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_第1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_第2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 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 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 可分 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 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段文学的学习, 要突出 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 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 握其生平、 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 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 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一、名词解释:

2、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 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 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 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 以诗文显赫当世, 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 与 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 刘 桢成就最高。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 帝的年号。在此前后 , 出现了“三曹”、“七 子”、一蔡等著名作家, 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了

3、乱 离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 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 语言刚健爽 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4、悲愤诗: 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 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 信。全诗五百四十字, 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 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 特别 是妇女的共同命运, 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 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5、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 斗争激烈, 老庄哲学风行, 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 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 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

4、表现彷徨 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 成就较大。6、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 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 游于竹林”, 故号“竹林七贤”。7、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 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文章 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 “必有不堪者七, 甚不可者二”, 提出“非汤武 而薄周孔”8、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 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 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 时诗坛的主流。9、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 元康年间的

5、八位诗 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 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10、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 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 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 情深沉, 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 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 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 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11、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 诗坛上流行 的“寄言上德, 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 东晋孙绰、 许询。玄言诗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 理为主, 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是以玄学思想方 法

6、体悟玄理,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 淡乎寡味, 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 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12、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 游仙诗 十四 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 寄寓仕 宦失意、 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 名为“游 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 比喻贴切, 词采清新, 气势挺拔,寄兴深远, 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13、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 篇。陶渊明的田园诗, 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 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 的心情, 也表

7、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 以 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 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 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可见其 合流的趋势。14、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杜甫有 “焉得诗如陶谢手, 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 即 指此二人。 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但陶多写 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 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 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15、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 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 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

8、“宋初三体”, 诗风差异明显, 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 都讲究词 藻和对偶。16、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 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 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 的形式美。它的出现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 响,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 代表作家有沈约、 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 均和陈代的阴铿。17、宫体诗: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在 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在内容上,以写 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 风格轻艳靡丽, 格调 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 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

9、裁巧 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 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 徐陵编有 玉台新咏, 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18、北地三才: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 对南 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 邢劭 和魏收的并称。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 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 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 魏收所长 在史传文。19、哀江南赋: 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 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 待,但常惦念故国, 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 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

10、 写出梁朝由兴到衰 的过程, 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 描写了 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 从艺术风格上 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 寓雄健于苍凉沉郁 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20、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 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 今 存 326 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 生动而集 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 相思的 欢乐和痛苦, 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以及对男子负 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21、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 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 以江陵为中心地区, 包括 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11、。 今存 142 首。西曲 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 题 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22、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 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 命斛律金唱此 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 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 不愧为北朝乐府 民歌的代表作品。23、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 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 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 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 也处 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 式,

12、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24、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 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 引书四百多种, 加上自己游历各地、 跋涉山川的 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 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 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 了生动的描绘, 文笔简洁精美, 具有很高的文学 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25、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 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 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 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 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26、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 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

13、的小说, 也可包括 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 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 称道灵异的社会风 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 大致可分为三类, 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 神异经 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 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 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 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7、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 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 又称清 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 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 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 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

14、之先河。28、搜神记: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 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 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 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 级之罪恶, 表达人民之愿望, 另有一些故事赞美 了劳动人民勤劳、 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 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 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对唐人 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29、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 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 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 对当 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15、。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 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 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二、知识问答: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 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 (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统一天下的 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 情调慷慨激昂, 语 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形成所谓“建安风骨”。2、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

16、一种消极颓废的 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 者的本意。参考答案: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 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 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 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 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 所以笔调 显得沉郁顿挫, 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并非表 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诗人一面饮酒听歌, 一面凭空作想, 想出诗 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 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先写人生 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 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思贤若渴的心 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

17、思和即得的欢乐。 最后写 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 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3、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 ?”等四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 手法,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比喻,具体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以乌鹊在月夜寻不到归宿, 比于当时的人才都在 寻找依托。4、分析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此诗表现了作者人生短暂、 时光 易逝的感慨和迫切要求招纳贤才、 建功立业的宏 大抱负。后者是主流。艺术特点:跌宕悠扬,吞 吐隐约。融叙事、写景、论理、抒情于一炉。善 用比兴和化用语典。5、简述“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简答) 参考

18、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 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 格悲凉慷慨、 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 题材, 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 充满乱离时代 的哀怨之音, 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 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 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 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 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 气奇高,词采华茂”。6、试论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论述) 参考答案:(1)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是慷慨 悲凉,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 是乐府歌辞, 虽然沿用乐府古题, 但并不因袭

19、古 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 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 出新的面貌。曹操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 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 谋诛宦官、 召四方军阀为助, 以致董卓作乱京师 的事。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 。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 活。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 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中其中 的代表作。 诗既抒发了他对时光易逝、 功业未成 的深沉感慨,也表现了他思念贤才的心情以及他 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 全诗在深 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 我们 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

20、的艰难和诗人 坚定的信心。此外,他的龟虽寿 ,表现了老 当益壮的志士胸怀。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 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这是我国诗歌 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 色,形式质朴,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2)曹丕诗歌的风格是情思细腻,清丽委 婉。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 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 而且 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 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 和七言诗。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是其代表 作,尤其是“秋风萧瑟天气凉”一首写得尤其出 色。诗人将思妇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 委婉 细腻地写出了思

21、妇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语言 清丽浅显,很能代表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3)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 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 不衰,更多愤激之情, 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 这就形成了 “骨气奇高” 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 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 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 但同时吸收了 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 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 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 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 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 倾

22、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 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 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 但 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7、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曹操:(1)以相王之尊,重视爱 好文学,延揽文士, 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 础。(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 富于创新精神。(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 发理想和壮志, 使四言诗重放光辉, 开创“建安 风骨”新诗风。 开创“清峻”、 “通脱”的散文 新风气。曹丕:(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

23、了贡 献。曹植:( 1)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 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 ( 2)第一个大力写五言 诗的人。( 3)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 ( 4) 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8、简析曹丕燕歌行的艺术成就。参考答案: 首先,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 早且最完整的一首文创作的七言诗。 七言诗的形 式,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 , 但四愁诗每句中间加有一“兮”字,而曹丕 此诗则完整的七言句式, 因而他对七言诗的形成 做出了贡献。 尽管它还是句句押韵, 音节不免单 调,但却直接为后来七言诗的成熟起了导夫先路 的作用。第二,这首诗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 清丽,音切和谐流畅, 很能体现曹丕诗的艺

24、术风 格。作者将思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上来描写, 即 景抒情,即委婉细腻,又凄恻感人。开头三句写 秋景,以燕雁尚知时令以兴起女子对远行丈夫的 怀念。“慊慊”二句揣度对方远游也必定思念故乡。“贱妾”以下五句写女子百无聊赖的思念情 状。最后四句补写夜景,末二句感慨牵牛、织女 隔河遥望, 为他们无辜被隔离而叹息。 这样景情 结合,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相思别离的幽怨 之情。全诗语言上平易清新,颇有个性特色。9、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 发的精神, 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 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 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

25、受宠爱,故诗歌 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也有感时伤乱、 述 写宴饮游乐的作品, 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 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 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 或借 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 或自抒胸臆, 或 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 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10、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 他的诗歌 在艺术上有何成就?参考答案: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 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 有着深刻的影响。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 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 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26、;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当曹操奠定了 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 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 太和”。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 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 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 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 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 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 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 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 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 “愤而成篇”

27、,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 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 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 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 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 了统治内部箕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 义。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 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 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 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 一味地渲泻。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 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 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 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

28、求与反抗, 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 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 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 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 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 到了 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女美 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 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 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 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 但也开了雕 琢词藻的风气。11、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 ?如何理解 ? 参考答案: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

29、采华茂”。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 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 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后期满怀悲愤, 总体表现 出慷慨多气、 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 在建安 一代中堪称代表; 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 的美。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 词采丰富赡丽又 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 叠韵,讲究起调等等。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 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12、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参考答案: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 杰作。它长达五百四十字, 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 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 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

30、遭遇。 这首诗虽 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 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 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 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悲 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 它善于 通过细节的描写, 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 使 人有如身临其境, 目睹其人。 汉乐府中开始大量 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 、孤儿行等都 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 悲愤诗正是从 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 它在我 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 北征 等诗显然受 到它的影响。13、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 的时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

31、何积极 意义?参考答案:汉末建安时期, 我国文学有了重 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 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 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 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 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 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 打破了汉代文人诗 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反 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具 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 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 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在 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曹操的全

32、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 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 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 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丕描写男 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 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 期。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 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 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 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 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 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虽然 只是

33、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 了统治内部箕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 义。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 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 建安文学在 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个时期的文学 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 钟嵘在 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 曾慨叹“建安风 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 也高举“汉魏风骨” 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 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14、时代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 参考答案: (1) 正始时代的政治时局是影响 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 马氏政权对曹魏势力的斗争形成的

34、极端黑暗的 政治恐怖, 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 发之 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 代之以如 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如何晏言志诗 :“常恐夫 网罗,忧祸一旦并。 ”(2) 正始士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 只能用韬晦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 形成了沉痛委 曲、隐蔽曲折的风格。又由于玄风的影响,在诗 歌创作中常常表现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同时也 造成了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15、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是什么?参考答案: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早年 “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 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 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

35、庄思 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 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 但内心却十分 痛苦。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 无法渲泄的痛苦与 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是表达出来, 这 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 咏怀诗。咏怀 诗不是一时之作, 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 的复杂思想感情。其内容一是抒写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 的诗人的内心苦闷和孤苦寂寞, 以及看不见任何 希望和出路的忧患和惧祸的思想, 但对暴虐的现 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 二是讽刺 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 生活,

36、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 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 平却不能直接说出, 因此,其艺术特色一是长于 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 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 性结合起来, 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 使诗作寓意 深邃难明; 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 使 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 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 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 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6、简述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答)参考答案:(1)表现出意蕴含蓄、 深沉之美。 阮籍诗歌大量表现忧生

37、之嗟, 感叹政治险恶、 人 生艰难、生命苦短,而这些又无法宣泄、排遣, 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情绪。 这些内容使得阮 诗变得十分深沉、凝重。(2)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 (3)清逸玄远,熔哲理、情感、意象于一1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论述) 参考答案:(1)阮籍的咏怀诗有一种意蕴 深沉之美。因为阮籍是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观照人 生,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人,因 而也就更沉痛。他不是个人命运的“忧生之 嗟”,而是理性思索后对普遍人生悲剧的阐发, 所以显得忧愤深广。 在艺术表现方式上, 阮籍用 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 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38、(2)另外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被人称为“玄远”。 这是因为, 阮籍的诗歌中常 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他除 了在生活上饮酒狂放之外, 在精神上寻求解脱的 方式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由于玄学老庄的影 响,他就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翱翔的无何有之 乡,一个心境澄明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 这种玄 远朗澈的境界,这种富于神话色彩的瑰丽想象。 再加上清丽流畅的语言, 便读者获得一种清逸玄 远的感受。阮籍的咏怀诗,熔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 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刨造了抒情诗的新形式18、简述嵇康诗的特色。参考答案: (1) 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 诗

39、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人 生。(2) 嵇康的部分诗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3) 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创造出清远 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他的四言诗情 调高远,语言流畅。19、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 表作家是谁?参考答案: 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 气大盛; 二是雕章琢句, 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 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 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 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0、太康诗风的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形成原因:其一,时局稳定,生 活舒适,导致诗歌内容平庸;其二,政失其本, 士无特操,爱财贪欲成为士人

40、的主要人生追求, 缺乏建安以来的理想主义色彩,使诗歌流于形 式,追求技巧。内容特点: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 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特点:追求文字 辞藻华美,注意排偶,描写细腻。代表诗人有陆 机、潘岳,其中,陆机诗歌语言华丽排偶,内容 多拟古酬酢之作。 潘岳诗追求辞藻绮丽与陆机相 同,但“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潘岳悼 亡诗三首发自本性,情感真挚,委婉转折,淋 漓倾注,后世评价极高。以至 " 悼亡"一词,专为 “悼妻”之用。21、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 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 成章又互相承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

41、整体, 组诗的 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 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 在诗歌中引用历史 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被誉为 “文典以怨”或者“左思风力”; 三、表现上更 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 力。22、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文学的 传统?参考答案: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 期,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了 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杰出的诗人左思。 左思现存诗十四首,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 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而消 极的过

42、程。 左思出身寒门, 在门阀社会里得不到 重视,一生不得志。正是这种感受,诗人对门阀 制度朝廷了揭露和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 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 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后半更指 出了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地势使之然,由来 非一朝。”这样就扩大了诗歌的肉,加强了诗歌 的思想感染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 反抗精神,所以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 情调高亢, 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诗品 称之为“左思风力” ,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 的继承与发扬。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是指其史诗而言。这诗里多引史事,所以“典” ; 他用史事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所

43、以“怨” 。从他 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建安以来文学技巧的发展。 诗 中使用对偶,也用词藻,但由于剪裁得当,严格 地为表现内容服务, 使得罗力内充, 一点没有冗 沓平弱的毛病。 所以左思的诗歌, 不论是思想还 是艺术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2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 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 仙诗。24、简述游仙诗渊源及郭璞游仙诗 参考答案:(1)游仙诗渊源可上溯到先秦, 在离骚中,屈原就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 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 2)游仙 诗有两种不同倾向, 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 一 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并非以游仙为主旨, 而是 有所寄托。(3

44、)郭璞游仙诗另一内容,即采取游 仙方式, 创造一个浪漫神仙境界, 表达一种超脱 尘世的情绪和态度。 诗中抒发感情真实, 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25、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 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 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 可分三方面: 一部分表现 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另 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 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 还有一部分表现了 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 表达了自己安贫 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 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

45、能实现的苦闷, 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质, 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值得注意 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 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26、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 官场, 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 所以他在诗中尽 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 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 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 场的黑暗。例如饮酒 其五 。27、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 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 个方面

46、: 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陶诗在平淡的 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 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 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 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划景物, 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 体现着 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 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 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但陶诗也有金刚 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 、读山海 经(精卫含微木)等。28、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 开创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境界。 其成因来自诗人在 诗中表现的

47、平和心境和淡泊的人生旨趣, 其表征 则在于诗歌语言的质朴平易, 以田园生活和田园 风光为描写对象,意象的生活化、日常化,并在 其境界中充分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优美, 其极 致则臻于物我浑融的“无我之境” 。29、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 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他诗作 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 无所求,是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 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 是一种新的意境美 的类型。(2)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 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 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 朴。由于他委运任化, 顺乎自然, 不汲汲

48、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 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 没 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没有巨大的情感起伏,远 离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 的无限悲慨,而于田园生活日月之中自得其乐。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 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致化境。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 淳”(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四) 。30、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 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不仅开创 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 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 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 为后人树立了诗

49、歌艺术 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 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 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 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 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 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 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 有较前人更 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 唐代田园诗派兴起, 奠定其地位, 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 确立了 一流大家的地位。31、鲁迅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 的作品,有何道理?参考答案:理由有:此诗借对荆柯抗秦精神 的歌颂,充分表现了他普济众生、干预现实,不 畏残暴的战斗精神,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风格慷 慨悲壮,富于情感和力量,一洗平淡自

50、然的态。32、论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类 举出代表作品。参考答案: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 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 一类是咏怀、 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 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 按它的内容又 可分成四个方面。第一,是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 自得的心境。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 第一首。这首诗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写 的,主要写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 趣。饮酒诗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 ,写他的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充分 揭示农村的矛盾, 所歌咏的是陶渊明自己个人悠 闲的生活, 这似是他的不足。 但是陶渊

51、明从官回 到田园, 他是带着对官场的憎恶, 以及不和统治 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观察才体验田园生活的, 在 诗中他往往把田园和官场对立起来, 以田园的美 好对比官场的丑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田园 诗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第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发 农业劳动中和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 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 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 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 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 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第三,陶渊明还有一小部分田园诗反映了农 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这方面的代表作是 归园田居第四首(久去山泽游),

52、此诗反映 了经过战乱,或是饥荒、瘟疫,农村残破荒凉的 情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形。要怨诗楚 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在汉乐府的楚调曲里有怨 诗行,这首怨诗楚调就是模仿汉乐府的体 裁。庞主薄,名遵,是陶渊明的老朋友。“主薄” 和"治中"都是官名。邓治中名字不详。这首诗 写在陶渊明的晚年,写诗人生平的艰难处境。第四,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是陶渊 明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是他晚年的作品。 从仕途到田园,瑞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 的进一步的追求。早年“大济生”的理想,在仕 途上破灭了,他就肥理想寄托在田园,隐居躬耕, 独善其身。在田园经历了长期的劳动,生活日益 贫困,生活越来越难以维

53、持,他也更多地了解了 农民的思想和愿望。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 源的社会理想就逐渐形成。桃花源的社会,简单 地说就是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 压迫的社会,也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 在桃花源记里,诗人以极大的热情,从生产 到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面貌,对桃花源做 了十分全面的描绘。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继承阮籍和左思 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 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象杂 诗、读山海经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 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写他有 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 闷。

54、又如读山海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 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疾恶 抗暴的感情的表现。33、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平淡自然 的风格, 然而他的咏怀诗、 咏史诗却表现出另一 种风格,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参考答案: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 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 一类是咏怀、 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 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 表现出平淡自 然的艺术风格。 这是和他的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 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 园风光, 农村的日常生活, 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 的恬静的心境; 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 手法,真率自然

55、地抒写出来, 使人感到真好象是 从“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如 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 ,完全是用 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 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 而这些情景、生活, 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 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 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陶渊明的咏怀诗、 咏史诗, 继承阮籍和左思 的传统, 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 表现理想不 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象杂诗、读山海经 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 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 ,写他有 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 闷。又如读山海

56、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 , 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 正是诗人自己疾恶 抗暴的感情的表现。这类诗风格显得豪放有力, 但虽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 ,和他的田园 诗的风格仍有相通之处。 鲁迅先生把他的这类诗 称作“金刚怒目式”,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六)这篇文章里说:“除论客所佩服 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 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 的是一个人, 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 可见,陶诗中这两种风格看似矛盾其实却是 统一而

57、并无矛盾的的。34、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 诗的第一人, 他认真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 对象的诗歌, 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 从 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 域。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 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 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 姿,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 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 对山水景物的声、 光、 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注意到诗中画面的色彩和谐 与明暗对比。汤惠休评“谢诗如出水芙蓉” 。二、 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 收入诗中。三、创造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多按 照叙事写景

58、抒情的模式来写, 先叙登游 缘起或路线, 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 最后是 议论或感慨,结构比较单调, 影响了诗歌意境的 浑成和完整。但在局部景物描写中表现情思韵 味,朝着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 开后世山水诗意 境创造之端倪。谢灵运山水诗有佳句而无完篇, 存在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节奏冗缓等不足之处。35、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参考答案:(1)魏晋以来流行归隐之风,一 方面由于社会动荡, 一方面门阀世族享有种种特 权而不务实事, 社会上有股归隐之风, 在归隐中 欣赏山水,成为山水诗产生的生活基础。 (2)东 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往往从对自然风景的欣赏 中领悟道义, 随着玄言部分渐渐淡化, 山水描写 成为诗的主要内容,这直接引发了山水诗的发 展。(3)晋室南渡以后,南方山水秀丽多姿,逐 渐启发了文士对自然的欣赏, 到此期, 对山水的 审美意识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品评山水成为 士族的新风尚。36、简述玄言诗的特点和代表诗人。参考答案: (1) 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 它的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 少数兼及佛理 的表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