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1、术语和基本概念;n2、测量系统;n3、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n4、测量系统的波动;n5、测量系统分析程序。n统计质量控制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的;n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n必须对获得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研究和控制。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n国家在等同采用ISO10012测量控制系统国际标准时,把ISO10012标准中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标准等术语与中华人民计量法中的计量、计量器具、计量标准等术语一一对应地作出了兼容性处理,即测量与计量对应,测量仪器与计量器具对应,测量标准与计量标准对应。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术语时,其含义是兼容等效的。n测量仪器测量仪器n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2、n测量设备测量设备n定义: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n标称范围标称范围n测量仪器操纵器件调到特性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n量程量程n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n标称值标称值n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n测量范围测量范围n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n分度值分度值n相邻两刻度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n测量仪器的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引用误差n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n测量仪器的测量仪器的示值示值误差误差n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差。n偏差偏差n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n注:一般指测量
3、仪器实际值与标称值之差。n比对比对n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工作用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的比较。n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分辨力分辨力n显示装置能有效识别的最小的示值差。n注:一般认为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末位数的一个字码。n稳定性稳定性n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n测量结果测量结果n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n随机误差随机误差n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n系统误差系统误差n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n测量不确定度
4、测量不确定度n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n校准校准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n检定检定n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n计量确认计量确认n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n注: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的封印和标签。n只有计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n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力、
5、最大允许误差等。n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n1、测量以确定实体或系统的量值大小为目标的一整套作业。n2、测量系统给具体事物赋值的过程,过程的输入是:人、机、料、法、环,输出是数据。赋值操作者操作者设备设备软件软件被测事物被测事物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测量环境测量环境数据数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测量系统示意图测量系统示意图什么是高质量的数据呢? 通常用来表征测量数据质量高低的统计指标是:n1、偏倚(bias),有时候叫做偏移;n2、变差(variation),一般用标准差表示。 偏倚(bias)示意图基准值基准值实测值实测值偏倚(偏倚(bias)n偏倚用来表示多次测量
6、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之差,其中基准值可以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偏倚(bias)n标准和基准值误差,此时要检查校准程序;n仪器磨损;n仪器尺寸不对;n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n仪器校准不正确;n员工操作方法不当;n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变差(变差(variation)示意图示意图PV=5.150.0050.0050.99n变差用来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变异程度,常用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或过程变差PV(5.15 )表示。PV是指99%的测量结果所占区间的长度(两边对称)。变差(变差(variation)n1、测量结果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有:99. 0)575.
7、 2(xpn因此,99%的测量结果所占区间是:)575. 2,575. 2(n区间长度是:PV=5.15n测量数据质量高既要求偏倚小,又要求变差小。n若偏倚和变差中有一项或两项比较大,就不能说测量数据质量高。n偏倚与准确度有关,变差与精密度有关。偏倚与变差示意图偏倚与变差示意图偏倚小偏倚小变差小变差小偏倚大偏倚大变差大变差大偏倚小偏倚小变差大变差大偏倚大偏倚大变差小变差小n对基准值为L=0.80mm的样品重复测量10次,测量值如下: 0.75 0.75 0.80 0.80 0.65 0.80 0.75 0.75 0.75 0.7075. 0105 . 7101101iixx05. 080. 0
8、75. 0Lx偏倚这表明这表明测量的测量的平均值平均值比基准比基准值低值低0.05mmn影响数据变差的因素有两个: 偶然因素 异常因素n当系统仅受偶然因素影响时,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可用测量数据的极差R估计:2dRminmaxxxRn其中:d2是只与样本量n有关的系数,在SPC中有这样一个表。n当测量系统既受偶然因素,又受异常因素影响时,其标准差可用测量数据(样本)的标准差估计:niixxnS12)(11niixnx11其中:其中:注意:总体参数与样本参数的区别,不能混淆!注意:总体参数与样本参数的区别,不能混淆!4cSn对基准值L=0.80mm的样品测量10次,测量值如下: 0.75 0.75
9、0.80 0.80 0.65 0.80 0.75 0.75 0.75 0.7075. 0 x15. 0R078. 32d查表04714. 01112niixxnS2509. 0078. 315. 015. 5RPV2428. 004714. 015. 515. 5ssPV这说明有这说明有99%的测量结果落在长的测量结果落在长0.25的区间内的区间内ReportVAR00001.750010.04714.750010.04714VAR000021.00TotalMeanNStd. Deviation应用应用SPSS计算的结果计算的结果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n1、分辨力;n2、统计稳
10、定性;n3、线性。n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是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每个测量系统都有自己的分辨力,在分辨力范围内,测量系统能识别被测物之间的差别,但在分辨力之外,该测量系统则不能分辨出被测物的差别。没有一个测量系统能够识别一切被测特性。测量系统具应有识别最小质量特性的能力。 一个测量系统被选用,它一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即:n测量系统的波动比制造过程的波动小,最多为后者的1/10;n测量系统的波动小于公差限,最多为公差限的1/10。n若波动大小用各自的标准差表示,表示测量系统的标准差,表示制造过程的标准差,d表示公差限,则一个测量系统具有足够的分辨力是指:110,10min1
11、dn如果测量系统没有足够的分辨力,就不能定量地表示单个被测量的特性值,也不能识别制造过程所发生的波动,这时,应放弃使用该测量系统,改用更好的测量系统,以满足测量的要求。n但是应注意,测量系统分辨力的提高会增加成本。n这是一项基本要求,评价测量系统是否保持稳定可用 控制图 或 控制图判定。n因为测量本身可以看成一个过程,因此用来判断过程稳定性的各种过程控制图都可以用来评价测量系统的稳定性。Rx sxn测量系统的线性是指在其量程范围内,偏倚应是基准值的线性函数。n一个测量系统不具有线性,那它不是一个合格的测量系统,若一个测量系统在设计时具有线性,但在使用时发现为非线性,这时就要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或
12、校准。 n“线性”可以用偏倚与基准值的散布图和相关分析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参数b(斜率)。n“偏倚”不仅表示偏倚对基准值的线性关系,而且还被定义为一个指数:xxxyLLb 2xxLyyxxLixxiixyPVb过程变差斜率线性称其为线性度,记为称其为线性度,记为%Linearity,它表示量具的它表示量具的线性程度,其值越小越好。线性程度,其值越小越好。说明:过程变差(零件之间的变差)PV的概念将在后面讲到。n测量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于量具量具或操作者操作者引起的。为了考察量具与操作者引起的波动的大小,常常要选用一些产品让操作者使用量具去测量,由于产品间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得不考虑,
13、故在考察量具和操作者的波动时,还要考察产品之间的波产品之间的波动动。n由一个或多个操作者采用一种量具,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称为量具的重复性,记为EV。n一个好的量具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测量值的变差是在允许范围内的。n1、考察测量过程是否稳定,即测量过程的波动是否仅由偶然原因引起?这可使用R控制图完成。 eEV15. 52、计算量具的重复性:重复测量引起的标准差e 的计算的计算e的计算的计算e它的估计公式为:测量引起的标准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重复e2dRe平均极差重复测量一个零件的R22dd系数,查表,不同于n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产品
14、的同一特性所得重复测量的均值的变差称为量具的再现性,记为AV。n在再现性的定义中,量具是相同的、产品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操作者。所以一个测量系统的再现性主要反映操作者在测量技术上的变差,简单地说,再现性就是操作者(人的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 再现性示意图再现性示意图操作者操作者A操作者操作者B操作者操作者C再现性再现性maxxminx估计再现性的步骤估计再现性的步骤(1) 假设现有假设现有k名操作者,测量名操作者,测量n个零件,每个零件,每名操作者对每个零件重复测量名操作者对每个零件重复测量m次。记次。记i名操名操作者的测量数据如下:作者的测量数据如下:个测量值的总平均名操作者所得的把第nmi继
15、续继续个总平均:这样就得到记为kxi,)()()2()1(,.,kxxx重复号零件号零件号1 2 n12m均值11x12xmx121x22xmx2.1nx2nxnmx1x2x总平均总平均nxx测量数据表测量数据表minmax0 xxR) 1 ,(20kdR215. 5dkn有时用注意:这注意:这里的里的 与前面的与前面的不一样不一样2d在计算时使在计算时使用这个参数,用这个参数,可以更加简可以更加简洁洁n由于上述标准差 还包含着每名操作者重复测量引起的波动,故需对 作出修正,此种修正要用相应方差进行。n因为在独立场合方差具有可加性,而标准差不具有可加性。00标准差的修正标准差的修正(3)若记重
16、复性中的方差为若记重复性中的方差为 ,如今每名操作者,如今每名操作者各测量各测量nm次,故其方差要缩小次,故其方差要缩小nm倍,即实际倍,即实际重复性的方差为重复性的方差为 /nm。从上述再现性的方从上述再现性的方差中扣除这个重复性方差,即得再现性的方差差中扣除这个重复性方差,即得再现性的方差的校正值:的校正值: e2e继续继续标准差的修正标准差的修正(3)nme22020nme2200再现性计算再现性计算(4)015. 5AVnme220)15. 5()15. 5()()(222nmEVkxDIFF3、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之间的变差任意两个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任意两个产品之间总是有差
17、异的,这种差异反映在它们各自的测量值上。如,测量反映在它们各自的测量值上。如,测量5个不个不同的产品的某个质量特性,可得同的产品的某个质量特性,可得5个测量个测量值值 其极差其极差R与标准差与标准差 分别分别为:为:54321,xxxxxp2minmax/,dRxxRpPPPV15. 53、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之间的变差如使用重复测量数据,则:如使用重复测量数据,则:pPV15. 5),(*2minmaxgmdRxxRppp4、测量系统的总变差测量系统的总变差测量数据的总方差测量数据的总方差 由产品间的方差由产品间的方差 与测量系统的方差与测量系统的方差 组成,其中:组成,其中: 所以:所以:如
18、果对上式两端各乘以如果对上式两端各乘以 ,则:,则:2T2p2m2202em2202222epmpT2)15. 5(2222)()()()(EVAVPVTV4、测量系统的总变差测量系统的总变差其中TV称为总变差。 称为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平方,记为(RR) 。RR是表征量具好坏的特征数,它愈小愈好。记RR在总变差TV中的百分比为%RR。有些场合也用RR在公差范围T=USL-LSL中所占百分比作为%RR。GRR 22)()(EVAV2%100%TVEVEVEVTVEV):百分比率(占总变差设备变差(重复性)%100%TVAVAVAVTVAV):百分比率(的占总变差操作者变差%100%TVPVPV
19、PVTVPV):百分比率(的占总变差零件间变差%100&%:&%&TVRRRRRRTVRR)的百分比率(总变差占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n如果重复性(EV)比再现性(AV)大,原因可能是:n量具需要维护;n应重新设计量具,使其更精密,刚性更好;n应改进量具的夹紧;n零件内变差太大。n如果再现性(AV)比大重复性(EV) ,原因可能是:n需要对员工进行如何使用量具和读数的培训;n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值不清楚;n需要某种夹具来帮助员工更为一般地使用量具。n分级数ndc的计算。取整数部分。RRPVndc&41. 16、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系统是否被接受由%RR和n
20、dc决定:1、%RR可作为评价一个测量系统能否被接受和被使用的重要指标。一般对%RR划分为三个区域:6、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系统评价a)当%RR30%时,测量系统不能使用;c)当%RR在10%30%之间时,为模糊区域。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接受其测量系统。6、测量、测量系统评价系统评价2、分级数ndc决定准则:ndc应该大于或等于5,即:ndc5。ndc5说明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n1、测量系统分析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制式表格,防止出现错误。n2、 的查表方法,比较麻烦,查表时需注意。n3、可以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计算。2dn、计量性测量系统分析n1、均值极差法(见前述)
21、;n2、极差法;n、计数性测量系统分析n1、小样法;n、MSA第三版说明n当测试用零件多于300件且有足够的时间时,可采用均值和极差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n当测试用零件少于300件或测试用零件虽超过300件但无足够的分析时间时,可采用极差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应用步骤如下:均值和极差法(间的交互作用。不考虑操作者与零件之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该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系统法,该方法允许将测量和再现性的一种数学方复性)是确定测量系统的重均值和极差法(RXRX&n选取210个样品(一般选取10个),样品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内;n由23名测试人员对每个样品进行23次随机测量,并
22、将结果记录于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用的标准表格(见附件);n利用标准表格进行运算(也可利用软件计算);n利用运算结果,判定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n对不合格测量系统进行适当处理。n数据的收集程序:n采用附表二收集数据,数据收集程序如下:n取得包含10个零件的一个样本,代表过程变差或预期范围;n指定操作者A,B和C,并按1至10给零件编号,使操作者不能看到这些数字;n让操作者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附表二的第1行。让操作者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第6行和第11行。n数据的收集程序:n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12
23、行。如果需要试验3次,则将数据记录在3、8、13行。n如果操作者在不同的班次,为了方便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让操作者A测量10个零件,并将读数记录在第1行,然后让操作者A按照不同的顺序重复测量(或调整零件编号),并把结果记录在第2、3行;B、C按同样的方法测量。n数据的收集后的计算程序:n附表2的数据计算。RRDIFFCBACBALCLUCLRXXXRRRXXXRX、和和、和、和、和、分别计算minmaxn附表2的数据计算完成后,计算附表3的数据:n附表3的过程和计算结果:的选取。、个系数计算过程中注意。、和、分别计算3213%&%&kkkPVRRAVEVTVPVRRAVEVn完
24、成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均值和极差法)(报告的样式见附件3)。n如果分析是以公差而不是以变差为基础,则各类变差占总变差TV的百分率应替换成各类变差占公差值T(Tolerance)的百分比。即%EV、%AV、%R&R、%PV计算公式中的分母由总变差TV替换成公差值T。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测量系统或顾客的要求而定。n如果分析是以公差而不是以过程变差为基础,则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附表3)表格右侧的“%总变差”应改为“%公差”。n总变差TV替换成公差值T后,测量系统的评价标准不变。n当测试用零件多于300件且有足够的时间时,可采用均值和极差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n当测试用零件
25、少于300件或测试用零件虽超过300件但无足够的分析时间时,可采用极差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n1、极差法简介:n极差法只提供测量系统的总体情形,不将变异性分解成重复性和再现性。极差法的优点能快速地提供一个测量变异性的近似值。n2、极差法应用程序:n选择A、B两位操作者和5个样品;n每个操作者随机测量每个零件各1次,测量结果记录在量具研究表(典型极差法)(附表五)中。n计算出每个样品的极差Ri:Ri=|A-B|n式中:nA对同一个样品,操作者A的测量结果;nB对同一个样品,操作者B的测量结果;n2、极差法应用程序:。此处,。和零件数它取决于操作人数查得,表(附表一)中可以在测量系统分析系数
26、式中:计算总变差计算平均极差19. 1)5 , 2(15. 5&5*2*2*2dgmddRRRRRRRRin2、极差法应用程序:用公差替换。注:式中过程总变差可过程总变差;公差)的百分比占过程总变差(或计算测量变差%100&%&%&RRRRRRRRn2、极差法应用程序:系统分析。纠正,然后再进行测量加以努力找出问题所在,并,测量系统不接受,应以考虑接受;修的费用等基础上,可量具成本、维之间,在权衡重要性、在,系统可以接受;划分为三类:值接受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测量系统能否被%30&%30%10&%10&%&%&%RRRRRR
27、RRRRn1、计数型计量器具n计数型计量器具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n使用计量型量具,所获得的质量数据为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不能取得具体的质量特性值。n最常用的计数型量具有塞规、卡规、通止规等界限量规。n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程序n确定两位操作者A、B,并选择20个零件;n注:在选择20个零件时,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的零件。n每位操作者随机地将每个零件测量两次,将结果记录在附表7中。n表中用符号“NG”表示不合格品,“G”表示合格品。n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程序n对量具进行分析评价n如果每个零件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4次)一致,则
28、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该量具,则拒收并应找到一个可接收的替代的测量系统。n2002年3月,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出版了MSA第三版。nMSA第二版用5.15表示变差,而MSA第三版用表示变差,第三版的k1、k2、k3是第二版相应系数值k1、k2、k3的(1/5.15)倍。n就计量型测量系统而言,MSA第三版同MSA第二版比,数据的收集程序是一样的。只是数据的中途计算因系数的不同而有些差异,但最后的结论%R&R、分级数ndc是一样的。nMSA第三版中,用风险分析法(交叉表方法、信号探测法)对计数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更精密。n但不能说采用MSA第
29、二版中的“小样法”、“大样法(又称解析法)”对计数型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就是错的。n对于普通工厂而言,用简单实用的“小样法”进行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效率会更高。结果分析。,这里只讲数据计算和数据的收集与前面相同可在附表一查得。)的一个参数。其中操作人数()及零件数量乘以(。它是依赖于测量次数个常数。由测量次数决定的一总的平均极差;式中:的计算或重复性(设备变差)均值和极差法分析第三版计量型测量系统、*2*2111/1)(1dgmdkkRkREVEVMSAEE。差记为而在第二版中,设备变。为第三版中,设备变差记注:在eEMSA测量次数23K1值0.88620.5908K1的取值。,则取如果根号内的值
30、为负值。,因为只有一个极差这里和总数取决于零件可从附表一查得。一个常数。由操作者数量决定的试验的次数;零件的数量;式中:)的计算:或再现性或操作者变差(0)1()(,/1*2*2*222222AVggmdddkkrnnrEVkXAVAVDIFFAA。标准差记为而在第二版中,操作者,差记为第三版中,操作者标准注:在0AMSA操作者数量23K2值0.70710.5231K2的取值RGRRAVEVGRRGRR等同于前面使用的说明:)的计算现性(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22的一个参数。,因只有一个极差和是取决于零件总数可由附表一查得,个常数。由零件数量决定的一零件均值的极差;式中:)的计算或零件间变差()
31、1(,/1*2*2*2333ggmdddkkRkRPVPVPPPP。记为第二斑中,零件间变差而在,记为第三版中,零件间变差注:在pPMSAMSA零件数量2345678910K3值0.70710.52310.44670.40300.37420.35340.33750.32490.3146K3的取值22PVGRRTVTV)的计算:测量过程的总变差(%100%)(%100%)(%TVAVAVAVTVAVTVEVEVEVTVEV:的百分比占总变差操作者变差:的百分比占总变差设备变差分比:各类变差占总变差的百%100%)(%100%)(%TVGRRGRRGRRTVGRRTVPVPVPVTVPV:的百分比
32、占总变差的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的百分比占总变差零件间变差分比:各类变差占总变差的百)(41. 1取整数部分的计算:分级数GRRPVndcndc。后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所在,并加以纠正,然应努力找出问题,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基础上,可以考虑接受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要性、量之间,在权衡应用的重在,测量系统可接受;决定准则:决定。和受由测量系统是否能够被接的评价第三版计量型测量系统、%30%30%10%10%2GRRGRRGRRGRRndcGRRMSA分辨力。说明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即应该大于或等于决定准则:分级系数决定。和受由测量系统是否能够被接的评价第三版计量型测量系统、555%2ndcndcn
33、dcndcndcGRRMSA)(2极差法分析第三版计量型测量系统、MSAn1、极差法简介:n极差法只提供测量系统的总体情形,不将变异分解成重复性和再现性。极差法的典型用途是快速地验证GRR是否发生了变化。n2、极差法应用程序:n选择A、B两位操作者和5个样品;n每个操作者随机测量每个零件各一次,测量结果记录在附表9中。n计算出每个样品的极差Ri: Ri=|A-B|n式中:nA操作者A的测量结果;nB操作者B的测量结果。此处,。和零件数人数中查得,它取决于操作可在附表式中:计算出变量差计算出平均极差19. 1)5 , 2(15:*2*2*2*251ddgmddRGRRGRRRRRii代替。可用注
34、:式中过程总标准差过程总标准差;)的百分比公差,即占过程总变差(或计算测量变差6/%100%6/6/1TGRRGRRGRRTGRR需要改进。,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基础上,可以考虑接受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量,在权衡应用的重要性,测量系统可接受;值划分为三类:接受的重要指数,是评价测量系统能否被测量系统评价%30%30%10%10%GRRGRRGRRGRRGRRn1、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n2、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n3、测量系统分析的注意事项;n4、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案例。n初次分析应在试生产中且在正式提交PPAP之前进行;n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n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分析频次和重新
35、分析:n量具进行了较大的维修;n量具失准时;n顾客需要时;n重新提交PPAP时;n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n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之前,要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内容包括:n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n确定用于分析的待测参数/尺寸或质量特性;n确定分析方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极差法、均值极差法、方差分析法(ANOVA);对计数型测量系统,可采用小样法、大样法(又称解析法)、风险分析法(交叉表方法、信号探测法);n确定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相一致;n对于破坏性测量,由于不能进行重复测量,可采用模拟的方法并尽可能使其接近真实环境(如不可行,可不做MSA分析);n确
36、定分析人员和测量人员;n确定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试验次数)。n应针对具体尺寸/特性选择质量控制计划指定的量具,如质量控制计划未明确规定某种编号的计量器具,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使用的1个或多个量具作MSA分析;n确保要分析的量具是经校准合格的;n仪器的分辨力一般应小于被测参数允许差T的1/10。在仪器的读数中,如有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n在MSA分析时,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测试操作人员实施测量并读数,分析人员作记录并完成随后的分析工作。n应优先选择通常情况下实际使用所选定的量具实施测试的操作工/检验员作为测试操作人员,以确保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与日后的正式生产或过
37、程更改的实际情况相符;n测试操作人员、分析人员都应经过培训,熟悉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n应选择熟悉测试和MSA分析方法的人员分析人员。n样品必须从实际生产或检验过程中选择,并考虑尽可能代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所有产品变差(可根据生产特点在一天或几天内生产出的产品中抽取);n样本可以通过每一天取一个样本,持续若干天的方法选取。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分析中这些零件被认为代表了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n如果一个量具适用于多个规格产品的尺寸/特性测量,在作该量具的MSA分析时,应选择其中一个过程变差最小的规格产品作为样品以避免较大的零件变差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准确。n给每个样品编号并加上标签,但要避免测试操
38、作人员事先知道编号以确保按随机顺序测量。n按规定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n随机的抽取样品进行测量。测量人员不应知道正在被测量的样品的编号,以避免可能的人为偏倚。但分析人员应知道正在测量哪一个样品,并记下测量数据;n在设备读数时,测量值应记录到仪器分辨率的实际限度。n机械装置必须读取和记录到最小的刻度单位。n对于电子读数,测量计划必须为记录所显示的最右有效位数建立一个通用的原则。n模拟装置应记录至最小刻度一半或灵敏度和分辨力的极限。对于模拟装置,如果最小刻度为0.0001,则测量结果应记录到0.00005(最小刻度的一半)。n1目的目的n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n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n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n3职责职责n31 质量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n32 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n33 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n4作业程序作业程序n41 测量系统分析范围n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n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n421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n422 质量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量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n423 新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种植转让合同范例
- 派遣合同范例 医院
- danbao借款合同范例
- 合作合同范例国家
- 活动合同范例
- 签项目合同范例
- 商务会议合同范例
- 工程人工费合同范例
- 铜仁学院《葡萄与葡萄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学院《设备安装工程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投资理财理念》课件
- 垂直气电焊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
- 语法-ed-分词-课件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 膜性肾病基础: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 2024年统计法知识讲座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 派出所治安业务培训
- 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策略与实践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