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现代文学问题_第1页
1_现代文学问题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分析V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遭遇的社会与个人因素.1答、祥子人生悲剧的表现,一是理想奋斗的悲剧,即车的悲剧;二是婚姻恋爱的悲剧。他原是京郊一孤儿,独自从农村来到城里,靠拉车过活。希望凭借自己的年轻力气和勤劳节俭,获得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后到农村找一个纯朴姑娘结婚,但是,为了车,他经历三次沉重打击,从而堕落成社会上的恶棍。心爱的小福子与虎妞的死亡,又使他短暂温情化为乌有。是什么使得先前要强的体面的健康的祥子变成自私的凶狠的个人主义末路鬼?其悲剧人生遭遇有两大原因:一是社会因素。二是个人因素。(一)祥子生活在20年代旧北京,军阀混战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剥削阶级与恶势力更是冷酷无情。“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

2、苦的击打”成了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逃兵抢走他的新车并强迫出苦力;孙侦探敲诈威胁他辛苦攒下的钱;车厂主刘四收租又放利盘剥他;财主、曹先生、虎妞似乎谁都可以欺负他,凌辱他,因为他是一个乡下人,是个拉车的,“立在人间的最低处”,他不能反抗也无法反抗,只有等待着灾难的降临。(二)他奉行个人奋斗的信念。来自农村,在都市独自生活,养成沉默寡言、不愿也难以与人多交往的脾性。他总是一个人起早贪黑地拼命拉车,不管政治风云,不在乎同行嫉妒不满的心理。只顾自己理想目标能否实现。老马父子悲惨生活的触动,难以让他思索自己未来人生的归宿;大兵抢夺与侦探敲诈他只能埋怨自己时运不济。虎妞强加的婚姻与新车使他并不幸福。长期孤独

3、生活养成他喜欢孤独生活,他的喜悦悲愁也只能独自承受。面对灾难与人事烦忧,他无人相助,也无处诉说。2结合反封建和展现时代激流两大主题评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爷瑞珏觉新觉慧等)答:1、家是巴金30年代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1931年初开始写作,以激流为名开始在报刊上连载,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2家的内容:一是封建礼教在吃人(梅鸣凤瑞珏之死);二是旧制度在崩溃(高老太爷之死与克兄弟堕落);三是作揖哲学的破产(觉新悲剧);四是时代的激流在荡漾(觉慧觉民)。3、家中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人物包括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陈姨太、冯乐山等。其中老太爷形象代表着封建势力专横、残暴、虚伪、腐朽和

4、行将灭亡。4、家中封建叛逆者包括觉慧、觉民、琴等,他们在五四新思潮的激励下,逐步展开了反抗封建家族制的压迫和礼教束缚、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成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掘墓人。其中觉慧是高公馆中第一个觉醒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对鸣凤的感情,是民主意识的觉醒;对觉民、觉新的支持,已是自觉的反抗表现。对家长们的斗争,展现叛逆者与旧家庭决裂的意志。5、家中受封建迷信、礼教迫害而死的女性人物如鸣凤、梅芬、瑞珏,她们的遭遇令人同情与怜惜。鸣凤从小就在高家伺候少爷,到最后竟被被当成礼物送给别人,她只好以死来抗争命运不公正的安排;梅芬与觉新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但家长为了牌桌斗气,硬是拆散他们,使

5、她抑郁而终。瑞珏是个典范的传统女性,可封建迷信害的她难产而死。她们都是封建大家庭的弱女子,都是封建礼教与迷信牺牲品。3艾青诗歌中的”忧郁”表现及其成因.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风格独特贡献突出的大诗人,一生创作有两个高峰期,其中以抗战时期显得意义非凡。(一)艾青抗战期间诗歌:北方(39年自费出版)向太阳(40年海燕书店出版)他死在第二次(39年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旷野(40年生活书店出版)黎明的通知(43年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献给乡村的诗(45年昆明北门出版社)等诗集名篇有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吹号者向太阳等。(二)这些诗歌在情绪表达上以“忧郁”为特色。抗战开始,艾青进入诗歌创作的第一次

6、高潮。“土地、黎明、吹号者、火把”等情结与意象成为他歌咏的主要内容。忧郁的情调格外突出,包括忧国伤时、同情劳苦大众、哀叹自己等。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爱,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作品传诵一时。(三)“忧郁”是诗人天生性情,他一出生因“克父”命相而遭抛弃,一个地主家的少爷被寄养在贫困农家中过活,一直到八岁才被领养回家,这使得诗人对生命、对亲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并滋长恐惧与忧郁之情;青年时期,到巴黎求学,深感漂泊之苦;回国后追求进步,加入左联,热爱祖国,关注时世,却被以“危害民国罪”逮捕,在监狱中屈辱的生活了三年;在中国北方辗转,亲眼目睹农村与农民的艰难困苦生活,加上自身为工

7、作生计的奔波,如此环境,“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展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诗论,艾青),“把忧郁和悲哀,看成一种力”,他因此被称为“忧郁诗人”。邵荃麟评价道:“这位作者是一个饱历人生忧患、情感异常丰富、带着一些忧郁、憎恨旧世界的一切,然而却怀着满腔对人类真挚的爱底诗人,他的诗会从优美而忧郁的情调中给你一种温暖和热情,给你鼓励和感动,那是使你难忘却的”。(邵荃麟评论选集艾青北方,1939年)。这是对诗人“忧郁”成因的最好解释。5李金发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5答:李金发在20年代中期出版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等,以新奇怪丽的

8、风格引起时人褒贬不一的评论。有现代“诗怪”之称。他的诗歌贡献在于:首先开创中国现代象征诗派,为新诗格局的奠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石民、姚蓬子等青年开始写作象征诗,初期象征诗派形成,从此,与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鼎足而三,为现代诗歌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引进象征等现代手法,丰富新诗表现技巧;象征手法在中国古诗中早已存在,但作为现代艺术手段,特别是与世界潮流同步发展,李氏从法国引进象征诗,对指导新诗发展功不可没,他是新诗史上的象征诗第一人。第三,开拓表现领域,走入心灵、梦幻深处。他的诗歌,对人的思想、意念、感觉、想象、梦幻等心灵世界做了深入挖掘和大力表现,改变了

9、诗歌仅仅只是外部现象的描写或情感抒发,增强了新诗表现世界反映人生的能力,达到了深入和丰富表现的艺术效果。4、如何理解钱钟书围城题蕴(可从爱情人生地理等小说内容分析)10答:围城这部小说于19461947年连载文艺复兴上。广告词说:钱钟书以博学和智慧闻名。他目光深远,犀利地观察并且解剖人生。象有刺的花,美丽、芬芳,发散出无限的色香,然而有刺,用毫不留情的讽刺,引起我们一种难以排遣的惆怅。对作品宣传是:人物和对话的生动,心理描写的细腻,人情世态观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支特具的清新辛辣的文笔写得饱满而妥适。就描写人物而言,它与古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相似之处,因而被誉为当代的”儒林外史”.作品结尾告诉读者

10、: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而小说标题也耐人寻味,从”围城”与爱情相联系角度看,这是小说一大看点:4、围城题蕴可从婚恋、地理、人生哲理等“围城”现象进行探讨。(1)围城的婚恋意蕴,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身上可以明显看出,他一次次出入围城。小时候,由父母之命与世交富商千金订婚,留学出洋,可谓暂时摆脱;归国航船上,追求性感女郎;闲居乡下深感无聊,又想起老同学苏小姐,意外的爱上唐小姐,又引发苏的强烈愤恨;在三闾大学,因相亲不成而得罪同事,又因孤寂和善良落入孙小姐婚姻圈套。回到上海,家人与亲戚的离间、挑唆,又造成夫妻离异。方鸿渐就是如此一次次在恋爱、婚姻的“围城”里出出进进。用小说话

11、语表达,即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2)、从人生角度理解“围城”,作品结尾告诉读者: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围城”一谓,是对人生万象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人生理想主义和现实之间的种种无奈,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不断幻灭,具有哲理意味。方鸿渐觉得“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包括理想与现实,金钱与事业,恋爱与婚姻等.他游学英、法、德,“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回到故乡,辜负乡邻厚望,博士的头衔与实际的言谈名不副实;挤身大上海,情场上不断

12、失意,相亲不成,相爱的人得不到,不爱的人又成仇敌;在三闾大学,为名利角逐,最后落荒而走;重回上海,因正直、善良,又遭失业和家庭排挤,以至夫妻反目,自己人生不知明天漂流何处。(3)、从地理位置来看围城,方鸿渐归国的航船是一座“围城”;故乡落后闭塞的环境是“围城”;大上海,年轻人在情场上追欢猎艳,拼的鱼死网破,这是一座“围城”;三闾大学,本是一所学校,教书育人是正道,然而,从校长、系主任、乃至学生,却充满各种争斗,政治的、情爱的、名誉道德的等。大致说来,方鸿渐所到之处,都有“围城”的感觉。司马长风说“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练、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从围城题蕴的丰富性可见一斑。5如

13、何理解陈敬容关于新诗“两个传统”的评价?答:新诗从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开始,至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有二十余年时间,期间,流派纷呈,名篇佳作不断涌现,总结以往诗歌发展的成就,探讨艺术发展的成败得失,以及找准自己定位,便于今后艺术的选择,成为不少诗人自觉关切的问题,陈敬容1948年发表的真诚的声音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关于新诗的发展,她认为有两个传统,一是“尽唱的是爱呀,玫瑰呀,眼泪呀”,这是新诗发展的一个趋向,从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汪敬之为代表的湖畔诗人、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人、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直到穆旦为代表的西南联大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崇尚艺术,追求个性,倾诉爱情,展现理想世界;而他们的结局是“走出了人生”,由于过于追求艺术性和理想世界,忽略了诗歌与社会的联系,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系,其作品思想内容的贫乏与空弱也是显而易见的;新诗发展的另一个传统,在陈敬容看来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新诗自胡适开创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革命诗人,以蒋光慈为代表的太阳社,以殷夫、胡也频所代表的左联诗人,包括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以及艾青为代表的七月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以爱国情怀,关注民生,注重现实,抨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