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设计习题课_第1页
纵断面设计习题课_第2页
纵断面设计习题课_第3页
纵断面设计习题课_第4页
纵断面设计习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设计线)。P68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 )和(竖曲线)组成的。P68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高差)和(平距平距)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 中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路基边缘)标高。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滚动滚动)阻力、(坡度坡度)阻力、(空气空气)阻力和(惯性惯性)阻力等四种。填空题填空题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小于)最小坡长的规

2、定值。P73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5%)和(5.0%)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P738、变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拐点)。P84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土石方计算)表上。选择题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

3、计标高为(D)。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A).A 0% B 0.3% C 2% 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行驶

4、。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选择题7、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A)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8、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C)的行程来规定的。P96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P74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的整数倍桩号处。P88A 5m B 10m C 20m D 5

5、.0m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A)。A 二次抛物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D 双曲线1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D)设计成果。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1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C)。A 0.3% B 0.4% C 0.5% D 0.6% 某纵坡设计线某纵坡设计线ABCD,其中,其中B、C为两变坡点,为两变坡点,D、A为本段与前后相邻匀坡段上的两个中桩,竖曲线半径为本段与前后相邻匀坡段上的两个中桩,竖曲线半径为为Rb=1400米,米,Rc=1000米,米,A点桩号为点桩号为K10+450,设计高程为设计高程为450.5米,米,A

6、B段长为段长为200米,坡度为米,坡度为0.02,BC段长段长300米,坡度为米,坡度为-0.03,CD段长段长150米,坡度为米,坡度为0.015。试确定:。试确定: B、C两变坡点处竖曲线的形式,计算曲线要素两变坡点处竖曲线的形式,计算曲线要素 B、C、D点的桩号及路线设计高程点的桩号及路线设计高程BACD200m300m150miab=0.02ibc=-0.03icd=-0.015解:判断竖曲线形式0.030.020.050bbcabii 0.015( 0.03)0.0450ccdbcii 故:曲线B为凸型,曲线C为凹型曲线B:1400*0.0570bbLRm0.535bbTLm2235

7、0.437522*1400bbTEmR1000*0.04545ccLRm0.522.5ccTLm2222.50.253122*1000ccTEmR曲线曲线C:计算桩号计算桩号B、C、D点:点:1045020010650baabKKDKK10950 15011 100dccdKKDKK1065030010950cbbcKKDKK计算高程计算高程B、C、D点:点:*450.5200*0.02454.5baababHHDim*445.5 150*0.015447.75dccdcdHHDim*454.5300*0.03445.5cbbcbcHHDim 某变坡点前后的纵坡为+2%和-3%,变坡点桩号为K

8、1+260,竖曲线半径为2500m,该点的设计高程为120.33m,求K1+250和K1+270的设计高程? K1+260ibc=-0.03icd=0.022500*0.05125LRm0.562.5TLm2262.50.7812522*2500TEmR1210.02( 0.03)0.050ii 凸形竖曲线竖曲线起点桩号:=K1+260-62.5=K1+197.5竖曲线起点高程:=120.33+62.5*0.03=122.205m竖曲线终点桩号:=K1+260+62.5=K1+322.5竖曲线终点高程:=120.33+62.5*0.02=121.58m桩号K1+250、K1+270高程:K1+250切线高程=120.33+10*0.03=120.63mK1+270切线高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