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书法理论_第1页
古典书法理论_第2页
古典书法理论_第3页
古典书法理论_第4页
古典书法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典书法理论永永 字字 八八 法法第一章第一章 执笔与运腕执笔与运腕第一节第一节 执笔执笔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李世民李世民论笔法论笔法执笔法是书写者对毛笔正确的施力方法。执笔法是书写者对毛笔正确的施力方法。书写时用力牵涉到指、腕、肘、肩以至全身,书写时用力牵涉到指、腕、肘、肩以至全身,只有这些部位很协调地施力,才能写出如意只有这些部位很协调地施力,才能写出如意的点画和线条。的点画和线条。 书有七字法,谓之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

2、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其道者。所谓法者,擫、压、钩、提、抵、拒、所谓法者,擫、压、钩、提、抵、拒、导送是也。导送是也。 李煜李煜书书述述 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其要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每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每作一点画,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曰平腕双苞。作一点画,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曰平腕双苞

3、。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 韩方明韩方明授笔要说授笔要说 北齐校书图古人执笔法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何何绍绍基基回回腕腕高高悬悬(何)子贞兄用笔法,中锋直立,(何)子贞兄用笔法,中锋直立,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笔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笔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以指不动为法,此近年所自得也。以指不动为法,此近年所自得也。 陈介祺陈介祺簠斋尺牍簠斋尺牍 日日 下部鸣鹤执笔下部鸣鹤执笔像像日日本本空空海海执执笔笔法法侧 面正 面姿势:姿势:自自然舒适为然舒适为原则。原则。执笔方式:执笔方式:指实掌虚指实掌虚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

4、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柳诚悬之言良是。 苏轼苏轼东坡集东坡集1.1.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2.2.笔管以正直为原则。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笔管以正直为原则。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3.3.执笔不可过指节,一过指节,即板滞不能自执笔不可过指节,一过指节,即板滞不能自 如。如。4

5、.4.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 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 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 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 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 执笔方式执笔方式沈尹默先生执笔图沈尹默先生执笔图 其要在执笔;食指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名指外拒,如鹅之指贴名指外拒,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两掌拨

6、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也。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 1.1.执笔执笔(1)(1)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拨拨镫法镫法”) ):擫、押、:擫、押、钩、格、抵。钩、格、抵。(2)(2)其它执笔法其它执笔法: :三指、三指、四指。四指。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 苏轼苏轼东坡集东坡集

7、韩方明韩方明授笔要说授笔要说 第一执管第一执管。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钩擫讦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每作一点画,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气,每作一点画,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曰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成。曰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 第二扌族管第二扌族管,亦名拙管。谓五指共扌族,亦名拙管。谓五指共扌族其管末,吊笔急疾,无体之书,或起稿草其管末,吊笔急疾,无体之书,或起

8、稿草用之。今世俗多用五指扌族管中,则全无用之。今世俗多用五指扌族管中,则全无筋骨,慎不可效也。筋骨,慎不可效也。 第三撮管。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幛用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幛用之,亦与拙管同也。之,亦与拙管同也。 第四握管。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霹柱裂,书亦不辍。当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霹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

9、本为也。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然而为、实为此笑也。然而为、实为此笑也。 第五搦管。第五搦管。谓从头指至小指,以管于第一、二指节中谓从头指至小指,以管于第一、二指节中搦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有好异之辈,窃为流俗搦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有好异之辈,窃为流俗书图幛用之,或以承凡浅,时提转,甚为怪异、此又非书图幛用之,或以承凡浅,时提转,甚为怪异、此又非书家之事也。书家之事也。 书有七字法,谓之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

10、,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受要诀,然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受要诀,然后研功覃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后研功覃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擫压、钩提、抵拒、导送是也。此字今有颜公真卿墨迹尚存于擫压、钩提、抵拒、导送是也。此字今有颜公真卿墨迹尚存于世,余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聊记之。世,余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聊记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干钩。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干钩。 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 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提者,提名指著指爪肉之际

11、揭笔,今向上。提者,提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今向上。 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 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 李煜李煜书述书述执笔要领:执笔要领:既要按照规范,又要保持指、腕、既要按照规范,又要保持指、腕、肘运转的灵活。肘运转的灵活。笔位及执管的位置笔位及执管的位置(一)笔位的含义笔管的分段笔头(笔毫)的分段执笔的高低直接影响书写的表现力。执得过低,回旋余地小,无法随意舒展,挥洒不自如,写出来的字就会有失健逸、活泼,执得过高,不易自如驾驭笔锋,难于将意

12、念、气脉注入毫端,贯透纸背写出的字就会有失沉稳、遒劲。(二)执笔的位置 唐代书法大家虞世南认为执笔位置应:“真一行二草三”。(三)笔毫的分段(三)笔毫的分段一分笔中锋聚集,弹性较好,由于它浅着书纸,字的笔画纤劲、流溢;二分笔已是铺毫字的笔画盘劲骨强;三分笔字的笔画丰腴有加,沉稳厚重。(1) 1)用腕法用腕法枕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悬腕法、悬肘法肘法(2)2)发力发力法法运指运指法、运腕法、法、运腕法、运肘法运肘法(3)3)执笔执笔法法执笔执笔高、执笔低高、执笔低(4 4)身法)身法坐势、立坐势、立势(题壁)势(题壁)2.书写方法书写方法枕 腕悬 腕悬 肘 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

13、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粘着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手搭桌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觉通利,亦自觉能悬。此则今日之悬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犹可,大真大草必须高悬手书,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须悬腕,以求古人秘法,似又不宜从俗矣。 明徐渭执笔法 书有运腕之说,而不及臂指,更有言运腕者欲腕之转动而成书。引王右军之爱鹅谓取其转项若动腕,穿凿甚矣 。 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运之既久,俾指尖劲捷,运笔如飞,迨乎至精极熟,则折钗

14、、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于笔画之间,而画沙、印泥之境于是乎可得矣!或问:“周身之力如何可到?”曰:“臂肘一悬,则周身之力自至矣。”欧阳文忠公谓东坡先生曰:“当使指运笔而腕不知。”此言极运腕之致。 清朱履贞书法捷要 第二节、运笔1 1、毛笔的、毛笔的“四面八方四面八方”2 2、中锋、偏锋、侧锋、中锋、偏锋、侧锋3 3、笔法的分解、笔法的分解 (1 1)起笔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2 2)行笔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3 3)收笔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收笔有回锋、放锋。4 4、笔法的综合运用。体会线的内涵

15、以及线形的情感意义、笔法的综合运用。体会线的内涵以及线形的情感意义以逆起回收法练习横画的写法以逆起回收法练习横画的写法藏锋起笔藏锋起笔中锋运笔中锋运笔 回锋收笔。回锋收笔。注意注意横的外形:粗横的外形:粗 细细 粗粗用力感觉:重用力感觉:重 轻轻 重重速度感觉:慢速度感觉:慢 快快 慢慢运笔要领运笔要领藏锋藏锋落笔一般笔画开头的起笔基本如此落笔一般笔画开头的起笔基本如此中锋中锋运笔所有有运笔过程的笔画都如此运笔所有有运笔过程的笔画都如此提顿回锋提顿回锋横与折笔横与折笔的收笔都的收笔都基本如此基本如此提锋渐收提锋渐收撇与居中撇与居中的长竖都的长竖都基本如此基本如此顿笔展锋顿笔展锋捺笔应该捺笔应该

16、如此如此藏锋藏锋又又叫逆锋,叫逆锋,是在落笔是在落笔时从运笔时从运笔方向逆方向逆 向而下,向而下,然后再转然后再转向运笔。向运笔。回锋回锋是指在是指在一个笔一个笔画写结画写结束时将束时将笔锋逆笔锋逆向回转向回转收结。收结。提锋提锋指在指在某些某些笔画笔画在运在运笔中笔中将笔将笔锋上锋上提。提。顿笔顿笔在运笔在运笔将结束将结束或折向或折向时笔锋时笔锋下按,下按,形成顿形成顿挫,一挫,一般先提般先提后顿。后顿。 第一章第一章 执笔与运腕执笔与运腕 第一节第一节 执法执法大凡学书,指欲实,掌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心欲圆。又曰:欲虚,心欲圆。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

17、实指,指实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骨均平;次虚掌,则筋骨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掌虚则运用便易。李世民李世民论笔法论笔法南唐后主拨镫法,解者南唐后主拨镫法,解者殊尠,所谓拨镫者,逆殊尠,所谓拨镫者,逆笔也,笔尖向里,则全笔也,笔尖向里,则全势皆逆,无俘滑之病矣。势皆逆,无俘滑之病矣。学者试以拨镫火,以悟学者试以拨镫火,以悟其法。其法。王虚舟王虚舟论书剩语论书剩语起笔收笔正直以待作书,及其运也,上下斜起笔收笔正直以待作书,及其运也,上下斜侧,惟意所使,至笔既定,端若引绳,此侧,惟意所使,至笔既定,端若引绳,此之谓笔正。之谓笔正。 蒋和蒋和书法正宗书法正宗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

18、余,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 苏轼苏轼东坡集东坡集(何)子贞兄用笔法,中锋直立,(何)子贞兄用笔法,中锋直立,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笔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笔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以指不动为法,此近年所自得也。以指不动为法,此近年所自得也。 陈介祺陈介祺簠斋尺簠斋尺牍牍第二节 腕法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沉静。自然手

19、腕轻虚,则锋含沉静。 李世民李世民指意指意方寸以下运腕而不觉腕之劳,径尺方寸以下运腕而不觉腕之劳,径尺以上运之在肘而不藉肘之力。以上运之在肘而不藉肘之力。 汤临初汤临初书指书指晋以前席地而坐,书必就膝,楷书晋以前席地而坐,书必就膝,楷书就几,几广不过四五寸,修不过一就几,几广不过四五寸,修不过一二尺,惟天子玉几广尺二、修三尺二尺,惟天子玉几广尺二、修三尺耳,故悬掌不期悬而悬,正锋不期耳,故悬掌不期悬而悬,正锋不期正而正。正而正。 赵宦光赵宦光寒山帚谈寒山帚谈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不可,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不然,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不然,知书不

20、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苏轼论书 又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又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也,. .并执笔运笔之法亦皆忘并执笔运笔之法亦皆忘之,所谓心忘手,手忘笔也。之,所谓心忘手,手忘笔也。

21、 周星莲周星莲临池管见临池管见第三节 执笔高低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一,行二,草三。 虞世南虞世南笔髓笔髓论论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逸。 梁巘梁巘评书帖评书帖 第二章 笔法 第一节 起笔法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也。 王羲之王羲之书论书论 预想字形,书之大旨,然名家非全预想字形,书之大旨,然名家非全无失误,如落笔有不惬意,便想下无失误,如落笔有不惬意,便

22、想下数笔如何救之,救护得好,更觉别数笔如何救之,救护得好,更觉别有机趣。有机趣。 蒋和蒋和书法正宗书法正宗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上管下,皆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上管下,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栝如此,著相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栝如此,著相便非。便非。 刘熙载刘熙载书概书概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处蓄。姚孟起姚孟起字学忆参字学忆参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起。周星莲周星莲临池管见临池管见第二节 行笔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

23、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达,不能幸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 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法。刘熙载刘熙载艺概艺概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充实,转笔则兼乎住、

24、起、行者充实,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也。也。刘熙载刘熙载书概书概(艺概艺概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经义概六个部分)第三节 收笔法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耳。 董其昌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禅室随笔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出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出锋之甚难,深于八分、章草者始得锋之甚难,深于八分、章草者始得之,法

25、在用笔之合势,不关手腕之之,法在用笔之合势,不关手腕之强弱也。强弱也。 笪重光笪重光书筏书筏第四节 使转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其留笔只在转换处见能留得笔住。其留笔只在转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正一反也。之,转换者,用笔一正一反也。 倪苏门倪苏门书法论书法论 第五节 提按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和而无相离。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和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病。 刘熙载刘熙载书概书概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

26、者,皆知之。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 周星莲周星莲临池管见临池管见 提就是把笔锋往上提起提就是把笔锋往上提起, ,按就是把笔锋用力往按就是把笔锋用力往上按上按. .提与按是书法运笔最基本的技法。提与按是书法运笔最基本的技法。提提按按六、六、 中锋中锋中锋中锋:是将笔的锋尖保持在点画的中央运行的一种用笔:是将笔的锋尖保持在点画的中央运行的一种用笔方式,就是一般所说的方式,就是一般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画中行令笔心常在画中行”。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

27、画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之。蔡邕蔡邕九势九势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矣。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 所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所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无往不当矣。面出锋,斯无往不当矣。 王澍王澍论书剩论书剩语语七、侧锋七、侧锋侧侧 锋锋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锋取妍,往往工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锋取妍,往往

28、工左而病右。左而病右。黄庭坚黄庭坚论书论书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也。也。丰坊丰坊书诀书诀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笔,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笔,而神奇出焉。而神奇出焉。宋曹宋曹书法约言书法约言八、方圆 起笔或转笔处呈方形或棱角形的称为方笔起笔或转笔处呈方形或棱角形的称为方笔, ,呈圆形的称为圆笔呈圆形的称为圆笔方方 笔笔圆圆 笔笔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转折者,方圆之法,真

29、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不欲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 姜夔姜夔续续书谱书谱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圆奇为体,方正为用。 项穆项穆书法雅言书法雅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

30、外拓者,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隶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密 康有为康有为广艺舟双广艺舟双楫楫九、涩笔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蔡邕蔡邕九势九势力圆则润,势疾则涩。力圆则润,势疾则涩。 王羲之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记白云先生书诀迟涩常欲令其透过纸背,此言得势迟涩常欲令其透过纸背,此言得势也。也。 蒋和蒋和书法正宗书法正宗盖形圆则润,势疾则涩,不宜太紧盖形圆则润,势疾则涩,不宜太紧而取劲,不宜太险而取峻,迟则生而取劲,不宜太险而取峻,迟则生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毋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毋牵,能速不速,故以取神,应迟不牵,能速

31、不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觉失势。迟,反觉失势。 宋曹宋曹书法书法约言约言古人论用笔,不外古人论用笔,不外“疾疾”“”“涩涩”二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也。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斯涩而自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斯涩而自涩矣。涩矣。 刘熙载刘熙载书概书概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擫笔使也,

32、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擫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十、骨肉 夫书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夫书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毫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毫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 李世民李世民指意指意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欧阳询欧阳询传授

33、诀传授诀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能成书也。一,不能成书也。 苏轼苏轼论书论书 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米芾米芾海岳名言海岳名言十一、迟速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纯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毫侧管则纯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枯而露骨。 虞世南虞世南笔笔髓论髓论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

34、专务速,又多失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势。 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缓以会心,急以取势。缓以会心,急以取势。 宋曹宋曹书法约书法约言言十二、画沙印泥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使其藏锋,书乃沉着,当其用锋,常欲透过纸书乃沉着,当其用锋,常欲透过纸背。背。 褚遂良褚遂良论书论书折拆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折拆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锥画沙,欲其无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锥画沙,欲其无起止之迹。壁拆者,欲其无布置之起止之迹。壁拆者,欲其无布置之巧。巧。 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十三、用笔总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

35、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而畅,章务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乐。 孙过庭孙过庭书书谱谱每书欲十迟五疾,十曲五直,十藏五出,每书欲十迟五疾,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王羲之王羲之书论书论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自然结构稳惬,所转处,竭力腾挪。自然结构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中也。谓百丈游丝在掌中也。 朱和羹朱和羹临池心解临池心解第三章第三章 笔势笔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

36、生焉,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背。 蔡邕蔡邕九势九势 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后作字。 王羲之

37、王羲之笔势论笔势论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也。虞世南虞世南笔髓论笔髓论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山谷云:如见其挥运之时。山谷云:“字中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眼。” ” 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何谓顾盼,左右上下,往来有情是何谓顾盼,左右上下,往来有情是也。也。王世贞王世贞法书苑法书苑论画者先观气,后观神,而后论其笔之论画者先观气,后观神,而后论其笔之工拙。世固有笔工工拙。世固有笔工, ,而神气不全者而神气不全者; ;亦亦有神气既具有

38、神气既具, ,而笔犹拙者也而笔犹拙者也. .作书既工作书既工于用笔于用笔, ,以渐至熟以渐至熟, ,则神采飞扬则神采飞扬, ,气象超气象超越越, ,不求工而自工矣不求工而自工矣! !神生于笔墨之中神生于笔墨之中, ,气出于笔墨之外气出于笔墨之外, ,神可拟议神可拟议, ,气不可捉气不可捉摸摸. .在观者自知之在观者自知之, ,作者并不得而自知作者并不得而自知也。也。 汤临初汤临初书指书指盖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剪裁预有古法,盖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剪裁预有古法,岂独略于左而祥于右乎岂独略于左而祥于右乎! !至临写之时,至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

39、乃极势耳。乃极势耳。 王铎王铎论书论书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或呼疾而应迟,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或呼疾而应迟,或呼缓而应速。或呼缓而应速。 笪重光笪重光书筏书筏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字匠字匠”,令体在胸中,流露于字里行间令体在胸中,流露于字里行间行草纵横奇宕,变化错综,要紧处全在行草纵横奇宕,变化错综,要紧处全在收束,收束得好,只在末笔。明于结收束,收束得好,只在末笔。明于结体,则点画妥帖;精于收束,则气足体,则点画妥帖;精于收束,

40、则气足神完。神完。 蒋和蒋和书法正宗书法正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包世臣包世臣历下笔谈历下笔谈运笔又须挹其气象,随其所寓,成形结字,运笔又须挹其气象,随其所寓,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象。朱履贞朱履贞书学捷要书学捷要古人神气淋漓,翰墨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古人神气淋漓,翰墨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故为作者字如算子,便不是书,谓体势,故为作者字如算子,便不是书,谓守定法也。守定法也。倪苏门倪苏门书法论书法论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所谓如算子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所谓如算子便不是书,到成字

41、时,自归于体正而行便不是书,到成字时,自归于体正而行直。直。徐用锡徐用锡论书论书写书写经,则章程书之流也;碑碣摩崖,则写书写经,则章程书之流也;碑碣摩崖,则铭石书之流也。章程以细密为准,则宜用铭石书之流也。章程以细密为准,则宜用指;铭石以宏廓为用,则宜运腕。因所书指;铭石以宏廓为用,则宜运腕。因所书之宜适,而字势异、笔势异、手腕之异,之宜适,而字势异、笔势异、手腕之异,由此兴焉。由此兴焉。 沈曾植沈曾植海日海日楼札丛楼札丛第四章第四章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侧侧、勒勒、努努、趯趯、策策、掠掠、啄啄、磔磔。点为侧点为侧 (如鸟之翻然侧下);(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横为勒 (如勒马之用缰);(如勒马之

42、用缰); 竖为弩竖为弩 (用力也);(用力也); 钩为趯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跳貌,与跃同); 提为策提为策 (如策马之用鞭);(如策马之用鞭); 撇为掠撇为掠 (如用篦之掠发);(如用篦之掠发);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捺为磔捺为磔 (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 开张也)。开张也)。第一节第一节 侧法侧法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卫铄卫铄笔阵图笔阵图右军云:右军云:“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其锋开,自然劲健矣”。 虞世南虞世南笔髓笔髓为点必收,贵紧而重。为点必收,贵

43、紧而重。 唐太宗唐太宗笔法诀笔法诀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有背,随字异形。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第二节第二节 勒法勒法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勒不得卧其笔,须笔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锋先行。李世民李世民笔法论笔法论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是书法。陈绎曾陈绎曾翰林要诀翰林要诀第三节第三节 努法努法为竖必努,贵战而雄,努不宜直,直则为竖必努,贵战而雄,努不宜直,直则力败。力败。李世民李世民笔法论笔法论第四节第四节 掠笔掠笔为撇必掠,贵险而劲。掠须笔锋左出而为撇必

44、掠,贵险而劲。掠须笔锋左出而利。利。 李世民李世民笔法论笔法论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也,宜出锋处送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也,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瘦弱。 书法三昧书法三昧第五节第五节 策法策法策须背笔。策须背笔。 张怀瓘张怀瓘玉堂禁玉堂禁经经策始作者,用仰锋上揭,而贵乎迟策始作者,用仰锋上揭,而贵乎迟留。留。 李溥光李溥光雪庵八雪庵八法法第六节第六节 啄法啄法啄,须卧笔而疾罨。啄,须卧笔而疾罨。 李世民李世民笔笔法论法论笔诀云:啄笔速进,劲如铁石,则势成笔诀云:啄笔速进,劲如铁石,则势成也。也。陈思陈思书苑菁华书苑菁华短撇为啄者,如鸟之啄物

45、,锐而且速,短撇为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也。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第七节第七节 趯趯法法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李世民李世民笔法论笔法论趯,峻快以如锥。趯,峻快以如锥。 颜真卿颜真卿八法颂八法颂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第八节第八节 磔法磔法捺,一波常三过笔。捺,一波常三过笔。欧阳询欧阳询八诀八诀捺

46、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而急发也。 包世臣包世臣艺舟双楫艺舟双楫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三驻,虽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三驻,虽曰三过,实不知此法,其法首抢起,中驻曰三过,实不知此法,其法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 书书法三昧法三昧第五章第五章 结构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奇正奇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际,

47、人书俱老。 孙过庭孙过庭书谱书谱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公作干禄字书干禄字书,是其证也。矧欧、虞、颜、,是其证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

48、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天然不齐,孰能一之?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之耳。 姜夔姜夔续书谱续书谱楷书基本笔法笔法包括笔法包括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方面。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方面。一、基本用笔一、基本用笔1.1.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露锋: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种起笔、收笔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的方法,锋芒

49、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爽利耀。爽利挺拔的感觉。挺拔的感觉。 藏锋藏锋 :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 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 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笔画内。 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中锋:中锋:中锋

50、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中锋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中锋运笔是运笔是笔毫与运行方向一致笔毫与运行方向一致,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笔锋垂直于纸面于纸面,其效果浑圆。,其效果浑圆。“力透纸背力透纸背和和“入木三入木三分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侧锋侧锋 :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重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重/ /轻轻快慢

51、,效果毛涩,变化丰富。快慢,效果毛涩,变化丰富。2.2.中锋和侧锋是运笔时的笔法中锋和侧锋是运笔时的笔法3.3.提笔和按笔提笔和按笔提笔: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但提笔笔锋不能离开纸面。细,叫提笔。但提笔笔锋不能离开纸面。 撇撇按笔按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捺粗,叫按笔。捺疾笔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是指运行速度较慢。 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

52、凝滞。书写时快慢要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体易于呆痴。4 4 疾笔和涩笔:疾笔和涩笔:二、运笔方法“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所谓运笔,就是充分利用毛笔的可塑性,塑造出预所谓运笔,就是充分利用毛笔的可塑性,塑造出预期的优美笔画来。期的优美笔画来。(1 1)行笔用力的基本动作)行笔用力的基本动作(2 2)笔锋运行的主要方式笔锋运行的主要方式(3 3)用笔的两大基本风用笔的两大基本风格格(4 4)笔位)笔位1.行笔用力的基本动作起笔起笔的顺、逆、截的顺、逆、截行笔行笔的

53、按、顿、提的按、顿、提转折转折的翻的翻、挫、挫、绞绞收笔收笔的踢、拖、抹、回的踢、拖、抹、回(1)起笔之顺落笔锋顺势而下作起笔,一般按下去的用笔是由轻而笔锋顺势而下作起笔,一般按下去的用笔是由轻而重慢慢按去。重慢慢按去。露锋露锋(2)起笔之逆落 笔锋逆势而下作起笔,即笔锋逆势而下作起笔,即欲右先左,欲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下先上,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藏藏锋锋(3)起笔之截落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方笔魏碑)

54、方笔魏碑)(4)行笔之按笔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5)行笔之顿笔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6)行笔之提笔用笔由重而轻,逐渐提起。用笔由重而轻,逐渐提起。(7)转折之绞转转折时把笔锋象火车路轨转弯那样顺转过来,笔锋转折时把笔锋象火车路轨转弯那样顺转过来,笔锋触纸面始终不变。触纸面始终不变。(8)转折之挫转 转折时不是马上把笔锋转过来,而是通过顿转折时不是马上把笔锋转过来,而是通过顿挫后再调整笔锋转过来,调整后的笔锋触纸面同挫后再调整笔锋转过来,调整后的笔锋触纸面同样未变。样未变。(9)转折之翻转转折时,把笔锋从原来触纸的侧面翻向另一面,一转折时,把笔锋从原来触纸的侧面翻向另一面,一经转折,触纸面便作了改换。经转折,触纸面便作了改换。(10)收笔之踢出 蓄好笔势后猛然踢起,收笔蓄好笔势后猛然踢起,收笔短促锐利。短促锐利。(11)收笔之抹出 蓄好笔势后铺毫抹出去,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