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1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1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的那种攀 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B.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 “着雨 ”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 表。C.C. “历历 ”,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

2、 哲理的味道。D.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 ( 1 1)B B( 2 2) 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 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 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解析】 【分析】( 1 1)B B 项,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 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 ”的青山。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

3、喜。故选B B。(2 2) “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 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 如今都已落 在自己脚下。 其中 “历历 ”,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 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 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 “历历 ”的回顾和反省。故答案为:B B; 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 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 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

4、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点评】( 1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 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 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 的比对分析。(2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容分析。译文:高峻的峡谷中,烟云缭绕活动。人的眼光随着 峡中飞鸟,穿云而去。几座经历风雨的青峰,相对而立,寂然无语。朝阳照在峰顶上,深谷中苍烟凝结,云雾缭绕。随着太阳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渐渐能看 清了,刚才

5、攀登过的路径现在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2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 ”,喻体新巧; “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 ”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 ”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C. 尾联以 “寻芳客 ”与 “我 ”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

6、处游玩, “金鞍玉勒 ”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D.D.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 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2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案】 ( 1 1)B B( 2 2) 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 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

7、 书之美。【解析】 【分析】( 1 1)B B 项,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 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直下 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 ”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 B。( 2 2)本诗首联通过 “似敌人 ”和“每相亲 ”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 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 “直下三千字 ”和 “全无一点尘 ”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 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 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 ”和 “别有春 ”,写出

8、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故答案为:B B; 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 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读 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 美。【点评】( 1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

9、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2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 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 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3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 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 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 “熙宁变法 ”,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 然病逝于钟山。

10、 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 “快哉此风 ”。 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 表柱上唱 “去家千年今来归 ”。(1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别馆寒砧 ”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B.B. “孤城画角 ”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C.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D. “梦阑时,酒醒后 ”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

11、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 ( 1 1)B B(2 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 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写景方面,作者听 “寒砧”、 “画角”之声,看 “海上燕 ”“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 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 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 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

12、照。【解析】 【分析】( 1 1)选项 B B, “自然的秋声 ”理解有误。 “孤城画角 ”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 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 来描写。故选 B B。(2 2)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途受挫 ”、“退居 ”、“出尘 ”几个关键词来结合文本分析,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 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 “当初”以下便从 “风流 ”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 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 “华表语 ”用了搜神后 记中的故事,这里的 “华表语 ”就指“

13、去家来归 ”云云。关于 “秦楼 ”,汉东府陌上桑中 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 娥中说: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 “秦楼约 ” 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 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 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 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 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

14、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 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 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故答案为:B B;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 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 “寒砧”、“画角 ”之声,看 “海 上燕 ”“沙头雁 ”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 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 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 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

15、,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 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点评】( 1 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以前的知识储备,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2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 来分析。4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

16、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1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 _,后八句叙写 _ 。(2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 古琴的音乐魅力的?【答案】 ( 1 1) 琴声(弹琴);请歌(求诗)(2 2) 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鸾离”佩玉”敲击声等;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 老翁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蛟、张旭泼墨; 侧面烘托,如写自己病中听曲,全然而愈。 【解析】

17、 【分析】( 1 1)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前后八句所写的意思,根据其意思来概括 其叙写的内容。比如前八句,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 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意思是说:初听听那琴声,仿佛天河彩云追月,又仿佛蜀琴双凤和鸣;再听听那琴声,仿佛荷 塘叶落,秋鸟啾啾,又仿佛越王夜起,伏首天姥;那琴声,像清官服中佩玉瑾击水晶那样 清亮,象白眉仙翁骑鹿仙游那样清远飘渺。激越之处,犹如周处长桥斩蛟 / / 剑气如虹,波涛 汹涌 / /犹如张旭披发浸墨,纵横跌宕,酣畅淋漓。由此可以得出前八句主要运用比喻和想象 手法,详尽地描写

18、了琴声。后八句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 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 益”,意思是:待曲终之后,天竺的颖师立在我门前,眉角分明,真有梵宫真相的庄严。看 古琴,转弦的柱子长有八尺,纯正峄山之南的老桐木,那可真是古今制琴的好材质。在凄 凉的馆舍,我哪顾得自己一身病容,听闻这琴声,应声起,暂把药囊放一边,匆忙离开龙 须席。只可惜呀,我这奉礼官职位卑微,要请作歌者,应该请卿相大官,颂歌与你的琴声 才能相配啊。根据最后两句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可知天竺的颖师弹完琴 之后,立到我门前是请求我为他作歌,所以后八句是

19、写“请歌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弄懂诗歌的意思,然后抓住诗歌中关键此句概括其表达的内容。( 2 2)本题题目是 “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 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也就是问学生诗人是如何刻画古琴的音乐魅力的。解答 该题时,首先找出诗歌中描绘刻画古琴的音乐魅力的诗句,然后分析这些诗句是运用了什 么表达技巧来刻画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仔细阅读诗歌,可知诗歌的前八句“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 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是直接刻画琴声,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这八 句在具体描写琴声时

20、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琴声和古琴的旋律,把琴声 比作 “双凤语 ”鸾离 ”“佩玉 ”敲击声等,形象写出琴声悦耳清脆的特点。“别浦云归桂花渚”越王夜起游天姥 ”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几句诗人运用 了瑰奇的想象,写自己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老翁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 蛟、张旭泼墨,赋音乐以形象,写出了乐曲旋律的变化。这是对琴声和乐曲旋律的直接描 写。还有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写诗人自己在凄凉的馆舍中,听到如此悦耳 的琴声,顾不上自己的一身病容,应声起,暂把药囊放一边,是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悦耳动 听,让诗人全然忘记病痛,或者说从侧面烘

21、托琴声的悦耳动听,让病中的诗人全然而愈。 具体作答时,先指出具体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手法,而丢掉了具体内容分析。故答案为:琴声(弹琴)请歌(求诗) 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 ”鸾“离 ”佩“玉 ”敲击声等; 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老翁 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蛟、张旭泼墨; 侧面烘托,如写自己病中听曲,全然而愈。 【点评】( 1 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诗歌内容要点,概括诗歌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首 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诗歌,仔细阅读诗歌,根据其意思来概括其叙写的内容;解答

22、 此类题,一定要弄懂诗歌的意思,然后抓住诗歌中关键此句概括其表达的内容。( 2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题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 效果,或者和表达了什么情感。5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注】 阮籍( 210210 年-263-263 年),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 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琅玕:中国神话传说

23、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 1 )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_ 体诗。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A.时代B B 韵脚(句数DPDP 仄( 2 2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鸿鹄 ”两句使用了三个 “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B.B. “双翮”两句以 “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朝餐 ”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D.D. “抗身 ”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 “阮旨遥深 ”。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答案】 ( 1 1) B B( 2 2 ) ( ( 3

24、3)要点: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 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 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 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解析】 【分析】( 1 1)本题考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从时代、句数、平仄方面看,本诗 从体裁上看,属于古体诗。(2 2)C C 项,错误。 “朝餐 ”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传说中鸿鹄精神高居,以象征鸿 鹄之高洁,而不是仅仅写其 “现实习性 ”。( 3 3) “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 “飞

25、”,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双翮”两句以 “临”和“须 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朝餐 ”两句从食物与栖所量方面,写出了鸿鹄的高洁品质。诗的前六句通过对鸿鹄相随相伴,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神高洁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逃遁世俗、超凡高标,不为世俗所束缚的志向。“抗身 ”二句语气强烈,运用反语,收束 了前面六句对鸿鹄描绘。结尾 “岂与 ”两句,从描写 “鸿鹄 ”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 气,表达了对谄媚之人为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 的批判。本诗是借物咏怀诗,托物言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借鸿鹄抒发诗人 自己高洁的志向,抒发了对 “乡曲士 ”的极

26、大蔑视。整首诗寄意深远。故答案为:B B;C C;要点: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 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 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 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点评】( 1 1)本题考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的基本能力。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 受到格律的限制。二、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 言(

27、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 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以用韵分类:古体诗: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 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 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 的句子。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 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 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都用平声韵。绝句是

28、四句,律诗是八句。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 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2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 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概括。( 3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指出表现 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 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

29、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6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注释】 閟(b b宫:深闭的祠庙。 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 “大树将军 ”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 事,开创 “成康之治 ”。 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B.B. 诗歌三四

30、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C.C. 诗中“海鹏风 ”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D.D. 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 2)诗的五、六句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答案】 ( 1 1 ) C C(2 2)用典贴切。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运用拟人。 “思 ”“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 望。 联想自然。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 情。【解析】 【分析】( 1 1 ) C C 项, “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不正确,

31、 “海鹏风 ”一句用典,写树枝 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 澜。故选 C C。( 2 2)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结合注释 内容分析可知,运用典故,暗指诸葛亮在 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结合 “思”忆“”“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 ”“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 开创 成康之治 分”析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 业的渴望。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此联 想象自然,尤为警切,乃全篇眼目。故答案为:C C;用典贴切。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运用拟

32、人。 “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 望。 联想自然。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 情。【点评】( 1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2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 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

33、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7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 怪生: :怪不得。 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 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B.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 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

34、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C.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 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D.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2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答案】 ( 1 1)B B( 2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棹”, “无雨都张伞 ”,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

35、童扑蝶图。 “急 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 “无处寻 ”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解析】 【分析】( 1 1) B B 项分析不当。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无语都张伞 ”;“树头花落未成 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 色。选项说 “初春时节 ”是错误的。故选 B B。(2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舟过安仁是 直接把目光聚焦到

36、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他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 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 明伶俐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 蝶图, “急走 ”“追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 ”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 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两首诗中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的童心不泯。对儿童稚态的描摹,点活了全诗。故答案为:B B;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棹

37、”, “无雨都张伞 ”,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 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 肖。 “无处寻 ”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两 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 不泯。【点评】( 1 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 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 个排除选项,筛选出

38、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夜宿徐公 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8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 “有意待春来 ”的志向。B.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

39、放的品格与神韵。C.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D.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 ( 1 1)C C (2 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 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 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解析】【分析】(1 1) C C 项,作者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不对。红袖 人自己的衣袖,而是指女子的衣袖。意思是梅花绽放,让闺阁中的女子也趣味盎然地聚

40、在 一起传杯饮酒,以致于酒泼洒出来沾湿了衣袖。故选C C。( 2 2) “望尘俗眼那知此 ”,反面讥诮俗人眼光低俗,不解梅花,不“知此”而“颇怪 ”只“买”与梅花实际情形形成对比,突出梅花形象与气质;同时,不 “知此 又暗中与 “议论者 ”(“我”)形成对比,突出 “我 ”之眼光与追求。由此,我们看到了作者王安 石的独特的眼光与不同凡俗的追求。联系作者的政治追求与作为,我们不难由此诗感受到 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同时感受到诗人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落寞等复杂 心理。收篙停“急”不是诗只买夭桃艳杏栽 ”。拿俗眼故答案为:C C; 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

41、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 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 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点评】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诗歌鉴赏的技 巧: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 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做题时,先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弄清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其次根据题目找到重点词句,结合全诗组织答 案。9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

42、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 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 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 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伏枕:指生病。 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 “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 “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C. 耳边的猿啼

43、声声可闻,故曰 “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 “虚”,令人悲慨。D.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2 2) 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 ”。 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 1 1)D D(2 2) 第一联,由眼前的 “孤城落日 ”,联想到 “北斗京华 ”,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 都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 ”与“奉使虚随 ”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 破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 ”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

44、起, 不胜悲慨。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 【分析】( 1 1)D D 项,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 ”中“想象 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意思是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 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 花上面去了 ”,由“请看 ”“已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 “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的理解有误。故选 D D。(2 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

45、斗望京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 “孤城 ”落“日”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于是后 一句就联想到 “京华 ”,表达出诗人飘零他乡思念故都的情怀;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 八月槎 ”,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实写诗人独坐孤城望穿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 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落纷纷,后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 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诗人由现实处境想到梦想的破灭,表现出漂泊天涯、欲归不能的无 奈;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前一句写朝中的荣光,后一句写今日荒城的寂 寥,前一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

46、省香炉,只空挂了一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 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让自己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只能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苦闷心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 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是撩起诗人的愁绪。再看两相结合的作用,诗人由夔府想到京 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开拓了诗歌的 意境。故答案为:D D; 第一联,由眼前的 “孤城落日 ”,联想到 “北斗京华 ”,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 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 ”与 “奉使虚随 ”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 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 ”

47、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 胜悲慨。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 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 1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2 2)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 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10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

48、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 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注】 鸣髇血污:鸣髇(xixiao 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富民侯:汉书载: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 相为富民侯。

49、”(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B.B. “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 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C.C.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D.D. 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 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2 2)

50、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 1)B B(2 2) 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季子”自比,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 “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则表达了自己一 心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 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矣,搔白首 ”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 奈。【解析】【分析】( 1 1)B B 项,用苻坚的典故,是借此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 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可结合下文 “鸣髇血污”

51、的注释、“风雨佛狸愁”的含义理解。故选 B B。(2 2)此词是词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驻扬州时所作,上片气势沉雄豪放,表现了少年 时期抗敌报国建立功业的英雄气概; 下片则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 貌似旷达实则感 慨极深, 失路英雄的忧愤与失望情绪。“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 姿的写照。苏秦字 “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 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 ”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意思是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表达了 自己一心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

52、。“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表达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故答案为:B B;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 季子”自比,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 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 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 “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则表达了自己一心为 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矣,搔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

53、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 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 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特别是 要侧重于把握诗歌的重要诗句,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此词是词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 中泊驻扬州时所作,上片气势沉雄豪放,表现了少年时期抗敌报国建立功业的英雄气概; 下片则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貌似旷达实则感慨极深,失路英雄的忧愤与失望情绪 跃然纸上.111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姜夔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

54、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 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注释】 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 首。 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 “黄头郎 ”。 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 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倩:请。(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B.B. “舟尾春风飐客灯 ”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江春入旧年 ”都写了水上的春意。C.C. 其五 “倩人和雪洗征衣

55、”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D.D. 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 “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 “归”字点题。 (2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 (1 1)C C( 2 2) 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 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 思归之情。其三首句 “睡不成 ”,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 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 “分明旧泊 ”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 ”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

56、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解析】 【分析】( 1 1)C C 项, “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 ”错误。选项曲解 “征衣 ”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是 “旅途中的衣服 ”。故选 C C。( 2 2)从诗歌标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和注释来看,这是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 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三中首句 “黄帽传呼睡不成 ”中“睡不成 ”说明诗人此时盼归心切以至无 法入眠,其五中也有相关内容,如开头两句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借助陆龟 蒙来体现自己的恬淡心境,而 “只”作“客归 ”又流露出思归之情;其三最后两句 “分明旧泊江 南岸,舟尾春风飐客

57、灯 ”借助 “江南岸 ”春“风 ”等春意盎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悠然闲适之情, 其五最后一句 “倩人和雪洗征衣 ”意思是 “请人用雪洗去旅途衣服上沾染的风尘 ”,画面生动 有趣,流露出悠然之情趣;其三中 “分明旧泊江南岸 ”,“旧泊 ”暗示我们,诗人不但此次是 身在旅途,而且还曾经多次飘零旅途,内心隐含凄凉之感慨,其五中 “已拚新年舟上过 ”意 思是不得不在这舟上渡过新年,内心流露无奈伤感之感。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两首诗 歌。故答案为:C C; 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 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 思归之情。其三首句

58、“睡不成 ”,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 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 “分明旧泊 ”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 “拼 ”是不得 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点评】( 1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

59、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 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 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 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 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 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12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60、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注释】 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 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1 1) 秣陵的颈联,运用了 _和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2 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 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 1 1)乌衣巷;玉树后庭花(或玉树)( 2 2) 屈诗通过对南京的景物描写,将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