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集体备课_第1页
庄子二则集体备课_第2页
庄子二则集体备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阳山县第二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6、庄子二则主备杨燕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寓意。重点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难点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课时1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教学过程:一、介绍庄子与庄子,导入课文。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2、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3、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二、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A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有不当的地方其他学生矫正。B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 句): 第二层(第2、3 句): 第三层(第4 句):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句):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5 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第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结构图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浑沌之死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好心办坏事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开端为王养斗鸡鸡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呆若木鸡发展

4、疾视而盛气精神内敛鸡虽有鸣,已无变结局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3“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明确】 4学生谈谈自己读后总结的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回答不拘,有理即可。)5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明确】 6学生齐读后,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明确】 7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例如:8学生将搜集的庄子寓言整理成故事后,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9写作特点分析(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2)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象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