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1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4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桥臂电桥 3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6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补偿 8实验四 热电偶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10实验五 移相器实验 14实验六 相敏检波器实验 16实验七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 19实验八 激励频率对交流全桥的影响 21实验九 交流全桥应用振幅测量 22实验十 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称 23实验十一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25实验十二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残余电压的补偿 27实验十三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 29实验十四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振幅测量 30实验十五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称 31实验

2、十六 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 32实验十七 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振幅测量 34实验十八 激励频率对差动螺管式传感器的影响 36实验十九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8实验二十 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39实验二十一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1实验二十二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43实验二十三 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44实验二十四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45实验二十五 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47实验二十六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9实验二十七 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51实验二十八 压电式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53实验二十九 压电

3、式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的影响、电荷放大器 55实验三十 差动便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57实验三十一 双平行梁的动态特性正弦波稳态响应 59实验三十二 综合传感器力平衡式传感器 60实验三十三 半导体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62实验三十四 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64实验三十五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一) 67实验三十六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二) 68实验三十七 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69实验三十八 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71实验三十九 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73实验四十 湿敏电阻(RH)实验 76实验四十一 热释电传感器 78实验四十二 光电开关的转速测量实

4、验 80实验四十三 硅光电池 81实验四十四 光敏电阻 82附录 84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桥臂电桥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桥臂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桥臂直流电桥电源的原理和工作情况。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牢的粘贴在测力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形,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桥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

5、2、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1/R1;当第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且R1=R2=R3=R4=R,R=4R1/R1。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三、实验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衡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头、主副电源。旋钮初始化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头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四、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尾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2

6、)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负电源;调接差动放大器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调节测位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关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V表置2V档,在调节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

7、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图1(5)往下或网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X=0.5mm即一个数值填入下表:位移(mm)电压(mV)(6)根据所的结果计算灵敏度S=V/X(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为相应的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五、注意事项(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2)做此实验是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

8、直流电桥的影响。六、思考题(1)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2)根据所给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见附录一),分析其工作原理,说明它既能做差动放大,又可做同相或反相放大器。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一、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说明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R分别为R/R、2R/R、4R/R。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电桥灵敏度Ku=V/R/R,于是对应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1/2.E、E。由此可知,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

9、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三、实验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表、测微头、双平行梁、应变片、主、副电源。所有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方法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关闭主、副电源。(2)按图一接线,图中Rx=R4为工作片,r及W1为电桥平衡网络。(3)调整测微头使双平行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4V档。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W1,使表头显示零(须预热几分钟才能稳定下来)。(4)旋转测微头,使梁移动,每隔0.5mm读一个数,将测得数值填入表1,然后关闭主

10、、副电源。表1位移(mm)电压(mV)(5)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固定电阻换成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即取二片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使F/V表显示为零,重复(4)过程同样测得读数填入表2。表2位移(mm)电压(mV)(6)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即R1换成 R2换成 ) 组桥时只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调节电桥W1同样使F/V表显示零。重复(4)过程将读出数据填入表3。表3 位移(mm

11、)电压(mV)(7)在同一坐标字上描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五、注意事项(1)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2)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3)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4)直流稳压电源4V不能打得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补偿一、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二、实验原理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的温度系数即电阻丝与测试中膨胀系数不同,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用补偿偏筏式应变电桥温度补偿方

12、法中的一种,如图3所示。 图3在电桥中,R1为工作片,R2为补偿片,R1=R2。当温度变化使两应变片的电阻变化,R1与R2相等,桥路如原来是平衡的,则温度变化后R1R4=R2R3电桥仍满足平衡条件,无漂移电压输出,由于补偿片所贴位置与工作片成90,所以只感受温度变化,而不感受悬臂梁的应变。三、实验单元及部件可调直流电压源、-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F/V表、测微头、加热器、双平行梁、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主、副电源关闭、直流稳压电源置4V档,F/V表置20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四、实验步骤(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以上所在的位置及加热符号,

13、加热器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与下片梁之间,结构为电阻丝。(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口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3)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F/V表显示零,再把F/V标的切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零点,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采取差动放大器输入端连线。(4)按图1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1电位器,使F/V表显示零,然后将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调电位器W1,使F/V表显示零。(5)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可动端)装上测微头,并调节测微头,使F/V表显示零。(6)将-15V电源接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

14、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F/V表显示在变化,待F/V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并用温度计测出温度,记下温度值。(注意:温度计控头不要触到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关闭主、副电源,等待数分钟,使梁体冷却到室温。(7)将F/V表切换开关置20V档,把图中的R3换成应变片(补偿片),重复4-6过程。(8)比较二种情况的F/V表数值:在相同温度下,补偿后的输出变化小很多。(9)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旋至初始位置。五、思考题为什么不能完全补偿?实验四 热电偶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几分度表的应用。二、实验原理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电效应,二种不同的导体相互

15、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把两种不同导体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具体热电偶原理参考教科书)。即冷端和热端温度不同时,通过测量此电动势即可知道两端温差。如固定某一端温度(一般固定冷端为室温或零摄氏度)。则另一端温度就可知,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本仪器中热电偶为铜康铜热电偶。三、实验单元及部件-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F/V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四、实验步骤(1)了解热电偶原理。(2)了解热电偶在实验

16、以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置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之和。(3)按图4-1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4)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5)用自备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出的温度t并记录下来。(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附近的梁体即可)。

17、(6)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to)= Eab(t,tn)+ Eab(tn,to) 其中:t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o0(tn=to)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的电动势: Eab(t,tn)= (F/V表显示值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两个热电偶串联)。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Eab(tn,to):查一下所附的自由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的)是热电势。3、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

18、(t,to),根据计算结果,差分度表得到温度t。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自由端温度0)分度号:T工作端温度0123456789热电动势(mv)-10-0.383-0.421-0.459-0.496-0.534-0.571-0.608-0.616-0.683-0.7200-0.000-0.039-0.077-0.116-0.154-0.193-0.231-0.269-0.307-0.34500.0000.0390.0780.1470.1560.1950.2340.2730.3120.351100.3910.4300.4700.5100.5490.5890.6290.6690.7090.749200.

19、7890.8300.8700.9110.9510.9921.0321.0731.1141.155301.1961.2371.2791.3201.3611.4031.4441.4861.5281.569工作端温度00123456789热电动势(mv)401.6111.6531.6951.7381.7801.8221.8651.9071.9501.992502.0352.0782.1212.1642.2072.2502.2942.3372.3802.424602.4672.5112.5552.5992.6432.6872.7312.7752.8192.864702.9082.9532.9973.0

20、423.0873.1313.1763.2213.2663.312803.3573.4023.4473.4833.5383.5843.6303.6763.7213.767903.8273.8733.9193.9654.0124.0584.1054.1514.1984.2441004.2914.3384.3854.4324.4794.5294.5734.6214.6684.715(7)热电偶测得的温度与自备温度计测得的温度之相比较。(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是了解热电势现象)。(8)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

21、),其它按扭置原始位置。(9)按图4-2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10)将-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将-2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填入表1中。(11)用自备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出的温度t,并填入表1中。(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附近的梁体即可)。(12)断开加热器电源,待加热器冷却到室温后,将可调直流电源打到4V档,将-2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重复10-11操作。(13)同理将将可调直流电源打到6V

22、档、8V档、10V档,重复10-11操作。表1温度(0)热电势(V)(14)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电源,其它按扭置原始位置。(15)绘制热电势温度曲线。五、思考题(1)为什么差动放大器接入热电偶后需要再调差放零点?(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实验五 移相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移相电路和原理及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图5为移相电路示意,由移相器原理图可求的该电路的闭环增益G(s)以上是可看出,调节电位器W2将产生相应的相位变化。三、实验单元及部件移相器、音频振荡器、双踪示波器、主副电源。四、实验步骤(1)了解移相器在实验仪上的位

23、置及电路原理(见图5,电路原理见附录)。(2)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引入移相器的输入端(音频信号从0、180插口输出均可),开启主副电源。(3)将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到移相器的输入输出端,调整示波器,观察示波器的波形。(4)调节移相器的电位器,观察两个波形间相位的变化。(5)改变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不同频率的最大移相范围。五、思考题(1)根据电路原理,分析本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2)如果将双踪示波器改为单踪示波器,两路信号分别接在Y轴和X轴送入,根据李沙育图形是否可完成此实验?六、注意事项(1)本仪器中音频信号有函数发生器产生,所以通过移相后波形局部有些畸变,这不是仪器故障

24、。(2)正确选择示波器中的“触发”形式,以保证双踪示波器能看到波形变化。实验六 相敏检波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相敏检波电路如图6-1所示,图中为输入信号端,为输出端,为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为直流参考电压输入。当端输入控制电压信号时,通过开环放大器的作用场效应管处于开关状态。从而把输入的正弦波转换成半波整流信号。三、实验单元及部件相敏检波器、移相器、音频振荡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源、低通滤波器、F/V表、主副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F/V表置20K档。音频振荡器频率为4kHZ,幅度置最小(逆时针到底)。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置于2V档,主副电源关闭。四、实验

25、步骤(1)了解相敏检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在实验仪面板上的符号。(2)根据图6-1的电路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输入端,把直流稳压电源+2V输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组成一个测量线路。(3)调整好示波器,开启主副电源,调整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示波器输出电压为峰峰值4V,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的相位和幅度值关系。(4)改变参考电压极性,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相位和幅值关系。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参考电压为正时,输入和输出同相,当参考电压为负时,输入和输出相反。(5)关闭主副电源,根据图6-2重新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0输出至相

26、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并同时按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将相敏检波器输出端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降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此时,F/V表置于20V档)。(6)开启主副电源,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1。表1Vip-p(V)0.51234816Vo(V)(7)关闭主副电源,根据图6-3的电路重新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0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将从180输出端输出接至移相器的输入端,把移相器输出端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到移相器的输入端和输

27、出端,同时与低通滤波器输入端连接起来,将低通滤波器输出端与输入端连接起来,组成测量线路。(8)开启主副电源,转动移相器上的移相电位器,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波形及电压表的读数,使得输出最大。(9)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2。表2Vip-p(V)0.51234816Vo(V)五、思考题(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知道相敏检波器的作用是什么?移相器在实验线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即参考端输入波形相位的作用)(2)在完成第五步骤后,将示波器两探头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和附加观察端和,观察波形后回答相敏检波器中的整形电路是将什么波转换成什么波,相位如何?起什么作用?(3)当相敏检波

28、器的输入与开关信号同相时,输出是什么极性的什么波,电压表的读数是什么极性的最大值。实验七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供电的四臂应变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图7是交流全桥的一般形式,当电桥平衡时,Z1Z3=Z2Z4,电桥输出为零。若桥臂阻抗相对变化为Z1/Z1、Z2/Z2、Z3/Z3、Z4/Z4,则电桥的输出与桥臂阻抗的相对变化成比例。交流电桥工作时,增大相角差可以提高敏度,传感器最好是纯电阻性或纯电抗性的。交流电桥只有在满足输出电压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的条件下才平衡。三、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V表、双平行梁、应变

29、片、测微头、主副电源、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差动放大器调整为零:将差动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F/V输入端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后调节差放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再将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关闭主副电源。(2)按图7接线,图中R1、R2、R3、R4为应变片;W1、W2、C、r为交流电桥调节平衡网络,电桥交流励磁源必须从音频振荡器的LV输出口引入,音频振荡器幅度旋钮置中间位置。(3)用手按住振动梁(双平行梁)的自由端。旋转测微头脱离振动梁自由端并远离,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示波器X轴扫描时间切换到0.10.5ms(

30、以合适为宜),Y轴CH1或CH2切换开关置5V/div,音频振荡器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中间幅度。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网络中的W1和W2,使F/V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F/V表和示波器Y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档和50mv/div,细调W1和W2及差动放大器的旋零旋钮,使F/V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示波器的波形大致为一条水平线(F/V表显示值与示波器图形不完全符合,二者兼顾即可)。再用手按住梁的自由端产生一个大位移。调节移相器和移相旋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图形。放手后,梁复原,示波器图形基本成一条直线。(4)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装上测微头,旋转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以后每转动测

31、微头一周即0.5mm。记录F/V表显示值,填入表1。表1Xmm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Vo根据所测数据,作出X-V曲线,标出线性范围,计算灵敏度S=V/X,并与以前直流全桥试验结果相比较。(5)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置初始值。五、思考题在交流全桥中,必须有几个可调参数才能使电桥平衡,这是因为电路中存在什么而引起的? 实验八 激励频率对交流全桥的影响一、实验原理由于交流电桥中各种阻抗的影响,改变激励频率可以提高交流全桥的灵敏度和提高抗干扰能力。二、实验单元及部件电桥、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

32、、测微头。三、实验步骤(1)接线、操作均按实验七进行。(2)音频振荡器0端输出信号,频率从0.4kHz10kHz,接交流全桥,分别测出系统输出电压,列表填好V、X值,在同一坐标上做X-V曲线,比较灵敏度,并得出结论,该交流全桥工作在哪个频率时较为合适。XmmV2k(V)V5k(V)V8k(V)V10k(V)四、注意事项在做上述实验时频率改变,应保持音频在振荡器幅值不变,否则无可比性。实验九 交流全桥应用振幅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激励的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的应用。二、实验原理当梁受到不同的频率信号激励时,振幅不同,带给应变片的应力不同,电桥输出也不同。若激励频率和梁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

33、时电桥输出为最大,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找出梁的固有频率。三、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低频振荡器、电压表、示波器、主副电源、激振线圈。所有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5kHz,低频振荡器频率旋钮置5kHz左右,幅度置最小,差放增益置最大,主副电源关闭。四、实验步骤(1)按图7接线,并且保持实验(1)(2)(3)的步骤。(2)关闭主副电源,将低频振荡器的输出Vo引入激振线圈的一端,激振线圈的另一端接地,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置中按位置,开启主副电源,双平行梁在振动,慢慢调节低频振荡器频率按钮,使梁振动比较明显,如梁振动幅度不够大,可调大低频振荡器的幅度。

34、(3)将示波器的X轴扫描旋钮切换到10ms/div级档,Y轴切换到50mv/div或0.1v/div,分别观察差放输出端、相敏检波输出端、低通输出端波形,并描出各级波形。改变低频振荡器频率f(320Hz),测得相应的峰峰值(低通滤波器输出用CH1观察),填入下表,画出f-Vp-p曲线。f(Hz)3571012151720Vp-p(mV)做完以上实验,可反复调节线路中的各按钮,用示波器观察个输出环节波形变化,加深实验体会并了解各旋钮的作用。(4)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各旋钮置初始位置。实验十 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称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供电的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

35、、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F/V表、砝码、主副电源、双平行梁、应变片。三、实验步骤(1)差动放大器调整为零,将差动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F/V表输入端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后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在将F/V表切换到2V档,在细调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关闭主副电源。(2)按图7接线,图中R1、R2、R3、R4为应变片;W1、W2、C、r为交流电桥平衡网络,电桥交流激励源必须从音频振荡器的LV输出口引入,音频振荡器旋钮置中间位置。(3)按住振动梁(双平行梁)的自由端。旋转测微头远离振动梁自由端。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

36、V档,示波器X轴扫描时间切换到0.10.5ms,Y轴CH1和CH2切换开关置5V/div,音频怎当起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中间幅度。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网络中的W1和W2使F/V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F/V表和示波器Y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档和50mv/div,细调W1和W2及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最小,示波器的波形大致为一条水平线(F/V表显示值与示波器图形不完全符合,二者兼顾即可)。再用手按住梁的自由端产生一个大位移。调节移相器的移相按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波形。放手后,梁复原,示波器图形基本成一条直线,否则调节W1和W2。(4)在梁的自由端加所有砝码,调节

37、差放增益旋钮,使F/V表显示对应的量值,去除所有砝码,调节W1使F/V表显示零,这样重复几次进行标定。(5)在梁自由端(磁钢处)逐一加上砝码,把F/V表的显示值填入下表。并计算灵敏度。W(g)V(v)(6)梁自由端放上一个重量未知的重物,记录F/V表的显示值,得出未知重物的重量。四、思考题要将这个电子称方案投入实际应用,应如何改进?五、注意事项砝码和重物应放在梁的自由端的磁钢上的同一点。实验十一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原理及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有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有两个

38、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的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的基础上的,其原理及输出特性见图11-1。图11-1三、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示波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台。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4kHz8 kHz,双踪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第一通道,主副电源关闭。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2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必须LV输出)、双踪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开启主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CH2、CH1)分别接到差动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调节差动变压器原

39、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峰峰值为2V。图11-2(2)用手提压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一通道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如不能则改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3)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再向上转动测微头5mm,使振动平台往上位移。(4)向下旋转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每位移0.2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峰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S。S=V/X(式中V为电压变化,X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化),做出X-V关系曲线。读数过程中应注意初、次级波形的相应关系。X(mm)54.84.60.20-0.2-4.8-5Vo(p-p)五、思考题(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

40、(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踪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会发发生怎样的变化?(3)用测微头调节振动平台的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阻抗端信号最小,这个最小电压是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六、注意事项示波器第二通道为悬浮工作状态。实验十二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残余电压的补偿一、实验目的说明如何用适当的网络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二、实验原理零残电压中主要包含两种波形成分:1、基波分量。这由于差动变压器两个次级绕组因材料或工艺差异造成等效电路参数(M、L、R)不同,线圈中的铜损电阻及导磁材料的铁损,线圈中线间电容的存在,都使得激励电流所产生磁通不同相。2、高次谐波。主要是

41、由于导磁材料曲线非线性引起,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波(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非正弦波的电动势。减少零残电压的方法有:(1)从设计和工艺制作上尽量保证线路和磁路的对称;(2)采用相敏检波电路;(3)选用补偿电路。三、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电桥、差动放大器、双踪示波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台。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4kHz8 kHz之间,双踪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第一通道,差动放大器增益旋到最大,主副电源关闭。四、实验步骤(1)按图12接线,

42、音频振荡器必须从LV插口输出,W1、W2、C、r,为电桥单元中调平衡网络。(2)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振音频振荡器副度旋钮,使示波器一通道显示输出为2V峰峰值。调接音频振荡器频率,使示波器二通道波形不失真。(3)调节测微头,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最小。(4)依次调节W1、W2,使输出电压进一步减小,必要时重新调节测位头,尽量使输出电压最小。(5)将二通道的灵敏度提高,观察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注意与激励电压开相比较。观察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波形为什么波形,这说明波形中有什么分量?(6)将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与实验十未经补偿残余电压相比较。(7)实验完毕后,关闭主副电源。五、思考题本实验也可以

43、把电桥平衡网络搬到次级线圈上进行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六、注意事项(1)由于该补偿线路要求差动变压器的输出必须悬浮。因此次级输出波形难以用一般示波器来看,要用差动放大器使双端输出转换成单端输出。(2)音频信号必须从LV端插口引出。实验十三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电桥、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V表、差动放大器、双踪示波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4kHz8 kHz之间,差动放大器增益旋到最大,F/V表置2V档,主副电源关闭。三、实验步骤(1)按图13接线。(2)装上测微头,上下调整

44、使差动变压器铁心处于线圈中段位置。(3)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幅度旋钮,使激励电压幅度峰峰值为2V.(4)利用示波器和电压表,调整各调零及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指示为零。(5)给梁一个较大的位移,调整移相器,使电压表指数为最大,同时可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的输出波形。(6)旋转测微头,每隔0.1mm读数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作出V-X曲线,并求出灵敏度。X(mm)V(mV)实验十四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振幅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电桥、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V表、差动放大器、双踪示波器、主副电源、差动

45、变压器、激振器。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4kHz8 kHz之间,差动放大器增益旋到最大,低频振荡器旋钮旋至最小,幅度旋钮置中,主副电源关闭。三、实验步骤(1)按图12接线,调节测微头远离振动台(不用测微头),将低频振荡器输出Vo接入激振振动台线圈一端,线圈另一端接地,开启主副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幅度按钮之中间位置,频率从最小慢慢调大,让振动台起振并幅度适中(如振动幅度太小可调大幅度旋钮)。(2)将音频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2Vp-p。用示波器观察个单元即:差放、检波、低通滤波输出波形(示波器X轴扫描为5-10ms/div,Y轴CH1或CH2旋钮打到0.2-2V)。(3)保持低频振荡器

46、幅度不变,调节低频振荡器频率,用示波器(CH1)观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读出峰峰电压值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F(Hz)34567810122025Vp-p(V)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梁的振幅频率(幅频)特性曲线,指出振动平台自振频率(谐振频率)的大致值,并与用应变片测出实验(实验九)的结果相比较。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四、注意事项适当选择低频激振电压,以免振动平台在自振频率附近振幅过大。实验十五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称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电桥、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V表、差动放大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有关旋钮的初始

47、位置:音频振荡器5kHz,F/V表打到2V档。三、实验步骤(1)按图13接线,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调节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音频振荡器输出波形峰峰值为2V。(2)将测量系统调零(与实验十(3)的步骤相同)。(3)适当调节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在称的平台上放上一定数量的砝码时,电压表指示不溢出。(4)去掉砝码,必要的话将系统重新调零。然后逐个加上砝码,读出表头读数,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W(g)V(V)(5)去掉砝码,在平台上放一个重量未知的重物,记下电压表读数。关闭主幅电源。(6)利用所的数据,求得系统灵敏度及重物的重量。四、注意事项(1)砝码不宜太重,以免梁端位移过大。(2)砝

48、码应放在平台中间部位,为好做方便,可将测微头卸掉。实验十六 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螺管式传感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利用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和衔铁组成。衔铁和线圈相对位置变化引起螺管线圈电感的变化,次级二个线圈必须呈差动状态连接,当衔铁移动时,第一个线圈电感量增加,而另一个线圈电感减小。三、实验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电桥、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V表、测微头、示波器、差动放大器、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两组次级线圈与铁心。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5kHz,幅度旋到适中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当,主副电源关闭。四、实验步骤(1)按图16接线,组

49、成一个电感电桥测量系统。(2)装上测微头,调节铁芯到中间位置。(3)开起主副电源,音频振荡频率置5kHz-8kHz之间,以差放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好,音频幅度2Vp-p。用类似于实验七(3)的方法,利用示波器和电压表,调整个平衡及调零旋钮,使F/V表读数为零(F/V表始终调不到零,说明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不处在中间位置,可适当调节测微头)。(4)转动测微头,同时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建议每隔0.2mm读数)位移(mm)电压(mV)作出V-X曲线,计算出灵敏度,比较此实验与实验十三的异同。关闭主副电源。五、注意事项(1)此实验只要用原差动变压器的两次线圈,注意接法。(2)音频振荡器必须从LV插口输出。实验十七 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振幅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