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 )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 .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曲中“枯藤 ”、 “昏鸦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 ) “枯藤老树昏鸦”与 “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1 )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
2、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分析】(1)根据 “枯藤 ”“ 夕阳 ”“ 西风 ”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 ) “ 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故答案为:(1 )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3、 ”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 ”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4)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赏析。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典型的对比写法。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
4、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 1 )思乡( 2)妙在诗中用“日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 ”“ 入 ”二字使之拟人化。【解析】【分析】(1 )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 ”与 “入 ”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 ”和 “残夜 ”、 “江春 ”与 “旧年 ”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
5、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 ”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 ”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 ”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 ”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 ”之前要界以“江 ”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6、。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 ”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据此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思乡 妙在诗中用“日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 ”“ 入 ”二字使之拟人化。【点评】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
7、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开头写“杨花 ”与 “子规 ”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 1 )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
8、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 “杨花 ”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
9、: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 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 ”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故答案为: 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 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
10、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4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 )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 2)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B.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体谅,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C.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D.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答案】( 1 )杜甫(2)D【解析】【分析】(1)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
12、爱。(2)D 项, “不乏幽默”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风格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杜甫; D。【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2)本诗表达
13、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 )此题一定要把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二问,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入 ”和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 ”和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此诗以准确精
14、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要抓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分析。故答案为: 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
15、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6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结合画线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对朋友遥寄深情的?(2)古诗词中还有很多表达 思念”之情的诗句,请再写出一句:" 。”【答案】(1)答案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 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
16、分析】(1)本诗表达对友人深情的句子是最后两句,这两句运用了拟人修辞, 分析修辞和感情。示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把明月拟人化,把它当做知心人,让它 把自己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关心传递给友人,并且陪伴友人到那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 关怀和担心。(2)明确要求: 思念”主题,思念家乡、亲人、友人;古诗连续两句。示范:今夜月明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故答案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 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 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点评】本题考查诗句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
17、分析修辞和感情。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注意内容是表达思念”之情的。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首诗的作者是:(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答案】( 1 )李白(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3)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解析】【分析】(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
18、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2)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3)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故答案为: 李白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结合诗意,明确意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本题考查赏析写
19、作手法。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 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注】 翻:义同“反 ”。( 1 )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标题中“ ”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 “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答案】( 1 )偶;城阙(2)示例1 :我赞同。能在京城与故人像在江南一样聚会,却令人怀疑是梦中相逢。由此可见相遇不易,衬托出离家在外的凄苦心境,确实伤感多于惊喜。示
20、例 2:我不赞同。今日的相逢,恍如往日的聚会,疑在梦中。一个“疑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异乡与故人相会似信非信的惊喜之情。示例3:我赞同。与故人偶集固然有一些惊喜,但客舍外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寒虫在挂满露珠的草从中悲鸣,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异乡游子的漂泊之苦、思乡之切。示例4:我赞同。漂泊在外的人但愿长醉不醒,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钟声,因为酒配之后,钟声响起,就意味着分别,初时的欢愉又将变成长久的苦楚,更添伤感之情。【解析】【分析】(1)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偶然遇见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
21、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城阙(qu6):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标题中偶”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城阙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 ”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 ”和 “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 ”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
22、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尾联二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 ”和 “畏 ”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 ”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 ”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
23、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据此理解作答,赞同与不赞同均可。故答案为: 偶;城阙; 示例 1:我赞同。能在京城与故人像在江南一样聚会,却令人怀疑是梦中相逢。由此可见相遇不易,衬托出离家在外的凄苦心境,确实伤感多于惊喜;示例2:我不赞同。今日的相逢,恍如往日的聚会,疑在梦中。一个“疑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异乡与故人相会似信非信的惊喜之情;示例3:我赞同。与故人偶集固然有一些惊喜,但客舍外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寒虫在挂满露珠的草从中悲鸣,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异乡游子的漂泊之苦、思乡之切;示例4:我赞同。漂泊在外的人但愿长醉不醒,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钟
24、声,因为酒配之后,钟声响起,就意味着分别,初时的欢愉又将变成长久的苦楚,更添伤感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
25、字为线索,以 “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1 )行;早春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 ”是诗人游诗人首先游览的景点有:孤山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正暖树 ”“ 啄春泥 ”,边读边想象【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题目和内容分析,题目览的地点,“春 ”点明游览的时间,“行 ”是这首诗的线索,北、贾亭西,诗人边走边欣赏美景,最后到白沙提终
26、。从泥 ”中的 “几处 ”“ 新燕 ”可以看出诗人游览的季节是早春。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早莺 ”“ 新燕 ”,他们的动作有 这几处早莺和新燕的动作、心理等,还要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着手,然后把这些想象到 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故答案为: 行;早春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所写季节的能力。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找线索的方法: 要注意诗歌标题; 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27、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等。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0 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 )“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 “浅浅 ”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 2)诗人开始用“好像 ”,后来用“定然 ”,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 3)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 4)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答案】( 1 )是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2 ) “好像 ”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 ”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4)写得好。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防工程定制合同样本
- 代理农业产品合同样本
- 公司装修合同样本简约
- 农业改造租房合同样本
- 共享农田托管合同范例
- 农田电网养护合同标准文本
- it产品合同样本
- 外出旅行安全课件
- 余姚市房地产经纪合同样本
- 三方审计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DB36-T 1694-2022 餐厨垃圾集约化养殖黑水虻技术规程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及诵读指导)精编版课件
- 井控培训知识课件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课件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课件
- 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 耳内镜微创外科技术PPT通用课件[通用]
- 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石膏制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第5章有色金属的焊接
- (高清版)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