”。她表示“,文学”和“旅游”是相对独立的东西,二者的目的和发展规律都不相同,不应为了短期效益硬性将其进行“拉郎配”。她说:“文学作品不是短期内搭建起来的布景,如果希望文学作品能在短期内给旅游产业带来成效,带来旅游人数和经济效益的剧增,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可怕的,那就可能不是推手,而是杀手了。”这

15、让我们想起了目前有些地方为了打旅游牌,急功近利地祭起了“旅游文学”这一法宝,导演出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红楼梦的大观园四处开花,西游记的水帘洞八方结果;逮住史书上的片言只语就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结果造出了一些无人问津的“华屋荒漠”;看到一个地方的某一景点经济效益不菲,就依样画葫芦,编出一点伪传说、假故事,结果斥巨资建造的假古董,不仅少有人气,反倒贻笑大方。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打着“发展旅游文化,繁荣旅游经济”所作的蠢事,甚至是烧钱的罪过,许多不仅未能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反倒成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工程”。对此,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加以制止,真不知要浪费多少国家人民的宝贵财富。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宣传

16、某一景点,想方设法四方招揽诗人文士,以研讨、采风、笔谈等为名目,不顾文学创作规律,硬性搞现场吟咏、命题作文。弄得一些文人学者不胜其烦,头痛不已,不得已写出来的一点诗词文章,也毫无文学价值可言。有人戏称,交首诗作门票,写篇文算饭钱。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叫文学吗?这种跟文学不挨边的涂鸦,对发展旅游又有什么作用呢?试想,古今中外的优秀旅游文学作品,有哪一篇是为宣传某一旅游景点而写出来的呢?朱自清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如果一心想到宣传秦淮河以吸引游客;郁达夫写钓台的春昼时,如果一心想到宣传富春江而发展经济,能写出这样的名篇来吗?更不要说古人的那些旅游文学名著,有哪一篇是为了宣传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而

17、写的呢?既然硬性为旅游服务、为经济效劳写不出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又谈何宣传、谈何促进呢?旅游文学既然是文学,就不能不遵循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感动、震撼了作者,引起了作者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感悟,从而发之于声,行之于文,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结果。它既不是宣传的工具,也不是经济的附庸,它是独立的学科。思想的自由是文学的生命,失去了独立自由,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生命。旅游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的工具、附庸,自然也就没有了旅游文学,旅游文学都不存在了,还说什么旅游文学促进旅游的发展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四、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不过,文学为经济服务,至少在现

18、阶段还有其合理性。同样在江苏省南通市这次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张贤亮对文学和旅游的关系则看得非常实在,他认为二者就是要互相促进、共同繁荣,通过文学作品的挖掘和传颂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将会大大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从而为景点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个论坛上,席慕容与张贤亮针锋相对,观点迥异,引发了媒体的一片哗然,被称为“席慕容叫板张贤亮”。我不想对此作什么评判,断言孰是孰非。我只想说,如果从不同角度看,他们二者的看法都有道理。我以为,张贤亮谈的是文学产业的发展,席慕容谈的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处理得好,二者还是可以兼顾的。在旅游景点,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文学艺术品位,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

19、是繁荣旅游事业的正确渠道,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提倡。张贤亮在南通这次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的发言,最后那几句话是有道理的“:张继的那个(指枫桥夜泊笔者)不是组织来的,但是毕竟王勃的那个滕王阁序是那个太守组织的嘛,也能出景点。”今天为繁荣旅游事业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只要你能遵循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当然没有什么不妥。文学对旅游的促进还体现在文化品位、文学眼光上。当年写出多部重量级文学作品的张贤亮下海搞旅游开发就不同凡响,他在宁夏银川北面的贺兰山下,利用两座残存的长城古堡、干打垒围墙、赤裸山岭和一片荒原,创办了“华夏西部影视城”,艺术家们在这里拍摄了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等一大批获国际大奖的电影,造

20、就了张艺谋、巩俐、朱时茂等一批“影帝”“、影后”“、影星”,专家们认为这里是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的典范,是东方的“好莱坞”。这个荒漠里的废墟现在成了银川市唯一一个国家级4A景区,成了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太多了。张贤亮在这里既没有扭曲文学艺术,更没有伤害旅游事业。相反,他繁荣了文学艺术,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即使在南通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不赞成张贤亮观点的人,也充分肯定“华夏西部影视城”所取得的骄人成就。笔者的家乡: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的开发也足以说明这一问题。这里原先只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库,水库面积十分辽阔,附近的许多高山,都矗立到了湖水中

21、间,成了一个个、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撒落在浩瀚碧波上的青翠岛屿,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但一座水库,怎能成为风景名胜?新余市那位学中文出身的旅游局长颇有眼光,他召集该市文化名流认真研究探讨,发掘出了搜神记中的毛衣女故事:“豫章新喻县(即今新余市:笔者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6据考证,这是“仙女下凡”见诸文字的最早记载。于是据此将这一水库命名为“仙女湖”。并以此为中心,以“情山爱水”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出了一个中心突出

22、、主题鲜明的旅游胜地。如今,这里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还专门报道了这一景点,断言这里是仙凡爱情的原生地,从而使这一景点更加声名鹊起,成了江西省的一大旅游品牌。今天,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像这类文学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优秀典范真是举不胜举,他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我不想也不可能对这些经验加以全面总结。我只想说,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看来,以下几点是必须重视的。第一,努力发掘景点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学遗产,不要让珍贵的文化宝藏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如搜神记那段关于新余的仙凡爱情故事,很长时间新余人都不知道,一经发现,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

23、效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能真实反映某一个地方独特风俗、民情、生活习惯的文学资源,往往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旅游工作者在进行旅游规划时,深入民间,亲自去感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并试图将其体现在景点的规划与设计中。第二,在规划、建造、修复旅游景点时,要特别注意文物的保护,包括大环境中的历史氛围、文化氛围的保护。但也要因地制宜,不要受到“贪大求全”心理的影响,而忽略一些局部的真实文物的价值,以至于轻易地损毁。切勿像某些地方那样做拆真古迹造假古迹的蠢事。不要破坏原生态,不要消灭独特的东西,不要趋同,而要求异。在涉及到与旅游文学(正式的文献或是口头的流传)有关联的文物或是景点时,更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地编造假故事、假传说来愚弄游客。“原生态”与“真实性”是旅游审美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如果在规划景点时忽略了这一点,景点迟早也要被旅游者厌倦的。第三,开展各种文学艺术活动,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完全应该的。但开展这些活动,必须遵循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保障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和思想的自由,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也才可能对以往的旅游文学文献内在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